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尽管词(实词)和短语都是可以充当句法成分的语言单位,但它们并非可以无条件地充当各种句法成分。本文揭示汉语中部分词和短语在一定的语义语用条件下必须借助重叠形式才能充当某些句法成分的现象。本文的基本观点是:重叠是汉语中部分词和短语在一定条件下充当某些句法成分的必要手段,它使这些词和短语的句法功能与使用范围得到了进一步扩充,从而于“形态变化”的视角体现了汉语句法的灵活性。  相似文献   

2.
两种语言在翻译过程中,汉语词大部分是一词一类,充当句子的成分较多,一般无需转换词类,而英语常用词大多是一词多类,充当句子的成分较少,尤其对在翻译中的词性转换没有固定的格式,在充当不同成分的词时要进行词类转换,对此如何灵活运用,中把一些英语词性适当调整;1.英中的名词可以转为汉语的动词,副词以及形容词;2.英的动词可以转为汉语的名词,副词等等,由此,做到在忠实原义的前提下,使译符合汉语表达习惯,使其读感到更加通顺,自然。  相似文献   

3.
周家台秦简《病方及其它》按照结构分类共涉及十种类型。在汉语中,各类短语在充当句法成分时,不具有唯一性和排他性,即一类短语可以充当多种句法成分,同时一种句法成分又可以由多类短语充当。《病方及其它》中的短语也符合这一特点。  相似文献   

4.
英汉两种语言在词汇和语法结构方面有许多不同之处。因此,在英译汉过程中,不能逐词逐句翻译。一方面。汉语词大部分是一词一类,而英语常用词有许多都是一词多类,有的甚至多达五类。另一方面,汉语一个词能充当的句子成分较多,一般无须转换词类;而英语一个词能充当的句子成分较少.充当不同成分需要转换词类。翻译时,在忠实原意的前提下,可以把一些英语词性作适当调整,如英文的名词可以转为汉语的动词、副词以及形容词;英文的动词可以转为汉语的名词及副词等。  相似文献   

5.
在占代汉语里,有些实词可以按照一定的语言习惯灵活运用,在语句中临时改变它的基本功能(即原来词性),充当其他词类才能充当的句子成分,这就是词类活用。一般来说,辨别实词活用的主要方法是成分分析法,即从其语法结构和词汇意义上分析该词在句中充当什么成分,起到什么作用。介绍词类活用的文章已很多,因此本文仅给大家介绍一些实用的小窍门。  相似文献   

6.
动词性成分充当宾语时,动词性成分的词类划分,语法界众说纷纭。范畴由一组特征形成,而范畴成员却并不体现所有这些特征,范畴成员有典型和非典型之分。从英汉比较角度看,英汉动词性成分充当宾语时的词类在整体上都是名词性的,但又带有不同于纯粹名词的特点,它属于非典型宾语词类。非典型宾语词类充当宾语受到一定条件的限制。从跨语言角度看,英汉两种语言里,典型宾语的位置在谓词之后,典型及物句法结构模式是主谓宾,它所接示的语序也表现为典型语序。但在非典型及物句式语序上,汉语则表现出更多的灵活性,这内在原因和汉语重意念的文化内涵相关联。  相似文献   

7.
截止目前为止的维吾尔语研究成果表明,维吾尔语中的词按照语义、形态、句法三条标准,分为名词、形容词、数词、代词、副词、动词、量词、情态词、助词和双词等十一种词类。这十一种词类又可以按其能否表示词汇意义,在句中能否表示一定语法意义并充当某种句法成分等,分出实词和虚词两大类。实词是具有词汇意义和语法意义,在句中能充当某种句法成分的词。维吾尔语中,名词、形容词、数词、代词、量词、副词、动词、摸拟词等属于实词。不具有词汇意义,在句中不能充当句法成分,而仅仅连接词语和句子,帮助它们组合起来,起附加意义作用的词类叫虚词。  相似文献   

8.
谓词能否直接充当"有"的宾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汉语词类功能与句法成分没有一一对应的关系,谓词能直接充当宾语,包括能直接充当“有”的宾语。“有”的谓词宾语有自己的特殊性质。否认谓词能直接充当“有”的宾语会带来诸多矛盾。  相似文献   

9.
数词作为一种重要词类,在汉语和泰语中应用都很广泛。通过对汉语和泰语中数词在句法功能与句法位置的描述与比较,对比分析其差异,指出数词在汉泰语中句法功能与位置方面的异同。研究发现,在汉语中,数词既可以与量词搭配,又可以直接与名词、动词、形容词搭配,在句子中充当主语、谓语、宾语、定语、状语、补语等。但在泰语中,数词只可以与量词搭配,且在句子中一般只能充当主语、定语和状语。  相似文献   

