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无名的裘德》这一部小说是托马斯·哈代的经典作品,托马斯·哈代在这一部小说当中塑造了裘德这一个男性主人公形象,并且通过裘德的人生悲剧对传统道德以及人性进行反思和批判。裘德的人生悲剧命运之中,既有其婚姻方面的因素,也有裘德在精神方面的因素,这种种因素归根到底是个人理想和社会现实之间的冲突和矛盾,具有非常深刻的时代性,也有着人性的共同弱点。  相似文献   

2.
从《无名的裘德》文本出发,运用现代叙事学中的视点理论解读《无名的裘德》中多元叙事视角的运用,主要包括作者叙述、以小说中的人物为叙述者的人物叙述、以旁观者为叙述者的第三人称客观叙述或称戏剧视角三种模式的交替运用。多元叙事视角的使用,颠覆了19世纪维多利亚小说的叙事常规,进一步加强了作品的反讽效果和人物命运的不确定性,增强了作品的感染力和复调效果,丰富了文本的内容,开创了20世纪现代主义小说叙事的先河。  相似文献   

3.
英国作家托马斯·哈代的作品《无名的裘德》是一部伟大的悲剧作品。本文运用布洛的心理距离说从时间空间的遥远性、人物情节的特殊性、超自然的气氛、戏剧性的冲突四个方面来分析《无名的裘德》这部小说的悲剧性和极大的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4.
周巧巧 《海外英语》2012,(11):208-209,227
女性一直是薇拉·凯瑟作品中永恒不变的话题。在其中篇小说《我的死对头》中,凯瑟塑造了麦拉·韩肖这一鲜活生动的女性形象,通过第一人称有限叙事将女主人公悲剧的一生娓娓道来。文章立足于文本,通过剖析文章所运用的独特的叙述策略,进而阐释女主人公人格中的矛盾对立,揭示理想和现实间的巨大差距,从而探究人物悲剧人生的根源。  相似文献   

5.
莫言《檀香刑》是一部"新历史主义"的典范文本,塑造了一些个性鲜明的人物,以狂欢化的叙事来讲述了一段历史,让读者在感受人物悲剧命运的同时,又为其新颖的文学叙事技巧所震撼。作品交织着爱情、亲情、友情和权力的争斗,围绕檀香刑等刑罚为轴线,通过狂欢化的叙事人物、叙事话语、叙事场景,多角度、多层次地揭示了晚清统治必然走向灭亡的那段血腥历史。  相似文献   

6.
王明娥  卢志君 《文教资料》2006,29(31):54-55
《无名的裘德》是哈代最后一部也是最有争议的作品。哈代在其中塑造的独特的儿童形象小时光老人长期以来受到忽视。少有的提到这个人物的文章对这个人物也是批评否定的。评论界认为这个人物的性格是不可信的。本文试图从依恋理论的角度来解读时光的独特性格并得出结论:时光的性格是由于缺乏安全的依恋关系造成的。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时光的性格是合理和可信的。时光的悲剧性格和悲剧结局对现实生活也有警示作用:一定要重视儿童的心理情感的健康发展,避免这样的悲剧重演。  相似文献   

7.
作为一名杰出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托马斯。哈代的作品对现实社会中所存在的种种弊端进行了深刻的揭露和辛辣的讽刺。《无名的裘德》中的主人公裘德满怀事业和爱情理想,苦苦追求,却最终被无情黑暗的社会现实所吞噬,悲惨死去。小说通过对裘德的悲剧命运以及其艰苦的抗争过程的描述展现了哈代的进化向善论思想。  相似文献   

8.
《骆驼祥子》是老舍书写现代社会城市底层平民悲剧的重要作品,老舍在塑造人物形象与叙事场景时,使用了大量隐喻符号,通过饮食、疾病、空间的书写建构了多重隐喻,将人物复杂的心理与认知映射到具象的饮食行为、病态行为和空间场景上。隐喻的叙事策略使人物形象的塑造更为立体化,展现了都市社会中个体欲望膨胀和人性异化导致的悲剧,寄予了作家对黑暗社会与传统伦理多重制约下个体生命与意志堕落的悲悯。  相似文献   

