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生态女权主义强调的是男权社会对于自然的开发和对于女性的压迫之间的联系,它批判了对于女性和自然压迫的男性统治。麦尔维尔的《白鲸》,通过"我"以实玛利之口,讲述了"裴廓德号"船长亚哈与白鲸莫比·迪克之间的殊死搏斗。小说围绕女性原则与自然在亚哈身上的毁灭以及它们在以实玛利身上的重建体现出了生态女权主义思想,从而揭示出父权制世界观对女性和自然的双重压迫,而只有重建女性原则,自然和女性才能得到解放。  相似文献   

2.
论《最蓝的眼睛》的生态女权主义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态女权主义强调女性与自然的交织融合及密切联系。托尼·莫里森的《最蓝的眼睛》通过一系列自然意象,将女性的命运与自然紧密结合,揭示了20世纪黑人女性遭受白人文化和男性双重压迫的真相,批判压迫黑人女性和自然的统治逻辑,说明解放女性与自然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借助自然,重建黑人女性意识,才能使男性与女性,文化与自然和谐共存。  相似文献   

3.
本论文旨在充分展示曼斯菲尔德与劳伦斯的短篇小说中体现出来的女权主义思想,以证明二者不仅在短篇小说的写作手法和风格上有独到之处,其对女性在男权社会受压迫的深层次揭露和批判以及对女性未来的探索使其完全可称得上是女权主义的先驱.  相似文献   

4.
生态女性主义的文学批评是将女权主义运动作为背景,从性别、环境、自然等多重视角对文学进行研究,对现实社会中存有的性别压迫和自然压迫进行反思与批判,从而能够唤醒人们的男女平等意识和生态意识。探讨解决生态危机和解放女性的有效途径,主要是为了拯救自然、解放女性、解决地球的承载问题,从而为人类的可持续发展探索出路。  相似文献   

5.
英美女权主义文学蓬勃发展《,紫色》就是其中一部杰出的女权主义紫色代表作。艾丽丝·沃克从黑人女权主义文学的创作视角出发,充分描述了黑人女性深受性别和种族双重压迫的政治状况及生活遭遇,事实上也充分展现了所有女性对自我及完美生活的渴望与追求。  相似文献   

6.
《黄色墙纸》是美国女权主义运动先驱兼女作家夏洛特·帕金斯·吉尔曼于1892年发表的短篇小说。主要从小说《黄色墙纸》中的"休息疗法"入手,探析小说中女性精神疾病(如疯癫、歇斯底里、神经衰弱症等)的来源与诊疗方案,以此揭示出十九世纪美国医疗体系对女性的残暴与无情,并深刻地批判了这一时期美国男权社会对女性的剥削与压迫。  相似文献   

7.
《集宁师专学报》2014,(1):30-34
美国当代著名作家乔伊斯·卡罗尔·欧茨在小说中关注女性与自然的内在联系及女性对男权社会的反抗。在她的笔下,许多女性通过救助动物的行动与男性权威相抗衡,以一种积极的方式直接反抗男权社会,并通过承担生态责任实现了自我价值。欧茨以此批判男权思想,关注遭受男权思想压迫的女性和自然,展现了她的生态女权主义思想。  相似文献   

8.
美国黑人女作家艾丽丝·沃克在《紫色》中,以强烈的责任感和女权主义意识向我们叙述了黑人 女性所遭受的双重压迫与非人境遇。小说把女性推向“前台”,以消解男性和男性文化的中心地位。  相似文献   

9.
生态女权主义强调女性与自然的认同性和紧密联系,认为男性对女性的压迫等同于人类对自然的压迫。美国著名作家约翰·斯坦贝克通过《菊花》一文,以敏锐的洞察力,通过女主人公伊莉莎的菊花情结展示了自然和女性的认同性;同时,通过男主人公亨利和赶车补锅人对菊花和伊莉莎的态度,揭示了在男性统治的世界里,自然和女性所遭受的歧视和压迫,以此来呼吁人们对自然和女性的双重关注。  相似文献   

10.
《宜宾学院学报》2016,(8):28-33
后女权主义批判马克思主义把女性解放从属于无产阶级解放、把女性利益从属于阶级利益所表现的男性霸权,强调差异性女性主体和女性话语以解构父权制,并通过妇女学与社会性别学的跨学科建构以解构男权文化知识体系,为女性解放与自由打开新的可能性。后女权主义在批判马克思主义时又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经典命题,为我们创造性地思考当代中国的女性解放与自由,创建具有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引入了有益的参照体系。  相似文献   

