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试论泡沫版面对新闻传播的危害王振亚王灿发自90年代初出现“周末版”热以来,国内多家报纸为争夺受众,不约而同推出类似周末版性质的消闲娱乐型版面,诸如月末版、月中版、特刊等。近一两年,又有不少报纸进行扩版,版面由4版扩到16版乃至24版或更多。按照新闻传...  相似文献   

2.
《楚天周末》是湖北日报社主办的一张周末报纸。 近两三年来,全国众多的报纸纷纷办起了“周末版”、“星期刊”、“月末版”,并新生了不少类似“周末版”性质的报纸。这种被称为“周末版现象”的出现,适应和符合了经济发展的需要,适应和符合了广大报纸读者的新需求,也是新闻改革、  相似文献   

3.
报纸专版,依附在报纸新闻版后面,是报纸上的非新闻版面。它不像新闻版那样,以报道新闻信息为主;也不同于专门的副刊版,以发表文艺作品为主,而是介于新闻版和综合性副刊之间。就《战士报》这样一张四开报纸的情况来看,专版一般安排在三四版,数量占报纸版面的"半壁江山"。  相似文献   

4.
“周末的报纸有看头”,这是读者的反映。“周末的报纸有读者”,这是报纸的发现。近些年悄然萌生,并逐日汇聚成一股强劲潮流的报纸“周末版现象”,(包括与此相类的“扩大版”、“月末版”等),给了广大读者一份意外的惊喜,也给报界、新闻理论研究者带来震荡和启迪。  相似文献   

5.
为了把报纸办得丰富多采、生动活泼,不少报纸开办了周末版(有的叫星期刊、月末版等)。这些周末版大部分思想内容健康、符合报道宗旨,因而给读者一个愉快的“周末”。但与此同时,也出现一些不良倾向。一是形式上过多过滥,二是内容上粗制滥造。现在,报纸中的周末版有越来越热的势头。不仅机关报、专业报、行业报办周末版,一些文化类、生活类报纸也要办周末版;不仅对开大报要办,一些版  相似文献   

6.
1991年,报纸创办周末版,星期刊、半月版、月末版、扩大版等渐成热点,到10月份,省以上报纸增版增刊的约有40家,其中首都报纸有22家,如《北京日报》的“京华周末”,《金融时报,的“周末版”,《中国商报》的“星期刊”,《中国旅游报》的“月末版”等。新闻出版署报纸管理司司长梁衡同志在回答人民日报记者访问时说道:办周末版属于微调范围,是报界同志们为争取社会主义报业繁荣,在报纸宏观数量和品种结构不变的情况下所作的一种改进报纸质量的尝试。已出的周末版,主要是给读者提供轻松一点、  相似文献   

7.
报纸办“周末版”,是近几年出现的一种新闻现象。不仅综合性日报办“周末版”,一些周三四刊的专业性报纸也办“周末版”;已办“周末版”的报纸扩大了版面,没有办的报纸也要求  相似文献   

8.
笔者在编辑周末版的实践中强烈地感受到,周末版与正报的新闻版相比,既有同一性,又有相对“独立”性;既有共性,又有个性。因此,我们周末副刊的采编人员要时时刻刻注意调整自己的步伐,切勿因“独立”而偏离了办报的方向。周末副刊必须和正报在同一舞台上,在统一指挥下,各种不同的乐器紧密配合,共同奏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主旋  相似文献   

9.
张雅娟  张华念 《青年记者》2004,(7):17-17,21
《燕赵都市报》和《齐鲁晚报》同属于市民生活类报纸,两者在新闻采编、报纸版面的设计等各个方面都讲求贴近性,力求以平民的视角观察问题、思考问题。两报都重视时评的作用,为此专门开办了时评版,两家的时评版各有特色,办得有声有色,本文拟将两者加以比较,试图得到一些有启发性的经验。  相似文献   

10.
近两年来,许多报纸纷纷办起了“周末版”、“星期刊”、“月末版”、“文摘版”,报界统称为“周末版现象”。报纸“周末版”的出现,增强了报纸的可读性、知识性、趣味性,从而吸引了大批读者,大多数报纸的周末版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中起到了积极作用。毋庸讳言,也有不少报纸的周末版存在格调不高等问题,需要亟待解决提高质量。进一步办好周末  相似文献   

11.
五月上旬在广州举行的全国十家周末报(版) 报纸改革研讨会上,代表们一致认为,加强新闻性是周末 报(版)再上新台阶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 这次由南方周末报社主办的研讨会,旨在贯彻落实全 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精神和全国报纸周末版座谈会对办 好周末报(版)提出的方针、要求,“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 “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 中共中央宣传部新闻局局长徐心华在研讨会的总结 会议上说,读者对周末报(版)提出了更高要求,希望周末 报(版)努力提高质量,办出特色,在新闻改革中起探索推  相似文献   

