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自母亲驾鹤西去,父亲一下老了许多。 在我多次劝说下,父亲才依依不舍地告别了深深眷恋的土地,和我们住到了一起。 父亲总想为我们分担些家务,可父亲从没干过家务,别的干不了,就成天拿着拖把抹地板。当他一次次地把地板抹成大花脸之后,我和妻不约而同地拿走了他手里的拖把,父亲便闲着了。父亲不识字,读不懂我那些厚厚薄薄的书,看不懂那些能让妻时哭时笑的肥皂剧,也玩不了儿子  相似文献   

2.
要说子怡的事,肯定要涉及到我的父母亲。我的父亲叫章元孝,我的母亲叫李涿生。父亲在北京电信部门工作,是个很正统的党员、干部,母亲原来是幼儿园老师,因为身体不好,现在退休在家。母亲年轻的时候也算个美女。记得我们小时候在宣武区那儿住,邻居都管我妈叫“小华侨”。父亲就对我们说过:“你妈年轻的时候真漂亮。”  相似文献   

3.
牵挂     
小时候回家晚了,父亲总是会唠叨两句.工作在外,父亲在信中总是嘱咐要注意这注意那.而我,对于父亲的唠叨和嘱咐总是极不耐烦.如今,我做了父亲,女儿在外婆家,我也总在电话里不停地唠叨和嘱咐,说要注意这注意那.这时,我才知道,那些唠叨、哕嗦,原来是牵挂.  相似文献   

4.
父亲     
父亲在我16岁时逝世.在这16年中,我听见父母交谈的话,不到一百句,我也没见父亲进过母亲的房门. 我相信父亲是至死爱母亲的,但自我出生以来,母亲却扳起脸来,掷还了父亲对她全部的爱.可是我们却从未听他发过一次怨言,也没有看见他掉过一次眼泪.  相似文献   

5.
他说永远听从我的话   我出生在吉林省怀德县大泉眼村,父亲在郑家屯开粮店.当时的驻军一度住在粮店,驻军统领张作霖和我父亲结识,相交很好拜了把兄弟.张作霖看我读书很用功,常夸我是女秀才.后来,他向我父亲提亲,说他大儿子很听话,肯上进,将来也要在军队发展,需要我这样的女秀才帮助.……  相似文献   

6.
心结     
逸名 《文化博览》2005,(6):63-64
一 我至今清楚地记得父亲的死. 那天,我和妈妈匆匆赶到码头的时候,父亲正在地上剧烈地抽搐,周围围满了不相关的人……妈妈脸色惨白,她一把搂过地上的父亲,而我惊呆在一边不知所措.  相似文献   

7.
母亲的五月     
洗完水池中最后一只碟子,坐在椅上胡思乱想时才记起有日 子没给母亲打电话了。母亲住城南,我在城北,一向懒散的我,来来往往间就靠了那样一根细细的金属线与外界沟通。线的一端是娘家,一端是我的小家。母亲从不给我打电话,一来不是那种善言之人,二来也怕打扰我。她总讲女人关在家里写东西太辛苦。 上次通话大概是一星期前,和父亲随意地聊了文学,又和妹妹历数京城的商厦动态和流行趋势,惟独忘了与母亲讲上两句。其实不忘又能怎样呢?母亲无非说些家长里短不咸不淡的话题,远不如父亲和  相似文献   

8.
花香 《文化博览》2005,(9):63-64
我十六岁离开家. 从此,就没有惦记过回去.我天生不太念旧,母亲说我心狠,我也自以为是,我在过去的那十几年里真没把那间生养了我的屋子当回事,虽然里面有父亲和母亲.  相似文献   

9.
虚惊一场     
我曾由于某种原因,租过一套房子.这套房子的租金低得让人不敢相信,但是我住进去之后,发现周围的人总是用一种异样的眼光看我,而且还在我背后指指点点.  相似文献   

10.
父亲     
虽然我是家里唯一的女孩,然而,父亲好象从没有显出特别的喜欢。等上了初中,看到别人的父亲殷殷地关怀女儿,心里便有了比较,认为我这只知道春耕秋收的农民父亲不懂得什么叫“爱”。小学和初中在父亲的不经意间过去了,上学和放学就象他出工和收工一样,只是顺其自然的事。他不关心我的学习亦如我不关心他的收成。学习和收成原本没有太大的联系。可是,我考上了县一中,这就意味着父亲的大半个收成都得被我一个人吃掉。母亲望着不太年轻的父亲幽幽地说“要不,别让妮子上了?”父亲脸上刀刻似的皱纹突然生动地一跳,“哪能!儿子娶媳妇花钱比妮子上学花钱多多了,咱们不能太偏心。”就为这一句话,我第一次被感动了。在一个骄阳似火的夏日,父亲一头挑着我的行李,一头挑着一筐桃子送我去上学。跟在父亲身后,望着颤悠悠的扁担和父亲那被扁担磨成老茧的双肩,我在心里默默发誓:不学出个样子来,无颜面对父  相似文献   

