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杜绝网络时代“媒介审判”现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当前的信息社会正在从web2.0向web3.0过渡,对社会上出现的一些敏感事件、热点问题等,社会迈向网络时代以采,不管是新闻媒介的信息发布机制,还是受众接受与反馈信息的渠道,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改变。网络带来的舆论的分散性、情绪化、碎片化更是极大地挑战着"媒介审判",并且也出现了"媒介审判"的一种变异,即"网民审判"。在被网络包围的今天,不单单是媒介自身需要加强自律,坚持正确导向,杜绝"媒介审判"现象的发生,网民也更应该提高自身道德修养,防止出现新形态的"媒介审判"。  相似文献   

2.
广告的行动化在企业的广告宣传中,媒介传播出现新的阶段:即广告行动化。是指在企业主将媒体资源(广告、节目等)与企业资源(终端、包装等)以及公关资源  相似文献   

3.
屠炯 《视听纵横》2004,(6):34-35
近年来,随着媒体竞争的逐步升级,媒介组织对于市场的依赖日益加深,而在面对一个同质化程度见长而受众的注意力日益成为稀缺资源的市场时,许多媒体都逐渐树立起公关意识并开展了具体行动。媒介组织自身展开的公关,是一种以公众和社会组织为公共关系客体的反方向的公关行为,对塑造媒介形象、扩大媒体影响力以赢得受众有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杨浩 《新闻世界》2009,(7):139-140
以传统的观点来看,大众传播媒介一直是作为传播信息的重要载体和广告发布的平台,也是其他组织展开公关活动的客体。而媒介作为一种特殊的组织形式,媒介公关则是很长时间以来被忽视的一个方面。但是实质上,媒介除了是信息传播、公关活动的载体以外,也是可以作为实施公关活动的主体存在的。作为整合营销传播的一种手段,公共关系也是媒介建构组织形象、塑造品牌价值、提高媒介核心竞争力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5.
邱霞 《新闻世界》2010,(5):84-85
广告设计是一项综合性的公共关系实务活动。随着市场营销观念的转变,组织机构从传统的"推销式"转向"说服式",采取"攻心为上",公共关系广告的重要性日益凸显。本文浅析了公关广告的定义、类型和特征,浅谈怎样运用公关广告以获取最佳宣传效果。  相似文献   

6.
宝洁"休妻"事件的发生,暴露广告媒介代理公司所面临的诸多危机。本文针对这种危机局面,提出了一系列广告媒介代理公司所应当采取的应对措施,希望能够为广告媒介代理公司实现其自身的良性发展和保持整个广告市场的繁荣起到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7.
王洪旭 《青年记者》2010,(11):14-14
当前,媒介竞争更加激烈,同时也促成媒介融合、媒体抱团现象的产生。媒介融合的方式各不相同,但都是以"媒介需求"为目的,来满足受众心理,从而创造出共同的利益。这种"各取所需"的媒介抱团,也在无形中为受众建起了"围城",形成了另一种媒介传播中的"刻板印象"。  相似文献   

8.
成瑞平  陈岩 《声屏世界》2005,(11):41-42
媒介广告市场到目前为止仍旧是我国传媒业获取收入的最主要渠道,越来越多的媒体经营者认识到了受众资源的占有程度,不仅影响着煤体的广告收入,甚至直接影响着媒体产品的生命力。因此越来越多的研究开始聚焦在媒介广告市场和受众资源这两个不仅关乎媒体优和劣,更关乎其生或死的传媒产业的结构性单元上。  相似文献   

9.
吴茜 《青年记者》2012,(3):32-33
融媒环境下,媒体工作者变身企业的"螺丝钉",公关广告的同盟人 "媒介融合"这一概念最早由美国马萨诸塞州理工大学的浦尔教授提出,其本意是指各种媒介呈现出多功能一体化的趋势.融合的目的在于,通过新闻资源共享,减少运营成本;相互推销,扩大品牌营销力,形成舆论合力;优势互补,资源互换获取商业效益.无论出于何种目的,中国的传媒产业开始了风风火火的联营兼并,成立了一个个传媒集团.  相似文献   

10.
对于"媒介审判"是否应予规制,学界主要形成了不应规制与应规制两种观点,但由于"媒介审判"在现实生活中的负面作用日益凸显,对其进行规制的呼声也愈来愈烈,笔者从不同角度来探析规制"媒介审判"之机理。  相似文献   

11.
公共关系传播媒介种类繁多,特点鲜明.公关语言媒介在现代社会运用最广泛;公关实物媒介带有浓厚的感情色彩;公关人体媒介亲切直接,便于沟通,便于及时反馈公关信息;公关大众传播媒介中的印刷类传播媒介容量大,表现形式规范化,便于人们阅读和保存;公关大众传播媒介中的电子类传播媒介活动性很强,收听对象非常广泛.合理地选择和运用公关传播媒介,是做好现代公共关系工作的前提.  相似文献   

