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教学古诗《泊船瓜洲》时,其中有这样一句“京口瓜洲一水间”。教参上是这样解释的:“间,隔开。这句诗的意思是,京口和瓜洲之间只隔着一道长江。”“间”既解作隔开,自然应该四声了。这种解释法虽然句意可通,但与七言绝句的平仄不合。因为历起式首句不入韵应是“仄仄平平平仄仄”,而这句诗的第五个字“一”为仄声,是不符合这类律句平仄式的常例。  相似文献   

2.
《江苏教育》小学版今年第三期《多音多义字》一文中说“间”字在表示不同意思时,其读音也不同,这是毋庸置疑的。但文中提到王安石的“京口瓜洲一水间”中的“间”字,应读ji(?)n,是“隔开”的意思。我觉得有些欠妥。这里把我的意见提出来,与作者商榷。王安石的《泊船瓜洲》是一首仄起式首句押韵的七言律诗。首句的格式应是:仄仄平平仄仄平。如果把  相似文献   

3.
吕内巧 《现代语文》2006,(2):108-108
泊船瓜洲。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相似文献   

4.
近读刘培国老师《〈泊船瓜洲〉中“间”的读法》(发表于《小学教学研究》2002年第10期)一文。文中将“间”字读为“jiān”,并从该字的意义、近体诗的平仄两个方面作了论证。笔者拜读后,也想谈几点自己的看法。首先,从词意来看,认为“间”的意思是中间。这显然是不够恰当的。查《现代汉语词典》,对“中间”的解释是:“在事物的两端之间或两个事物之间的位置。”显而易见长江并非是从京口发源流到瓜洲结束的一条江。从地理位置来看,京口位于长江南岸,即今江苏省镇江市;瓜洲位于长江北岸,是江苏扬州附近的一个镇,两地隔江相对。…  相似文献   

5.
西津古渡     
“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这是千年之前,王安石在镇江西津渡登舟北去时留下的诗句。那时候,镇江还叫做京口,滔滔长江汤汤运河,在它的脚下庄严交汇。伫立静听,那惊涛拍岸的声音里隐隐透着荒寒,就是这种声音,让当年的王安石心  相似文献   

6.
羽佳 《良师》2003,(12)
语文课本中选录了一些古代诗歌,其中有一些难解的字词。应该如何理解这些字词的含义呢?同学们可以联系上下句的意思,再联系诗的背景来考虑,这样才能正确地领会诗的意思。“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杜牧·《山行》)这里的“坐”,不作动词“坐”讲,应理解为“因为”。“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王安石·《泊船瓜洲》)“间”字不能译为“中间”,应该读作“jiàn”,理解为“隔开”的意思。“应怜屐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叶绍翁·《游园不值》)诗中的“应”根据诗人去游园时的心理,可理解为“大…  相似文献   

7.
六年制第十册最后一个单元《古诗二首》,试作多角度解析如下。泊船瓜洲一、朗读解析《泊船瓜洲》描写了王安石路过瓜洲时见到的景物,反映出诗人深切的思乡之情。“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可用中速朗读。第一句“京口”、“瓜洲”间不要有明显的停顿,然后重读“一”字,把两地只隔长江一道水的意思强调出来;第二句明显地带有作者的主观色彩:瓜洲、钟山虽然相距百里,诗人却说:“只隔数重山”,意思是说离自己的家已经很近很近了。其中,  相似文献   

8.
《徐州师院学报》一九八四年第一期刊登的《王安石〈泊船瓜洲〉写作时间辨》一文,作者提出《泊船瓜洲》一诗应该是王安石第二次为相时的作品,这个观点是对的,但作者把这首诗写作的地点从瓜州移至京口是不对的。《泊船瓜洲》的诗题已明确告诉我们,王安石是在泊船瓜洲之时,遥望一水相隔的京口而赋出  相似文献   

9.
读白居易诗,以《广韵》对照其用韵,则得如下情况。 (一)白居易近体诗的首句诗时或押邻韵押东韵的诗,首句诗押钟韵“封逢浓”: 十九.妻初授邑号告身:封_△通功红中二十五.逢旧:逢_△中空三十九.喜雨:浓_△空丰  相似文献   

10.
月亮作为一种自然景物,常常被我国古代诗人当做寄情之物。小学语文课本里编选的古诗,有不少描写月亮。诗人的这些描写,有什么作用呢?一、表达思乡之情。“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李白《静夜思》)明亮的月光照在井床前,诗人还以为是白霜洒落地上。当他抬头遥望天空明月的时候,不禁低头思念起自己的故乡来。“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王安石《泊船瓜洲》)此处离我故乡钟山很近了,春风又一次吹绿了长江南岸,明亮的月亮呵,什么时候照着我回去呢?诗人王…  相似文献   

