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广播电视播音主持肩负着传播先进文化、传递时代之音、弘扬民族精神的职责,广播电视播音主持要规范用语,同时在媒介融合下创新语言。本文主要通过分析广播电视播音主持语言表达规范的体现,论述了播音主持的自我规范要求,提出了广播电视播音主持语言的规范和创新路径。  相似文献   

2.
电视传播与播音主持艺术教育 电视是信息时代的主流媒介.是推进全球化的主要推手,在电视媒介传播信息的所有符号系统中,语言是最为重要、最为核心的基本载体,可以说,信息传播和语言传播是电视媒体承担的双重使命。反过来看,“语言传播正是由于大众传播媒体特别是广播电视等现代媒体的出现和发展.而由‘古典传播方式’跨入了‘现代传播方式’的时代”。  相似文献   

3.
贾宁  李浩 《今传媒》2013,(8):152-156
播音主持的本质是说话,在广播电视传播过程中的语言有其独特的魅力。播音主持语言传播具有自己的特点和独特的语言样态,因而产生了"正宗"播音腔。由于节目的播出风格和传播特点,并且播音主持的本质是说话,因此在广播电视创作中要正视播音腔回归生活的观点。播音腔具有双层定义,播音腔与广播电视语言具有相辅相成的关系。播音是一门研究有声语言学科,必然要有自己的语言特征,播音主持工作是一项说给人听的工作,其本质就是说话,并且要在前辈总结的经验中正视传统,发展创新,在广播电视播音创作时要追求播音语言的实质,既反对泛自然化的简单自然的生活语言再现,又反对失去生活语言基础的固定强调,回归说话的本质是播音主持创作发展的正确道路。  相似文献   

4.
贾宁  李浩 《报刊之友》2013,(8):152-156
播音主持的本质是说话,在广播电视传播过程中的语言有其独特的魅力。播音主持语言传播具有自己的特点和独特的语言样态,因而产生了"正宗"播音腔。由于节目的播出风格和传播特点,并且播音主持的本质是说话,因此在广播电视创作中要正视播音腔回归生活的观点。播音腔具有双层定义,播音腔与广播电视语言具有相辅相成的关系。播音是一门研究有声语言学科,必然要有自己的语言特征,播音主持工作是一项说给人听的工作,其本质就是说话,并且要在前辈总结的经验中正视传统,发展创新,在广播电视播音创作时要追求播音语言的实质,既反对泛自然化的简单自然的生活语言再现,又反对失去生活语言基础的固定强调,回归说话的本质是播音主持创作发展的正确道路。  相似文献   

5.
单艳军 《今传媒》2013,(4):113-114
在播音主持语言传播中,为了让受众能够更准确更全面的接受传者所想要表述的观点,使传播效果达到最好水平,较好的运用说服理论是非常必要的,了解说服理论的特点以及运用好说服理论的技巧,有助于播音员主持人对节目传播效果的整体把握.本文试从广播电视多种节目类型说起,浅析播音主持语言传播中“说服”理论的运用.  相似文献   

6.
高国庆 《传媒》2014,(9):36-37
正文化对人和社会发展的影响很迅速也很深刻。作为广播电视有声语言传播主体的播音员、主持人,该如何正确、清醒地认识有声语言传播所蕴涵的文化价值,如何在传播过程中体现传播者的文化自觉,承担应有的文化责任、社会责任,这既是播音主持研究课题中的应有之义,也是每一个播音员、主持人应身体力行的岗位职责。以往,我们一直在强调播音主持工作的新闻性质。作为广播电视新闻传播重要且关键的组成部分,播音主持工作的新闻性是不言而喻的。离开  相似文献   

7.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很多传媒学者和专家都认为新时期的电视传播是"超媒体"的时代。做为大众传播媒体,广播电视可谓是其中的主力军。在时代发展的潮流面前,广播电视传媒的主要职能和相关传播领域也发生了重大的变化。与此同时,新时期的广播电视也受到创新发展的新的传播模式的冲击和影响。在受到影响的相关因素里面,播音主持专业规律被差异化和忽视的现象,所以在新时期面前必须维护播音主持专业的严肃性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广播电视播音是我国新闻播报、文化传播的主要途径之一,在其不断的发展中,逐步形成了"播音腔",这一特点逐步成为人们议论的焦点。播音主持语言创作中的"播音腔",是一种主持形态,对其进行深入的探讨,能够更好地发展播音主持事业。通过本文的研究,希望能够为相关方面的研究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9.
郑艺 《新闻爱好者》2011,(22):94-95
电视传播与播音主持艺术教育电视是信息时代的主流媒介,是推进全球化的主要推手,在电视媒介传播信息的所有符号系统中,语言是最为重要、最为核心的基本载体,可以说,信息传播和语言传播是电视媒体承担的双重使命。反过来看,"语言传播正是由于大众传播媒体特别是广播电视等现代媒体的出现和发展,而由  相似文献   

