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恨水小说创作是张恨水对现代中国民族文化认同的一种文学表达,是对民族文化现代化的一种文学实践,它展示了现代中国民族文化身份的一种自我认同。因此,无论是作为现代中国民族文化叙事,还是作为对民族文化认同的文学实践,张恨水小说创作与民族文化认同有着深刻的关联。  相似文献   

2.
《现代青年》是一部看似传统实则具有浓郁现代气息的小说,小说借助于传统章回体小说的架构表现了作者对现代商品经济社会中人的命运的关注,其中涉及城乡文化的对立、传统与现代思想观念的对抗以及现代都市文明病等一系列具有现代色彩的命题。小说中所述及的人和事都留下了鲜明的"过渡时代"的烙印,记录了处于传统与现代夹缝中的张恨水对社会人生的特殊心理体验。  相似文献   

3.
在现代女性视野中,张爱玲的创作是对传统的一种破坏,但同时也是对现代小说形象的一种丰富。在新旧跌宕之中,张爱玲用一种现代性的视角对传统"母亲"形象进行了解构,同时她又以悲凉作为现代性女性的命运归宿,这种现代意义指向性下的创作及其所产生的审美价值,对当下乃至现代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20世纪中国文学不仅在观念形态而且在文本形式上出现了很大变化,就小说而言,对叙事的自觉无疑是重要的方面.叙事者以病态的方式组织叙述是现代小说较常见的一种现象.本文对20世纪一些此类小说进行了比较阅读,抽取一些基本的范型,并尝试概括此类文本的写作特征、写作动机以及策略.  相似文献   

5.
中国现代乡土书写传统由鲁迅缔造,中经沈从文与赵树理的开拓,并延续至新时期文学阶段,一直保持了与现代中国的现代性诉求和焦虑的深层关联。作为新时期乡土小说的代表作家,何士光的乡土小说创作展示了启蒙的解构、诗意的消解、时代的内化三大主题内涵,为中国现代乡土书写提供了另一种范例。  相似文献   

6.
在现代女性视野中,张爱玲的创作是对传统的一种破坏,但同时也是对现代小说形象的一种丰富。在新旧跌宕之中,张爱玲用一种现代性的视角对传统“母亲”形象进行了解构,同时她又以悲凉作为现代性女性的命运归宿,这种现代意义指向性下的创作及其所产生的审美价值,对当下乃至现代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作为传教士翻译的第一本西方现代小说,《百年一觉》不仅在叙事方面对晚清小说发展有着重要影响,也导致了一个新的小说类型——政治小说的建立。  相似文献   

8.
散文家徐蔚南曾创作过多部现代短篇小说,但一直被学界忽略。他的小说表现出一种浓郁的幽默风味,渗透着自我对人性、命运、人生等问题的理性沉思。他擅长以克制的情感去建构文本,以恬淡婉约的方式去抒情言志。小说重视心灵探秘的特质,注重剖析探究人物复杂多变的隐秘精神世界,渗透着小品文家的独有气质与笔法,以及现代小说家的敏锐触感,表现出别样的审美韵味。  相似文献   

9.
鲁迅是现代小说大师,也是一位著名的悲剧理论家。将鲁迅小说置于他的人生悲剧理论之下考察,可以发现鲁迅小说集中有部分作品能够称为悲剧性小说。从悲剧人物、悲剧结局、悲剧根源和悲剧取材角度解读鲁迅的小说,可以加深对鲁迅小说的认识和理解。  相似文献   

10.
张爱玲小说极为鲜明的艺术独创性,主要表现为"旧小说情调与现代趣味的统一"。张爱玲小说中的许多主题、意象和象征都是古典小说和通俗小说所无法"拘限"的,因为她的创作中增加了外来的小说技巧或现代派的手法,在中国现代小说和西方现代小说这对似乎"相克"的艺术形式中找到了最适合于自己的调子。  相似文献   

11.
“小说”在中西文化系统绵延发展千余年,各自形成了丰富内涵。作为历史范畴的概念是一种假定性认知方式,中国现代“小说”概念孕育甚早却诞生于清末民初中西“小说”系统的全面撞击对接中。巨大的时空错位使“误读”在所难免,重新检讨“小说”概念是中国古典小说研究的逻辑起点  相似文献   

