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尔雅》同义词的界定,既涉及对同义词的一般认识,也涉及对《尔雅》释例的认识。我们以“一义相同的聚合标准审核该书词条,符合这一标准的,词条中的词就形成同义关系,否则就是非同义词。《尔雅》的训诂形式非常复杂,既表达同义词,又表达非同义词。  相似文献   

2.
《尔雅》总计37个二义同条。以“一个意义”为聚合标准的同义词观判断,训词的词义来源丰富,分别训释对应的被训词,构成多种同义相训的关系,具有同义多组性。以科学方法对二义同条进行分析,才可达诂,准确类聚同义词。二义同条同义多组性主要是由词的多义性及编排体例造成的。它是《尔雅》同义词的一个重要特点。  相似文献   

3.
《尔雅》是我国第一部同义词词典。它对同义复合词的研究有极高的利用价值。通过《尔雅》辨明同义复合词语素的字异形情况;探求同义复合词语素在什么义项层次上构成同义关系;探询同义复合词的词义和语素义的关系进而总结出单音同义词向同义复合词转化的一些规律。  相似文献   

4.
《尔雅》以同义为训的方式显示其同义词典的性质。它们以一个相同的意义为标准。词源义被划分到同义为训词义的范围内,将会给其同义词标准造成混乱。笔者针对目前存在的问题。从理论上分析了词源义与同义为训词义的关系,并提出了实践的具体方法,以求为《尔雅》同义词典性质的判断排除错误的认识,指明正确的研究方向及方法。  相似文献   

5.
《世说新语》复音虚词的同义聚合现象表现明显,三百多个复音虚词,同义词有四十几组。其中有四组同义聚合词关系表现得最为突出,它们是表示时间短暂的复音时间副词、表示频次的复音频度副词、表示肯定揣测语气的复音语气副词和表示总括范围的复音范围副词。通过与《高僧传》《搜神记》两部作品的比较,《世说新语》复音虚词的聚合现象表现得更加突出,《高僧传》次之,《搜神记》相对较少。总体看来,中古汉语的复音虚词同义聚合现象已突出,与中古时期复音构词法的进一步完善及语言表达的愈加复杂性、精密性有一定关系。同义词繁多容易造成记忆负担,因而《世说新语》复音虚词中的同义词被保留下来的很少。  相似文献   

6.
成书于秦汉之间的语言学巨著《尔雅》,往往把一些意义相同、相近的词列在一组,用另一个词来解释,这在《释诂》、《释言》中表现得尤为突出。虽然当时还没有关于同义关系的术语理论,但这并不是一种偶然的巧合现象,而是它反映了那个时代的人们对同义原则的认识。一、《释诂》、《释言》中的同义关系  相似文献   

7.
纵观语言发展史,语言学家对同义结构的研究由来已久。传统对同义现象的研究多集中在同义词上面,而对同义词组和同义句的研究则比较少。随着现代语义学的发展,人们开始打破传统语义学对词汇研究的框条,对同义句的研究也相对多了起来。从同义结构(包括词、词组、句子)出发,运用Мельчук的《意思文本》理论,尝试对俄语同义结构的转换替代手段提供一个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8.
现代汉语同义词的界定问题在学界争论颇多,对其进行较为详细的梳理研究很有必要。只依靠意义判定同义词的做法并不科学,两个或多个词有相同的所指才是构成同义关系的关键。有些词的理性义和色彩义相互渗透,色彩义已成为其主要理性意义中的一部分,在确定它与其他词是否构成同义关系时,要把标准定在主要理性意义上。同义词和近义词是两种不同的概念,应该区别开来,区分的依据在于所指是否是同一事物。  相似文献   

9.
本文依据《左传》原文中的词与词的词义关系,归纳出《左传》中72组单音节同义形容词,并总结出《左传》单音节形容词同义词产生的4种主要原因和途径,即因客观事物的相近而产生同义词,因词义的引申而形成同义词(其中又包括甲词的本义与乙词的引申义构成同义关系和甲词的引申义与乙词的引申义构成同义关系),因词义的假借而形成同义词,以及因方言词进入通用语而形成同义词。  相似文献   

