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红娟 《上海教育》2009,(12):59-59
学校的成员有学校领导、教师、学生,相应的角色文化有学校领导文化、教师文化、学生文化。学校领导文化是学校文化的核心,教师文化是学校文化的主导,学生文化是学校文化的主体。  相似文献   

2.
教师参与是完善学校治理结构、提升学校治理能力的重要举措,但学界关于教师参与学校治理对学生学业表现的影响讨论仍显不足。基于PISA调查数据探讨教师参与学校治理的影响效果问题,多层线性回归模型结果表明,教师参与学校治理能够显著提升学生学业表现,但教师参与不同领域的学校治理对学生学业表现的影响存在显著性差异。教师能力是影响教师参与学校治理效果的关键因素,并且教师能力能够显著调节教师参与学校治理对学生学业表现的影响。为此,首先要树立善治治理理念,鼓励教师参与学校治理;其次明晰教师参与边界,提高教师参与能力;最后要优化教师参与路径,建立教师参与保障机制。  相似文献   

3.
(一)教师是学校的主体,是学校的中坚。教师对学生的影响是广泛、深入、持久的。学校的精神文明建设、校风建设都离不开教师的参与,教师的质量和水平直接决定了学生的质量和水平,或者说,学生的思想道德面貌直接反映了教师的思想道德面貌。教师的教风学风是学校无形的、  相似文献   

4.
当前,由于我国的教育法制体系尚不完善,教师及学校管理者法制观念尚不健全,实践中出现了许多侵犯学生权利的事件,如教师体罚学生导致伤亡、学校安装摄像头侵犯学生隐私、学校违规处罚学生等。同时,以学校为被告的诉讼也逐渐增多。由于相当一部分校园诉讼起因在于学校和教师的管理行为侵犯了学生的合法权利,因  相似文献   

5.
徐曼曼 《教育》2012,(34):23
学生:老师,学校让抽烟吗?教师:不允许!学生:那犯烟瘾怎么办?教师:偷着抽,千万别让老师抓住!学生:学校让搞对象吗?教师有点不耐烦了:你是来学习的,还是来搞对象的?学校不允许学生搞对象!学生又问:打几次架学生才会被开除?教师回答:打一次架就开除!以上是某中职学校的学生与教师的对话。有人把中职学校的学生叫做"剩生",也就是各类学校招生后剩下来的那些"没人要"的学生,中职学校要让这些"剩生"进得来、留得下、学得好,  相似文献   

6.
正"办群众满意的学校,办家长满意的学校,办社会满意的学校,办学生满意的学校"是许多学校的办学目标。要使学生、家长、社会对学校满意,首先要做到教师对自己的学校满意。如果一所学校,连本校的教师都满是厌倦,满腹牢骚,那么这所学校怎能有好的发展?怎么能让学生、家长、社会满意?教师是办好人民满意学校的第一资源,让教师对学校满意是一所学校发展的动力。  相似文献   

7.
教师、家庭、学校、社会应努力营造有利于学生学习和成长的坏境氛围,使教师和学生相互适应。教师要首先主动适应学生,并帮助引导学生积极主动适应学校、适应社会。本文是笔者结合个人的教学实践就教师和学生相互适应的研究分析。  相似文献   

8.
对广西壮族自治区都安县、河北省丰宁县农村寄宿制学校的调研发现,由于贫困地区贫困寄宿学生的生活补贴费用处于低标准的水平,农村教师编制紧张,不能设置专门的生活教师,公用经费没有对寄宿制学校学生的管理做出专门的安排,使得农村寄宿制学校学生课余活动很贫乏,不利于学生的成长。因此,需要提高贫困地区农村寄宿制学校的生均公用经费标准,加强学生课余活动资源建设;设立农村寄宿制学校生活教师编制,保障对学生课余活动的管理;提高农村寄宿制学校教师待遇,增强教师组织学生课余活动的积极性;建立面向学生课后管理的农村寄宿制学校教师培训体系,提高学生课余活动的质量。  相似文献   

9.
苏燕 《广东教育》2007,(12):8-8
教师和学生是学校教育中最主要的因素,是学校组织系统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现实的学校教育教学活动中,无论教师的教还是学生的学,都是以学习为前提的.这包括了教师自学和教师之间的学习,学生自学、学生之间的学习和师、生之间的学习,教师不仅仅是教育者,学生也不仅仅是受教育者,二者在学校教育的同一区域中融合为一个学习共同体,呈现的是一种动态的共生互学的关系.  相似文献   

10.
学校侵权行为是指学校教育过程中发生的学校侵犯教师或学生合法权益的行为。学校侵权行为具有以下几个特点:首先,学校侵权行为的责任主体是学校;其次,学校侵权行为是一种发生在学校教育过程中的违法行为;最后,学校侵权行为的侵权对象是学校中的教师或学生,它侵犯了教师或学生所拥有的合法权益。需要说明的是,由于学校管理人员和教师是履行和实现学校教育、管理职责的专门人员,他们在教育教学和学生管理过程中代表学校行使职权,其行为是职务行为,而非个人行为,因此,由学校管理人员和教师职务行为所导致的侵权行为属学校侵权行为,由学校承担相…  相似文献   

