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战国诸子之学不仅受到周代传统王官之学的影响,更注重从民间资源中汲取智慧的养料.民间智慧对战国诸子之学的影响随着战国诸子学术自身的发展而日益重要,这种影响不仅极大地改变了战国诸子著作中各类叙述性材料的具体比例,也对战国诸子学术精神风貌的最终形成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2.
李商隐咏史诗注意情境的构造、细节的选择;并用多种组接方式与推拟虚设的手法,在"唐人中另开一境";特别是叙中含议、托事而议、托理而议,为宋代及往后咏史诗"议论之祖",丰富了咏史诗的表现手法。  相似文献   

3.
概念解说: 在中考现代文阅读中。我们经常会遇到一些考查间接抒情的问题,下面就此谈一谈。所谓间接抒情.是指通过对某些事物、某个问题等的叙述、描写、议论,含蓄地抒发自己的感情。它包括借景抒情、托物言志、托事喻理等三种方式。  相似文献   

4.
汉赋作为一种文学样式,不可能源于某家作品(如楚辞或荀赋),也不是从某一种文体里演变而来,它应是多源且逐渐融汇而成的。从汉赋的创作主体及其社会效用来考察,它起源于春秋“行人之官”赋诗言志、战国纵横家之说辞;从文体本身所蕴涵的内容与表现形式考察,《诗经》及其诗教的美刺原则影响着汉赋的创作情绪;而汉赋的表现形式、艺术风格则大源于《楚辞》及战国诸子文章。  相似文献   

5.
方铭先生新著《战国诸子概论》,文献扎实,学风严谨,注重利用新出土材料与传统文献互证;论述时从容不迫,史论结合,知人论世,深入体察,多有独到见解;评价诸子时站在人民立场,具有世界眼光与全人类视角,坚持学术研究为现实服务的宗旨。《战国诸子概论》是一部集文献学、史学、哲学、思想史以及文学等多学科研究于一身的学术力作,代表着战国诸子研究的新高度。  相似文献   

6.
述及战国诸子的重农思想,过去多笼统之论,且主要着眼于其积极层面分析,本文在肯定战国重农思想进步意义的同时,认为战国诸子存在不重视农业劳动者和生产工具改进的缺陷.这些缺陷在以后的历史中未能加以修正而成为中国重农传统中的弊端。  相似文献   

7.
在战国诸子百家争鸣的枢轴时代,诸子的学术思想建树彪炳可观,决不仅仅限于政治、哲理层面,此外即便在史学思想层面也卓有成就,沾溉千古,由此后世学者有战国诸子源出史官文化之说,在中国古代史学发展史上也应特设专章,为之大书一笔。  相似文献   

8.
根据其内在的特征,战国中后期在学术领域中出现的思想学术的综合趋势,可进一步细分为同化式和系统化两种方式。两种方式自然有着很多相同点,更有很多明显的不同之处。先秦诸子的两种综合方式,对后世诸子的著述乃至现实的文化建设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战国诸子争鸣之际,出现了"百家言黄帝,其文不雅驯"的局面,"黄帝"成为诸子百家言论中炙手可热之人物。这一现象的背后有其深厚的历史原因。"黄帝之学"便是在这一历史背景中出现的。先秦"黄帝之学"的渊源是上古时代的巫术活动,代表的是在战国社会特别是战国中后期科技发展背景下的数术与方技知识技术。先秦战国中后期所流行的"黄帝言"背后,有着较为相似的著述内容和较为接近的思考路数。  相似文献   

10.
巴音娜 《考试周刊》2013,(40):32-32
<正>一、先秦散文先秦散文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历史散文,一类是诸子散文。诸子散文,就其本质而言,是哲学、政治论文,但在论述论证中取譬设喻,运用形象化的手段等,则开了中国文学散文发展的先河。先秦诸子散文的风格,各师其心,其异如面。《论语》的简括,《孟子》的雄辩,《墨子》的严密,《庄子》的奇幻,《荀子》的浑厚,《韩非子》的峭拔,其独特鲜明而成熟的风格,无一不令人赏心悦目,击节称赞。清代学者章学诚在《文史通义》中提到:"至战国而文章之变尽,至战国而著述之事专,至战国而后世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