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古诗词在语文教学中占据着比较重要的地位。古诗词中的审美教育不仅能使学生发现美、认识美、欣赏美、理解美,更能通过美好的事物和形象及美好的理想去感染、塑造学生,激发学生创造美的潜能。但是,由于古诗词中所描写的景物、事件、人物与学生生活的年代有一定距离,学生们并不能很好把握。另外,古诗词教学在形式上略显单调,多停留在讲讲、读读、背背的形式上,教学形式上的单调必然有损古诗词丰厚内涵的理解。如何在语文教学中更好地进行古诗词生活化教学呢?笔者谈谈自己的一点浅见。一、诗词和图像的结合之美古诗词文字精练、意境深远,很多…  相似文献   

2.
审美教育的任务就是培养和提高学生对现实世界以及文学艺术作品的美的欣赏和创作能力,陶冶人们的情操,提高人们的生活情趣,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语文教育的目的不仅是要把语文知识和语文技能传授给学生,更重要的是对学生进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教育。以语文的课程资源为依托,帮助学生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同时,素质教育的最高境界是让学生喜欢学习、热爱学习,让学生通过自主的学习  相似文献   

3.
甘丽芬 《生活教育》2014,(10):46-48,64
古诗词是我国古典文学的精华。《辛刀中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学习古诗词的目标是“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味和审美情趣”。但单一的程序式的教学使学生无法轻易走进优美含蓄的文字世界,无法得到真正的美的熏陶。因此,教师很有必要在课堂上逐步引导学生领略古诗词之美,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得到美的熏陶。  相似文献   

4.
贺芳群 《学周刊C版》2010,(5):142-142
古诗词是我国文化的瑰宝,是世界文学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学习古典诗歌能够让学生认识到中华文化的丰富博大,能够让学生吸收民族文化智慧。在初中教学中,古诗词赏析历来就是语文教学的重点。《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在“总目标”中明确提出了“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富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的要求。在“阶段目标”中更是明确要求7至9年级学生要“诵读古代诗词,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还要求“背诵80篇(段)”。  相似文献   

5.
魏晓峰 《课外阅读》2011,(12):323-323
怎么样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作为初中语文教师又能给学生做些什么样的指导和帮助呢?只有恰当地引导学生“读”才能较客观地让他们学会“发现美”,进而学会“欣赏美”,最后才能“创造美”;才会让他们从直观上感悟主题的情感美,体会语句的形式美,从而从本质上去领会主题中人物的形象美,更加有效地拓展脑海想象中美的意境。如此,学生在语文学习中便会发现语文中无处不在的美,从而达到对语文的认同,进一步达到对语文教学的热爱和支持,体会语文带给他们的美的乐趣。  相似文献   

6.
古诗词是我国古代文学长河中最美丽的一朵奇葩,也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那么,在古诗词教学中我们应该怎样教,才能使学生学会品味、欣赏古诗词?要使学生在学习古诗词的过程中感受到中国传统文化之美,使学生的能力得到发展,身心得到愉悦,灵魂得到升华,就要求我们古诗词教学中使学生能达到三境:诗境、意境、人境。所谓诗境,就是对学生通过对诗词文本的阅读和理解,达到能够理解  相似文献   

7.
孙敬堂 《学周刊C版》2011,(7):197-197
寓语文教学于美的欣赏之中,就是说在整个语文教学过程中要给学生以美的感受。苏联教育家赞科夫曾说过:“人具有一种欣赏美和创造美的深刻而强烈的需要”,“传统教学法很明显的毛病,就是没有向学生展示出艺术的,也只有艺术才具有的那些宝藏”。不难看出,寓语文教学于美的欣赏之中,是符合教育学原理的,也是符合学生的心理需要的。  相似文献   

8.
<正>引言:古诗词内容是小学语文教材中的重点教学内容,在古诗词中,包含着中华传统文化内容,极致地展现了古诗词的美。以极其简短凝练的语言来进行情感的表达,是中国文学美的有效体现。因此,更加需要通过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工作来进行学生审美素养的培养,从而可以有效提升学生的古诗词审美能力,更是能够通过古诗词的欣赏来净化学生的心灵,让学生可以感受到古诗词学习的意义。本文首先针对审美素养的内涵来进行阐述,然后分析小学语文古诗词所具有的审美因素,最后提出审美素养视野下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策略,  相似文献   