11.
《黄墙纸》是女性主义者吉尔曼的代表作。文中通过描写妇女受到丈夫的控制以及男权影响的痛苦经历,揭露了性别歧视和压迫。批判了不平等的夫妻关系,探讨了女主人公的女性意识觉醒和发展的不同阶段所表现出来的具体象征含义,从而揭示了父权制文化对女性身心的摧残。  相似文献   

12.
贝弗利·法默的女权主义作家的身份一直受到争议。法默作品中女性角色的被动、弱小似乎与女权运动提倡的妇女解放格格不入,法默自己也不认为她的写作在宣扬女权主义观点。但法默小说中的女性角色不再是传统文学中的被观察的客体,而是观察的主体。法默以女性的视角来审视这个世界和男性,探索女性内心的情感,寻找女性的性别身份,反映女性受到的压迫。这种写作方式在女权意识蓬勃发展之前是不可能出现的,因此,法默的作品正是女权运动的成果的反映。  相似文献   

13.
把女性文学研究的经验和成果运用到大学语文教育中,使大学语文在课程目标、教材编写、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方面都增加一个女性主义视角。把培养大学生先进的社会性别意识作为课程目标之一,用女性主义视角审视教材编写,改变无性别色彩的教学内容。尝试运用女性主义教学法进行颠覆性文本阅读,通过增加性别视角实现多元化、多维度文本解读。  相似文献   

14.
在中国海峡两岸女作家笔下,一直不乏弱女子的身影,有着独特的认识价值和审美价值。与大多数男作家以批判社会为主不同,女性作家在探寻和思索弱女子的生存困境和精神困境时,主要是从两性关系入手。在近一个世纪的时间里,她们笔下的弱女子形象随着时代的发展不断发生变化,但究其实质始终未曾改变。如果不彻底改变女性的依附地位,那么弱女子的悲剧还会上演。  相似文献   

15.
女性主体性是长期困扰女性主义理论的问题之一。女性主义者科拉·卡普兰的《潘多拉的盒子:社会主义女性主义批评中的主体性、阶级和性征》一文分析了女性主义的理论困境及其原因,并通过对沃斯通克拉夫特、伍尔夫、夏洛蒂·勃朗特等女性主义思想家的考察,揭示了在精神分析和符号学视域下女性主体性、阶级和性征的相关性,从而为女性主义批评开创了新的方向。  相似文献   

16.
《钟形罩》是美国自白派女诗人西尔维娅.普拉斯创作的唯一一部长篇小说。长期以来,众多学者用女性主义的视角来解读主人公埃斯特.格林伍德的形象,认为小说记录了埃斯特从自我疏离到疯癫,直至重建真实自我的心路历程。然而埃斯特是否真正疯癫却没有受到应有的关注。文章将从父权社会的压制和女性榜样的缺失两个层面来分析埃斯特精神崩溃的原因,从而揭示她的疯癫只是父权文化给予的标签,并不是其精神状态的真实反映。这种所谓的"疯癫"是20世纪50年代觉醒的美国女性对性别政治的反抗形式,是一种充满反叛精神的"理性疯癫"。  相似文献   

17.
《雪花与秘密的扇子》是美国华裔女作家邝丽莎的一部代表性作品。小说通过性别涵义的差异深刻地刻画了众多女性形象。本文以女性主义视角为切入点,采取文本分析的方法,从小说构建的女性世界、女性社会关系的构建和女书文化对女性形象构建的影响这三个方面分析小说中女性形象的构建。  相似文献   

18.
从《简·爱》看女性作家的女性意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简·爱》的诞生为女性意识的觉醒带来了黎明 ,但它同时也反映了夏洛蒂·勃朗特女性观的局限。长期的男权话语的浸染 ,使女性作家不自觉地套用男权文化结构标准来要求自身 ,从而丧失了真正的自我。女性作家只有充分认识到妇女在男权社会中被隐蔽了的受压迫地位 ,才能使女性写作沿着健康、正确的方向前进。  相似文献   

19.
著名当代美国黑人女作家艾丽斯·沃克的长篇书信体小说<紫颜色>已成为当代西方女性主义文学经典.从黑人女性主义的立场出发探讨沃克在<紫颜色>中的黑人女性主义生存观,即黑人妇女以追求女性自我身份为精神内核,以写信,缝纫,唱布鲁斯民歌等创造力活动及黑人妇女内部的姐妹情谊为物质保障实现性别压迫和种族压迫下的自我解放和生存,并最终促使黑人男性改善自我,迈向自然,健康的人格.  相似文献   

20.
将女性话语译出历史地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历史上女性一直扮演着沉默的缺席者角色。随着女性主义翻译的出现,如何将女性话语译出历史地表这一问题不可忽视。本文回顾了女性作为盲点的一段历史,通过分析女性话语权,探讨了女性话语的凸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