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陈鹤琴先生关于“幼稚园的课程理论”提出了“五指活动”课程观,陈鹤琴先生说:“五指活动的五指,是生长在儿童的手掌上的……是指要注意儿童心理和生理的发展,但是不离社会实际,领导儿童作合理的活动,予以适当的教养。”他又说:“五指,是活的,可以伸缩,互相联系……课程是整个的、连贯的,依据儿童心身的发展,五指运动在儿童生活中结成一个教育的网,有组织有系统,合理地编织在儿童的生活上。”从陈鹤琴先生的论述中可以清晰地看到,他对幼儿教育课程的理解是非常科学合理的。他的整体教育观、生活教育观、活教育观原则,一直指…  相似文献   

2.
陈鹤琴先生关于“幼稚园的课程理论”提出了“五指活动”课程观,他指出:“五指活动的五指。是生长在儿童的手掌上的,是活的,可以伸缩。互相联系……课程是整个的、连贯的,依据儿童心身的发展。五指运动在儿童生活中结成一个教育的网.有组织有系统。合理地编织在儿童的生活上。”从陈鹤琴先生的论述可以清晰地看到他对幼儿教育课程的理解是非常科学合理的。  相似文献   

3.
陈鹤琴先生关于幼稚园课程理论的核心是“五指活动”课程观。陈鹤琴先生说:“五指活动的五指,是生长在儿童的手掌上的……是指要注意儿童心理和生理的发展,但是不离社会实际,领导儿童作合理的活动,予以适当的教养……五指,是活的,可以伸缩,互相联系。课程是整个的、连贯的,依据儿童身心的发展,五指运动在儿童生活中结成一个教育的网,有组织有系统,合理地编织在儿童的生活中。”从陈鹤琴先生的论述中可以认识到幼儿教育课程的整体化、生活化、游戏化。我园以此理论为依据,进行了一系列的园本课程开发的探索性实践。幼儿园的课程应关注幼儿的…  相似文献   

4.
陈鹤琴先生关于“幼稚园的课程理论“提出了“五指活动“课程观,他指出:“五指活动的五指,是生长在儿童的手掌上的,是活的,可以伸缩,互相联系……课程是整个的、连贯的,依据儿童心身的发展.五指运动在儿童生活中结成一个教育的网,有组织有系统,合理地编织在儿童的生活上.“……  相似文献   

5.
陈鹤琴先生提出了“五指活动”课程观,“五指”即健康活动、科学活动、社会活动、艺术活动、文学活动。他说:“五指活动的‘五指’是指要注意儿童心理和生理的发展,但是不脱离社会实际,领导儿童做合理的活动,并予以适当的教养。”他又说:“‘五指’,是活的,可以伸缩,互相联系。……课程是整个的、连贯的,依据儿童身心的发展,五指活动  相似文献   

6.
陈鹤琴先生是中国现代学前教育的奠基者。本文从儿童观、教育观以及“活教育”理论三个方面论述了他的学前教育思想体系。并结合当时的时代背景,将陈鹤琴的思想与同时期的教育家做了比较。以窥陈鹤琴为代表的现代教育家对中国现代学前教育建设的贡献。  相似文献   

7.
陈鹤琴先生“活教育”的教学原则中提出:儿童的世界,是儿童自己去探讨,去发现的。他自己所求来的知识,才是真知识,他自己所发现的世界,才是他的“真世界”。他在早年进行的课程实验经历了三个阶段:儿童自发活动、教师预定活动和有必要预备的儿童自发活动。这一实验恰是经由了幼儿生成活动——教师预设活动——教师预设与幼儿生成相结合的一个实验过程。他主张“要有目标,又要合于生活”,幼儿园的课程“可以预先设定,也可以临时变更”。基于这样的认识,本文将结合单元教育课程的实践,谈一谈在陈鹤琴“活教育”思想指导下,开展幼儿园生成活动的几点体会与实践反思。  相似文献   

8.
上海市闸北区第一中心小学建校八十多年来,始终秉承学校创始人陈鹤琴先生“一切为儿童”的教育思想。经过多年实践与探索,该校将陈鹤琴先生的“五指活动”结合学校实际进行了深度挖掘与再开发,创设了“新五指”课程,从德、智、健、艺、创五个方面开设校本课程,这五个方面就像一只手的五个指头,互联成一个整体,从而满足学生的发展需求,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本期,我们将该校“新五指”课程的整体架构和实施方式呈现出来,并对其中的特色课程“看听记讲评新闻”进行深入分析。  相似文献   

9.
朱水莲 《动漫界》2022,(4):11-12
一、"走进大社会"是对陈鹤琴"活教育"思想的传承 1923年,陈鹤琴在鼓楼岗上自己的私家小院里创办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幼儿教育实验研究中心——鼓楼幼稚园.陈鹤琴说:"课程的目的最重要的是帮助儿童目前的生活,至于将来生活的帮助还在其次."20世纪40年代末,他在"五指活动"中提出了社会活动,强调儿童与社会的关系,要求儿童有...  相似文献   

