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福宾 《天津教育》2009,(10):20-21
中小学校长是否应兼课,这一直是一个存在争议的话题。我认为校长是否兼课应视学校的规模与传统、领导自身的特点而定,不能搞“一刀切”。就出身于教学能手、处在规模较大的学校的校长而言,我认为不应该兼课,而应腾出时间思考事关学校长远发展的前瞻性问题.  相似文献   

2.
“校长是否应该兼课”已成为教育战线的一个被大家关注与争论的热门话题。它之所以被广泛关注,是因为它不仅关系到校长评价考核问题,也关系到如何提高学校教学质量问题。校长是否应该兼课,有人欢喜有人忧。赞同者认为,校长应具备“进得课堂,讲出名堂”的基本功,绝不能脱离教学一线。兼课有利于校长全面了解学生、教师,有利于管理水平的提高。兼课为校长决策提供了依据。反对者以为,校长应有自己的工作岗位,没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钻研某一门学科的教学。他的重点工作是保证学校有一个良好的内外部环境,调动一切可调动力量促进学校、学生的发展和教师的专业成长。本期栏目特将对此问题持不同观点的校长、教师分为正方、反方,让他们通过自己的实际工作经验,从各自的角度阐述对此问题的观点和态度。也欢迎广大读者在阅读完本期栏目后,将自己的观点发送至栏目主持人信箱:liyuanyuan1981@126.com,我们将对来稿读者的观点进行后续报道。  相似文献   

3.
教学是学校的中心工作,如何搞好教学是一个校长的主要工作之一。实际上,许多校长也都把主要精力放在了教学上,有的地方教育行政部门为了促使校长用主要精力抓教学,甚至硬性规定了校长必须兼课的节数和听课次数。但在基层学校,我们也时常听到不同的声音。 在教育改革深入进行的今天,校长要不要兼课?校长兼课究竟好不好?就这些问题我们邀请了部分一线的校长和教师谈了他们的看法,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启迪。  相似文献   

4.
马长泽 《天津教育》2009,(10):19-20
目前,“一把”校长兼课问题是个热点话题。有人认为“一把”校长事务缠身,没有时间和精力兼课,且上课也不是“一把”校长的主要职责,不能“因小失大”;有人认为“一把”校长本身就是教育资源,深入教学一线对其制定教育教学、管理等方面的规划、制度、措施大有裨益,兼课天经地义;有人认为校长兼课要因人而异、因校而异,因为校长的专业能力不同,学校发展状况不同……真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相似文献   

5.
顾恩良 《师道》2008,(4):6-7
对“校长需不需要兼课”的问题。一直以来众说纷纭。我的观点是。校长需要兼课,因为校长首先是教师,教育教学是校长管理的中心工作。关键是校长要兼课有“道”,讲究兼课的策略,妥善解决好如何兼课、兼什么课和怎样兼课等三个实质性问题。  相似文献   

6.
眼下对“校长需不需要兼课”的讨论针锋相对,众说纷纭,我的观点是:校长需要兼课,因为校长首先是教师,教育教学是校长管理的中心工作。关键是校长要兼课有“道”,讲究兼课的策略,妥善解决好”为何兼课”、“兼什么课”和“怎样兼课”三个实质性问题。  相似文献   

7.
眼下对“校长需不需要兼课”可谓是针锋相对,众说纷纭。笔者的观点是:校长需要兼课,因为校长首先是教师,教育教学是校长管理的中心工作。但关键是校长要兼课有“道”,妥善解决好“为何兼课”“兼什么课”和“怎样兼课”的三个实质性问题。  相似文献   

8.
一个好校长就是一所好学校,校长对一所学校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他们既是学校的管理者,又是教师的领导者,更是学校教育教学改革的探索者.为了有效地进行教学管理,更好地带领教师不断探索教育教学规律,全面提升教学质量,我个人主张规模较小的学校校长应该坚持兼课.几年校长的经历使我深深地体会到:校长兼课好处多.  相似文献   

9.
“……教导主任必须兼课,校长也应该争取兼课,这样才能更多地了解教师的教学情况和学生的学习情况。体会到教师的困难,也就不会随便安排会议或任意改动学校工作秩序……。”  相似文献   

10.
我校有28个班,1200多名学生,其中有600多名学生住宿。领导干部共有四人(校长一人,教导主任三人),几年来一直坚持兼课。领导干部的主要职责是贯彻执行教育方针,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工作比较繁重。我们又是一个以住宿为主的小学,生活管理问题较多。特别是校长兼支部书记要对学校工作全面负责,如果兼课的话,必然会遇到许  相似文献   

