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数学教学中 ,应注意拓宽学生的思维空间 ,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发散思维即求异思维 ,是一种创造性思维 ,它包含横向思维、逆向思维及多向思维 ,具有多向性、变通性、流畅性、独特性的特点。  相似文献   

2.
发散思维是指从已知信息中产生大量变化的独特的新信息的思维方式.发散思维是多向的、立体的和开放型的思维.发散思维又称辐射思维、放射思维、扩散思维或求异思维.它具有流畅性、变通性、独特性以及多感官性.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是当前教学中不可忽视的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3.
数学的逆向思维是数学思维中创新能力的重要表现之一。逆向思维是正向思维的补充,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对教学定义、定理、概念的逆向思考和运用;逆向思维是发散的,在对学生进行思维能力训练时,要注意对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的培养,调动学生的积极思维,增大思维的发散量,扩大思维空间。  相似文献   

4.
发散思维是一种求异思维.它从一点出发沿着多方向达到思维目标.形象地讲,就像由一个知识点射出的一束射线,与其他知识点形成联系,构成知识网络.发散思维包含横向思维、逆向思维、多向思维.发散思维有利于培养学生科学思维方法,激发学生潜能,增强学生思维的灵活性、拓展性,发散思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促使学生掌握数学思想和数学方法,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那么,在教学中,如何进行发散思维训练呢?  相似文献   

5.
初中数学教学中发散思维能力的培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吕慧玲 《考试周刊》2010,(33):77-78
发散思维也叫求异思维、逆向思维或多向思维,是从同一来源材料中探求不同答案的思维过程,思维方向分散于不同方面,它表现为思维开阔、富于联想,善于分解组合,引伸推导,敢于创新。教师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求异性、创新性。教师要提高学生的数学成绩,就必须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加强对学生发散思维的培养,在实际教学中可采用以下几个方面去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  相似文献   

6.
创新是民族的灵魂,培养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核心。创新思维的形成是多向思维体系的有机结合,创新思维的核心是多向思维,而多向思维的难点是逆向思维,即从已知结果或结论去分析产生这一结果的原因和条件,也就是倒过来想这是一种重要的科学思维方式。培养学生逆向思维能力,对于发展学生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形成发散思维能力,开发和发展学生创新思维有着积极的作用,那么如何在教学中培养逆向思维呢 ?  一、在数学概念教育中进行逆向思维渗透和训练   1、写出下列命题的非:   (1)明天刮风或下雨; (2)明天刮风且…  相似文献   

7.
发散思维即求异思维,它从一点出发沿着多方向达到思维目标.用图表示,它就是从一点出发向知识网络发出的一条射线,使之与两个或多个知识点之间形成联系.它包括横向思维、逆向思维及多向思维.发散思维具有多方向性、变通性、流畅性、独特性的特点.即思考问题时注重多思路、多方案,解决问题时注重多途径、多方式.它对同一个问题,从不同的方向,不同的侧面,不同的层次,横向拓展,逆向深入,采用探索、转化、变换、迁移、构造、变形、组合、分解等手法,开启学生心扉,激发学生潜能,提高学生素质,造就创造意识. 那么,初中学生怎样培养发散思维,提高创…  相似文献   

8.
本节课的教学设计自始至终贯穿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和建立概率模型求解教学问题的思想。从建构表格(或树状图)到应用建模,再到知识的巩固练习都将在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中完成,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在巩固练习中关注学生发散思维中的逆向思维及多向思维;在应用建模环节中关注学生创造性思维;在合作探究的过程中关注学生的批判性思维等,培养学生的多向创造和拓展能力。  相似文献   

9.
孔令会 《考试周刊》2009,(27):79-80
数学能力的培养是多方面的.而逆向思维能力的培养是数学思维中的创新能力培养的重要途径和方式。首先要认识到逆向思维是正向思维的补充.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时教学定义、定理、概念的逆向思考和运用:其次要认识到逆向思维是发散的,在对学生进行思维能力训练时,要注意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的培养.调动学生的积极思维.增大思维的发散度.扩大思维空间。  相似文献   

10.
数学能力的培养是多方面的,而逆向思维能力的培养是数学思维中的创新能力培养的重要途径和方式.首先要认识到逆向思维是正向思维的补克,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对教学定义、定理、概念的逆向思考和运用;其次要认识到逆向思维是发散的,在对学生进行思维能力训练时,要注意对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的培养,调动学生的积极思维,增大思维的发散量,扩大思维空间.  相似文献   

