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教育技术学中几个热点问题的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教育技术学专业起步晚,发展不平衡,理论界和学术界对教育技术学的学科理论和课程设置认识不一。随着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的开设,人们对教育技术学的研究更加关注。根据国内外近期的研究成果和发展动态,对教育技术学中教育技术的概念、理论体系、学科教学法几个热点问题进行了探索和描述。  相似文献   

2.
为适应基础教育信息技术学科的快速发展,自21世纪初国家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文件明确要求有条件的高师院校应尽快加强信息技术专业的建设,并赋予教育技术学等专业培养与培训信息技术师资的历史使命。本文首先利用文献资料回顾教育技术学专业信息技术教育方向办学的愿景与尴尬;在此基础上,对高师院校教育技术学专业办学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最后,对教育技术学专业本科办学进行了反思。  相似文献   

3.
培养合格的、能满足基础教育需求的教育技术专业的应用型人才是本专业急需解决的问题,加强对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显得尤其重要.文章从教育技术学专业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建立以学生为中心以教师为主导的新型教学模式、构建教育技术学学科和课程体系和完整的实践教学体系等方面对教育技术学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进行了改革与实践  相似文献   

4.
信息时代的跨学科知识整合可以使技术、理论和方法形成学科教育技术的TPACK架构。对于外语教育而言,就是构建以外语教学和语言学理论、教育学及心理学等教学法基础以及教育信息技术等为基本构成要素的、跨学科的外语教育技术学。外语教育技术的教学实践要落实到信息化外语课程建设上。该文以某大学外语学院的外语教育技术研究为例,探讨教育技术与外语系列课程融合的理论与实践,以实际案例解析外语教育技术语境下的外语课程设计过程、理念和方法,以期对信息技术背景下的外语教学改革提供一点启发和支持。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中国教育技术学(电化教育)产生和发展特点研究,发现中国教育技术学的产生根源于信息技术的发展,进而分析了信息技术对教学的影响,发现信息技术每一次发展都引起教学的重大变革;又结合对教育技术学科领域研究范围的分析,最后得出教育技术学的研究对象是信息技术的教学应用;认为教育技术学是一门研究利用信息技术改变教学传播因素,实现教学系统优化,促进人们对教学信息传播和掌握的一门学科。  相似文献   

6.
从唯物主义辩证法的角度探讨"教育技术学"更名为"教育信息技术"的"利"与"弊",揭示了专业更名为"教育信息技术"的"弊"大于"利"。文章围绕此次专业更名风波引发深层次的思考,阐述了教育技术学科的长远发展不能靠专业更名来实现,而是要探索教育技术学专业人才培养新模式。教育技术学专业的发展既要立足于现在,及时合理地解决目前学科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和困境;又要展望未来,不断开拓新的专业发展空间。  相似文献   

7.
中国教育技术学学科发展面临的问题与对策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本文将指出中国教育技术学学科在专业设置、实践领域的界定、研究队伍的构成、教育技术学自身知识生产的意识等方面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发展对策,其中教育技术研究和实践队伍的学科背景与素质是教育技术学学科发展的关键。  相似文献   

8.
随着信息技术课程成为全国中小学的必修科目,加快"信息技术课程教师的培养与培训工作,使教师能够适应新课程改革"已成为国家赋予高师院校教育技术学专业的重要使命。为适应新形势下基础教育信息技术学科改革需求,笔者对安徽省部分中小学校长与一线教师进行访谈与调查,以求准确把握中小学一线信息技术学科现状和信息技术人才的需求状况与能力要求,并及时了解教育技术学专业培养信息技术人才所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有针对性地分析了"顺应时代需求、加快专业建设"的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9.
教育技术学是一门新型的交叉学科,其基本理论研究还存在不少争议,学科定位问题即是诸多争议中的一个。学科定位是对一门学科本质认识的讨论,对学科和专业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通过对当前专家学者提出的关于教育技术学学科定位的观点进行比较分析,认为教育技术学应定位于技术或促进学习的技术。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全国部分高校的教育技术学专业的教师、研究生和教育学类的其他专业的教师、研究生关于教育技术学科建设若干问题的调查研究表明,两类不同专业人员对电化教育的更名、教育技术学研究对象以及学科地位等问题的看法存在极显著差异:其他教育学类专业人员赞成更名的比例高于教育技术学专业;媒体观对非教育技术学专业人员影响更深;教育技术学作为一个独立学科已基本得到认可,但它必须是以现代媒体技术为研究对象的学科;部分教育技术学专业人员认为应将教育技术学科提升为一级学科,而相当一部分的其他专业人员则认为教育技术学应该属于课程与教学论下的三级学科,甚至有人认为不能成为独立学科。  相似文献   