12.
于雁 《中国传媒科技》2012,(20):140-141
社会新闻编辑工作者要想让社会新闻版面的采编更符合受众的需要,首先要具有新闻意识以及版面设计意识,要能从受众需求角度思考报纸社会新闻版面的编辑如何创新,同时对社会新闻的采编要具有实时性和互动性;要能针对公众的疑难问题进行报道,要具有贴近性.同时在社会新闻版版面设计上要有创新,要注意图文并茂.  相似文献   

13.
魏玮 《新闻知识》2007,(3):77-77,25
在西安庞大的都市类报业市场上,《华商报》和《西安晚报》两家报纸拥有各自固定的受众群体,《三秦都市报》,《阳光报》,《美报》等作市场补充。《华商报》着重报道社会新闻、突发新闻,《西安晚报》强调时政新闻、民生新闻,《三秦都市报》定位为“每位读者的朋友”,《阳光报》侧重其它媒体信息的整合。各个报纸的办报理念、报纸风格、市场定位等虽有不同,但不约而同的是,它们均放弃了报纸周末版这块“肥肉”。下图为2006年11月6日至11月12日四家报纸日版与周末版版面比较:  相似文献   

14.
周末版正在日益增多,据国家新闻出版署公布的数字,全国周末版、报已达600家左右(这个数字显然是不完全的)。可以一点也不夸张地说,这600份周末报(版)都是所在地和所依附于的机关报的新闻改革“特区”,它们开创了报纸特别是党报前所未有过的生动、活泼的报纸新概念。周末版的兴盛,是党报在商品经济大潮中,认识到自己  相似文献   

15.
作为一张报纸的周末版,与新闻版的一个重要不同就在于他的独家报道。因为,读者看报纸的周末版,并不是为了看当天的新闻,而是为了解在新闻版上不容易看到鲜为人知、详实深入的独家报道。所以,独家报道就成为周末版的亮点之一。 我从1999年开始在石家庄日报周末部从事文化版的编采,至今共采写独家报道40余篇,其中《访新中国第一位工人剧作家魏连珍》、《延安平剧院难以抹去的记忆》、《美猴王十八年后重出世》、《小兵张嘎原型之谜水落石出》、《革命文艺会师石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周末增刊的成功实践,推动了整个报业的进步,据有关部门不完全统计,全国目前有100多家省、市级以上的报社,已有60余家推出了了周末报、周末版、星期刊以及类似的报纸。周末报纸的风起潮涌,加剧了新闻业的竞争,其本身也在新闻竞争中逐步形成了自己的特色。从版面形式上看,有四大,即:大标题、大照片、大版块、大空白;从内容上看,也有四大即:大热门、大视野、大境界、大特写。本文想初步谈谈周末专版的吸引功能以及新闻学意义。 先从周末报版面形式谈起。  相似文献   

17.
每月视窗     
新闻线人网的架构及维护新闻线人帮助媒体将触角伸向社会各个层面,是媒体新闻线索源的重要补充,他们的报料,极大地丰富了报纸版面内容,改变了报纸的信息结构。那些市场化程度高的媒体,把新闻热线当作自己的生命线,把新闻线索当作新闻生产的源头活水,为此成立专门的热线部门,组建专门的新闻线人网络,并设置相应的版面,如热线新闻版、读者点采版、市民诉求版、新闻现场版等。  相似文献   

18.
对于报纸副刊,有一种常见的解释是这样的:报纸上刊登新闻、评论以外的发表文艺作品、学术论文等的固定版面.每天或定期出版.最常见的是文艺副刊,此外还有各种专题性副刊,如国际副刊、科普副刊、周末副刊等;作为报纸的有机组成部分,副刊不同于新闻版.  相似文献   

19.
柳璐 《新闻窗》2008,(1):54-56
2006年,北京市科协在对北京部分都市类报纸的科学报道状况进行调查后公布了一组数据:《北京晚报》科技新闻所占比例为4.1%;《北京晨报》为3.11%;《北京娱乐信报》为2.92%;《北京青年报》为3.52%;《京华时报》为2.74%;设有每天一块科学报道版面的《竞报》比例稍高,为5.76%;《华夏时报》则为2.81%。综合下来,参加统计的各报平均值维持在3%-4%。这些数据说明,北京地区都市类媒体,其科技新闻比例严重不足已经成为一种普遍现象。令人堪忧的是,不仅仅是北京,全国的都市类报纸都存在压缩科技新闻版面的现象,有些报纸科技新闻版形同虚设,常常被一些貌似科技新闻的卫生、健康等服务类新闻占据;有的报纸设科教新闻版,实则教育新闻唱主角;有的报纸则干脆不设科技新闻版。  相似文献   

20.
一个感人的故事一路走来 6年前即1999年.我在沈阳晚报周末部任一、二版编辑.每天必做的事情是研读省内外报纸的周末版。5月初的一天,偶然在鞍山日报周末版上读到一篇报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