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纠错:“一展台灯”应为“一盏台灯”。分析:“展”,意思一:张开,放开,常用的词组有“舒展”;意思二:施展,显示,常用的词组有“一筹莫展”。“盏”,意思一:小杯子,常用词组有“酒盏”;意思二:量词,常用的词有“一盏灯”。因此,文章中所指的应该是“一盏台灯”,应该用“盏”,而不是“展”。记忆一点通:“展”字不能当量词哟!  相似文献   

2.
纠错作文本     
包逢祺 《小学生》2014,(12):18-19
“拖”和“托”纠错:“托地”应为“拖地”。分析:“拖”,意思一:拉着物体使其挨着地面移动,常用的词组有“拖着”;意思二:用拖把擦地,常用的词组有“拖地”。“托”,意思一:陪衬,常用词组有“衬托”;意思二:委托,常用的词组有“托人”。因此,文章中所指的应该是“拖地”,应该用“拖”,而不是“托”。记忆一点通:拖是紧贴地面,托是悬空举着,这样记忆,一定没错!  相似文献   

3.
鄂冠中 《考试》2011,(3):24-26
【试题回放】 “融”有融化、融合、融洽等意思。冰雪化作春水是“融”,人际关系和谐是“融”,文化交流、思想沟通是“融”……  相似文献   

4.
顾江亚 《新疆教育》2012,(22):48-48
“和融”一词,有两种解释:①如清阮葵生《茶馀客话》卷一中说的:香於酪乳腻於茶,一味和融润齿牙。“和融”即融合、融化之意;②“和融”又有和气、融洽之意。“和融”教育的理念源于20世纪中叶,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提出的培养全面和谐发展的人的教育思想。由教育推至教学,语文课堂也应该是教学相悦、和谐融洽的和融课堂。  相似文献   

5.
融·熔·溶     
“融”字指某物本身消融,不靠其他溶液去“溶”它,也不必通过烧烤去“熔”它。比如人们常说的“春雪易融”用的就是“融”字。北方冬末的雪后,常能看到春雪消融的景色。除此之外,“融”字还有调和的意思,因此“融洽”、“水乳交融”就好理解了。有个成语叫“融会贯通”,是说参合多方面的道理而得到的全面的、透彻的领悟。  相似文献   

6.
“卑鄙”是古、今常用的词语,但现代的“卑鄙”和古代的“卑鄙”,词语的结构和意义有较大区别。下面就谈谈这个问题。古代的“卑鄙”,本是联合词组,“卑”指地位低下,“鄙”指见识短浅;后凝固成形容词,意思是“卑微鄙陋”。例如:“先帝不以臣卑鄙……”(《出师表》)意思是:  相似文献   

7.
“度”“渡”二字音同形似,部分字义相通,都有“过、度过”的意思,使用时很容易混淆,因而掌握其区别要领是必要的。“渡”的含义为“由这一岸到那一岸。如,渡江,渡口”。而“度”的义项有“计量单位;程度;限度;过……”“渡”因为是三点水,所以和水有关,比如,渡河,过渡,因此,凡是和水有关的都用“渡”。那么,和水无关的就用“度”。在具体的词组中我们应该区别对待。  相似文献   

8.
“做”、“作”一字是我们常用的两个词。从意义和用法上讲,二词是有异同的。“作”最早的意义有两个:一、“兴起”。如:“圣人作而万物睹”(《易·乾》)。意思是说,圣人兴起(出世)后万物才可看见(出现)。二、“制造”,如“始作俑者,其无后乎”(《孟子》)意思是:开始制造俑的人,大概没有后代吧。“作”还有“写作”、“作品”、“装”、“当作”等义。“做”是后起词,常用的意义有制造,充当,从事某种工作或活动等。在“制造”的意义上“做”、  相似文献   

9.
《庄子·秋水》“望洋向若而叹”中的“望洋”一词,自汉迄今,训解多出,歧异可归纳为两个方面:一、词义问题:“望洋”是“仰视貌”、“目迷茫貌”、“迷惘直视的样子”还是“望着海洋”?二、词形问题:“望洋”究竟是连绵词、合成词还是词组?考诸典籍,追循“望洋”一词的源流演变,可知“望洋”可以作名词,是眼睛向上望去的一种病态长相;作形容词用,是“仰视貌”的意思。按诸本文,则知《庄子》“望洋”系形容词,是“仰视貌”的意思。同时得知,“望洋”系由动宾词组演变而成的连绵词。  相似文献   

10.
纠错:"保修"应改为"包修"。分析:"包":是保证的意思。常用的词组有:包赔、包修、包换、包住等。"保":有负责之意。常用的词组有:保证、保荐、保修、保险、担保等。"保修"是指由厂家提供的售后维修服务保障,有免费和付费两种方式。人为损坏和不在厂商协定标准服务范围之内的,需要付费,包括上门服务费和材料费;而在标准服务范围之内的,则免费。  相似文献   