9.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语文教科书共选有古诗词课内三十首、课外六十篇,其自读教材中收录有古诗词五十四首,如果加上中小学推荐背诵的古诗词篇目,初中学生已能够掌握的古诗词约在三百首,古人讲,“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可见,初中阶段学生已初步具备了鉴赏古诗词的基础。《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初中阶段要求学生能够“诵读古代诗词,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因此,进行古诗词欣赏教学已成为必然。但初中学生阅历尚浅,正处于文学素养的培养提高时期,特别是古诗词与现今时代相去甚远,用典颇多,给作品的欣赏带来了障碍。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必须把握教学的“度”,分阶段有步骤地培养学生欣赏古诗词的审美意识,培养学生良好的古诗文语感,增进学生对古代文化的热爱,增强民族自豪感。教学中,我注重从三个方面分层次来培养学生古诗词的审美意识,既让他们读得懂,又让他们在深入感悟的基础上感受祖国古代文化的魅力。  相似文献   

10.
美是一种“心灵体操”———它使我们精神正直,良心纯洁,情感和信念端正。———苏霍姆林斯基音乐的特殊性在于通过“娱悦”对人进行美的呼唤和陶冶。她有开启心智、端正品行、净化心灵、完善人格的作用。音乐能激发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人生价值的追求。那么,如何在音乐教学中培养学生认识美、发现美、欣赏美、创造美的能力,成为音乐教学研究的重要课题。在音乐教学中,欣赏内容在教材中占有较大比例,因此,首先要培养学生欣赏音乐的兴趣,提高学生欣赏音乐的能力。音乐作品是音乐家对生活深刻感受和体验的反映,是道德、理想、情感、审…  相似文献   

11.
新课标指出:"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象力和创造潜能。"因此,古诗词的教学不能仅仅停留在背诵、默写、应付考试的水平上,更不能以剖析诗词中某个名句的修辞、表现手法,完成古诗词的教学,而要让学生入情、入境,提高学生感受美、欣赏美的能力。学生对古诗词美的欣赏主要是建立在想象的基础上的,所以,语文教师在古诗词教学中应重视学生想象力的培养。  相似文献   

12.
现行的《中师语文教学大纲》明确规定:“中等师范学校语文教学必须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培养学生热爱儿童,热爱教育的思想感情,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和社会主义思想品质。”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审美意识的教育,是由语文学科的学科性质所决定的,审美意识是主体根据美的规律、美的体验、美的要求去把握世界的心理功能,美育的任务是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审美理想、审美观念、审美能力以及按照美的规律来塑造自身和投身实践的能力。语文教学的美育过程是教师引导学生…  相似文献   

13.
<正>画家罗丹说:"美到处都有,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在语文教学过程中,秉承中华文化的精髓,凝聚观察和理解的智慧,让学生在课文中去发现音韵美,认识人性美、自然美;引领学生在语文活动中发现美,学会欣赏美;指导学生在写作中发现美,用美的情感表现多姿多彩的生活,并在写作中掌握创造美的形式,从而培养学生欣赏、热爱自然的美德,提高审美情趣。  相似文献   

14.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语文教科书共选有古诗词课内三十首、课外六十篇,其自读教材中收录有古诗词五十四首,如果加上中小学推荐背诵的古诗词篇目,初中学生已能够掌握的古诗词约在三百首,古人讲,“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可见,初中阶段学生已初步具备了鉴赏古诗词的基础。《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初中阶段要求学生能够“诵读古代诗词,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因此,进行古诗词欣赏教学已成为必然。但初中学生阅历尚浅,正处于文学素养的培养提高时期,特别是古诗词与现今时代相去甚远,用典颇多,给作品的欣赏带来了障碍。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必须把握教学的“度”,分阶段有步骤地培养学生欣赏古诗词的审美意识,培养学生良好的古诗文语感,增进学生对古代文化的热爱,增强民族自豪感。教学中,我注重从三个方面分层次来培养学生古诗词的审美意识,既让他们读得懂,又让他们在深入感悟的基础上感受祖国古代文化的魅力。  相似文献   