11.
本文目标是探究教育技术学专业发展教育网络工程方向的必要性。通过分析教育技术学专业现行培养方案与实际就业情况,得出教育技术学专业主流就业方向是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师和高校信息中心,需要具备网络技术能力;通过分析,得出教育技术学的技术组成主要应包括计算机技术、数字媒体技术和网络技术,前两者已在教育技术学中得到体现,而网络技术在教育技术学培养体系中还没有得到充分认识;通过分析教育技术学的发展过程,得出教育技术学的发展是沿电化教育—教育技术学(教学设计)—信息技术教育和信息技术教育应用的主线发展的,信息技术教育应用包括数字媒体技术和网络工程技术;通过分析教育技术学开展网络技术方面课程的现状,得出部分高校教育技术学专业已开设网络技术方面的课程,但课程开设不足,特别是网络硬件方面。基于以上原因,教育技术学应将教育网络工程纳入培养体系,作为新的发展点和专业方向。本文最后给出建立教育网络工程课程体系的初步方案。  相似文献   

12.
目前,我国教师教育的发展正处于由规模的扩张转向质量提升的关键时期。教师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是提升教师教育质量的必由之路。本研究分析了部属师范院校教育技术学专业人培养中存在问题,在此基础上,尝试构建基于信息技术平台的教育技术专业人才培养创新模式———形成教育技术学专业的师范生职前培养与信息技术教师职后培训一体化,传统教学、远程教学与混合教学等多元教学方式共存的教育技术人才培养模式。具体内容可以概括为:内部优化人才培养课程体系,外部建设基础教育实习基地,中间搭建基于信息技术的教师教育平台。  相似文献   

13.
教育技术学学科建设面临的主要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我国学者对教育技术学的研究对象、学科性质、逻辑起点、学科体系、研究方法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回顾我国教育技术学学科发展的过程,可以发现当前我国教育技术学学科建设应着重探讨教育技术学的学科独立性,理论发展与实践应用的关系,学科建设与专业建设的关系以及教育技术学学派形成等问题,以推动教育技术学发展为自洽、自为、成熟的学科,为教育技术学专业的发展提供强劲的依托。  相似文献   

14.
教育部关于"教育技术学"专业更名为"教育信息技术"专业的征求意见引起了我国教育技术学科领域内广大专家、学者、学生和从业人员的强烈关注,大家为此展开了激烈辩论与深度交流。文章运用文献研究法和调查研究法,全面客观地总结了我国教育技术学本科专业建设取得的辉煌成就,深度剖析了当前我国教育技术学本科专业发展面临的困难,提出了新时期我国教育技术学专业本科人才培养的九大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5.
课程作为一种烙有文化印记的社会实践活动,一方面折射出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和定位,另一方面承载着学科和领域的逻辑知识体系。美国教育技术学专业的课程和人才培养质量得到了普遍认可,那么其课程设置、人才培养乃至学科和领域的研究与实践到底有何特点?针对这一问题,本研究选取了被公认为教育技术学专业发展较好的美国九所院校,采用案例研究法从培养目标、课程内容、课程实施和评价等方面分析了九所院校的课程设置情况,并结合访谈法和内容分析法等发现:1)在教育技术及其学科的研究与实践上,教育技术与学习结合得更加紧密,但偏向于"媒体"的教育技术认识对美国依然有重要的影响。2)在人才培养和课程设置上,"学校教育技术"与"企业绩效技术"是美国教育技术学专业两个非常明晰的方向,绩效技术几乎成了美国教育技术学专业的一个重要研究方向;教育技术学专业培养各类学校图书馆员;针对学生不同的学习兴趣和学习起点,提供有针对性的课程设置;特别重视对博士生的全方位训练;以面授和在线两种方式提供硕、博士课程甚至学位;同一博士学位下按照研究取向不同提供两种博士研究。  相似文献   