11.
学校干部兼课在教学中指导教学静海县唐官屯中学实践经验告诉我们,提高教学质量,要靠管理制度规范化,更要靠干部深人到教学第一线,亲自兼课、听课,调查研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同教师一起奋力拼搏。干部兼课在我校已形成制度,坚持了15个年头。现任校长、副校长...  相似文献   

12.
校长切不要远离课堂●赵敬伟校长进课堂,原本是天经地义之事,也是我国中小学长期形成的优良传统。然而,近几年不少中小学校长不再兼课,也很少听课,至于学校开展的各种教研活动,参加的就更少了。这种做法是否正确,一时间众说纷芸,支持上述做法的归纳起来无外乎有三...  相似文献   

13.
“校长是否需要兼课”,是许多教育界人士一直争论不休的话题。“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但始终没有一个定论。结合自己多年工作实际,我认为“校长兼课”不宜提倡。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  相似文献   

14.
从事学校领导工作二十多年来,我一直在初中毕业班兼政治课,从没离开过讲台。长期兼课的工作实践使我深深感到;只有校长亲自兼课,才能把握指导教学的主动权。 作为一校之长,工作千头万绪,而教学工作不能忽视。国家教委颁发的《全国中小学校长任职条件和岗位要求(试行)》中明确规定:校长主要的职责是:“领导和组织教学工作,坚持学校工作以教学为主”、“深入教学第一线,正确指导教师进行教学活动,努力提高教学质量”。实践证明,校长只有经常深入教学第一线,才能科学地组织教学活动和正确地领导教学工作。  相似文献   

15.
校长与课堂有天然之缘,校长兼课的好处可概括为以下几点:校长兼课,是学校强化人文管理的重要体现。一般来说,校长在做校长之前都是优秀的教师,校长上课可以充分发挥自己  相似文献   

16.
看了《中小学管理》上罗志文老师的《校长还是应兼课》一文(《中小学管理》2001年第4期第21页)和李可乐老师的《校长兼课利弊谈》(《中小学管理》1999年第5期第42页)一文后,觉得二位的观点都有道理。为了进一步搞清楚这个问题,我在一些校长中进行了调查。 调查对象是“教育部省重点中学校长第22期研修班”的学员(本人也是此期学员)。学员是来自上海、重庆等25个省市的中学(其中省、市重点中学 35 个,地县重点中学15 个)的校长,共有50名。 调查结果:56.3%的校长认为“校长不应兼课”;43.7%的校长认为“校长应兼课”。认…  相似文献   

17.
刘定一 《现代教学》2007,(10):12-13
一、一个学校的教研风气取决于校长的境界 整所学校的教研风气决定于校长的境界。我是复兴中学1958届高中毕业生。当时,“三角”课是姚晶校长亲自执教的,在同学们眼里,姚老师纯粹是一位风趣的、有个性的老师而已,从来不把他当威严的校长看待。与现在领导兼课最大的不同是,姚老师不会因为会议多而随便调课或请别人代课。[第一段]  相似文献   

18.
我曾经是一名基层学区的校长,经历了"普通教师--教学骨干--教研组长--某个部门的负责人--校长"这样一个成长过程.回想起我当校长的那些年,无论学校的管理工作多忙,我都要坚持兼课(而且是一个班的主课).  相似文献   

19.
<正>校长应该协调好学校各方面的工作,处理好学校发展各方面的关系。但不管校长在学校以怎样的姿态出现,他的管理"身位"必须直面课堂,直面教学,直面质量。这是学校发展之本,是校长一切工作的核心。一、直面课堂,形式多种多样直面教学,最显性的形式是校长亲自兼课,兼主科,兼毕业班。这自然有以身作则的示范功能,更重要的是他有了教学一线的亲身体验,他就会明白学生的学情、  相似文献   

20.
1995年教育部中学校长培训中心成立5周年时,原教育部副部长柳斌指出:“我们应当认识、理解并牢记这样一句话:一个好校长就是一所好学校。”对这一观点社会上众说纷纭.教育界内部也有不同看法。有人说这个观点有些偏颇,过分地强调了个人的作用,有明显的个人英雄主义色彩。我个人认为这句话非常正确.一个好校长就是一所好学校,而衡量一个好校长的标准要看其是否具备以下几点基本素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