10.
播音主持主要有语言传播与非语言传播这两类。非语言传播是指运用各类非语言因素,把播音主持的内心想法以及感受对外表达出来,这在其整个播音主持过程当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笔者在阐述非语言因素的含义及功能的基础上,着重分析播音主持中的各类非语言因素。  相似文献   

11.
在科技飞速发展的21世纪,互联网技术的空前繁荣导致以广播电视为主的传统信息传播步入发展的艰难时期,与广播电视息息相关的传统播音主持也陷入了关注度流失的尴尬境地。面对如此情况,传统播音主持的改革势在必行,这也迫使传统播音行业朝着更加多维、更加多变的方向不断进化。而新形式的拓展必将引发新内容的生发。本文结合目前全媒体时代的大背景,浅析了传统播音主持的新变化,并对其开发领域的发展走向问题作出探讨和分析。  相似文献   

12.
孙杨 《新闻传播》2009,(11):89-89
广播电视作为一种文化产业.对于现代人来说已经并不陌生了。近年来,一些影视文化公司也都像雨后春笋般出现在大众的视野当中。如今的广电产业越来越具有工业化特点,批量复制、商业化包装、迎合媚俗、娱乐至死,在商业利润的驱动下.广播电视经营者挖空心思地吸引受众以赢得广告投放,使得播音主持语言出现了泛娱乐化、泛人际化等不良倾向,甚至可能出现文化霸权威胁下的民族语言危机。因此,本文主要提出播音主持语言的传播策略,引导播音主持语言朝健康、科学的方向前行。  相似文献   

13.
2005年9月,国家广电总局“批转”了中国广播电视协会播音主持研委会制定的《中国广播电视播音员主持人自律公约》。《公约》特别要求, 播音员、主持人在播音、主持工作中,“除特殊需要外,一律使用普通话, 不模仿港台腔及其表达方式。”“不模仿地域音及其表达方式,不使用对规范语言有损害的口音,语调、粗俗语言、俚语、行话,不在普通话中夹杂不必要的外语。”另外,《公约》还要求主持人外形上要有所禁忌,如服饰、发型、化妆、声音,举止要与节目(栏目)定位相协调,大方得体,拒绝媚俗。  相似文献   

14.
在"媒介传播全球化"的形势下.新闻工作者所从事的是一种跨国界、跨文化的传播活动,世界上多种多样的文化通过符号化的媒体传播产品达成相遇、碰撞、理解、交融、吸收.在这一过程中,"汉、英双语播音主持"以其特有的语言优势逐渐成为全球化传播的重要方式之一.  相似文献   

15.
在消费文化语境下,人们视野中出现了很多文化产业公司,广电行业工业化生产特征也愈发明显,少数节目开始走上低俗化之路,这种情况下播音主持必须认识到自身工作的重要性,其语言传播要向健康合理的方向发展。本文从多角度分析了播音主持语言传播在消费文化语境下的特点,以供同行业人士作参考。  相似文献   

16.
刘淏 《新闻世界》2014,(8):81-82
新媒体特别是网络传播平台的兴起对播音主持的传播语境带来了扩展和延伸。传统意义上的播音主持功能在多维传播语境的作用下不断发生变化,以适应时代的发展需要。一方面播音主持的方式和理念都发生了延伸,另一方面播音主持的基本作用也得到了巩固。  相似文献   

17.
本文对消费文化语境视角下广播电视语言的变化情况进行研讨,说明当前情况下广播电视播音主持语言技巧的应用,并对播音主持工作的发展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8.
广播电视节目质量是同从业者的素质成正比的,高素质的人才是制作高质量节目的基本条件。有一流的人才,才能有一流的节目。中国广播电视要在世界竞争中取胜,就要特别注意广播电视优秀人才的选拔和培养。人才.一般是指德才兼备而又具有某种特长的人。广播电视语言传播人才,是指具有广播电视新闻工作者的素质而又有语言功力的人。确切地说,是在广播电视各类节目中以有声语言为主要工作手段进行节目传播的播音员和节目主持人,即播音人才,播音主持人才。广播电视语言传播专业教育,即广播电视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教育。  相似文献   

19.
贾宁 《报刊之友》2013,(8):150-152
播音主持有着可以被人掌握的内在规律,来源于播音主持艺术实践的总结。同时,新闻、传播、语言、表演等姊妹专业"他山之石"可"攻"播音主持"之玉",国外和境外的优秀广播电视节目中优秀主播和主持人的杰出表现,也提供了可供人民广播电视播音员主持人学习借鉴的广阔来源。但是,播音员主持人的成长和培养必须符合和尊重艺术规律,而通过系统学习是掌握播音主持艺术专业规律的捷径。  相似文献   

20.
口语传播是人类主要的传播方式,播音与主持工作的展开是以口语传播活动为载体的,社会的发展让我们认识到传统的播音主持教学已不能满足媒体的需求,在口语传播视野下,播音主持教育必须从教学手段、教学方法上寻求变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