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初唐诗人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是一首很有影响的乐府诗。有人说它“孤篇盖全唐”、“盛唐第一诗”、“春风第一花”、“孤篇横绝,竟为大家”。  相似文献   

2.
唐利平 《现代语文》2007,(10):41-41
一、课题性质《春江花月夜》是我所任学科——《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中的一个篇目,是初唐诗人张若虚的一首著名诗篇。该诗以不同凡响的艺术构思,将诗情、画意、哲理水乳交融为  相似文献   

3.
本文透过格式塔意象再造的理论,对初唐诗人张若虚的名篇《春江花月夜》不同英译本的分析研究,阐释其翻译的特色和风格,尤其是对《春江花月夜》的各个英译本对译作在处理格式塔意象再造现象包括心理实现和语言实现两个方面的做法进行审视。  相似文献   

4.
张若虚是初唐诗人,在《全唐诗》里,只留下了两首诗。《春江花月夜》便是其中的一首。闻一多对这首诗给以极高的评价。他说:“这是诗中的诗,顶峰上的顶峰。”这话有些夸张,但至少可以看出,这位现代大诗人对它是何等推崇!  相似文献   

5.
初唐诗人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堪称一代名篇,自其诗学价值发现以来,大批学者对其进行了美学、哲学等诸角度的分析。本文仅从其哀而不伤的生命基调及宏大的宇宙意识、韵律节奏的音乐美两点切入,以期能够在对《春江花月夜》的解读方面,迈出一小步。  相似文献   

6.
在文学史上,有些文豪巨匠因创作了鸿篇巨制而名垂青史,而初唐诗人张若虚却只因《春江花月夜》这一“孤篇压全唐”的诗歌获得非同凡响的声誉,被视为“诗中之诗”,成为古典诗歌的名作,一直为古今读者所喜爱、传诵。笔者认为《春江花月夜》之所以经久不衰的魅力在于它的审美价值。  相似文献   

7.
<正>唐代诗人张若虚的传世代表作《春江花月夜》用"月"这一意象为脉络,组成了完整的诗歌形象,展现出了一幅充满人生哲理与生活情趣的画卷。一、望月思考的哲人形象分析《春江花月夜》全诗围绕春、江、花、月、夜的背景写,又以月为主体,充分体现了初唐诗歌创作的新趋势,即面向外部世界。初唐诗歌的发展脉络是从宫廷御用的路线转向个人抒情的路线,诗人把一己之情融入普遍性的主题之中。"月"是诗中  相似文献   

8.
在初唐诗坛上,刘希夷和张若虚采用乐府旧题,创造出了新的诗歌意境,并进一步发展了七言歌形体。他们的代表作《代悲白头吟》和《春江花月夜》在诗体、意蕴和语言上都有某些相同之处,但在题材内容、观察视角和格调、用韵诸方面却有着明显的不同。两诗在表现技巧和驾驭语言能力上,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又被明确认为“出刘希夷《白头翁》上”。  相似文献   

9.
《春江花月夜》是初唐后期诗人张若虚仅存的一首名诗,描绘春天夜晚江畔的静美瑰丽景色,通过对春、江、花、月、夜等五种美景的描写,抒发了诗人怀念家乡、怀念亲人的思想感情,以及由此所引发的诗人对于宇宙和人生奥秘的探究。该诗十分讲究修辞艺术,本文从广义修辞学角度对其进行解读。  相似文献   

10.
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被人誉为“孤篇盖全唐”之作,闻一多称其为“诗中的诗,顶峰上的顶峰”。在中国古代灿若群星的诗篇中,这首诗发出自己最明亮最独特的光芒。如果说从齐梁以来浮艳奢靡的文风至初唐的一些宫廷诗人还在自觉或不自觉地沿袭的话,那么张若虚以其非凡的艺术才情所创作的这首诗,不仅彻底地洗尽了此前诗歌在形式上的铅华,而且极大地开拓了诗歌的题材内容,  相似文献   

