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沈昕 《对外大传播》2010,(10):43-43
民间外交参与对外传播具有坚实的理论和实践基础。现代传播学认为,对外传播的类型有人际传播、群体传播、大众传播等。虽然我们生活在一个大众传播的时代,书籍、报刊、广播、电视等各类大众媒体时时刻刻影响着我们的生活,  相似文献   

2.
黎海波 《对外大传播》2002,10(10):14-17
我们平时谈论、从事的对外宣传可视为一种狭义上的对外传播,相关的理论也不妨叫做狭义对外传播学或狭义对外宣传论,它是大众传播学的一个分支。外宣的一个主要任务是要把某个国家、某个地区的情况通过传播工具——报刊、书籍、广播、电视、网络等,介绍给其他国家和地区,以树立形象、增进理解、  相似文献   

3.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新闻传播理论研究蓬勃发展,硕果累累。作为其中一个分支——对外传播学的研究,也有了良好的开端,为继续发展打下了很好的基础。特别是段连城和沈苏儒两位老前辈几本专著的问世,既标志着我国的对外传播学已经走过了奠基和开创阶段,也说明中国外文局在对外传播理论研究方面处于前列。  相似文献   

4.
对外传播效果评估是—个全新的重要研究课题,之前并没有过系统的研究。本文试图通过对国内外相关参考文献进行全面的分析整理,同时结合对多名从事传播学、对外传播、国际传播研究的专家学者,以及实际从事媒介对外宣传工作的专家领导进行深度访谈,探讨一个我国媒介对外传播效果评估体系的框架,包括:对外传播的过程、对外传播效果的评估标准、评估的指标体系、评估的操作体系等。  相似文献   

5.
我们平时谈论、从事的对外宣传可视为一种狭义上的对外传播,相关的理论也不妨叫做狭义对外传播学或狭义对外宣传论,它是大众传播学的一个分支。外宣的一个主要任务是要把某个国家、某个地区的情况通过传播工具——报刊、书籍、广播、电视、网络等,介绍给其他国家和地区,以树立形象、增进理解、营造有利于本国本地的外部舆论环境。然而,大量的事实告诉我们,一国的国际形象本质上并不是由这样的外宣媒体确立的各国、人民之间的了解、理解及印象可以与对  相似文献   

6.
当前中国对外传播面临美西方一些势力的刻意扭曲和阻滞的“他塑”困境,和理论创新自觉性自主性尚待增强、对外传播技术方法先进性灵活性不够等“自塑”困境。基于如何实现中国对外传播内容共享与效能共创这一核心问题,本文综合心理学、传播学、文化学等视角对当前对外传播困境进行反思,并思考性提出中国对外传播“共性”模式建构与中国对外传播“守正”与“创新”的新探索,即坚守具有人类文明共享性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传播核心内容,坚守具有世界利益共通性的人类命运共同体为传播指导理念,坚守具有的主客双方共创性的媒体矩阵为传播特色渠道,以创新的时代文化、创新的利益主张、创新的互动渠道,实现具有感知绩效的长尾性互动,以“形成同我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相匹配的国际话语权”为目标,让新时代的中国以昂扬的姿态走近世界舞台中央。  相似文献   

7.
《对外大传播》2014,(9):F0003-F0003
正近期,中国外文局对外传播研究中心选编出版了成立十周年研究文集。外文局对外传播研究中心成立于2004年,十年来已发展为国家重要的外宣理论研究基地和思想库。此次出版的研究文集共有十本书,内容涵盖国际涉华舆论、对外传播学理论发展、新媒体、政治话语等多个方面。《境外媒体涉华舆论年度分析报告》《国际涉华舆论热点透视》分别按照时间和热点事件进行舆情分析,展示了一幅立体动态的国际涉华舆情"图景";《中国共产党国际形象  相似文献   

8.
对外传播,是世界各国极为关注的重要领域。作为从心理学、社会学、新闻学和政治学等学科派生出来的一门综合性学科,中国的对外传播学可谓发展迅猛。今年4月份召开的《中央对外宣传工作会议》上,李长春同志提出外宣工作要“坚持贴近中国发展的实际,贴近国外受众对中国信息的需要,贴近国外受众的习惯”(以下简称“三贴近)。因此,对于如何精心打造对外传播期刊,让受众乐于接受、乐于阅读,从而真正体现新形势下对外传播的有效性,更是成为外宣期刊中值得探究的课题。  相似文献   

9.
6月4日,中国外文局资深翻译家、中国对外传播学的开拓者之一沈苏儒老先生走完了他90年的人生历程,安然辞世。在他去世后的第三天,即6月7日,《沈苏儒对外传播·翻译研究文集》正式出版。此书  相似文献   

10.
2012年,中国所面临的国内、国际形势发生了许多深刻变化。中国对外传播研究者对于这些深刻变化的高度关注和系统思考充分体现在对外传播研究成果之中。纵观2012年的中国对外传播研究可以发现,在对外传播技术背景方面,从传播技术范式转移到微博外交兴起均成为研究关注的焦点;在对外传播的国家导向方面,国家重点在于统筹两个大局和创新传播机制;在对外传播的核心主题方面,主要侧重透视国家形象的他塑、自塑困境,以国家形象研究、外交传播研究、军事对外传播研究、边疆对外传播研究、文化对外传播研究等为重点,确立立体的对外传播研究架构;在对外传播的媒介形态方面,注重建构多元传播主体,准确传递中国影像;在对外传播理论维度,则注重贯通历史现实,重视实践前沿的发展。未来,中国对外传播研究者还将不断进行深入、系统的对外传播研究,以满足特定历史时期中国政府和社会公众对科学、创新的对外传播理论的迫切需求,并为中国对外传播的创新发展提供更为丰富的理论成果支持。  相似文献   