12.
媒体经常滥用手中的话语权肆无忌惮地"狂欢",而在信息传播中处于不对称地位的受众声音显得相对沉默,而这种沉默益发助推了媒体无理"狂欢"的螺旋上升。改变种种愈演愈烈的畸形传播环境,既要加强媒介自身的自律,也要加强对受众的媒介素养教育,从而使传者自重,使受者真正参与到信息的传播中去。  相似文献   

13.
解读“媒介审判”现象的中国化特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几年,"媒介审判"一词频繁地被专家学者和广大公众讨论。无论是专家还是非专业人士,他们大多讨论的是"媒介审判"对于司法独立的破坏,却忘记了"媒介审判"本身就是一个舶来词,它的理论来源都是西方学者的学说。所以本文从"媒介审判"现象的中国化特色角度来探讨其在中国的表现形式和形成原因,力图寻求适合于中国社会的解决冲突之道。  相似文献   

14.
基于“价值链”的媒介未来赢利模式预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常玲 《记者摇篮》2006,(2):43-44
当代媒介往往苦于受到广告主企业的限制,希望尽快摆脱自身对于整个广告收入的重度依赖。实际上,根本方法之一就是,媒介应进一步完善自己的经营方式,让收入来源多样化。本文在对媒介传统赢利模式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基于价值链的媒介未来赢利模式预测,使媒介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增加赢利点,丰富媒介的赢利模式,从而在减少媒介对单一广告主企业依赖性的基础上,进一步减少对整个广告收入的依赖。  相似文献   

15.
乔智玉 《今传媒》2013,(2):49-50
2011年,广电总局的"限娱令"一直牵动着公众的神经。期间,在广电总局的"限娱令"没有真正下发之前,关于"限娱令"的消息传得沸沸扬扬,并造成了很多误解。在新的媒介环境下,很多不实新闻让很多民众信以为真,其中有媒体的责任,也有相关部门在新的媒介环境下没有能够做到及时有效地传达信息过失。本文通过分析"限娱令"发布前后所引起的风波,对相关主体在新的媒介环境下应该做出的努力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6.
公关广告部门对新闻媒介的影响是重大而微妙的。其中心理影响不容忽视。通常 ,公关广告部门分为商业公关广告机构与非商业公关机构。专职的商业公关广告部门 ,以商业利润为终极目标 ,注重通过大众传播媒介树立企业形象。除此之外 ,还有相当数量属于政府部门、学校团体、科研机构、公司企业与民间组织的公共关系广告部门 ,他们为了树立各自的“公众形象” ,传播各自的精神与文化 ,频繁地和大众传播媒介打交道。他们发布日常新闻 ,主持新闻发布会和记者招待会 ,制作散发宣传材料、录音、录像、小册子 ,“整合营销” ,每时每刻都在影响着大众传…  相似文献   

17.
刘娓  阮晶晶 《新闻世界》2011,(5):102-103
本文通过对"网络水军"发展状况、生存土壤的分析,从媒介视角探求"网络水军"形成过程中的媒介因素、媒介反应及对传媒业造成的影响,并探讨了传媒业应如何应对这些问题。  相似文献   

18.
随着麦克卢汉"地球村"预言的实现,电视、网络等大众媒体成了人们足不出户便知天下事的渠道,而随着媒介的变迁发展,其新的表现形式与内容——"媒介事件"也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尤其是在软力量为主导的信息时代里,媒介事件已然成为一个国家展示自身形象、传递意识形态、扩大自身影响力以及增强国家实力的利器。  相似文献   

19.
我们生活在风险社会,也生活在媒介社会。媒介传播从媒介渠道类型、媒介信任、媒介内容框架三方面影响了公众的风险感知。传统媒介与新媒介、官方媒介与非官方媒介使不同背景的公众风险感知产生差异。较高的媒介总体信任度则可以降低公众风险感知。媒介呈现风险事件时正负性内容框架使风险感知呈现差异化结果。媒介因素对于风险感知的影响以情绪、知识两变量为中介。因此,在应对风险事件时,媒介应维护品牌信任度,结合自身属性与细分受众发布有效内容,稳定社会情绪。  相似文献   

20.
当今社会是高度信息化的社会,人们可以通过各种不同的渠道接触到信息,伴随着传媒业的飞速发展,传播渠道过剩的时代已经到来。在媒介经营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情况下, 只有全面和正确的把握住受众的需求,才能在竞争中取胜,而受众研究也就显得更加重要,它能够帮助媒介经营者有效的开发广告客户、更好的推出自己的“产品”,同时有助于媒介从业人员加强自身的社会责任感。正确对待和利用受众研究技术,是传播渠道过剩时代媒介经营者的制胜法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