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转型经济中民营企业制度创业过程实质上是合法性获取过程,制度创业技能在这个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基于制度创业理论与合法性理论,从制度创业技能视角出发,通过对3家中国民营企业制度创业的案例信息研究,分析了制度创业技能和合法性获取的相关性,从而揭示了民营企业制度创业技能对合法性获取的作用机制.研究结果表明:在民营企业制度创业...  相似文献   

2.
商业模式创新正逐渐成为互联网时代新创企业成长战略实施的重要载体。商业模式创新作为市场导向型创新可能给企业带来先动优势,而制度理论指出创新性高的新创企业可能面临合法性障碍。商业模式创新如何在制度情境下实现新创企业成长?围绕这个问题,以512家中国新创企业为样本,结合合法性视角与商业模式理论,探讨商业模式创新对于新创企业绩效的影响机制,并分析政策导向的调节作用和合法性的中介作用,结果表明:商业模式创新能够显著促进合法性以及新企业绩效的提升;组织合法性在商业模式创新和新企业绩效之间起到部分中介作用;政策导向权变影响商业模式创新与合法性的关系;商业模式创新与政策导向的交互效应通过合法性间接影响创业绩效。  相似文献   

3.
祝振铎  李非 《科研管理》2017,38(7):108-116
创业拼凑为突破"新生弱性"与"小而弱性"导致的双重资源约束提供了全新的理论解释,但其如何通过现有资源的创造性利用以支持新企业生存和成长、以及该过程中的影响因素尚不明确。本文以212家成立时间在8年内新企业为样本,研究关系信任对创业拼凑与新企业生存和成长的影响。实证结果发现:创业拼凑对新企业财务绩效、成长绩效具有显著地正影响;关系信任对创业拼凑与新企业财务绩效、成长绩效具有显著地调节作用。本文认为,在当前转型升级经济环境下的新企业通过"内外兼修"的方式培育和发展创业拼凑战略,并注重关系信任的资源配置机制和经济杠杆作用,以突破资源约束及获得创业成功。  相似文献   

4.
嵌入理论的提出,打破了新古典经济学和制度经济学关于人类经济行为的基本假定,认为个体和组织的行为是嵌入到一定的社会网络中的.将嵌入理论应用于创业研究,一方面,彻底摒弃了"谁是创业者?"这一将创业者视作孤立的特殊主体的假设,提出创业的成功与否取决于潜在创业者身处的社会结构是否能够带来创业所需要的足够资源和信息;另一方面,嵌入理论仍然肯定了创业主体在整个创业过程中对身处结构的主观能动作用,认为创业主体在嵌入当地结构的过程中需要不断维持和修改当地结构.本文在回顾了嵌入理论的发展渊源以后,梳理总结了基于嵌入观点的创业研究文献,并为后续的研究提供了建议.  相似文献   

5.
创业成长愿望对企业持续成长与区域经济发展具有重大意义。整合创业生态系统的6大要素,结合NCA与fsQCA两种新兴方法,以2019年《全球创业观察》报告的49个国家为案例,挖掘创业生态系统驱动创业成长愿望的因果复杂机制。结果发现:单个创业生态系统要素并不构成高创业成长愿望的必要条件,然而,支持创业的社会规范在产生高创业成长愿望方面发挥着更普遍的作用;产生高创业成长愿望的创业生态系统有3类,即金融与市场助力的机会开发型合法性驱动、基础设施助力的机会涌现型合法性驱动、人才与市场助力的机会开发型合法性驱动,其中,金融与市场助力的机会开发型合法性驱动是产生高创业成长愿望的主要路径;产生非高创业成长愿望的创业生态系统有2类,它们与产生高创业成长愿望的创业生态系统存在非对称性关系。  相似文献   

6.
基于万达丹寨、恒大毕节和吉利贵阳三个扶贫案例,探讨"公司社会创业"这一新型企业社会责任模式的前因与后果.研究表明,合法性压力是公司社会创业的重要动因;企业的创新意识是将合法性压力转化为公司社会创业行为的重要因素;公司社会创业不仅提升了企业品牌形象,也赢得了地方政府的支持,最终使得企业进入新市场.揭示公司社会创业的前因与后果,研究表明合法性的两个分支—制度学派和战略学派及其主张并非泾渭分明;相反,两者具有互补性,将其整合在一个研究框架中能解释特定复杂现象.  相似文献   

