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军用火箭     
火箭是一种古老的武器。究竟在什么时候由什么人發明的,已經很难考查。現在許多学者都傾向于:認为它是公元1000年我国宋代的軍官唐福發明的(圖1)。初期的火箭打不准,射不远,对火箭手还不安全,因而在战爭中就不能發揮很大作用。在近代,有关火箭的技术發展很快。目前火箭在軍事上的应用很广,除了利用它来制成火箭  相似文献   

2.
今日的丰满     
在松花江上游,吉林市东南24公里的地方,聳立着我国目前最大的水力發电厂——丰滿發电厂。第一个五年計划所規定的丰滿發电厂改建与扩建工程,已經在1956年提前完成了。日本帝国主义和国民党统治时代遺留下來的旧面貌已經变成了历史的陈迹。丰滿發电厂現在是我国目前容量最大、發电量最多的一个發电厂。它拥有七台完全自动化的水輪發电机,設备容量將近50万千瓦。它全年發电量占到全国总發电量的八分之一左右。它發出的电力,輸送到东北地区許多城市和工矿企業中,供应生产和建設的需要。它是我国社会主义工業建设中重要的电力基地之一。  相似文献   

3.
防空导弹     
目前,由于携带原子炸弹、热核子炸弹及其他大規模杀伤武器的轰炸机的發展和各种导弹的發展,在对空防御方面,提出了許多复杂的問題。大家知道,現代轟炸机的速度已經达到了每小时1,000公里,实际飞行高度达到了13—18公里,而导弹的飞行速度和高度則比轰炸机更大。由于导弹的速度和高度很大,用普通重型高射炮和防空歼击机很难击中它,所以現在很多国家都在竭力制造防空导弹来对付。现代防空导弹是什么?性能又是怎么样呢?  相似文献   

4.
苏联成功地向高空發射了两颗人造衛星,这是一件大事,这件大事也給天文学的研究工作开辟了一条新的广闊的道路。我們一向是在地面上观測天体的,而天体的光綫在到达我們的眼睛或者是天文望远鏡的鏡头之前,必須先穿过一層包围着地球的大气。当天体的光綫从这層地球大气穿过,大部份的光线都被地球大气所吸收,只有波长从2,950埃[注]到20,000埃和波长从1厘米到30米两个范围以内的天体輻射,才能够穿过地球的大气到达地面上来。有人把这两个波长范围叫做地球大气的两个窗戶。現在,人造衛星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把这两个窗戶扩大,使我們能够对所有波长的輻射进行研究。一般認为,地球大气的上層,是在一千公里左右的高度,而过了三百公里以后,地球大气已經十分稀薄了,  相似文献   

5.
現在电已經深入到我們的生活中,我們愈来愈广泛地使用着各种电的用具:电灯、电風扇、电鈴、电話、电爐、电冰箱、收音机,以及电除塵器等,所有这些东西,在我們的房間里都不难找到;此外在工农業生产上,到处也都要用得着电。我們常常看見过自然界产生的一些电的現象,如电閃、电暈和电魚等。但是你可曾想到过,用人工方法怎样可以产生出电来?或許你可以回答說,电是在發电站里用發电机产生出来的,但是这并不完全,还有一些别的产生电  相似文献   

6.
赤煤     
新能源的探索,是現代科学技术中最为突出的課題之一。学者們动脑筋、想办法,真是达到了千方百計的地步。最近又有一些法国科学家提出了一个大胆的方案:利用“赤煤”。此“赤煤”不是煤,指的是地球深处的赤热岩浆。誰都不生疏:我們的地球本身是一个使最大的高炉相形减色的碩大无朋的熔炉。“炉溫”高达4000度以上!如果不是有一层冷却而坚硬的地壳在遮擋着,地  相似文献   

7.
星际航行研究所要解决的問題,是如何克服地球的引力覊绊,飞向鄰近的星球,如月亮、金星和火星,然后进一步飞向更遙远的目的地。从古以来,人类就夢想“白日飞升”,遨游那幻想中的神秘的“天国”,从而产生了“嫦娥奔月”等美丽的神話。可是,星际航行的实現,只有在科学技术高度發展的今天,并且有了强大的工業基础,才有可能。到了現在,我們可以說,已經面临实現星际航行的  相似文献   

8.
夜光云     
大約在70年前,莫斯科天文学家B.K.車拉斯基在观察傍晚的天空的时候,偶然發現了一些奇怪的發光的云。太陽已經下山了,可是那些云还在發着柔和的珍珠般的淡藍色的光。車拉斯基系統地观察看这些云。在1885年,他估計这些云离开地面有75公里(現在算出高度是82公里)。繼車拉斯基之后,許多国家的科学家也發現了这些神秘的云,他們称它为“夜光云”。外面的夜光云好像普通的卷云,但是以黃昏为背景的卷云,看起来总是很暗,而夜光云却比天空明亮。有时它甚至形成一大片連续的幕,遮住天空的一边:有时延伸成为一条長長的帶:有时結成一团。常常可以看到夜光云的波紋:成为直的螺旋,以等距离一圈接着一圈推移  相似文献   