11.
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早已走入了我们的课堂 ,但当一位教师以娴熟的技巧在黑板上迅速勾勒 ,用简洁生动的板画帮助学生学习时 ,它不仅能带给学生怡人的美感 ,在理解内容、创设情境、陶冶情操方面起到其它手段比之不及的巨大作用 ,而其间所体现的教师的人格魅力更是无法替代。一、板画表现内容在教学王安石《泊船瓜洲》时 ,我设计了一幅十分简明的示意图 ,形象地表示了“京口瓜洲一水间 ,钟山只隔数重山”的意境。这两句诗共出现了三个地名“京口”“瓜洲”“钟山” ,学生很容易混淆 ,有了这幅图 ,对于作者“身在瓜洲 ,遥望京口 ,想念离京口不远的…  相似文献   

12.
多音多义字     
小学语文课本里,大约有二百多个多音多义字,常用的有九十几个。学好这些多音多义字,不但是加强识字教学的需要,而且是透彻理解课文内容的需要。例如:李白的“朝辞白帝彩云间”和王安石的“京口瓜洲一水间”中的两个“间”字,不但读音不同,其含义也不同。第一个“间  相似文献   

13.
戎昱诗用韵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戎昱诗分近体诗和古体诗两大类。近体诗的用韵可分为22个韵部,很规则。古体诗的用韵可分为30个韵部,既有押平声韵的,也有押仄声韵的;用韵较宽,且有出韵现象。  相似文献   

14.
采用统计法,分析、归纳了海原“花儿”的押韵特点。海原“花儿”有10个韵部;有句句押韵,一韵到底,偶句韵,交韵,一二句押、三四句押,首句人韵和首句不入韵其余句句押韵等七种类型;有押韵较宽、虚字入韵、异词相押和押富韵等特点。采用比较法,对比了海原“花儿”押韵与固原“花儿”押韵的异同,讨论了分析“花儿”押韵对研究《诗经》押韵的启示。  相似文献   

15.
王安石是北宋时期的大诗人,他曾经写过一首名诗《泊船瓜洲》,起初是:“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春风又到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他特别喜欢诗中的“春风又到江南岸”一句,可是,又觉得“到”这个字不够生动、有力,他先想改为“入”,但想想不够好,就想改成“过”。  相似文献   

16.
查清人厉鹗《宋诗纪事》卷15录王安石《泊船瓜洲》诗:“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并引宋人洪迈《容斋续笔》卷8“诗词改字”条下所录王安石《泊船瓜洲》诗的改字情况:“吴中士人家藏其草。初云‘又到江南岸’,圈去‘到’字,注曰‘不好’。改为‘过’,复圈去而改为‘入’。旋改为‘满’。凡如是十许字,始定为‘绿’。”自古以来,这条笔记成为王安石作诗精于炼字的范例。然而,人们似乎忽略了一点,即“春风又绿江南岸”之“又”字,最早应为“自”。  相似文献   

17.
去年,我在教学王安石的《泊船瓜洲》时,查阅了一部分资料,现介绍如下:资料1《.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语文第十一册教师教学用书》(人教社小学语文室编著,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年6月第2版)中说《:泊船瓜洲》大意是:从京口到瓜洲仅是一江之隔,而京口到南京也只隔着几座山。春风又吹绿了长江南岸,明月什么时候才能照着我回到家乡。这首诗写的是诗人停船在瓜洲之后,望着仅仅一江之隔的京口,想到离京口并不很远的南京,不禁勾起了浓浓的思乡之情。资料2《.小学生提高学习成绩的500个语文故事》(方洲编著,内蒙古人民出版社,2003年1月第1版)一书中说…  相似文献   

18.
论辘轳格     
辘轳格是晚唐郑谷等人为近体诗制定的一种用韵格式。其用韵规则是选择不可通押的邻韵部的字押韵。不能将“虞”“鱼”、“寒”“删”等视作是相通的韵部。辘轳格是诗人们为了拓宽用韵渠道辛勤探索的结果,与进退格不能混为一谈。  相似文献   

19.
丘濬近体诗的用韵,可以分为16部.主要押平声韵,但平仄通押、仄声互押的现象也较为普遍.偶有韵字重复和出韵.有些韵部与王力先生的研究有所不同.文章对丘濬近体诗的一些韵脚字作了校勘.  相似文献   

20.
柳宗元的这篇《渔翁》,是一首不入律的七言古体。平仄使用较随意,用韵也依古风。首句入韵(仄韵),与二,四、六句同押入声。其中“宿”“竹”“逐”同为“屋韵”,“绿”为“沃韵”,临韵相通。可见柳宗元有意避免律句,营造一种古朴的风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