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苏轼作为中国古代文学奇才,学界对他性格的认识主要停留在其乐观旷达的一面,而忽视了其人生的苦和内心的苦。事实上,苏轼的生平遭遇及宗教信仰都包含了苦难因素,但是饱受苦难的苏轼词却在表面显得旷达,这又跟后天性格及佛教对其影响有关。佛教伴随着苏轼一生,苦难也一直伴随着他,佛教"八苦"在其词中都有很具体的反映。  相似文献   

2.
苏轼是我国宋代的著名文人,他融会贯通儒道佛三家思想,文化性格丰富多样,并形成一套独立的人生处世哲学。他的性格魅力倾倒过中国无数文人,并在思想、文学、政治多方面有着重大深远的影响。本文试以苏轼黄州时期著名散文篇目《前赤壁赋》为核心,结合其政治生活经历及相关作品,从庄子论辩艺术与佛教思想影响,浅析苏轼超越人生痛苦之道。  相似文献   

3.
苏轼是我国古代一位集大成的文化巨匠。他一生都在追求儒家淑世进取思想,因受客观现实的沉重打击,却总是命运多舛、仕途坎坷。他的人生观念较为复杂,但儒家的淑世精神和佛家的出世思想始终是行进其人生道路上的两条基线,虽有起伏偏斜,却贯穿始终。从苏轼文学作品中所表达的种种情态,可以看出淑世精神和佛家退避是苏轼人生观念的基调。他把传统社会普遍存在的进取与退避的双重矛盾统一为既追求政治理想实现又探索自身心性修善的新人生观念模型,在中国文人思想多元化观念的确立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海岩的小说描写了当代女性的人生百态.小说中出现的女性全都青春、美丽,想要脱离贫穷.海岩对这些性格迥异的女性表现出了不同的审美取向:对"依附爱情"的纯情女性爱莫能助;对"生存理念至上"的女性痛下杀手;对"内心坚守"传统的女性极力维护.海岩的这种女性审美观与他的人生经历以及他骨子里形成的矛盾爱情观密不可分.海岩小说既追求爱情的唯美,又毁灭极致的爱情;在情爱模式上,他选择打破常规却又让情爱结果回归现实;面对爱情既渴望青春的激情,又不得不让爱情回归平淡的生活.  相似文献   

5.
苏轼因“乌台诗案”获罪被贬至黄州,这是他人生中最重要的转折点。此时的苏轼,政治上失意苦闷,精神上孤独抑郁,但所谓“诗穷而后工”,正是在这特殊的时期,苏轼创作了流传千古的名篇佳作《前赤壁赋》。  相似文献   

6.
作为画家及绘画理论家的苏轼 ,以独特的视角阐释了中国画的传神理论。儒道释思想影响着他的人格 ,豪放刚直的性格 ,是其人格的具体显示。性格的张扬对其绘画及绘画理论有着深刻的影响。他的豪放性格表现在书法、绘画上突出一个“神”和“意” ,提出了形神并重的见解  相似文献   

7.
在"南迁二友"中,苏轼从柳宗元处体验到了生活的悲剧性,在陶渊明处则得到了超越这种悲剧的方法。陶渊明对于贬谪中的诗人,成为一种必不可少并且无法替代的精神食粮。他积极的追随陶渊明,学习他的诗歌技巧,甚至遍和陶渊明的所有作品。苏轼之学陶和陶首先是生活态度和精神追求之变化,二是上述变化引起的对其艺术风格的欣赏之转化。苏轼对于陶渊明诗歌的学习,归根到底是在表示一种对陶渊明精神自由真淳一面的推崇,一种美学风格和人生境界的向往,这是苏轼和陶诗的典型意义。  相似文献   

8.
"乌台诗案"对苏轼的影响是极为巨大而深远的,它使苏轼的人生轨迹发生了转折,使苏轼的创作风格产生了流变,也使苏轼的宗教情怀由儒道取向佛道。  相似文献   

9.
苏轼是北宋文坛上多产多能的杰出作家,其诗、书、文、词都卓然成家,高踞一流。不仅当时文人难以并比,即使在中国文学史上,也属罕见。尽管苏轼在政治上屡遭打击,升沉无定,但其文学成就是巨大的。面对坎坷,能坦然面对,乐观向上,有所创造,这得益于他的多元和谐的思想范式,得益于儒、释、道三种思想对他的深刻影响。  相似文献   

10.
作为一个文人,苏轼非常重感情,他的感情生活丰富而又充实,也不乏浪漫的情怀.他对待婚姻与爱情的态度,既倾注了满腔的真情,又是严谨、负责的.一些作品把苏轼塑造成玩弄女性的风骚公子,是对苏轼人格的严重歪曲.  相似文献   