9.
1957年10月4日,苏联發射第一个人造地球衛星成功,一个月之后,在11月3日,苏联又将更大的載有試驗动物的第二个人造地球衛星成功地發射到地球的上空。这第一个和第二个人造衛星的發射,是人类历史上的重大事件。它标志着科学技术發展的新紀元,也是人类征服宇宙的新紀元。人类将不再只是地球上的生物,而且将是宇宙的生物;人类将不再只是地球的主宰,而且将是宇宙的主宰。这是苏联的伟大胜利,也是全体社会主义国家和全体进步人类的共同胜利! 人造衛星是現代科学技术成就的結晶。关于它的一切已經引起了人們極大的兴趣。这里,我們来談一談人  相似文献   

10.
人工造雨     
在古典的神話和民間传說里所表現出来的丰富的想像力,有許多已經被現代的科学实現了。这些想像总是反映着劳动人民在与大自然进行斗爭中的殷切願望和高尚抱負,可是現代科学的成就已經远远超出一切神話的境界。像“呼風喚雨”这么一种神奇的魔力,实际上当然是不会有的。近代气象科学的發展却已經完成了許多約略符合这种“呼風喚雨”願望的工作,其中之一就是“人工造雨”。这里所謂“人工造雨”,和“人造雨”是兩回事。“人造雨”是苏联首創的用布置在田間的自来水管  相似文献   

11.
苏联在和平利用原子能方面,走在其他国家的前头。世界上第一座原子能电站是1954年6月在苏联开始發电的,它已經順利地工作了兩年。根据苏联共产党第二十次代表大会的指示,苏联將“在第六个五年計划期間大大地扩大原子能的和平利用。在1956—1960年間建設总發电能力为200—250万瓩的原子能电站。”苏联还要“开展为运輸業建立原子能动力裝备的工作。制造裝有原子能發动机的破冰船。”原子能的广泛、深入的和平利用,將使人类許多美好的幻想能够实現。原子能發动机目前,我們在發动机方面,主要是使用蒸汽發动机和內燃机。現代蒸汽發动机和內燃發动机所产生的能量,是从燃燒化学燃料(煤或石油)取得的。在燃燒过程中,变化是發生在原子的电子壳層  相似文献   

12.
金属陶瓷     
令天已经进入了超高压、超高温、超高速的时代。大家知道,火箭不仅是强有力的军事武器,而且是宇宙飞行的必要工具。现在洲际弹道火箭的速度最快的达到了每秒7公里,发射人造卫星的火箭速度达到了每秒8公里,而为了飞到地球以外去,速度要达到每秒11.2公里。要达到这样高的速度需要特殊的燃料,燃烧室的温度很高,就不是一般飞机上的发动机所能够胜任的。这就要求有一种既像钢铁一般坚硬、又像陶瓷一般耐高温的材料。“金属陶瓷”就可以满足这样的要求。在日常生活里我们早就有过这样的经验:水泥中加入一些钢筋可以增加强度。科学家们在氧化铝中加入一些金属鉻,在碳化釱中加入一些金属镍,它们便具有  相似文献   

13.
莱塞通讯     
光波和无綫电波(簡称电波)一样,都是电磁波。既然电波能通訊,那么能不能利用光波直接传递信息呢?許多年来,人們一直这样幻想着。現在,这个幻想变成了現实。只有四、五年历史的萊塞,在通訊方面已經显示出巨大的优越性。在太空中,以目前接收机的灵敏度来看,一毫瓦的連續萊塞光估計可以达到60,000哩的通訊距离;在电波和超声无能为力的海水远距离通訊中,它也能大显身手;再加上它在多路通訊和保密通訊上无可比拟的优点,使它成了当前科学界  相似文献   

14.
宇宙在旋轉     
美国華盛頓大學理論物理学家蓋毛(Gamow)氏,最近發明了一個學說,以为宇宙非但在擴張着,而且还在旋轉着。由於研究地球上的化學元素和從恒星發出的光,几乎所有的科學家都相信宇宙已有數十億年的歷史。同時,  相似文献   