10.
汉语词类功能与句法成分没有一一对应的关系,谓词能直接充当宾语,包括能直接充当“有”的宾语,但“有”的谓词宾语有自己的特殊性质,否认谓词能直接充当“有”的宾语会带来诸多矛盾.兼类词应当在同类词中占少数。  相似文献   

11.
一、重点概念解释: 1、语法:是客观存在的用词造句的规律。 2、词类:是根据词的语法功能划分出来的词的类别。 3、词性:个别词的词类屑性。 4、语法功能:指词的充当句法成分的能力和词与词的结合能力,也就是词在语句结构中表现出来的分布特点。 5、实词:是能够单独充当句法成分的词。它包括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副词、代词七小类。 6、虚词:是不能单独充当句法成分的词。它包括连词、介词、助词、语气词四小类。 7、短语:是词和词按照一定方式组合起来的语言单位。  相似文献   

12.
在古代汉语中,词类活用是一种很普遍的语法现象,它是古代汉语中,某些词按照一定的语言环境灵活运用,在句中临时改变它的基本功能,充当其它成分。词类活用不仅是一种语法现象,还是一种修辞手段。运用词类活用,具有多方面的修辞效果,可以使语言生动传神,以及使音节和谐,具有强烈的节奏感和鲜明的音乐美等。  相似文献   

13.
在古代汉语中,词类活用是一种很普遍的语法现象,它是古代汉语中,某些词按照一定的语言环境灵活运用,在句中临时改变它的基本功能,充当其它成分。词类活用不仅是一种语法现象,还是一种修辞手段。运用词类活用,具有多方面的修辞效果,可以使语言生动传神,以及使音节和谐,具有强烈的节奏感和鲜明的音乐美等。  相似文献   

14.
词类活用,在古代汉语和现代汉语中都是一种常见的语言现象。在进行词类活用研究时,应注意以下问题:词类活用是一种共时平面的语法综合现象,涉及语义、句法、语用等诸多方面;词类活用作为一种语法现象,它的理论前提是“词有定类”;考察古代汉语中的活用现象要有历史发展的观点。  相似文献   

15.
重叠是近代汉语、现代汉语以及现代汉语方言中普遍存在的语言现象,在汉语中是一种重要的语法手段。现代汉语用词法上的重叠,可以出现在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副词和拟声词等诸多词类中,具有丰富多样的重叠形式,而且还能充当各种句子成分,表达多种语法意义。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汉泰名词重叠式语法功能进行对比发现,两种语言的名词重叠式语法功能相同之处表现在其名词重叠式都可以充当句子的主语、宾语、定语、状语等句法成分。其主要不同之处表现在:汉语有能作谓语的名词重叠式,泰语名词重叠式不具有这一语法功能;泰语有能做补语的名词重叠式,汉语名词重叠式不具有这一语法功能;两种语言的修饰语的语序不一样。  相似文献   

17.
文章认为黄伯荣、廖序东的《现代汉语》教材中对虚词的界定存在两处不当:“虚词不能作句法成分”不准确;“虚词没有词汇意义”不正确.虚词可以界定为不能独立充当句法成分的词.  相似文献   

18.
郑芩 《文教资料》2013,(32):160-162
“爱VSV”构式是汉语中极具代表性的一个构式。文章以句法为切入点。从句法构成、句法功能这两个方面初步探讨了“爱VSV”构式。“爱V不V”构式由两个固定不变的常项“爱”、“不”和一个变项“V”构成。常项动词“爱”表示个人主观意愿;常项副词“不”是对行为发出者或说话者主观意愿的否定;变项动词“V”以不带宾语的单音节动作性、自主性动词为主。“爱V不V”构式的句法功能较为丰富,它既可以充当单句的句法成分,又可以单独成句或作为分句,而且不同的句法功能还在使用频率和语义分布上呈现出一定的特点。  相似文献   

19.
现代汉语中,兼类词和词类活用现象的关系同语言和言语的关系相似.兼类词是一种"语言规则",是语言层面上对词类的归纳和认可,是汉语词义系统性和词汇规则性的体现.而词类活用是一种"语言习惯",体现出汉语词汇的灵活性和创造性.  相似文献   

20.
"一半p,一半q"是配对使用的关系词语.它可以是复句关系词语,连接两个分句,表示并列关系.格式"一半……一半"可以充当小句中的句法成分,也可以不充当小句中的句法成分而仅仅表示句法语义关系.同时,它也可以是非复句关系词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