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核外电子排布式是贯穿《物质结构与性质》的一条主线,通过核外电子排布式可以很清楚地了解原子的结构,对于元素性质的研究有着重要的作用。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3《物质结构与性质》教材中,对于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式作了详细的讲解,但对于离子基态核外电子排布式并未作介绍,然而在高考化学选考题中却常常涉及离子的核外电子排布式。本文重点例析离子核外电子排布式的书写。  相似文献   

2.
认识分子或原子的结构是高中化学对学生提出的要求。构造原理(随核电荷数递增,大多数元素的电中性基态原子的电子按顺序填入核外电子运动轨道)阐明了核外电子排布的基本规则,许多有关化学键的课题都建立在对电子排布情况的准确认识之上。然而,学生在学习原子理论基础知识的同时,却很少有关于这方面的实验相对应。尽管分子或者原子模型能够帮助学生理解,但远远比不上实验直观。为了解决这个问题,笔者设计了一个能够帮助学生  相似文献   

3.
例1 在由M、N两种元素形成的离子化合物中M离子和N离子的个数比为1:1,且它们的核外电子数彼此相等。M离子的核外电子数比M原子的核外电子数少。N离子的核外电子数比N原子的核外电子数多2。若N离子的核内质子数为口,则M离子的核内质子数为( )  相似文献   

4.
原子核外电子排布按照能量最低原理,按1s2s2p3s3p……进行电子排布,但由于能级交错现象的存在,电子排布次序变得复杂起来,使人们在进行核外电子排布的过程中变得很费力,而且极易弄错.本文介绍了一种既简单又实用的方法,使核外电子排布变得简单而轻松.大家知道,原子核外电子排布时分为K、L、  相似文献   

5.
<正>考点一:原子结构与性质主要考查电子排布式和轨道表示式(或电子排布图),电离能、电负性,比较抽象,需要同学们牢固记忆基础知识。难点是电离能与电负性。(1)第一电离能:气态基态原子失去一个电子转化为气态+1价阳离子所需要的最低能量。同一周期,第一电离能虽然呈增大趋势,但当元素的核外电子排布是全空、半充满  相似文献   

6.
考点一:核外电子排布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是指原子中的所有电子按一定的规则分布在各个原子轨道上。电子在核外的排布必须遵循以下原理:①能量最低原理;②泡利不相容原理;③洪特规则。  相似文献   

7.
<正> 一、副族元素电子排布顺序与原子构造原理矛盾的症结目前,在大多数无机化学教材中,讨论元素周期系基态中性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时,都是根据原子构造原理将原子核外电子按轨道能级高低次序依次填入原子轨道。对于主族元素,它们的电子组态是与这一原理相符合的。但过渡元素的电子组态却出现了一些“异常”现象。现代光谱实验及理论计算都证实了从21号元素Sc开始,ns轨道能级都高于(n-1)d轨道能级。用Hartree-FockSCF法对第四周期K、Ca、Sc、Ti、V、Ni、Cu等元素原子有  相似文献   

8.
多电子原子核外电子排布规律是决定原子化学性质的关键,如电离能的大小、原子半径的大小等等。电子在原子轨道中所处的位置决定了它的能量的高低,而电子应处在最低能量状态即遵循最低能量原理,这一原理与原子轨道理论在一些特殊情况相矛盾。用屏蔽效应和斯莱特规则通过计算可以有效解释多电子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的特殊案件。  相似文献   

9.
<正>一、原子结构与元素的性质1.了解原子核外电子的能级分布,能用电子排布式表示常见元素(1~36号)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了解原子核外电子的运动状态。2.了解元素电离能的含义,并能用以说明元素的某些性质。3.了解原子核外电子在一定条件下会发生跃迁,了解其简单应用。4.了解电负性的概念,知道元素的性质与电负性的关系。二、化学键与物质的性质1.理解离子键的形成,能根据离子化合物的结构特征解释其物理性质。  相似文献   

