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广电媒体制播制度经历了"自产自销的制播合一体制、制播一体走向分化、一波三折的制播分离之路、整体制播分离试点起航"四个时期,政府规制是制播制度调控的主导力量,放松规制是制播制度改革的基本走向.由于广电媒体不同于一般经济体的特殊属性,在推行制播改革中应充分考虑其潜在风险,以确保国家文化安全与广电产业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2.
被命名的改革:2008年以来广电制播分离的政策与政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距离2008年广电制播分离改革启动已有两年.作为改革的副产品,未来国有广电行业(第一行动集团)将诞生一批上市公司.国有广电媒体改革实践已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作为改革方案的参与者,从政策出发点及利益相关者角度重新还原和解读2008年启动的制播分离改革.可以更好地理解固有广电媒体的转企改制何以被命名为"制播分离".这也将提升我们对于固有媒体后续改革举措的认知.  相似文献   

3.
陆虹 《新闻爱好者》2012,(15):27-28
10年前广电集团化、网台分离等热词曾在广播影视领域掀起千层浪后又退出历史舞台。唯独"制播分离"这个概念,10年间风风雨雨、起承转合,如今不仅向纵深维度细化,也扩张到资本市场、宏观管理等范畴。从经济学视角考量,制播分离的实质是资源配置方式的重组与整合。无论是制播分离、制播分立还是制播分制,理想的目标旨在选择相对高效的资源利用方案,实现媒介内容资源和渠道平台资源的优化配置。业界对制播分离的思考不再仅仅立足经济全球化、传播一体化、媒体多元化大环境变化下制播分离模式和策略的研究,而也开始关注制播分离对广电行业偏中观宏观的市场效应。  相似文献   

4.
近几年,在广电改革的宏观大潮中已经作为常态的电视剧制播分离呈现了一种趋势:从完全的市场购买到广电机构纷纷开始生产自制剧、独播剧,似乎电视剧的制播分离又出现了制播融合的趋势。电视剧产业发展中出现了制播分离的新生力量:一是以各省卫视为代表的电视剧生产,二是以省级台为核心的电视剧制作。其中,南方电视台以扎实的业绩进入电视剧产业,令业界同行瞩目。  相似文献   

5.
本文以上海文广与湖南广电的传媒体制改革为例,分析广电"制播分离制"的意义、实质及其困境,指出制播分离应该是整体转制的缓冲和过渡阶段,我国广电体制的改革走向是立足公共服务,形成以国家、社会、市场机制为互补的多元化制度格局.  相似文献   

6.
制播分离与中国广播电视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上海文广集团开始的制播分离改革拉开了中国广电改革的帷幕。本文界定了制播分离的内涵,分析了改革的背景,并归纳了国内制播分离的四种模式,同时论述了广电制播分离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进而阐明了广电业目前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相似文献   

7.
张艳 《声屏世界》2010,(2):13-15
历经十余年的“制播分离”,在新媒体时代,再次以广电总局的意志进入人们的视野,成为业界热议的话题。要适应广播电视发展的客观要求,深化广播电视体制改革,做大做强广播电视内容产业,大力推进制播分离是其必然选择和重要手段。然而,“制播分离”这剂良方能否治愈中国广播电视产业的疑难杂症,还有待于市场的检验。愿广电人在这次改革之路中厘清思路,明确方向,努力践行。  相似文献   

8.
《视听界》2014,(4):1-1
一波改革潮正在如火如荼地推进:湖南广电生态再造,全力打造市场主体——芒果传媒;江苏广电的七大产业板块和四大产业基地定位明确,制播分离改革方案正在酝酿;浙江广电改革机制,  相似文献   

9.
张雷 《视听界》2010,(2):47-50
制播分离不是我国广电体制改革的新名词,在上世纪90年代末和本世纪初的相当长一段时期内,曾经是备受业界关注的热点与重点问题。但是,由于体制内缺乏改革动力,体制外难觅改革机遇,在历经了一场如火如荼的热议与鼓噪之后,制播分离改革归于沉寂。目前,在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文化产业大发展、  相似文献   

10.
在当前广播电视业的制播分离改革中,还存在着诸多矛盾:如到底是"企宣分离"还是"制播分离"、播出机构与内容生产商不对等的市场地位、制播分离与节目本土化的矛盾、制播分离和节目直播的矛盾等.如何在制度和具体操作层面上解决问题,是制播分离改革顺利推进卞去的关键.  相似文献   