16.
教育技术学是一门以教育技术为研究对象,研究教育技术的本质、概念、形成与发展以及类型的学科。随着教育信息化的发展,教育技术学专业获得巨大的发展,但也存在一些不足。主要从学科特点、培养目标、课程设置、人才培养,以及国家政策支持、专业的社会认可度、毕业生就业情况、面临的专业竞争等维度,运用SWOT分析法对我国教育技术学科进行详细分析,并提出相应的策略建议。  相似文献   

17.
为了落实《教育部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和面向核心素养的《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教育部关于实施全国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意见》《教育部关于加快建设高水平本科教育,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的意见》等政策要求,面对教育技术学专业人才信息技术应用创新能力培养面临的与信息技术学科核心素养要求不匹配、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尚不完善的问题,培训实践体系未能适应教育信息化发展需求、与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要求脱节的问题,培养机制未能很好融合校内外资源和创新力量、协同创新培养本专业人才的问题,华南师大教育信息技术学院从2015年起以“德育为先、能力为重、协同培养”的教育理念为指导,迭代构建提升教育技术学专业人才信息技术应用创新能力“三融合”培养模式:“五结合”高水平课程体系、“四位一体”培训实践体系、“六结合”产学研协同育人机制,培养了大批能够胜任教育信息化建设和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教学的教育技术学专业高素质复合型人才,为我国同类型高校教育技术学专业建设与改革起到推动与示范作用。  相似文献   

18.
信息技术与媒体制作及应用系列课程整合的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信息技术与媒体制作及应用系列课程的整合是教育技术学专业教学改革的主体和核心。本文剖析了对媒体制作及应用系列课程进行整合的必然性和深刻背景,并从新的视角提出整合的构想与策略,对拓展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全面融合,加快教育技术学专业的信息化建设具有深层次的研究意义。  相似文献   

19.
基于对国内外教育技术学研究的反思,尤其是对教育技术学研究对学习者缺乏深层次关注的反思,结合教育技术学自身的属性,尝试提出"在文化视野下将技术、学习内容、学习者相统合"的教育技术学研究的新范式——CTCL。首先对CTCL的基本构想进行了描述,并通过文献研究法,对能够体现这一研究范式的相关研究领域,即学习科学、学习技术、学科学习心理、多媒体学习、计算机支持的协作学习、教育神经科学进行了回顾与分析。在此基础上,对在CTCL研究范式下进行的"高中学生信息技术概念学习的偏差认知研究"进行了介绍。  相似文献   

20.
"体系取向"和"问题取向"是当前学科研究的两种取向。教育技术学研究的"体系取向"以构建教育技术学理论体系为核心目的,"问题取向"则以解决教育教学问题为研究旨趣。这两种研究取向各有利弊。"体系取向"在构建完备的教育技术体系的同时,易产生"为了体系而体系"的研究偏差,并导致学科领域的泛化、学科建设的封闭和狭隘等;"问题取向"使得教育技术学研究在保持鲜活性和生命力的同时,易导致研究流于"现象",缺乏深刻性、建设性与系统性。学科建设与专业建设的异化在一定程度上助长了教育技术学科研究的"体系取向"与"问题取向"的分离,而学科建设与专业建设的融合是实现"体系取向"与"问题取向"统一的抓手,是当前教育技术学发展的应然之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