10.
刘军豪 《教育评论》2023,(5):156-161
“五指活动”是陈鹤琴“活教育”理论体系的内容构成,是“活教育”实践推进的阶段性产物,同时奠定了“活教育”深入实施的课程路径。“五指活动”以“建立中国儿童教育新方案”为目标,探索将传统零碎的科目归并为系统联系的五项活动,其发端于小学教育课程实验,并逐渐拓展到师范教育、幼儿园教育,成为贯通多学段的课程实验。“五指活动”课程实验指向“儿童完整生活”的实现,兼具理论创新性与实践妥协性,虽然在当时实施中面临诸多理论争议与现实挑战,但依然被有效承继并发展,对于新时代幼儿园课程改革与建设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1.
陈鹤琴先生是我国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幼稚园课程改革的杰出代表、中国学前教育课程理论与实践的奠基人。重温陈老的课程思想,对当前的幼儿园课程改革,仍然有着积极的现实意义。一、“大自然、大社会”的课程内容与幼儿园课程的生活化陈鹤琴先生的“活教育”是把“大自然、大社会做出发点,让学生直接向大自然、大社会去学习”。他主张“应当把幼稚园的课程打成一片,成为有系统的组织。但这种有系统的东西应当以什么为中心呢?这当然要根据儿童的环境。儿童的环境不外乎两种:一种是自然的环境;一种是社会的环境。自然的环境就是各种动植…  相似文献   

12.
陈鹤琴先生是中国现代著名的教育家 ,他的“活教育”理论 ,在中国幼儿教育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 ,成为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陈鹤琴先生认为,自动的学习 ,自发的学习 ,乃是以做为出发点 ,在做的过程中去教 ,在做的过程中去学 ,在做的过程中求进步。“做”是“活教育”的中心、灵魂。我园在幼教实践工作中 ,以陈老的“活教育”理论为依据 ,以现代教育思想、现代课程理论为指导 ,建立儿童工作室 ,努力为幼儿创设相应的活动环境 ,让幼儿在做中求知、做中发展 ,从而促进了幼儿身心素质全面和谐发展。一、儿童工作室的建立在陈老先生的“活教育”…  相似文献   

13.
园本课程的建构应以适宜性和自然化为基本原则,日光幼儿园积极实践陈鹤琴先生所倡导的“大自然、大社会都是活教材”的活教育课程论,推行“让儿童走进自然,在自然中成长”这一园本课程核心理念,充分利用鼓浪屿丰富的自然、人文、社会环境资源,放开视野,挖掘活动的潜在功能,进一步拓展课程领域,在开展园本课程建设的实践过程中不断优化方案,自然地呈现出了自己的课程特色。  相似文献   

14.
陈鹤琴是我国现代幼儿教育的奠基人,他积极探索适合我国国情的符合儿童身心发展规律的教育道路。陈鹤琴的"活教育"理论以其丰富的内涵和鲜活的教育理念影响着我国幼儿教育,他重视科学教育,培养儿童的创新观念,并呼吁建立儿童教育师资培训体系。陈鹤琴的幼儿园课程思想及其儿童教育观对我国深化幼儿园教育改革有很大影响。  相似文献   

15.
曾小妍 《现代教学》2011,(7):132-133
我校是陈鹤琴早年实施“活教育”的实验基地。从陈鹤琴先生倡导的“一切为儿童”“大自然、大社会都是活教材”,发展到今天的“关注每一位学生的全面发展”,我们建构了具有校本特色的基础型、拓展型、研究型课程体系。但在新课程背景下,我们逐步认识到,我们还需要不断更新校本课程理念,赋予校本课程的新内涵,给予校本课程设置的新思考。  相似文献   

16.
计彩娟 《幼儿教育》2012,(10):14-15
陈鹤琴先生非常强调儿童经验对儿童发展的重要性,他主张通过儿童的生活和儿童的经验来选择和确定幼儿园的课程,他认为幼儿园课程应该是儿童化的,而不是成人化的。幼儿园课程应该是现实的,要引导幼儿向社会生活、民情风俗和自然物学习,引导儿童在实  相似文献   

17.
1923年,陈鹤琴先生在南京鼓楼幼稚园扎根入土、脚踏实地的研究与试验赋予了“活教育”理论蓬勃的生命力与生长力,使之成为适合我国国情与符合儿童身心发展规律的科学化、大众化、中国化儿童教育道路之根基。“活教育”是我国学前教育最具独创性和本土性的实践成果。“活教育”认为儿童是活的人;实实在在生活的人;有发展潜力的人。“活教育”在追随儿童的过程之中,立足活的儿童,根植活的环境,生成活的课程。  相似文献   

18.
李世宏 《上海教育》2006,(9B):42-44
作为教育,无论是一线教师、校长,还是教育科研人员,能否树立投身于教育,为教育事业服务终身的理想是非常重要的。 陈鹤琴的“活教育”课程观,在课程设置上应当更加贴近社会实际、贴近学生发展的实际需要,体现出了地域特色。尤为值得一提的是,陈鹤琴高度重视“劳动生活课”在课程体系中的地位,这和当前许多学校只是重视化课程的设置、增加化课程的课时量的做法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在集体劳动中,陈鹤琴自封为“老狮子”,并亲切地称其他教师为“大狮子”,学生是“小狮子”,打破了师生界限。通过共同劳动,“老狮子”“大狮子”与“小狮子”之间结下深厚的友谊。[编按]  相似文献   

19.
本刊讯(马潇潇)10月24日,“纪念陈鹤琴诞辰120周年大会”在北京召开,本次大会由北京市教育学会陈鹤琴教育研究会主办,北京市东城区崇文第三幼儿园协办。作为中国近现代著名教育家、儿童心理学家和儿童教育专家,陈鹤琴一生主要从事开创性的幼儿教育研究与实践。他提出的“活教育”“五指教学法”等在我国学前教育领域广为实践、传承、创新,  相似文献   

20.
陈鹤琴先生是我国著名的儿童教育家,他将“大自然、大社会都是活材料”概括为“活教育”的课程论,为中国幼儿教育事业作出了重要的贡献。在其“活教育”的思想引领下,结合童话故事《小兔乖乖》,我们开展了园本特色童话主题课程《小兔乖乖》。这个主题的开展与实施可以说为我们实践“活教育”、发掘“活教材”展开了一条探索之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