11.
<正>2014年,中国经历全面深化改革的第一年,中国社会经济进入了"新常态",在此背景之下对外传播事业也呈现出新的特征。在我国对外传播阵营中,新媒体传播开始具有更为重要的位置,并发挥着越来越大的影响力,其在对外传播研究中的地位也在不断提升。一、聚焦新形态:从顶层设计到微传播载体2014年,以4G为代表的新一代移动通信技术的普及和应用,将移动互联网推进到一个更为快速的时代。这些新的变化都为新媒体对外传播提供了更加优越的外部环境。  相似文献   

12.
不久前,中国对外传播领域迎来了一大盛事——全国第一届对外传播理论研讨会在北京召开,会议主题是“中国现代传播体系的构建”。这是新中国成立60年来,首次在对外传播领域召开的最具权威和影响的高端理论研讨会。  相似文献   

13.
外文局对外传播研究中心经过十年的发展,已经成为国家重要的外宣理论研究基地和思想库。十年,是一个终点,更是一个新的起点。对外传播理论研究事业使命光荣、责任重大。对外传播理论研究必须紧密结合新形势、新任务,立足我国对外传播的当前实践和未来趋势,研究新实践、新技术条件下的新问题。如何进一步加深对外部世界的了解和认识?如何构建融通中外的对外话语体系?如何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核心价值观?如何利用新媒体开展对外传播?对这些问题进行研究和解答,将对我国未来的对外传播事业具有重大意义。构建具有中国特色、体现时代特征、服务工作大局的对外传播理论体系任重而道远。  相似文献   

14.
传播学经过40多年的发展,其理论正在逐渐走向成熟,正在被全世界更多的人接受和承认。传播学的诞生和发展,反映了历史发展的必然。传播学是研究传播现象一般规律的科学,所以它对社会生活带有很强的指导性,这种指导性更多地体现存大众化传播现象中。例如,我国现有几千个广播电  相似文献   

15.
《对外大传播》2014,(11):F0004-F0004
正"第四届全国对外传播理论研讨会"拟于2015年6月召开。本届研讨会将围绕党的十八大以来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提出的新任务和新要求,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围绕"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和对外话语体系建设,创新对外宣传方式,着力打造融通中外的新概念新范畴新表述,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阐释好中国特色"的工作要求,深入研讨当前和未来对外传播战略性、紧迫性和前瞻性问题,持续发挥理论研究服务党和国家工作大局的重要作用。本届研讨会论文征集工作于2014年10月1日开始至2015年3月30日结束。本届研讨会继续开展"国际传播成功案例"的征集和评选。具体事项通知如下:  相似文献   

16.
中国核心术语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中国治国理政思想的重要载体。共情概念引入传播学领域,为国际传播注入了新的理论血液,建构了不同于以往的分析框架。为了更好地解决中国核心术语在国际传播中面临的困境,有必要把共情传播纳入到相关研究中来,指导学术探讨和实践考察。中国核心术语具备融通中外的精神内核,在国际传播中应注重夯实共情基础,警惕共情的局限性,把握共情要素,建构中国特色对外话语体系,增强中华文明传播力影响力。  相似文献   

17.
正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发表了系列重要讲话,针对中国的对外关系和国家形象,作出了明确而具体的权威阐释。在新形势下,围绕全面深化改革的整体任务,对外传播工作也面临着新的重要使命,必须在传播宗旨、对象和内容上完成具有战略意义的重大转变。一、在对外传播宗旨上,破除对西方过分"求同"的误区早在二十年前,中国对外传播学的奠基人之一、中国外文局原局长段连城即曾一针见血地提出:  相似文献   

18.
由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主办、中国外文局和外文局对外传播研究中心承办的全国第二届对外传播理论研讨会,2011年10月27-28日在南京召开。为了配合此次研讨会,本期《对外传播》围绕研讨会主题“世界新格局与中国国际传播:问题与对策”,选择了部分论文予以刊登。由于篇幅所限,本刊做了删节。  相似文献   

19.
《对外大传播》2011,(4):F0002-F0002
由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主办,中国外文局和外文局对外传播研究中心承办的“全国第二届对外传播理论研讨会”将于2011年召开。 第二届研讨会在秉承上届会议宗旨的基础上,着重后金融危机时代国际格局的新变化和中国对外战略的新任务,研究当前中国对外传播面临的新形势和新问题,汇集两年来中国对外传播理论与实践研究的新成果,探讨当前和未来对外传播工作战略性、前瞻性和应用性问题,认识和把握新形势下对外传播的特点和规律,创新对外传播理论与实践,发挥理论研究服务党和国家工作大局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0.
由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主办、中国外文局和对外传播研究中心承办的全国第一届对外传播理论研讨会11月26日在北京召开,这是新中国成立60年来首次在对外传播领域召开的权威和高端理论研讨会。为了配合此次研讨会,本期《对外传播》围绕研讨会主题“中国现代传播体系的构建”,特别组织了一批专稿,之后本刊还将陆续选登研讨会的相关论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