15.
苏霍姆林斯基说:“没有美育就没有任何教育”。小学语文教材不仅内容丰富,而且语言生动、优美,精炼,感染力强,是对学生进行美育熏陶的好材料。因此,在阅读教学中,我们很注意引导学生热爱美、发现美、欣赏美、评价美、创造美。一、引导学生热爱美众所周知,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习的最佳动力。要让小学生在阅读教学中得到美的感受,就要让学生喜爱上语文课。语文教材多为名家名篇,作者对生活的感受通过字里行间表达出来。我抓住这一因素,创设教学情境,以情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上课变为具有丰富美感的有趣的教学活动。二、引导学生发现美小学…  相似文献   

16.
古诗词以其优美的意境,丰富的情感,隽永含蓄的语言,朗朗上口的节奏,奇异的联想,恰到好处的修辞,成为我国文学世界里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在初中语文古诗词的教学过程中,要引导学生入境感悟,带趣欣赏,欣赏诗歌的语言之美,把握诗歌的节奏之美,感知诗歌的色彩之华丽,体会诗歌的情感之美,让古诗词丰美的艺术琼浆滋润人们的心灵,给学生带来美的享受,提高学生的欣赏能力,感知诗词的韵味。  相似文献   

17.
程瑞瑞 《天津教育》2023,(11):137-139
<正>百年大计,教育为本。基于素质教育理念下,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围绕“培育德智体美劳综合发展的人才”来开展教学活动,重视语文教学与美育的融合,带领学生深入挖掘文本中的意蕴美、情感美、结构美等,唤醒学生感知美、发现美、挖掘美的意识,培育学生健全的人格,增强学生审美情趣和审美素质,促使学生人格和心理协同发展,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古诗词是重点教学内容,教师要善于借助古诗词教学渗透美育,注重培育学生审美鉴赏能力,展示古诗词教学的美育价值,取得理想化的教育成效。  相似文献   

18.
诗歌鉴赏自2002年以来采用主观题形式,注重考查学生鉴赏评价能力和语言综合应用表达能力,体现了新课标的要求:“语文具有重要的审美教育功能,高中语文课程应关注学生情感的发展,让学生受到美的熏陶,培养自觉的审美意识和高尚的审美情趣,培养审美感知和审美创造能力。”诗歌鉴赏就是要引导学生自由地欣赏美、发现美,进而运用美的规律创造美。而在具体的应考过程中,学生还不能熟练进行分类鉴赏,对诗歌内容主旨、  相似文献   

19.
唐四春 《现代语文》2011,(10):87-87
古典诗歌鉴赏是初中学生语文学习中的一个难点,加上学生和老师的简单“处理”,致使这个难点难以突破。一方面是学生从小养成的习惯,能背就过关,不懂意思没关系;另一方面是因为小学升初中考试不考古诗词鉴赏,很多老师在古诗词教学时只重视学生的背诵默写,而不注重引导学生对古诗词有更深层次的品析和感悟。在教学中,许多老师也认为诗词教学无外乎就是要学生背一背,默一默。其实古典诗词对于语文学习十分重要。在古典诗词教学中,笔者觉得有以下几点特别重要。  相似文献   

20.
把握阅读教学的支撑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美育是以美的规律和原则去陶冶人的精神、净化人的灵魂的教育。它使学生具有健康的情感、坚定的意志和正确的审美观。语文美育是美育精神灌注进语文教学中的必然结果。它以讲解语文课中存在着的美为起点。以引导、组织学生对现实中各种美的现象、美的事物进行审视、评价为中介.以口头的、书面的表达训练为学生揭示和创造美的手段,以陶冶学生的审美情感、强化学生的审美意识、纯沽学生的审美理想为指南。以实现塑造学生积极地热爱美、追求美的健康心态和培养学生自觉地欣赏美、创造美的实践能力为目的。语文教师就是美育工作者,阅读教学要通过教材对学生进行生动有效的美的教育,使学生受到多种美的陶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