11.
高中语文第三册第三单元“近体诗八首”中选入了刘禹锡的《石头城》一诗。人民教育出版社2000年12月第2版的《教师教学用书》在85至86页上对这首诗作了分析,应该说对这首诗的主题“鉴赏要点”分析得十分精当,但其中出现了一处令人遗憾的失误。在“鉴赏要点”中,分析文字(86页第5行)有这样一句话:“……诗人称它为‘旧时月’,正是初唐诗人张若虚说的‘今月曾经照古人’的意思,……”“今月曾经照古人”是张若虚说的吗?为此笔者专门查阅了相关书籍。应该说张若虚在《春江花月夜》中表达了类似的人生感叹:“江畔何人初…  相似文献   

12.
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描绘了春江花月夜的良辰美景及游子思妇的离越别绪,表现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赞颂、对人生哲理的探索之意,抒发了珍惜青春年华,向往美好生活的情怀,在艺术上独具审美价值。  相似文献   

13.
“吴中四杰”之一的初唐诗人张若虚,仅存诗二首(收在《全唐诗》中),但他却因一首咏月诗《春江花月夜》而流芳千古。闻一多先生盛赞此诗“以孤篇压倒全唐”,是“诗中的诗,高峰上的高峰”。自古以来,中国诗人对“明月”之咏叹一直婉啭于神州大地,从《诗经》中的“月出皎兮,佼人僚兮,舒窈纠兮,劳心悄兮”(《诗经&#183;陈风&#183;月出》),  相似文献   

14.
周正湘 《教师》2011,(17):114-114
初唐诗人张若虚写下的《春江花月夜》历来脍炙人口:清末王闿运誉之为"孤篇横绝",世有"孤篇盖全唐"一说;学者闻一多更说它是诗中之诗,艺术中之艺术,是诗歌创作的顶峰;在当代,此诗已被选入大学中专文学欣赏或语文学习的教材。这首诗的神奇魅力吸引着古今不少人去探索,对其的欣赏已成为无  相似文献   

15.
诗人张若虚 ,为魏晋“人的自觉”、“文的自觉”的开放的文化传统所哺育 ,得益于初唐“四杰”等人反对齐梁萎靡文风的开拓性成果 ,更为由初唐到盛唐这现实的“春天”中鲜活的时代精神与审美风尚所感染和激发 ,他神往于青春生命的掘发与人生根底的探究 ,沉醉于如梦似幻的情感意兴和美的追求之中。这一切使他在《春江花月夜》中抒写了意象华美幽婉、春情瞳胧弥新、生命振颤欢活的鲜明的艺术形象 ,从一个独特的角度唱响了初唐时代青春、生命的主旋律。一、闳放洒脱、深情敏感的青春型性格从精神取向上看 ,《春江花月夜》展示出一种既深沉又敏感…  相似文献   

16.
<正>【课堂实录】一、初读美读,《春江花月夜》美在何处师:中国是一个诗歌的国度,中华民族是一个充满诗意的民族。在我们五千年辉煌灿烂的文明长河中,诞生了无数才华横溢的伟大诗人和无数脍炙人口的千古名篇。今天就让我们共同走进一首"诗中的诗,顶峰上的顶峰"、被誉为"以孤篇压倒全唐"的旷世佳作——唐代诗人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  相似文献   

17.
张若虚《春江花月夜》以其独到的艺术构思,优美的意境,清雅的语言,和谐的韵律,深妙的哲理,登上了初唐诗歌艺术的顶峰。作为一篇几近完美之作,它如一轮明月照彻亘古的诗河。  相似文献   

18.
唐代诗人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以雄视千古的气势,涵盖宇宙和人生,将人类的多种感情升华,使审美空间显得十分繁富开阔。诗人在传统题材中,以巧妙的情境设置和意  相似文献   

19.
春、江、花、月、夜这五种人生最美丽的情愫出现在诗人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里,赏析此 诗,可以深深体会到诗中所蕴涵的生命意识和宇宙意识。  相似文献   

20.
春、江、花、月、夜这五种人生最美丽的情愫出现在诗人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里,赏析此诗,可以深深体会到诗中所蕴涵的生命意识和宇宙意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