10.
一、暗示意义的差异英语同义词的意义不是单一的,在进行同义词辨析时,不仅要了解同义词的本质概念意义(denotation),同时还要明确其暗示意义的细微差别。本质概念意义构成同义关系的基础,意味着同义词组内各个词是在某一义项上的同义。暗示意义指同义词在表示本质概念意义时传递的其它次要概念意义。暗示意义的差别是语义层面的差别。这种差异性是同义词中非常普遍的,也是极其重要的。有些同义词虽然表达的概念意义相同,但语义范围的大小却不同,或者语义的强度有所不同,对这类同义词进行区别有利于在写作和交际中提高语言表达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1.
《尔雅》是中国古代首部同义词典,该书主要辨释文化同义词。成书者坚持一义相同的同义词观,运用了三种辨释方法:1.围绕一个共义辨同中之异。2.抓住主要异点辨同中之异。3.结合文化义辨同中乏异。  相似文献   

12.
现在的大型辞书都把《尔雅》异名训诂作为释义的重要依据,代表了现今辞书释义的最高水准。但也略有瑕疵。《尔雅》异名训诂在辞书中有所疏漏,表现在四个方面:异名在辞书中一个失收,另一个解释不准确或有误:异名中的一个或两个词在辞书中解释错误;异名在辞书中作书证,自相矛盾;异名在辞书中解释模糊、不准确。通过这几个问题反映出《尔雅》提供的不仅仅是简单释义,更重要的是它在释义中显示了一个个同叉词系统。现代辞书若能关照这种系统,在系统中收词释义。可能会有更大进展。  相似文献   

13.
《尔雅》作为最早的训诂学专著,为我们研究汉语词义演变提供了很好的材料。同时,通过了解《尔雅》词义演变的情况,即古今词义的相同及不同,也给了我们一些重要的启示。  相似文献   

14.
同义词在语篇层面上具有修辞和衔接功能。同义词不仅指那些被纳入同义词词典的具备稳定同义关系的词汇。在特定的语篇中,本身并无同义关系的词或者本身只是近义或上下义等关系的词同样可以临时成为语篇同义词。语篇同义词灵活生动但难以捕捉。本文从语篇衔接的角度出发,论述了英语语篇同义词的概念及其在英语语篇中的重要作用,并尝试探析语篇同义词的生成途径和具体生成模式。  相似文献   

15.
有学者将汉语同义手段区分为语言的同义手段和言语的同义手段;而又将言语的同义手段进一步区分为语言系统同义手段和非语言系统中的同义手段。迄今为止,学界对于非语言系统中的同义手段(即汉语偶发性同义词语)研究得还很不够。表达者可以通过联想、聚合、升降、反用、异称、排比、借用等途径或方式化汉语语言系统中原本具有异义、上下位甚至反义关系的词语为偶发性同义词语;它具有情境性/依附性、流变性和临时性/偶发性等特点;汉语语言系统中原有丰富的同义词,加上偶发性同义词语,极大地扩大了同义词语的数量与范围,这可以更大限度地满足表达者表情达意,特别是求变创新、选词炼意的需要。  相似文献   

16.
长期以来,学界对《尔雅匡名》的卷数问题没有给以充分的注意,以至于在各类学术作和各类工具书中一直存在八卷或二十卷之说,也有的作二说并存。我们经过翻阅大量的资料,得出了《尔雅匡名》事实只有二十卷的结论。  相似文献   

17.
《尔雅》的同实异名主要分布于后十六篇。异名理据具有稳定性、多源性与普遍性等特征。正名与异名理据的相同,强化了对同一对象物、同一特征的认识,同一理据也泛化了对不同对象物某一特征的认识。正名与异名理据的不同,显示了非语言成分对异名形成的强大作用。本书异名的产生不是任意的,理据有规律可循,它直接决定了异名的形成是一个自组织的语义系统。同时,正名与异名间有内在的语义关系,理据是其联系的纽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