11.
数学能力的培养是多方面的.而逆向思维能力的培养是数学思维中的创新能力培养的重要途径和方式.首先要认识到逆 向思维是正向思维的补充,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对教学定义、定理、概念的逆向思考和运用;其次要认识到逆向思维是发散的,在对学生 进行思维能力训练时,要注意对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的培养,调动学生的积极思维,增大思维的发散量,扩大思维空间.  相似文献   

12.
桑爱宾 《文教资料》2012,(11):77-78
作者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探讨在作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包括发散思维、逆向思维、组合思维、多向思维和辩证思维等思维能力的问题,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相似文献   

13.
众所周知,在数学解题教学中,充分运用发散思维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对于解决问题、推广问题、引伸旧知识、发现新方法等具积极的开拓作用。本文就数学解题教学中如何渗透发散思维谈一些做法和想法。 一、加强逆向思维的训练,培养学生发散思维能力 逆向思维是发散思维的一种形式,它是从已有的习惯思路的反方向去思考与分析问题,表现为逆用定义、定理、公式法则;逆向进行推理,反方向进行证明。在数学教学中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进行逆向思维,对于发散思维习惯的培养,解题思路的开拓,都是十分有益的。 1、在定义、公式、法则的教学中训练逆向思维 将定义、公式、法则等逆用是最简单的一种逆向思维,在教学中若能引导逆用它们进行解题,也能起到训练发散思维的目的。  相似文献   

14.
素质教育的根本目的在于培养创造型的人才。一个创造型的人才必须善于多向思维,所以我们要重视学生发散性思维的培养。语文教学应从流畅性、变通性、独特性三方面入手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语文教师可以采取巧设问题情境,利用多种形式激发学生思考,改变传统的作文教学和批改方法等多种形式训练学生的发散性思维。  相似文献   

15.
发散性思维是对给出的材料、信息从不同角度,向不同方向,用不同方法或途径探索新知识或寻求问题的多个答案的一种思维方式,也是一种推测、想象和创造的思维活动。它包括横向思维、逆向思维及多向思维,它具有流畅性(能在短时间内表达较多的概念,反应迅速)、变通性(思维方向灵活变化,举一反三,触类旁通,能提出超常规的构想和新观点)、创造性(对事物的处理或判断表现出独特的见解)的基本特征。欲摆脱学生定势嗯维的模式,就需要训练学生的发散性思维。  相似文献   

16.
发散思维是增强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关键所在。在新课程改革的时代背景下,我们应该抓住发散思维流畅性、变通性和独创性的特点,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  相似文献   

17.
素质教育的根本目的在于培养创造型的人才.一个创造型的人才必须善于多向思维,所以我们要重视学生发散性思维的培养.语文教学应从流畅性、变通性、独特性三方面入手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语文教师可以采取巧设问题情境,利用多种形式激发学生思考,改变传统的作文教学和批改方法等多种形式训练学生的发散性思维.  相似文献   

18.
许关荣 《职教论坛》2003,(12):35-35
一、培养学生发散思维的能力发散思维是对已知信息进行多方向、多角度的思考,不局限于既定的理解,从而提出新问题、探索新知识或发现多种解答和多种结果的思维方式。它的特点是思路广阔,寻求变异。发散思维的重要形式是逆向思维和多向思维。1.逆向思维是发散思维的一种重要形式。它是从已有的习惯思路的反方向去思考和分析问题。表现为逆用定义、定理、公式和法则,逆向进行推理,即顺推繁复时考虑逆求;反向推行证明,即直接解决比较困难时考虑间接解决;探求问题的可能性有困难就考虑其不可能性,因此要经常引导学生去做与习惯性思维方向相反的…  相似文献   

19.
素质教育的根本目的在于培养创造型的人才.一个创造型的人才必须善于多向思维,所以我们要重视学生发散性思维的培养.语文教学应从流畅性、变通性、独特性三方面入手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语文教师可以采取巧设问题情境,利用多种形式激发学生思考,改变传统的作文教学和批改方法等多种形式训练学生的发散性思维.  相似文献   

20.
数学是一门严谨性、抽象性和逻辑性很强的学科,要求学生具备较强的思维能力.逆向思维是发散性思维的一种,对学生理解数学公式与概念以及运用数学知识具有较大帮助,能够有效地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本文在阐述逆向思维概念及特征基础上,分析培养学生逆向思维对初中数学解题教学的重要意义,并结合初中数学例题对逆向思维在数学解题教学中的应用予以介绍,最后提出应从夯实数学基础知识、培养学生逆向思维以及加强逆向思维专项解题练习等方面培养初中学生的逆向思维,促进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