11.
这段时间,制播分离又成为业内热议的话题.2009年,上海广电走出制播分离的第一步;同年,广电总局和中央电视台在泉州举办制播分离论坛,第二轮制播分离改革的呼声日益高涨.中国电视业的制插分离于2000年前后首次提出,10年来,这个为彻底改革中国电视业制作与播出这一核心业务关系的设想,到如今似乎仍是纸上愿景.想要真正付诸实施,现在看来还只能是"雾里看花",有点"想说爱你不容易"的味道.  相似文献   

12.
制播分离机制在电视节目中的应用早已有之,但如浙江卫视《中国好声音》这般采取制作方和电视台"共同投入,共担风险,共享利润"的"亲密捆绑式"制播分离模式的还是首次,故其被业界称为一次"历史性的制播分离"。那么,比起现有的制播分离模式,这种新的模式"新"在何处?优势何在?它能否为正在陷入困境中的电视选秀节目乃至整个广电行业提供一个可资借鉴的新模式?这些都是文章要探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
制播分离在国内广电行业不是个新话题.随着广电行业的不断改革发展,在十二五开局之年,广电行业面临着诸多政策利好,广电行业对制播分离的理解更深了一步.  相似文献   

14.
近几年来.制播分离这根杠杆被中国广电业界寄予厚望.希望经它的撬动.广电产业能实现一种跨越式的发展——从自制自播到制作也能面向社会、面向市场经营出一片天地。  相似文献   

15.
最近,根据中央关于推进制播分离改革的指示精神,国家广播电视总局下发了《关于认真做好广播电视制播分离改革的意见》。制播分离已经成为业界、学界关注的热点和焦点问题。  相似文献   

16.
当制播分离成为广电改革的基本制度选择,并将“转企改制、培育市场新主体”作为其重要改革目标之时,作为现代企业制度核心内容的广电机构治理结构的改革与创新就成为制播分离改革顺利推进的关键所在.本文对制播分离改革过程中,我国广电机构所形成的内生型与外延式这两种不同治理结构改革模式及其成因予以分析,并在剖析当前广电机构政煤不分、事企不分、权责不清、制衡机制缺失以及市场治理机制赢弱等治理困境的基础上,提出广电机构治理结构改革的创新路径.  相似文献   

17.
"分离"或是"分制"?——对广电制播分离改革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从产业规律来说,中国广播电视改革的方向,不应该是分而更应该是合,更准确地说,是符合市场经济规律的整合而不是简单的行政性捆合。因而中国广电改革的制播分离的目的,显然不是优化产业结构,而是为了转变广电市场运行机制的一种探索。当前,制播分离改革最主要的是怎样在转制上下功夫,而不是非要把制作和播出拆开,制播分离作为改革突破口,其实分离不应该是关键词,分制才是关键词。分制也不是用制播来划界而是以可市场经营来划界,而真正的分制改革,则是电视台借助电视播出的节目资源通过企业的市场运作,使其效益最大化。  相似文献   

18.
以上海广播电视台和上海东方传媒集团有限公司的成立组建为标志,以整体实施制播分离为核心的新一轮广播电视改革拉开纬幕。如果说上一轮制播分离改革虽也部分激活了体制内的创新能力,但在谋求更长远发展的道路上未取得实质性突破,那么,这轮制播分离的提出更多是希望通过改革来整合中国广电传媒产业,建立以市场为导向,以提高内容生产竞争力为核心,通过产业化实现做大做强目标的广播电视新体制。  相似文献   

19.
上海文广新闻传媒集团的改制,开启了地方广电传媒集团整体制播分离的新进程。本文以此次制播分离改革为研究对象,分析了上海广电集团整体制播分离对中国广电管理体制改革的启示,并探讨上海文广集团实施整体制播分离后可能遇到的发展难题。  相似文献   

20.
制播分离不是新鲜话题,在广电改革历程中持续地出现,反复被提及,然而喊了十几年,总是触及皮毛难动筋骨。2012年,横空出世的《中国好声音》把制播分离这个老生常谈的话题推上风口浪尖,制播分离改革大潮再度来袭,从央视到一线卫视,再到谋求上位的二三线卫视,都纷纷被裹挟进去:央视刚刚成立了两个制作公司,江苏卫视正在酝酿制播分离改革方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