12.
体育小说作为一种文学体裁,体现了时代的需求和导向。本文探讨了体育小说的概念、起源和发展,研究了体育小说价值的表现形式:宣传体育运动在人类社会进步和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促进社会的和谐稳定;表现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阐述了体育小说价值的特点:彰显体育人文精神;具有强烈的现实警示性和反思批判性;塑造具有现代高尚人格的体育人物形象。构建了体育小说价值的评价模式。  相似文献   

13.
现代主义思潮对中国现代小说流派产生了深远影响。从最初的浪漫抒情派小说中现代主义的发轫期,到后来新感觉派小说的现代主义直接呈现,再到20世纪40年代新浪漫主义和七月派小说中现代主义的衍生。中国现代小说流派的发展始终都融汇了西方现代主义的影子。  相似文献   

14.
80年代早期的中国现代主义运动以及围绕其产生的讨论,是中国当代文学从传统的现实主义文学向现代主义文学转向的重要标志,同时也呼唤着一种适应“现代化”的文学形式的产生。本文围绕文学界关于“现代派”的讨论,通过对王蒙早期的现代主义小说和以刘索拉、徐星为代表的“现代派”小说的分析,阐释了中国早期的现代主义运动,无论是其内容还是新奇的文学表现形式,都体现出特定社会历史转折时期的复杂性和矛盾性。  相似文献   

15.
张爱玲的创作,是五四启蒙文学主潮中一个被忽略的重要分支。张爱玲用自己的悲凉故事,诠释了她对普通中国人观念的认同。她小说中的主人公,都是传统中国集团文化的局外人。她试图用现代都市的物质故事填补价值失范时代的孤苦的心灵。她的爱情故事,是大团圆文化压迫下的小团圆被摧毁的悲剧。她的小说叙事结构,呈现了一种特殊的现代时间诗学。  相似文献   

16.
在后现代历史小说中,作家多偏向对历史进行重构和再思考以满足小说的结构发展需要,多克托罗也不例外。传统历史小说以历史开始,在历史文本模糊甚至空白的地方加以虚构,而后现代历史小说则倾向于通过在事实与虚构之间创造一种二元对立,以此来重构历史。通过结合文本分析,指出多克托罗意在使读者能够跳出虚构历史的陷阱,清醒地认识到真正的事实。多克托罗开创了小说和文学批评的新纪元。  相似文献   

17.
现代悲剧小说是新的文化精神和着被毁灭、否定的有价值人生在燃烧的时代熔炉中铸造的利剑。在新小说观念的影响下 ,现代悲剧小说以更开阔的视野关注社会人生 ,以新的内容和新的艺术表现形式 ,使现代悲剧小说创作进入了新的历史阶段 ,显示出现代观念下的悲剧人生阐释。  相似文献   

18.
中国小说的百年演进一直受到各种文化思潮的制约。清末发生过一场力求与古典传统脱钩的“小说界革命”,虽产生了不少小说类型,却因现代意识的匮乏而未能获取更大建树。民初小说失落了可贵的启蒙精神,总体上呈逆转倒退之势。“五·四”时期,鲁迅开启现代小说之先河,并创立了现实主义主潮。各艺术流派争奇斗艳,迎来了现代小说史上第一个真正繁荣的局面。  相似文献   

19.
伊恩•麦克尤恩小说《星期六》讲述了都市白领贝罗安一天之内的遭遇。贝罗安危机不断的这一天是现代社会的一种写照。运用哈贝马斯的现代性理论研究《星期六》中文化、社会及个人三个领域的病态现象,解读麦克尤恩对于现代性的批判和对于现代社会人类生存状况的关注。  相似文献   

20.
作为一位虔诚的基督徒,张晓风创作的小说《潘渡娜》具有一个受难与救赎的基督教隐形结构。小说不仅有对自我文化身份的认同,还有对现代宗教与科学伦理冲突的人性之思等多重意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