7.
李华晶 《科学学研究》2010,28(7):1001-1007
知识过滤是新知识与最终实现商业化的知识之间存在的屏障,导致知识投入与创新成果乃至经济增长之间呈现非线性关系。基于我国31个地区2003至2007年的统计数据的研究发现,无论是制度过滤还是市场过滤,都会对经济增长产生消极作用,而创业活动是突破知识过滤的有效路径。其中,生存导向创业会降低市场过滤程度,机会导向创业则会降低制度过滤程度,同时,创业活动对知识过滤与经济增长关系具有调节作用。对此,可以通过学术创业等活动,突破知识过滤的屏障,进而对知识过滤、创业活动与经济增长三者关系进行优化。  相似文献   

8.
基于组织学习理论,构建创业学习对新创企业成长的影响机制模型,并引入创业机会识别和商业模式创新作为中介变量,利用八省749份问卷调查数据进行实证分析,探索创业学习对新创企业成长的作用机理。结果显示:创业学习对新创企业成长具有正向影响;创业机会识别、商业模式创新在创业学习和新创企业成长关系中起部分中介作用;创业机会识别和商业模式创新在创业学习与新创企业成长之间起链式中介作用,创业机会识别对创业学习与商业模式创新间关系起正向调节作用,商业模式创新对创业机会识别与新创企业成长间关系起正向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9.
认知合法性作为一种关键的无形资源可依靠关系网络嵌入获得,决定了新创企业获取其他创业资源机会的可能性,对创业成长发挥重要影响。以认知合法性为切入点,构建网络嵌入、认知合法性与大学生创业成长理论模型。运用SPSS19.0、AMOS17.0对283份高校大学生创业样本数据进行分析,由结构方程模型分析得出:以血缘、学缘关系为主的社会网络嵌入既直接影响大学生创业成长,又由认知合法性的部分中介作用,间接对其发挥作用。而以产业分工协作为主的产业网络嵌入则需通过认知合法性的完全中介作用才能对大学生创业成长产生影响,且影响作用明显小于社会网络嵌入。根据研究结果提出相关对策建议以期为提高大学生创业成功率提供新的思考路径。  相似文献   

10.
制度如何影响企业创新性行为是近年来创业研究领域中的热点话题,而企业创新性行为对制度产生的影响却尚未得到广泛关注。建立在合法性与制度创业理论基础上,本文首先提炼出商业模式创新影响制度变革的底层逻辑即合法性导向下的制度创业过程,并在构建商业模式创新影响制度变革的过程模型中揭示制度创业者运用制度创业策略推动制度变革的全过程。研究整体有助于启发企业通过创新性行为推动制度进步,并且在开展创业性行为中采取合理方式与制度进行"对话";在理论层面上,本研究对基于商业模式创新情境下的合法性和制度创业理论拓展起到了一定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1.
企业家创新能力配置对经济增长影响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企业家创新能力配置对经济增长具有很大的影响.当企业家创新能力配置于生产性活动时,将会创造新的社会财富,继而推动经济有效增长;反之,企业家将创新能力配置于非生产性活动,诸如寻租活动时,其能力体现在社会财富分配格局的调整,而对经济增长没有正面的推动作用,甚至会抑制经济增长.文章探讨了企业家创新能力配置对经济增长的影响路径,分析了企业家创新能力配置的影响因素,并据此提出了相关的政策思考.  相似文献   

12.
蒋小仙 《科研管理》2022,43(5):44-50
本文旨在通过探索创业活动的中介作用打开社会保障影响区域经济增长的“黑箱”,破解“社会保障之谜”。基于资源依赖理论和需求层次理论,构建了社会保障、创业与区域经济增长关系的理论模型,运用2009—2016年间省级动态面板数据进行实证检验。结果表明:(1)失业保障对生存型创业具有负向影响,但对机会型创业具有正向影响;养老保障对生存型创业和机会型创业都具有正向影响;(2)生存型创业对区域经济增长具有负向影响,而机会型创业对区域经济增长具有正向影响;(3)机会型创业和生存型创业在社会保障与区域经济增长的关系间具有部分中介作用,且在技术和资本禀赋由低及高的区域中,社会保障对区域经济的影响由单一化向多元化转变。本文为解开“社会保障之谜”提供了新的研究视角,为政府营造有利于生存型创业向机会型创业转变的社会保障制度环境提供了一定的指导和借鉴。  相似文献   