10.
思路 根据元素(或某种具体微粒如离子)的核外电子排布情况,利用核外电子排布规律,进行推理判断。  相似文献   

11.
新编高中化学课本(第一册),在物质结构及元素周期律一章中,介绍了多电子原子电子的近似能级图。如何正确理解和使用这一能级图以及各种帮助记忆的图解(见一般无机化学教科书或本刊1978年第10期有关文章),对于掌握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正确书写电子排布式,了解原子电子层结构与元素周期律的关系以及根据元素的原子结构判断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等等,都是十分重要的。但是,如果不理解这一能级图所适用的范围,使用不当,也可能带来概念上的混乱。举例来说,要写出镭_(88)Ra 在基态的核外电子排布,若死扣上述近似能  相似文献   

12.
这里所说的离子性质包括两个含义,一是离子的本身结构内在的性质;二是由离子本性决定的外在表现,就分析化学而言是指它们的分析特性。笔者在《原子核外电子排布规律及其写法》一文中曾分析了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的规律性,根据这种规律可以确定原子核外电子的构型,进而讨论离子的构型。离子构型是离子的重要特征之一。本文重点讨论常见阳离子的性质在阳离子定性分析中的指导意义,以便能更好地理解常见阳离子的分析特性,从而找出它们的内在联系,把这些知识系统化。  相似文献   

13.
初中化学在物质结构部分出现了两种粒子结构示意图——原子结构示意图和离子结构示意图.有关原子、离子结构示意图的中考题,要求知道图中各部分表示的意义,熟悉核外电子排布的规律,掌握原子结构中最外层电子数与元素性质的密切关系.这类试题考查的内容难度不大,现例析如下.  相似文献   

14.
在2014年9月17-19日举行的山东省济宁市初中化学优质课评比中,笔者执教了《原子中的电子》一课,取得了优异的成绩.在本节课的设计过程中,得到了邹城市教研室马晓成老师的悉心指导,在此,深表谢意.现将这节课的课堂实录写出来,与各位同仁共享,不当之处,请批评指正.教学目标1.通过动画、观察直观的原子结构模型,感知核外电子的分层排布,从而知道原子核外电子是分层排布的.  相似文献   

15.
有关原子、离子结构示意图的题,要求同学们知道图中各部分表示的意义,了解核外电子排布的知识,熟悉核外电子排布的特点,这是解这类题的关键.这类题考查的内容较简单,现归类例析如下.  相似文献   

16.
知识梳理 本专题内容出现的课标内容: (1)了解元素、核素和同位素的含义。 (2)了解原子构成。了解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中子数、核外电子数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 (3)了解原子核外电子排布。 (4)了解元素周期表(长式)的结构(周期、族)及其应用。  相似文献   

17.
一、人教版教材与鲁科版、苏教版的相对不足 1.内容不足。由于对新课标的理解不同.导致教材内容的明显差异。如新课标中:(1)了解原子核外电子的运动状态。(2)知道原子核外电子的能级分布.能用电子排布式表示常见元素(1~36号)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  相似文献   

18.
原子核外电子排布是物质构成奥秘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学生学习中的“拦路虎”之一.纵观近年中考和化学竞赛试题,其考查力度逐年增大,特别是在2010年全国初中天原杯化学复赛试题中“梅开三度”.现对竞赛中有关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的试题进行归类赏析,希望对大家掌握它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9.
一、核外电子排布所遵守的规则 多电子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是有规律的,首先是电子按层排布,而且每层最多容纳的电子数为2n~2个;其次,最外层电子数不得超过8个,而次外层的电子数则不能超过18个。这些规律是从实验和周期律总结出来的,核外电子的排布服从如下的三个规则: 1、能量最低原理:核外电子的排布将尽可能使体系的能量最低。因此,电子首先排布在能量最低的轨道上,最低轨道排满后,电子再进入能量较高的轨道。  相似文献   

20.
[课标要求] 1.认识物质的微粒性,知道分子、原子、离子等都是构成物质的微粒。 2.能用微粒的观点解释某些常见的现象。 3.知道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的。 4.知道原子可以结合成分子、同一元素的原子和离子可以互相转化,初步认识元素的化学性质与最外层电子数关系最密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