9.
时光小老人在《无名的裘德》中不是最主要人物,他出现在小说的后半部分,但是他的悲剧加深了小说的悲剧性。同时时光小老人是这本小说中最具象征意义的一个人物,他不仅代表了哈代的宗教观念,对陈旧宗教思想的批判与思考,而且时光小老人就像是裘德的一面镜子,他代表了主人公裘德的悲剧命运以及失败的婚姻。该文从亚里士多德《诗学》理论视域下,运用悲剧的反转、发现以及苦难这三个悲剧成分来分析印证时光小老人的悲剧性以及在小说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关汉卿的《窦娥冤》是一部极具震撼力的经典悲剧作品。从剧作的叙事特点和人物形象的塑造两方面剖析作品的悲剧主旨.论述剧作深刻的悲剧意蕴。  相似文献   

11.
以"笨"字作为视角,从铁凝的审美追求、作品的内容构筑和人物塑造方面分析了"笨"的智慧,指出其神合于《于丹〈论语〉心得》的神于天、圣于地,符合中国人的人格理想。  相似文献   

12.
本文对老舍先生有关人物形象塑造问题的论述和创作经验 ,做了较为全面的综合、梳理 ;重点辨析了人物形象塑造的目的 ,共性与个性的辩证关系 ,以及老舍先生创造人物形象的主要特点等问题 ;概括阐明了老舍先生在人物形象塑造理论方面的突出贡献及其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3.
本文通过对《阿Q正传》中的阿Q与《变形记》中的格里高尔的描写对比分析,阐述了对二位人物的描写特点与异同及对人物本质刻划的语言技巧。  相似文献   

14.
以《暗算》、《潜伏》为代表的谍战、特情题材剧持续走热荧屏,其栩栩如生的英雄形象、复杂鲜活的人物性格及多元化的表现手法成为赢取收视率的关键所在。作品对角色性格复杂成因的揭示,极大地丰富了电视剧的故事内涵,在叙事结构上形成了一种引而不发的内在张力:一方面为电视剧的多元叙事提供种种丰富、新鲜的可能;另一方面,从题材和体裁的双重意义来说,也为个体英雄形象的完塑提供了一个从容不迫的展示空间。  相似文献   

15.
试谈李煜前期词中的悲剧意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煜前后期词作贯穿着同一种底色——悲剧意识。亡国前他因为天赋的敏感和深思已形成了悲剧意识,亡国后的遭遇则是悲剧意识在他自己生活中的证照。他这种悲剧意识与他的天赋、早期遭遇和特殊的历史地位有关。  相似文献   

16.
弗兰克·萨吉森是新西兰文学史上具有特殊地位的著名作家。他以崭新的主题和独特的艺术风格为新西兰民族文学作出了开拓性的贡献。文章从叙事视角、叙述方式、叙述语言、人物刻画等角度探讨其著名短篇小说《一个好心人》精湛的叙事策略和独特的文体风格  相似文献   

17.
This paper conducts a reading of the popular film Spider‐Man by examining the use of shadow archetypes in the portrayal of the Green Goblin. The Gram Goblin character provides a complex representation of villainy in a modem popular narrative. Utilizing cultural definitions of shadow in mythology, this paper discerns that the Goblin incorporates two traditional portals of access to the shadow, the mirror and the mask. These two symbols allow the audience access to the shadow, but at the same time allow the shadow to remain elusive. Ultimately, I argue for the use of polysemic analysis, particularly hermeneutic depth, in mythological criticism. By positioning mythic criticism as a way of understanding polysemy in contemporary narrative, we are able to ascertain patterns of mythic context rather than mythological retellings in narratives.  相似文献   

18.
艾衲居士的白话短篇小说集《豆棚闲话》在独特的结构中凸显出强烈的议论说理倾向并有其新的特点。这既有源自中国古代白话小说说书人评论式叙事传统的影响,也得益于其独特的叙述交际场所设置,是作者为明确传达其叙事意图而创造出的新型叙事方式。  相似文献   

19.
包自超 《怀化学院学报》2006,25(10):132-133
海派画家虚谷的花鸟,流淌着清新的现代气息。画中那强烈的个性闪耀着一种人格之美,构成了虚谷其人之写照。其作品以全新的视觉,造型,构图和笔墨给后人留下了新颖独特的画风。  相似文献   

20.
《世说新语》是魏晋风度的真实写照。魏晋风度是魏晋名士的行为方式、个性特征、价值取向、人格追求、审美理想的集中体现和象征。魏晋风度具有对个体生命价值的审美发现、“非汤武而薄周孔”的叛逆精神和超越世俗的自由独立的人格理想等文化意蕴,对中国美学、思想史和中国人文精神都产生了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