15.
电力工业     
解放以后,在中国共产党的領导下,由于苏联和各兄弟国家的帮助以及全体电業职工的努力,我国的电力工業極其迅速地發展着。第一个五年計划中的發电量指标,已經提前在今年四月完成,預計到年末可以超額13%完成發电量計划,多發电力22亿度,为1952年的260%。五年內計划开工的限額以上的建設單位是84个,到今年年底將达到126个。全国新增加的發电能力是215万瓩,超过計划規定的5%,比1952年增加了一倍以上。短短几年的建設,全国增加的發电設备容量超过了从1882年我国有电力工業以来60多年建設的总和。在输配电建設方面,五年內电力工業部系統共架設高压输电綫路4,400公里,增  相似文献   

16.
为了支援农業生产,保証实現全国农業發展綱要的要求,国家将在第二个五年計划期間大力發展化学肥料工業,新的化学肥料的品种也将不断地出現。就氮肥品种来說,除了繼續生产硫酸銨和硝酸銨两种以外,还将增加氯化銨、尿素、石灰氮、碳酸氢銨等品种,它們都是固体氮肥。此外,还有一种液体氮肥,就是液体氨和氨水。它們具有經济、有效的特点,在国外已經施用很广,目前我国正在进行研究之中。  相似文献   

17.
大約在25年前,物理学中發生了一系列具有重大意义的事件,第一次用人工方法实現了原子核的分裂。大約在同时,出現了第一个用半導体做成的交流电的整流器。这兩件大事对科学和技術的進一步發展起了决定性的影响。已經公認:發展原子核学說的使命在於改造將來的动力工程和开辟新的掌握自然的道路。虽然半導体还沒有像原子核那样廣泛地为人們所知道,但是,無疑地,它对於今后几十年的技術具有重大的意义。半導体的应用,已經在無綫电技術和电子学中,在直流电工程中,在自动裝置和訊号設备中,在照明技術中,佔据了重要的地位。然而这僅僅是  相似文献   

18.
地球——我們人类居住的行星,它过去的历史是怎样的呢? 地球从原始物质集結成球体到开始生成一个坚硬的地壳,这一大段时間是它的天文时代。从地壳形成,开始有原始的大陆和海洋,有包围在外的大气圈,然后生物发生,到成为現代的海陆和生物这一段时間,是它的地质时代。地球的地质时代按照生物发展阶段分成隐生代和显生代。大約五亿年前属于隐生代,意味着生物发展隐蔽蒙昧的早期时代,它包括太古代和元古代,一共长达二十亿年以上。显生代包括古生、中生和新生三个代;从古生代起,生物进入了明显的、多样化的、高等的发展阶段。关于地球的起源,到現在为止,还只有一些假說。目前对于天文时代地球的演变历史,还不能有十分确定的认識。占有地球地质时代五分之四的隐生代,虽然現在了解得还不多,但是已經得到一些可信的資料,可以作出一些推測和描述,至于古生代和以后各个阶段的历史,則知道得比较清楚。从本期开始,将陆續向讀者介紹隐生代以及古生代、中生代、新生代地球的发展史。从我們祖国大地自隐生代起始几十亿年来的种种变迁,可以了解到地球一直是在变化着、发展着的,而地球上的一切生物,包括人类在内,也是不断变化着和发展着的。  相似文献   

19.
未來的天气怎么样,这是人們一直关心的問題。農業生產在很大的程度上受天气变化的影响。天气对于工業生產也有一定的关系。長时期以來,劳动人民一直在探索着各种天气变化的規律,他們累積了很多的經驗。但是对天气的变化作科学的观測还是近代的事。現在人类已經可以預报未來几天內的天气变化了。天气怎么样來預报呢?这就得掌握天气情况,掌握它的發展規律。天气的变化是由于空气中冷和热的矛盾的对立、斗爭造成的;由于冷热分布不匀,空气中就產生了气流,也造成了水汽的蒸發、凝結(云、霧……),而水汽的蒸發和凝結又反过來影响空气中冷和热的分布,影响气流。困难的是,这种冷热、干湿和空气运动的情况,我們还知道得  相似文献   

20.
火箭的发展     
火箭是現代最新的科学技術成就之一。但是,它也是非常古老的东西。据科学技術史家的考証,我國至少远在公元1000年(宋真宗咸平3年)的时候就有火箭了。我國是最早出現火箭的國家,我國是火箭的祖國。世界各國以后制造和使用的火箭,起初都是从我國傳过去的。最初的火箭是同現在的“起花”差不多的东西。所不同的是:起花的火藥筒旁边紮着的是一根竹簽,而火箭的火藥筒旁边紮着的是一支真正的箭。这种火箭的火藥筒里裝的是黑色火藥,前端緊閉,后端松松地塞着,並通出一根藥綫。点着了藥綫,筒里的火藥就燃燒起來。黑色火藥燒成气体以后,体積要大到1,000倍。於是,这些热气就冲开后端的塞子,向后噴了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