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一位软件公司的老总在接受一个大学生面试时,拿出了一个魔方说:“请你把它弄成六面六种颜色。你看着,我来示范一遍。”不一会儿,魔方就呈现出六面六种颜色。“看到了吧,你也来一遍。”看到大学生面露难色,这位老总说:“你可以拿回去考虑,我可以等到周五。”大学生走后,站在一旁的朋友问这位老总:“这对你选拔人才有什么帮助吗?”这位老总自信地说:“我可以据此为他们安排合适的职务。”“你有什么奥秘吗?”“很简单,如果他周三前就可以拿回来,说明他请教了别人,他很有人缘,可以胜任客户服务部的工作;如果他当天就可以把魔方拿回来,说明他非…  相似文献   

2.
看过一个故事。一天.一位老教授给大学生做演讲。他端着一杯水,问听众:“大家猜猜看,这杯水有多重?”有的说50克,有的说125克,也有的说150克。教授不置可否,只是笑着对大家说:“我也不知道,但我知道拿着它一点也不累。如果我端几分钟,会怎么样?”听众答道:“没什么。”教授点点头。又问道:“如果我端一个小时呢?”“胳膊会酸痛。”教授又点点头,  相似文献   

3.
去一个朋友家串门,看见朋友的孩子正伏案学习,当听说他参加自学考试时,我便问他考得怎样,他回答说:“有些题都没有见过,及格把握不大”。问得原因,他才告诉我,因为把主要精力都放在辅导材料上了,没有系统看教材。他惋惜地说;“如果多看几遍教材就好了。”好在他已经意识到了自己的失误,正在发愤弥补。 听了这个孩子说了个“如果”一词,我想了许多…… 有人说,失败者与成功者的最大区别是前者爱说“如果”,后者爱说“如何”,现在仔细想来,也不无道理。  相似文献   

4.
《南昌教育》2007,(7):31-32
“‘没长嘴’的大学生怎么越来越多了?”天津青年志愿者协会的一位工作人员对记者说。 正说着,他又接了个由家长替孩子打来的报名电话。这名工作人员回答完了相关问题后,对家长说:“当志愿者是孩子自己的事,应该让他自己打电话来咨询。”  相似文献   

5.
咱们的吴舟有个毛病,就是不论什么人让他办事,他都要说“等一等”。譬如说吧,爸爸叫他:“舟舟,可以做作业了!”他就会毫不犹豫地马上回答:“等一等!”爷爷说:“舟舟,你去把垃圾倒掉!”他也立马会说:“知道了,等一等!”妈妈说:“舟舟,快来洗脸!”他总是说:“等一等!这就来!”如此这般,什么事都不会马上做,总要等一等。至于说要等多少时辰,那就只有天知地知、你不知我不知了。  相似文献   

6.
一天,大孙子放学回家,兴致勃勃地来找我,说要让我猜“谚语”。我问是什么“谚语”,他说:“‘八仙过海’是什么?”我说:“是‘各显神通’。”他问:“那么‘十五个吊桶打水’呢?”我说:“那叫‘七上八下’。”他说:“这些‘谚语’你都知道?”我说:“这些都是人们经常说的。不过,这不叫‘谚语’,这叫‘歇后语’。”  相似文献   

7.
下午户外活动时间,小朋友玩“黑夜和白天”的游戏。当老师说“黑夜”时,小朋友闭上眼睛走向目标;当老师说“白天”时,小朋友睁开眼睛走向目标。“黑夜”中,陈文杰不小心碰到了柱子,顿时,他抱头大哭,原来他的头上磕起了一个大包。我安慰他说:“不要紧,男子汉大丈夫不怕痛,李老师带你去搽药。”说着牵起他的手往活动室走。刚走了几  相似文献   

8.
“我说”与“他说”作为诗歌语言言说的两种基本方式,在“我说”与“他说”之间诗歌整体意蕴、结构得以呈现.但较之于“我说”的同一变化性,“他说”语言自身言说的无限可能速度性、可写性以及世界的元元素性,却始终与兰色姆所谓诗歌之还原丰富、复杂的世界的本体论宿求相合.在诗歌本体论的追寻中,“他说”具有绝对的权威意义.  相似文献   

9.
前些年,我在某校任教。一次,校长把学校总结报告给我看。当我看到总结上表彰某化学教师的教案写得详细、清楚并号召全校教师要向他“效尤”时,我诚恳地向他提出,这里的“效尤”意思恰好用反了,应改为“学习”才对。岂料那位校长以为我挖苦他,恼怒地揶揄我:“亏你是个读中文毕业的大学生,连这么简单的字词都不曾懂得!”他教训我说:“效尤的效,就是效法、学习;尤,就是尤其突出,特别好。合起来讲,就是学习特别好的。”  相似文献   

10.
沈彬 《成才之路》2009,(4):I0004-I0004
《新华每日电讯》2月17日刊载《大学生如何从“精英”到“普通劳动者”》一文,称大学生要摆脱“精英心态”,甘做“普通劳动者”,只要“不挑不拣”就有工作岗位。然后上海一家实业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抱怨说:他的公司在上海虹桥机场附近新开了一家商务酒店,酒店前台需要3名会日语的接待员,月薪3000元以上,不过“就是招不到人”。前来面试的大学毕业生,或者嫌“工作过于简单”,或者抱怨薪酬不理想。  相似文献   