11.
题画诗是艺术融合的典型与艺术接受的产物,它兼有诗、画、书的多重美,又体现着诗人与画家、图画之间的关系。元代题陶画诗有一百多首,从题材及美学意蕴上看,既艺术再现画中景象,发抒人生感慨和哲理内涵,又阐释绘画原理,上升到审美理性层面,并进一步了解陶渊明所体现的人生理想和审美追求,以及在他在元代及其后世所产生的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12.
苏轼在我国词史上是豪放派的创始人之一,他的词作对后世影响很大。在词论上,苏轼提出了“以诗为词”的革新主张,并以此作为其创作的基点。自北宋中后期开始,文人对“以诗为词”可说是褒贬不一,众说纷纭,毁誉互参,许多评论家都有精辟的论述。苏轼的“以诗为词”在他的词作上也有体现,创作了一些既有婉约派的特点又更具豪放派特点的词,在词的音律、内容、形式方面都作了创新,突破了以往词创作的束缚,开创了一代词风,为词的发展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相似文献   

13.
一般认为归耕田园之前的陶渊明内心充满着无比的痛楚和撕裂灵魂的哀伤,而归耕使陶渊明找到了人生的理想之路。考察陶诗,以田园为自足、安定、欢快的世界,不过是一层绚丽的光环,是一个美丽的童话。后期的诗人既没有超世,也没有超事。  相似文献   

14.
《未选择的路》是一首蕴涵深刻人生哲理的诗歌。本文试图结合孔子和王国维的观点对这首诗进行新的分析。诗中以一个人生中再平凡不过的意象——"路"道出了人生的三个重要阶段:青年,中年,老年,同时也表现出了人生的三种境界。  相似文献   

15.
<老人与海>中的桑提亚哥因其坚韧的"硬汉性格"而成为文学殿堂中一个极其突显的艺术形象.桑提亚哥之所以能始终坚守着他的"硬汉性格",一定程度上是因为他在想象中达成了对自我完美个性的塑造.文中的小孩、马林鱼、迪马齐奥、狮子,其实都是老人的自我镜像.在想象的作用下,这四者与老人的"硬汉性格"达成了和谐共振,能指与所指实现了和谐与完美的统一.  相似文献   

16.
试论苏轼咏叹人生作品的美学风格王兰苏轼是北宋最杰出的作家之一,他的诗文创作中存在着大量的参悟人生的篇章。在这类作品中,作者淋漓尽致地展示了生命意识的复杂体验,深刻地反映了走向消沉的士大夫阶层对生命意义的失望和无可奈何,同时也反映了他们祈望从这种失望和...  相似文献   

17.
“乌台诗案”对苏轼影响很大。他在黄州所要解决的一个根本问题是:如何化解这件事情给他带来的消极影响?作者是如何从苦闷中解脱出来,把自己对人生对社会对宇宙万物的哲思妙想小心翼翼地吐露出来的,求得解脱的?本文就围绕这一中心话题展开论述。  相似文献   

18.
儒道佛三种文化思想的融合,形成了苏轼独特的思想内涵。在政治上,他表现出积极入世、经世济民的儒家思想。在仕途处于逆境时,他又表现出道家的"无为而治"和佛家的"静达圆通",他在本为玄虚缥缈的佛老思想中去追求一种简易、粗浅和实用的思想境界。苏轼对儒道佛三教思想兼收并蓄,铢分毫析,臻于化境,从而构筑了诗人完美的文艺境界。  相似文献   

19.
苏轼既创造了惊人的艺术成就,又彰显了独特的人格魅力,在贬谪期间有着鲜明的以自然为美的审美心境。即:不再囿于自然山水的阻隔和贫乏的物质生活,而是以情为本,以超然的心态赏玩着生活中的普通之物,咀嚼着周遭的普通之事;生活中的方方面面在他笔下皆化为艺术,焕发生机,昭示着他澄明、宁静、平和淡泊、旷远而深湛的审美心态。这种无往而不适的审美人生智慧汇聚着孔子舞雩风流的人的自然化精神与庄子“适意不异逍遥游”的艺术境界,又有别于同时代以理为本,高谈道德伦理的理学,直指人的现实的情感愉悦,成为了古代士人安身立命的典范。  相似文献   

20.
谭嗣同由一个郁闷的儒生到崇尚佛学解脱心理困境,既与其个人经历有莫大关系,也与其平生志向有关.接受佛学不仅使他得到新的思想营养,还使他得到温暖的人际环境和新的人生境界.他所吸收的佛学内容如"无我"、"平等" 、"心力救世"等,是他解脱心理困境和拯救社会的主要思想资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