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国"流动儿童"在城市中接受义务教育存在着诸多困难,这种状况已经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关注。虽然关于我国"流动儿童"义务教育的政策已较为完备,为其在城市中公办学校入学起到了重要的保障作用,但是"流动儿童"在入学机会、受教育过程、学业成就等方面依然存在着不平等的问题。本研究以湖州市吴兴区农村小学为例,针对"流动儿童"在农村小学受教育的过程,从学校(包括教师)、学生、"流动儿童"家庭三个方面进行全方位研究,发现其存在的问题,进而剖析问题的原因并提出有针对性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2.
楚任杰 《教师》2014,(4):93-93
正英国教育家斯宾塞1854年提出"快乐教育"的思想,认为要尽量使儿童在快乐中掌握所学知识,使儿童感到"求知是愉快的,并非苦恼的事"。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根据自己创立的"认知发现"的学习模式与理论,提出了一个大胆的设想:"任何学科的知识,总可以以某种方式教给任何阶段的任何儿童。"这些理论给我们以启迪:对于最基础的小学数学知识,教师可以通过创设一定  相似文献   

3.
郭宇宽 《成才之路》2009,(24):I0003-I0003
“流动超常儿童”实验班将面向北京地区招收9岁~10岁的流动超常儿童,免费提供小学至高中阶段的教育。尽管规模与解决农民工子弟的教育机会公平而言微不足道,但依然能点亮这些孩子心中的火种。宋庆龄基金会、中科院心理所以及芳草地国际学校将联合举办“流动超常儿童”实验班,面向北京地区招收9岁~10岁的流动超常儿童,免费提供小学至高中阶段的教育。长期关注农民工子弟教育的南都基金会参与项目运作,并由新公民之友协助招生。(6月20日《北京青年报》)  相似文献   

4.
在对幼儿教育研究方面的报告表明,对幼儿教育实行"小学化"能够给幼儿教育带来负面影响,不利于这个阶段的幼儿身心发展,阻碍了他们的思维活跃性和思想创造能力发展。在幼儿教育过程中我们应该始终关注这个阶段儿童的身心健康问题以及为他们建立一个良好价值观的雏形,为将来的小学教育进行过渡教育。  相似文献   

5.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城市化进程的步伐越来越快。在这种国情下,大批农民进城务工,于是产生了农民工这样一个特殊群体,这个群体的子女被称为留守儿童或者流动儿童。随着语文新课改的实施,已经明确小学阶段必须完成大量的课外阅读总量,本文简要阐述流动儿童课外阅读现状及提升的策略。  相似文献   

6.
在我国社会的快速转型和城市化过程中,人口迁移流动日益频繁,越来越多的农民工背井离乡外出务工。有些农民工把处于义务教育阶段的子女留给了老人监护或寄养他人,于是在农村就出现了一个特殊的群体——"农村留守儿童"。而这些孩子正处于身心成长的黄金期,也正处  相似文献   

7.
目前,很多的幼儿园教育中增加了许多的小学阶段的学习内容,并且用小学阶段的模式进行管理。下文将谈一谈学前教育"小学化"的成因与对策。  相似文献   

8.
小学毕业班是学生生涯第一次准备转型升级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我们班主任会遇到很多问题。这些问题处理的好坏直接关系着学生是否能够完成小学向初中阶段的顺利转型。这给我们班主任的班级管理带来了新的挑战,尤其是在很多农村学校。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很多农村小学生都成了留守儿童,家庭教育严重缺失,孩子普遍存在或轻或重的心理障碍,给我们的班级管理增加了很大的难度。基于此,本人通过近几年毕业班管理活动,对农村小学毕业班管理中遇到的一些问题,进行了有针对性的研究,现将这些问题和对策和大家分享如下。  相似文献   

9.
吕妍 《华章》2007,(12):53-54
近年来,农民工子女问题引起了社会的普遍关注,农民工子女主要包括:流动儿童和留守儿童,无论是"留守儿童"还是"流动儿童",在这两种家庭模式下成长的儿童在成长过程中缺乏相对稳定和充满亲情的环境,心理健康水平容易受到影响.农民工子女心理问题的产生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有其自身原因、家庭原因、学校原因和社会原因.因此,应为农民工子女提供良好的成长环境,改进其心理健康状况,从而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0.
我国的基本国情和人口发展趋势决定了在今后相当长一段时期内,以农民工为主体的人口流动现象将持续存在,农民工子女数量也将不断增加。在解决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上应秉持统筹的思路。"统筹"有层次之分,首先,需要将"流动儿童"和"留守儿童"视作农民工子女群体的有机组成部分,统筹予以考虑;其次,在具体解决"流动儿童"和"留守儿童"教育问题时也要有一种统筹的视野。可以说,统筹的思路贯穿于解决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的全过程和每一具体环节之中。  相似文献   