13.
李杏 《科研管理》2011,32(1):97-104
    摘要:本文通过使用中国1996-2006年,29个省的面板数据考察企业家精神对于经济增长的作用。我们将企业家精神分为风险企业家精神和创新企业家精神,然后将其引入传统的经济增长回归模型,并用SYS-GMM计量方法测算它对经济增长的效应。考虑到企业家精神在经济增长方程的内生性,我们还将人均播种面积作为工具变量用以识别企业家精神对经济增长的因果效应。结果表明在控制了人口和制度变量后,企业家精神与经济增长显著正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4.
冯海红  曲婉 《科研管理》2019,40(4):168-178
作为新型孵化器,众创空间创业模式和发展路径受到社会网络的显著影响,并与一般孵化器存的形成机理和运作模式在较大差异。本文从众创空间的行动导向出发,将社会网络解析为资本网络、市场网络、技术网络、专业服务网络、媒体网络和制度网络等六个方面,在此基础上研究影响众创空间创新创业模式差异化的关键社会网络因素。研究发现,行动导向下的多元网络协同治理决定了众创空间的创业模式,不同类型的社会网络对众创空间创新创业模式有着差异化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该文以上海应用技术大学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专业的“三创”教育工作为例,开展“三创”教育与学生应用创新创业能力培养及推动专业发展之间的内在关系研究,主要涉及人才培养方案制订、课程建设与教学改革、校企合作实践教学、师资队伍建设、“三创”理念融合等方面,旨在为推动并落实“三创”教育、建立新工科背景下的应用创新型人才培养体系做出贡献。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国家相关部门出台了一系列加快促进产学研合作和科技成果转化的创新政策,以激发调动广大科技人员和全社会的创新活力,切实发挥科技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引领作用。然而,在实践过程中出现了创新政策落实滞后、困难和政策失灵等情况。本文尝试构建“创新政策制度化”概念,分析创新政策认知、转化、重构和行动等环节,并从兼容性、收益性和关键行动者三个维度研究创新政策制度化的过程。结合对“双一流”高校的实证调研,分析创新政策改革方向与关键行动者实际诉求之间的差异,在此基础上,提出创新政策未来的改革方向。  相似文献   

17.
国际创业作为企业国际化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会对企业创新绩效产生深远影响。本研究以6家国际创业企业为研究样本,采用多案例研究方法,对国际创业提升创新绩效的过程进行探索性研究。研究发现:市场空间、企业愿景、挖掘与利用机会是国际创业提升创新绩效的基础;社会认证、制度环境、国际标准、风险投资等中介条件通过权益或非权益国际创业模式为企业行动策略提供重要支持;国际化学习、开放合作、示范运营、技术驱动等行动策略的实施基于中介条件发挥作用,是提升企业创新绩效的关键因素;行动策略既是促进国际知识更新的因素,也是提升企业国际知识储备的途径,国际知识的增长是国际创业模式动态演变的主要原因。研究结论不仅厘清了国际创业提升企业创新绩效过程的内在机制,而且明确了企业融入全球创新创业浪潮的基本路径。  相似文献   

18.
王佳  刘美玲  谢子远 《科研管理》2021,42(11):82-89
促进创新型创业活动的开展,是提高创业成功率,提升创业质量的有效途径,应该受到政府和社会的广泛重视。本文界定了创新型创业的含义,分析了FDI对创新型创业的影响机制,并采用2011—2016年全球35个国家的面板数据,对FDI是否能够促进东道国创新型创业活动进行实证检验。结果表明:FDI与东道国创新型创业活动之间呈现倒“U型”关系,在东道国引入FDI的初始阶段,随着FDI规模的增加,FDI对创新型创业具有正向影响,超过一定阈值之后,这种影响转为负向。另外,二者之间的倒“U型”关系在发展中国家更为明显。这为通过合理制定FDI政策来促进本国创新型创业活动提供了重要思路。  相似文献   

19.
创业资本代表一个区域培育新创企业的能力,是法律、机构、政策、经济等多种因素对创业活动支持程度的体现。通过权威年鉴采集了中国31个省市的最新经济数据,采用回归分析方法研究了知识、创业资本和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知识和区域创业资本均可以促进区域经济的增长,并且创业资本在知识扩散对地区经济的增长作用中起着重要的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20.
公司社会创业日益成为我国社会创业活动的重要内容,而跨部门联盟是其价值创造的必然工具。以我国10个具有代表性的公司社会创业项目为研究对象,采用扎根理论分析公司社会创业跨部门联盟匹配因素的内在构成以及其与价值创造的关联机理,归纳与提炼公司社会创业跨部门联盟的文化匹配、资源匹配和管理匹配3个关键匹配因素,并指出其对价值创造的作用存在互补或替代关系。本研究揭示了我国公司社会创业中跨部门联盟价值创造的路径,对于丰富和拓展公司社会创业和跨部门联盟理论具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