11.
张洪波 《天津教育》2021,(7):172-173
校长是学校的管理者,也是学校的组成者,对教师和学生起着关怀、教育、引领等作用。可以说,校长在学校的影响是巨大的,就像是人们前进的标杆一样。高中校长开展管理工作探析,可以围绕教师和学生,对学校管理工作进行剖析,立足教师思想、教学、学生行为表现和饮食问题等实施管理教育,提升教师的思想境界,促进教师的教学沟通,约束学生的日常行为,重视学生的饮食安全,给学生提供一个宽松、愉悦的学习环境。  相似文献   

12.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校长的一切努力都是为了学生、教师和学校的发展。这就要求校长不仅要树立一切为学生、教师和学校发展的治校理念,更应做学生、教师和学校发展的设计者、促进者与服务者。  相似文献   

13.
科学发展观突出强调以人为本,正是抓住了发展的核心和本质。学校中的人,就是我们的学生、教师和行政管理人员。学校文化品位的提升,归根到底是为了学生和教师的全面发展,只有学生和教师得到了发展,学校才能得以发展。  相似文献   

14.
新时代背景下教育还存在一些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等问题.我校这些年来探索基于共生理念下的学校文化建设、队伍建设、课程建设、课堂建设和德育建设等方面的实践,进而达到了学校与学校之间,学校与教师之间,教师与教师之间,教师与学生之间以及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共生互惠共同发展的良好效果,对提高学校的教学质量以及提升学校品牌起到积极正面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吴阿玲 《成才之路》2009,(34):18-19
教师是学校教育力量中最为主要的因素,是办学的主体。学校的一切目标要通过教师才能实现和完成。办好学校,搞好教育,培养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要靠教师;学校的稳定和发展要依靠教师。因此,建设一支高素质,优秀的教师队伍,是学校管理工作的关键之所在。教师是学生学习的榜样,教师的品德和言行常成为学生衡量自身言行的标准。因此,教师的性格、作风将会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这也对广大教师提出严格的要求。  相似文献   

16.
以人为本、全面发展、彰显特色是辛集一中学校管理的三大理念,以人为本是学校管理的思想基石,全面发展是学校管理的终极追求,彰显特色是学校管理的重要手段.三者结合能使学校管理展现出无穷魅力. 以教师和学生一生的发展为根本 以人为本,就是以学校的教师和学生为本,以教师的成长、成功和成就,学生的成长、成人和成才为学校发展的根本.  相似文献   

17.
李进 《天津教育》2021,(6):32-33
校长,作为学校的领军人物,对学校成员的培养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校长开展德育,能够加强对教师和学生的思想教育,让教师和学生拥有一个良好的发展空间,能够顺利完成自己的本职工作。校长可以扎根道德素养、职业素养、行为规范、课堂生活、个性发展等方面,对教师和学生进行多角度培养,让教师和学生成为学校的主要推动者。  相似文献   

18.
实施素质教育 ,学校肩负着重任。学校教育中的主体是学生 ,学校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学生。学生是教师提供优质服务的对象 ,是教师赖以生存的载体。教师为学生服务 ,教授给学生做人的道理、文化知识和专业技能是天经地义的、理所当然的事。教师应围绕着学生转 ,想方设法提供最佳教学方法和教学效果 ,让学生在学校里获得他应得到的知识。为此 ,教师必须摆正与学生的关系 ,建立良好的新型的师生关系。建立此种关系的关键是教师要爱每一位学生。在德、智、体、美、劳等各项教育中 ,爱学生是基础、是先决条件。在教育过程中无私地奉献这种师爱是建…  相似文献   

19.
教师是学校发展的基础,说得更明确一点,办好学校,教师第一。当我们强调学生是主体的时候,我们应该把教师放在一个什么样的位置上呢?有些学校主张“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他们把学生奉为“上帝”,把工作着眼点全部放在了学生身上,提出了“学校就是服务”的口号,这样就把教师放在了从属于学生的地位。我认为这种做法不但是错误的,而且是有害的。教育是教育人、培养人的事业,以学生为本,为学生的幸福人生奠基,是我们所有教育工作者的不懈追求。可是,这一切要靠我们的教师去完成。学校以学生为主体,这没有错,但是把学生和教师两者放在…  相似文献   

20.
为了了解高中学校教师的士气、学校的教学创新、学生的士气以及阻碍学校教育的原因等现状,对广西西南部111所高中260名学校领导进行了问卷调查,发现多数学校领导认为教师的士气高涨,教师有较高的道德水平、学校荣誉感、工作热情和学术成就感;教师的教学创新意识较强,创新型和传统型教师常表达不同的看法;学生的士气高昂,尤其是在相互合作和相互尊重上,学生认为学校的教育有价值。但教师的创新实践能力偏低;学生的学习热情、努力程度、对上学的喜爱和学校的荣誉感不够高。教学硬件资源和有经验的教师不足成为了阻碍学校教育的主要原因。同时,城市、县城和乡镇学校领导对以上观点的看法也有差异。结果表明,广西西南部地区高中学校的教学现状喜中有忧,尤其是对乡镇的高中学校,在教学资源的配置上应予以更多的关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