11.
文章以559名流动儿童为被试,采用问卷调查方法,考察了公立学校流动儿童的幸福感、歧视知觉状况及两者之间的关系。结果发现:(1)在小学阶段公立学校流动儿童幸福感显著高于打工子弟学校流动儿童;而在初中阶段两类儿童幸福感无显著差异。(2)相比于打工子弟学校,公立学校流动儿童有较少的歧视知觉;女生歧视知觉显著低于男生;小学阶段流动儿童歧视知觉显著低于初中阶段。(3)公立学校流动儿童的歧视知觉与其幸福感得分之间存在显著的负相关。(4)学校类型在流动儿童歧视知觉与幸福感的关系中起着调节作用,公立学校流动儿童的歧视知觉对幸福感的负向预测作用更强。  相似文献   

12.
小学生阶段是一个人发展中的关键阶段,小学阶段的成长环境对一个孩子一生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不仅关系到一个家庭,也关系到整个民族,整个国家,他们代表着国家的未来和希望。青少年会在小学阶段形成初步的价值观和人生观,这关系到孩子未来一生的发展,然而,随着计划生育的实施,现阶段的独生子女逐渐增多,同时也导致了越来越多"问题学生"的出现,这一群体的出现会对学校,家庭,甚至社会造成很多不利的影响,因此对"问题学生"的转化不容忽视。目前在转化"问题学生"方面的工作仍然有很多不足,存在诸多误区,这就需要我们探究新的方法和对策,本文首先介绍了农村小学"问题学生"形成的主要原因,之后提出了对农村小学"问题学生"的转化策略。  相似文献   

13.
张红 《教师》2013,(7):25-26
流动适龄儿童进入城市以后,其主要入学途径有三种:一是进入公立学校插班借读,与城市儿童一起接受义务教育;二是进入私立学校就读;三是进入农民工子弟学校读书。本文依托教育部课题【11YJA840016)】"流动儿童城市生活和学习适应性问题的社会学研究"的研究工作,根据课题组要求,对湖南省长沙市几所公立小学流动儿童学习适应性问题进行了调查和访谈  相似文献   

14.
全国政协委员、苏宁电器董事长张近东在今年两会上建议,不能以权宜之计解决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应该将农民工子女受教育的权利纳入立法规划,使农民工子女的教育回归主流。目前,全国进城务工农民有1.5亿人,带来2000万名流动儿童。张近东委员说,农民工子女教育缺乏长效机制,很多城市设立的农民工子弟小学都是依靠社会力量办学,师资力量缺乏,缺少延续性,学费  相似文献   

15.
中国经济在近二十多年的时间里保持了高速增长,特别是城市就业机会与经济发展都取得了长足进步,这有效推动了中国城市化进程,大量农村人口开始进入城市生活和工作,大量学龄儿童随着父母进入到城市学习,这也给学生教育工作带来了全新挑战。流动儿童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内接受的教育水平偏低,同时家庭教育也存在不同程度的缺失,这就对教育工作者提出了更高要求。语文自主阅读能力的培养对于小学流动儿童的成长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这不仅能够帮助学生通过阅读获知智商与情商的双重发展,还有助于流动儿童快速融入全新的集体生活环境,小学语文教师需要结合流动儿童学生的实际情况开展自主阅读能力培养。  相似文献   

16.
幼儿园教育属于学前教育阶段,在定义上就避开了"学"这一任务,因此幼儿园教育并不是将知识灌输给学生的阶段。处于幼儿园阶段的儿童,其年龄特点决定了启发和引导才是对他们最重要的教育内容。本文将从原因、危害、解决措施三个方面,浅谈幼儿园教育的"小学化倾向"现象。  相似文献   

17.
詹亚龙 《考试周刊》2014,(66):101-102
如今,大部分地区在小学阶段就开设了英语课程,如何让学生对英语课产生兴趣成为很多老师的难题。陶行知先生提出的"生活即教育"的理论认为,学生只有在生活化的教学中,才能感受到学习的快乐,从而产生学习兴趣。本文就如何将小学英语教学生活化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8.
在幼小衔接阶段,儿童容易出现心理、行为上的不适问题,为了减缓儿童在此阶段的"坡度",小学一年级的班主任要充分了解小学新生的心理特点,为他们创设安全的心理环境,并在教学中善于应用游戏的教学方式.  相似文献   

19.
我国流动儿童群体形成于上世纪90年代,随着农民工"家庭化"迁移兴起,大量的农民工将其子女带入城市,形成了千余万规模的城市流动儿童群体.  相似文献   

20.
<正>每个人的成长都要经历很多阶段,每个阶段对于个人的成功都有着重要影响,其中,幼儿阶段是最为重要的一环,因为幼儿阶段是培养一个人的能力、素质的起点,也是激发兴趣,塑造个性的最佳时期。所以,幼儿教育的重点应该是:培养幼儿的好奇心、珍视幼儿的个性发展,但是长期以来我国的幼儿教育教学过程中存在着"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即把幼儿当作小学生来要求,在幼儿阶段教授小学的相关课程,试图拔苗助长,这种教育教学方法导致儿童的思维模式由叙事性思维向例证性思维转变,导致了儿童过早地成熟,最终后果是:幼儿的创造力枯萎与活力过早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