11.
午饭后,姜旦旦回到小书房,又翻开作文本,看他那已经看了几次的评语:“姜旦旦同学,你的‘说’字为什么都是秃着头?你要知道,大多数‘说’字是要戴‘帽子’的。”姜旦旦还是没有看懂那评语的意思。他想:“同学们都说作文老师写的评语很有意思,我怎么就看不懂呢?”然而,姜旦旦还是看了又看,想了又想,轻声地自言自语起来:“‘说’字秃着头?要戴‘帽子’?戴什么‘帽子’?……”他目不转睛地盯着那个“说”字不放。他看着看着,那“说”字一颠,闪动了几下,从作文本上站起了一个小小的秃头“说”字人!那“说”字人一站起来,就朝着姜旦旦哀求说:“旦…  相似文献   

12.
人物说话要写“说”。每篇习作“说”字多:你说我说和他说.很多“说”字秃着头:“说”字秃头不好看.请给“说”字戴上帽。  相似文献   

13.
【文题】 一批大学生到国家某部委实验室参观。部长秘书给大家倒水,同学们表情木然地看着他忙活。其中一个问:“有绿茶吗?天太热了。”给林晖倒水时,他轻声说:“谢谢,大热天的,辛苦了。”部长来了,和大家打招呼,只有林晖鼓了几下掌。部长讲话后发纪念手册,同学们都随意地_用一只手接,只有林晖双手接过,并恭敬地说:  相似文献   

14.
昨天,我去学书法,班里有一位同学对他的妈妈说:“老师让买一本书。”他的妈妈问:“买一本什么书呀?”这位同学说:  相似文献   

15.
说人到中年,因为看的事、经历的事多了,就会变得小心谨慎,明哲保身。但是这一点用在崔永元身上一点也不合适。明明已经过了知天命的年龄,但是离开了中央电视台,在传媒大学做起老师的他,却变得更加随性甚至任性起来。经常在网上可以看到他对某些人叫板,成为舆论风口浪尖中的人物。有人说他“个性”,有人说他“任性”,有人说他“张狂”,有人说他“侠义”。是什么让他频频拍案而起?又是什么让他倍感叹息?  相似文献   

16.
爸爸最会“拍马屁”。我说对,他就说:“可不是,就是这么一回事。”妈妈常常笑得前俯后仰,说:“这马屁拍得再好,儿子也不跟你亲!”说实在的,爸爸还真有一套,常常对我因势利导。我遇事着急,他就说:“什么事都有个过程,别着急。”看着爸爸的认真样,有时我就拍着他的肩  相似文献   

17.
一次,我穿了一件红色风衣,张炼彦和张辅国两个孩子跑到我面前,张炼彦抢着说:“老师,刚才张辅国说你了,他说你是‘美人儿’。”“不,是他说的。他说你的衣服好看,还说要他妈妈也给他买一件”。  相似文献   

18.
俗话“恶语伤人六月寒”极言了“恶语”对人精神上的损害,但辩证地看,它有时还是挺富有魅力的。一位功成名就的达者在读中学时曾因调皮捣蛋,成绩拖了全班的“后腿”而遭班主任如此恶语相伤:“你将来若能成气候,真是太阳从西边出来了!”事隔多年,他与同窗谈及此“恶语”时仍耿耿于怀。此后不久,该同窗在偶逢那位如今已两鬓苍苍、退休在家的老教师时,婉言指出那时不该对达者说出那句伤害人心的尖刻的话。老教师沉吟良久才说:“如果不故意用那种话来刺激他,眼看他将青春虚度,那么他会有今日吗?”一名刚步入机关工作岗位的大学生由…  相似文献   

19.
儿子十岁了,有许多坏毛病,走路喜欢跑,常摔跟头。前不久,他在外面“疯玩”,临近吃晚饭,我叫他回来。一进门,他一瘸一拐的,问他干什么了,他沮丧地说:“跑时不小心摔了一跤。”我火气来了:“叫你走路慢点,不要跑,你总是不听!”他不作声。吃完晚饭后,他在书房里写作业。忽然,我感觉他在玩了,走过去一看,果然,“你又在玩了!”我愤愤地说。  相似文献   

20.
潘晨光 《成才之路》2013,(15):I0003-I0003
“我给母校丢了脸、抹了黑,我是反面教材。”——因卖猪肉而出名的北大毕业生陆步轩,日前在北大讲台上哽咽着说出了这句话。这位当年的“北大才子”.因为卖猪肉而一鸣惊人,当过公务员也出过书,却依然觉得自己实在是“混得不好”。而武汉的大学生呼维彬自大二起,每天给学生寝室送桶装水,公司净赚逾百万,他也从受人白眼到受人青眼。尽管学业亮“红灯”,无法按时毕业,呼维彬说他觉得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