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太极柔力球运动在体育教学中的效应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太极柔力球运动成为高校体育课的教学内容是学校体育教育发展的需要。通过近年太极柔力球的教学,从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使学生在太极柔力球运动中得到收获、并以其对学生的健身效果和在培养“终身体育”中发挥的效应进行了探讨,旨在为学校体育教育开辟新的园地;为太极柔力球这项新的体育运动增加新的“人口”;让太极柔力球运动真正成为我国全民健身活动中的一朵灿烂的奇葩。  相似文献   

2.
本文从太极柔力球运动的起源、发展、运动特点以及在中小学体育课中开展太极柔力球教学的现实意义等几个方面进行分析和探讨,结果表明:太极柔力球项目可作为中小学体育课的教学内容,待条件成熟后还可列为一项学校体育比赛项目。  相似文献   

3.
内江师范学院太极柔力球运动现状与发展构想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周勇  杨军  孙丹 《内江师范学院学报》2010,25(12):104-106,110
通过研究文献资料法、实地考察以及与有关人员访谈,分析了内江师范学院太极柔力球运动存在的问题主要是开展此项活动认识不够、师资队伍缺乏、场地器材及经费投入不足,为此提出了发展太极柔力球运动的构思:加大宣传力度,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加大经费投入,在公共体育课上开展柔力球项目,例为体育教育专业学生的必修课程,组织各二级学院或全校的柔力球比赛,组织专业的柔力球训练队伍,加强太极柔力球方面的科学研究等,以期推动太极柔力球在高校的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4.
太极柔力球运动对青年身体素质影响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通过太极柔力球运动实验揭示其对青年身体素质的影响.结果表明12周太极柔力球训练后运动组(E组)相对与对照组(C组)在力量素质,柔韧素质与平衡能力方面均有所提高,说明太极柔力球运动可有效提高青年锻炼者的力量素质,柔韧素质与平衡能力.  相似文献   

5.
本文从太极柔力球运动的起源、发展、运动特点以及在中小学体育课中开展太极柔力球教学的现实意义等几个方面进行分析.总结出影响这一新兴运动项目在学生中开展的不利因素,有针对性地提出一些建议和对策,以促进太极柔力球项目在中、小学生中的进一步发展,使其成为中、小学体育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积极发扬我国的民族传统体育.  相似文献   

6.
运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对太极柔力球运动的发展现状分析梳理,进而得出太极柔力球运动在推广过程中产生的问题,为广大学者提供一些理论借鉴。  相似文献   

7.
本文运用文献资料、问卷调查、专家访谈、数理统训、逻辑归纳等研究方法,对黑龙江省太极柔力球运动发展现状进行深入调查研究,系统分析影响黑龙江省太极柔力球运动开展的相关因素,找出存在问题,并根据新时期大众对体育运动需求的新特点,为相关部门提出合理化建议,以供制定相关法律法规时查考,从而为黑龙江省太极柔力球运动发展尽一点微薄之力.  相似文献   

8.
太极柔力球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太极柔力球运动集健身性、娱乐性、竞技性、观赏性等特点为一体,有较大的社会价值,该运动项目的发明、发展、推广、普及的成功经验同时也为其他运动项目的创新和发展提供参考。建议大力推动太极柔力球运动的发展;以俱乐部的形式进行推广及加强该运动表演项目的发展等。  相似文献   

9.
作者采用问卷调查法、访谈法、数理统计法、逻辑分析法等方法对太极柔力球在江苏省高校中开展的状况进行了较深入的研究,结果表明:太极柔力球运动是江苏省高校学生喜爱的一项新兴体育运动项目,但是由于领导不够重视、缺少场地器材、缺乏组织管理及相应的师资等原因,直接影响到太极柔力球运动在江苏省高校的进一步发展和普及,为此提出相应的发展对策,促进其在江苏省高校中的发展。  相似文献   

10.
张波 《文教资料》2006,(33):138-139
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分析了在青少年中开展太极柔球运动的重要性以及推广的必要条件,提出了推广与发展太极柔力球运动的建议。  相似文献   

11.
本文通过测试北京市清华大学退休教职工的心理健康等指标,对太极柔力球的健身效果进行客观评价,使太极柔力球这一健身项目有更科学、更合理的理论依据,并进一步发掘其独有的健身功效,为改善人民的健康水平特别是老年人群发挥更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研究表明,有计划地进行柔力球运动训练,对缓解中老年人肩周炎症状有一定效果,再辅以药物治疗和理疗其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13.
太极拳是中华民族一个传统体育项目,深受广大人民群众的喜爱,人们通常只是掌握了太极拳的动作框架,而对其动作所包含的技击方法了解甚少,本文通过对二十四式太极拳技击方法的剖析,希望能使我们更进一步地认识到太极拳的奥妙之处,掌握其精华。  相似文献   

14.
目前学校太极拳的教学问题不是竞技和传统的矛盾的结果,而是休闲体育理念下教学内容体系的不适应性造成。现代学校太极拳教学要遵循太极拳发展的规律和教学规律,构建休闲体育理念下的"人本主义"发展方向太极拳教学体系,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生素质综合发展和太极拳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5.
太极拳是一项追求个体自身,以及个体与自然、社会全面协调发展;讲究礼教性、教育性的文化活动;是净化广大青少年心灵,培养青少年高尚道德情操的有效手段。技击不仅仅是太极拳拳术运动的本质功能,也是太极拳文化思想的载体。了解太极拳的思想渊源,全面认识太极拳技击人文思想内涵,在传承民族传统文化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对弘扬民族传统文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从校园传播太极拳文化视域,分析技击在传播、发扬民族传统文化中之价值,为促进民族文化发展,构建和谐社会贡献力量。  相似文献   

16.
太极拳是人类宝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也是中国文化的一张名片。中华太极拳要以自信的姿态"走出去",与其他国家开展文化交流,建立系统的太极文化对外传播的翻译体系势在必行。构建太极文化对外传播的翻译体系,应在翻译美学理论的指导下,充分阐释《易经》的内涵,深刻解读中医经络学说,整理出太极拳汉英术语工具书,以此更好地促进太极文化的对外传播。  相似文献   

17.
古易创自伏羲。《连山》、《归藏》、《周易》虽有先天后天之分、八卦方位之异 ,但其基础图像阴阳太极图是传承不易的。在老子《道德经》和孔子《周易大传》中都有其孑遗。至宋道士陈抟始将古图复原 ,并由邵雍集其大成。邵雍所以能为孔子《说卦传》做出权威注释 ,完全基于对两种太极图的认识 ,即先天古太极图是上阳下阴的反S形曲线图形 ,后天八卦太极图是左阳右阴、逆旋左行的S形图像。近年在小浪底水库修建的过程中 ,就有这样两类图像的阴阳鱼太极石面世。其一太极石的阴鱼尚有阳眼一只 ,这正是阴阳鱼太极图的源头。远古的伏羲 ,只是将这样的现成图像赋予了阴阳两仪与四象的含义。阴阳鱼太极石为河洛地区所仅有。因此 ,简约其像、高深其理的阴阳鱼太极图这一中华文化的宝贵遗产 ,其源头就只能在河洛。  相似文献   

18.
太极于易学中的表征应是包罗万象之全息映射,其机理及其数理显象具有其天地人全息同构、法则统一的严谨性和科学性,故而太极图所表征的是"无处不太极"的全息统一之科学内涵和人道尊天法地之行为准则.弄清太极之系列内涵和太极图之绘制标准应是易道学者之必须,否则将陷入"为学术而学术"和"为科学而科学"的循环论证之怪圈而不可自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