11.
作文试题回放:"融"有融化、融合、融洽等意思。冰雪化作春水是"融",人际关系和谐是"融",文化交流、思想沟通是"融"……请以"融"为题,写一篇作文。要求:角度自定,文体自选(诗歌除外),不少于800字,不得抄袭。批阅试卷时我们发现,考场作文泛泛之作居多,全然不像预计的那样乐观。考生多由试题材料中的"人际关系和谐"入手,进而推想到社会和谐问题,或  相似文献   

12.
当我读完《学会宽容》这篇文章的时候,我渐渐懂得了感悟生活。文章主要写了两种宽容的做法,并且在生活中找出了例子,同时也形成了十分鲜明的对比。林则徐就曾推荐这样一句名言:“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这里的“容”指“包容”、“容纳”的意思,同时指的也是宽容。他的宽容是有原则、有标准的,他的原则与标准是有针对性的,比如对洋人的鸦片他就不能容。宽容是一种风度与胸襟,在日常的生活中许多人和事十有八九不符合自己意思,你是小肚鸡肠斤斤计较,还是宽容大度、一笑而罢?当然应该是后者了。我们太缺乏“宰相肚里能撑船”…  相似文献   

13.
关于小学课堂教学,我认为,课堂因融错而精彩,让学生在纠正错误过程中学到知识。有人会说什么是融错了啊?“融错”就是指把课堂中出现的差错融化为一种教学资源,为开展教学活动、达成教学目标服务,化被动为主动,这正好符合我们俗语“吃-堑长-智”的道理。是“融错”,而并非是“容错”,因为课堂并不就是说容纳了“差错”就精彩,而是把“差错”融化为教学资源才精彩。  相似文献   

14.
浅析“听了一耳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汉语词组“听了一耳朵”有两个很不同的意思:一是“听得少”,二是“听得多”。为了帮助那些学习汉语的外族学生更好地理解它的用法,对其进行了比较详细的描写,并从七个方面指出了二者的区别以及判别的标准。  相似文献   

15.
纠错作业本     
包逢祺 《小学生》2013,(6):18-19
"带"和"戴"纠错:"带上了洁白的厨师帽"中,"带"应为"戴"。分析:"带",意思一:随身拿着,常用的词组有"携带";意思二:显出、呈现,有"面带笑容";意思三:引导、领,有"带队"。  相似文献   

16.
钟益 《读写月报》2023,(1):30-31
<正>部编版高中语文教科书选择性必修上册第二单元选编有《五石之瓠》一文。对其中的“瓠落无所容”,教材的注解为“宽大而没有什么可承受的东西”。笔者认为此处注解有待商榷。“瓠落”一词常用义有二:一是指“大貌,空廓貌”;二是指“潦倒失意貌,犹落拓”。教材将其注解为“宽大”,释义准确。但将“无所容”解释为“没有什么可承受的东西”,则有违文句本意。  相似文献   

17.
    
据说,“容”字最早的意思是将谷子装进屋子。今天我们来看看它的字形,上部是一个“宀”,代表屋子,下部是一个“谷”字,确实是屋子里装着谷子。后来,从“容”字的原始意思中派生出了无数个新意。有一种风度叫从容,有一种美德叫宽容,有一种功夫叫容忍……想想这些风度、美德、功夫,无不与“容”字的本义有关。现实生活中,将谷子装进屋子固然是人类的基本活动之一,但并非是唯一的活动。在很多情况下,我们还必须将心作为容器,装进无数的东西。这些东西有的是知识,有的是问题;有的是你喜欢的,有的是你不喜欢的;有的是你的同类,有的却是你的异类……  相似文献   

18.
众所周知,more是many、much的比较级,基本意思是“更多”,它是英语的常用单词之一。more的用法大有学问,本文就more的其它意思,以及由它构成的词组或短语的用法,总结归纳如下:1.more意为“再”、“还”。如:____  相似文献   

19.
课程史上有一个著名的命题——“怎样的知识最有价值”。据此,我们提出小语教学“怎样的‘综合’才有价值”的问题。这个问题隐含至少三层意思:一是小语教学应该有适度的学科“综合”;二是学科“综合”应当追求一定的价值,而当下所谓的“综合”却未必都有什么价值;三是怎样扭转  相似文献   

20.
五年制小语第一册《看图拼音识字8》的内容是“山、石、田、土”的文字和插图。其中“土”字的画面(如图)。意思是在一堆泥土之上插着一把铁铲,作铲土状。笔者以为欠妥。其理由有二: 其一,从“山、石、田、土”四个象形文字看,本应均为表示事物名称的名词,而“土”字却作为动宾词组“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