11.
大爱无形     
金翔 《文化博览》2006,(1):59-60
我一直很羡慕那些从小就得到父爱并懂得父爱的人。因为我对父爱的认识是经过漫长的恨才转化而来的。我的名字不是父亲取的。父亲是一个地地道道的农民,目不识丁。在我满月的时候,父亲特意请来乡里一个挺出名的算命先生,得知我五行缺金,又因为父亲希望我长大有出息,能够跳出穷山村,于是算命先生便给我掐出这样一个名字:金翔。然而,就因为这个名字,我的童年很孤寂——小伙伴们常玩的"打仗"游戏,是不会让我加入其中的——他们会咬文嚼字地称:金——翔,今天要投降,多不吉利呀!于是就把我一个人孤零零地晾在一旁。那种感受父亲是顾及不到的。也不知父亲是没进一天学堂,  相似文献   

12.
叶广苓 《文化博览》2005,(12):58-59
1956年,我7岁.我感到家里发生了什么大事. 我从外面玩回来,母亲见到我,哭了.母亲说:"你父亲死了."我一下蒙了.我已记不清当时的自己是什么反应,没有哭是肯定的,从那时我才知道,悲痛至极的人是哭不出来的.  相似文献   

13.
怀念父亲     
我的父亲有15年没有和我说过一句话了。埋他的那堆黄土前的柳树都已经很粗了。不知道他这15年想我没有,想他的儿女和我的母亲没有,倘若想了,又都想些啥。可是我,却总是想念我的父亲,想起小时候父亲对我的训骂和痛打。好像我每次想起父亲,都是从他对我的痛打开始的。能记得的第一次痛打是我七八岁的时候,读小学。学校在镇上,在镇上的一座老庙里,距家一公里路,或许一公里多一些。那时候每年春节前,父亲都千方百计存下几元钱,把这几元钱全都换  相似文献   

14.
付鹏 《职业圈》2004,(9):11
我楼下住了个年轻人,失业很久了,因为大家每天在楼下一起打球的原因而混熟了.他每天跟我抱怨说,不想找工作,想自己出来做老板.  相似文献   

15.
父亲的叮嘱     
天刚蒙蒙亮,父亲就挑着柴火和我上路了。那时我刚到县城里上初中,父亲的负担因此更重了。隆冬将近,父亲经常抽空上山砍柴,然后卖到县城,由此给我凑生活费以及学杂费。每个周末,我都会回家帮助父亲一起砍柴,然后周一凌晨再走二十里的山路到学校去。这一次,因为我额外需要五元钱的奥数测试费,所以父亲昨晚又摸黑砍了一担柴,等到今天早晨在县城卖掉后再把钱给我。"最近钱是越来越紧张了。"父亲挑着担,边走边嘀咕。自从到县城上学,这句话我听了已经不下百遍了。一阵轻微的冷风袭来,  相似文献   

16.
牵挂     
黎德义 《职业圈》2008,(10):85-85
小时候回家晚了,父亲总是会唠叨两句。工作在外,父亲在信中总是嘱咐要注意这注意那。而我,对于父亲的唠叨和嘱咐总是极不耐烦。如今,我做了父亲,女儿在外婆家,我也总在电话里不停地唠叨和嘱咐,说要注意这注意那。这时,我才知道,那些唠叨、啰嗦,原来是牵挂。  相似文献   

17.
父亲是个赚钱的高手,儿子是个用钱的高手,父亲一笔生意进账上百万,儿子一挥手就能用掉上十万。父亲常常劝儿子:"学些本事,不要只顾着吃喝玩乐,万一有一天我破产了,你可怎么办?"儿子从来没有当回事,他如此能干的父亲怎么会破产呢?他想:就算他死了,也会留下一大笔遗产给我。然而造化弄人,父亲真的破产了。儿子的生活一落千丈,曾经的"好朋友"都消失了,儿子受不了这样的打击,呆在房里准备自杀。父亲破门而入,用力给了儿子一个耳光:"没出息,钱是我赚的,也是我赔的,与你不相干,我都没想死,你凭什么死!"儿子被打醒了,不知所措,问父亲:"现在我该怎么办?"  相似文献   

18.
在我刚开始记事的时候,父亲就留给我一个喜欢喝酒的印象。全家晚饭已经结束,他还坐在那儿慢慢地喝,谁都不会去打扰他,真是神气得很。后来,父亲不仅自己喝,还教我喝,而那时我尚未满七岁。也就是说,我会喝酒比我会认字还要早。我祖母不识字,但她是惟一可以干预父亲喝酒的人。祖母不懂酒的分类,只凭父亲每次喝的量来做判断。因此,父亲每次喝白酒都能瞒过祖母的眼睛,并毫无阻碍地进入醉酒状态。我祖母一直不明白她  相似文献   

19.
母亲逝世于1998年,父亲也在两年前的6月蒙主召唤.虽然很舍不得双亲离开,但我知道他们每天仍与我同在--他们对我的教诲和告诫依旧长留我心.那些叮咛至今仍持续指引我,我也愿意和即将各奔前程的你们分享这些生活教育.  相似文献   

20.
选择宽容     
唐代宗大历二年的一天,大将郭子仪的儿子郭暧与妻子开平公主吵架.冲动的郭暧口出狂言:"你倚仗你父亲是皇帝,就觉得有什么了不起吗?我父亲还不愿意当皇帝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