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安康 《中国广播》2013,(10):62-65
在媒体技术和收听终端不断发展的推动下,广播的收听环境发生了巨大的改变,车载收听、移动收听以及网络收听逐渐成为广播受众的主流接收方式。受众的接收需求、接收习惯等也随之发生变化。面对收听环境以及受众的改变,广播需要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来应对。本文结合受众收听数据,对广播收听环境以及受众变化状况进行了探讨,并从受众信息管理、产品的更新换代、加强技术创新以及品牌营销等方面探析了广播未来的发展路径。  相似文献   

2.
这是一个信息高速发展、人们思维方式日益更新的年代。媒体受众的需求从线状收听向点状收听转移,固定收听的习惯日渐脆弱不堪,面对如此挑剔的受众,广播媒体积极应对,于是,打造精品频率成了全面提升广播核心竞争力的主要内容。  相似文献   

3.
侯迎忠 《视听界》2008,(4):74-76
数字化使得受众的媒介接触行为和信息接收习惯发生了变化。带给广播媒介全新的传播理念与传播方式。通过对长沙地区听众的实证调查发现,受众接触广播及与电台交流的方式呈现出多样化与数字化的新特点。广播媒体听众比例下降,目标听众定位存在偏差。节目内容与服务方式改变缓慢。为此。广播媒体必须由单向传播向双向甚至多向传播转变。节目内容制作上从专业化向类型化转变。积极培育听众在数字化背景下收听广播的新习惯与交流方式。  相似文献   

4.
正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使得广播收听的载体日趋多样化,用户可以通过手机内置收音机/移动应用程序、MP3、车载收音机、网络电台等随时随地听到广播,而且随着私家车的拥有率不断提高,广播听众也呈现出年轻化、高端化发展趋势,推动广播成为重要的主流媒体之一。为了全面、系统把握互联网环境下的广播媒体接触行为,分析广播节目的收听时间、地点、动机特点和用户对广播广告的态度评价,本文综合运用定性和定量  相似文献   

5.
梁洪 《传媒》2012,(6):39-41
目前,广播受众的媒介接触习惯出现了新的变化:一是选择性收听,这类听众对广播的忠诚度不高,其获取信息的主要途径也非广播一种,只是因为对某电台、某栏目或者某位主持人的节目感兴趣而收听。二是伴随式收听,这类听众把广播作为自己生活的一部分,他们不但从广播获取信息,还从广播得到娱乐和享受。三是移动收听,这是汽车产业发展给广播带来的新的增长点。  相似文献   

6.
广播:娱乐为第一功能本次调查显示:上海大学生广播接触率达到79.7%,平均每天接触时间近一个小时(参见本刊2003年第2期)。如此高的接触率,主要缘于广播具有良好的伴听性,可以边收听边工作、学习。另外,由于收音机价格不高,接触成本也比较低,也是受到大学生受众欢迎的原因之一。对大学生经常收听的广播节目进行统计发现,“篇篇情”、“天天点播”、上广新闻、中央台新闻、“榕树下”的收听率排名比较靠前(见表1)。这5种节目之间的收听率差距不大,只有情感类节目“篇篇情”以11.1%遥遥领先。表1:广播节目收听率比较(%)节目名称篇篇情天天点播上…  相似文献   

7.
我国农村的结构性变革已经持续了一个多世纪,随着时代变迁,农村受众与媒介的接触行为和对信息的需求种类也在不断变化。本文通过对天津市周边地区农村受众媒介需求的心理进行分析,结合天津市新农村建设的特点以及天津农村广播的一些有效干预策略,总结并归纳出媒体对于天津市农村受众媒介接触行为干预策略的可行建议,减少农村受众在信息传播中遇到的阻碍,从而让媒体宣传对新农村建设形成有效助力。  相似文献   

8.
张立 《中国广播》2012,(8):77-80
随着中国私家车进入快速普及期,广播的发展迎来了新一轮复兴。广播的主流听众向私家车群体转移,伴随着受众的这一结构性变化,许多广播媒体开始重点关注私家车群体的收听习惯,在内容与形式上进行了针对性的调整,有些电台甚至直接锁定私家车群体。本文通过调查研究,结合近年来一些电台的实际运作经验,梳理、分析了私家车时代广播受众收听的新特征,以期对私家车时代广播媒体的新一轮发展提供一些借鉴和思考。  相似文献   

9.
王东熙  杨涛 《东南传播》2010,(9):164-165
网络的普及使广播逐渐丢失了大学生听众,而广播盈利点的转移则进一步制造了二者间的隔阂。本文以网络问卷的形式对厦门地区大学生进行收听习惯调查,从数据出发,分析大学生远离广播媒体的原因与收听偏好。从培养大学听众的重要性与可行性入手,为广播支招,提出顺应大学生的收听习惯进行节目调整、经营上制造校园相关的盈利点、强化媒体接触三点建议。  相似文献   

10.
在媒体技术和收听终端不断发展的推动下,广播的收听环境发生了巨大的改变,受众的接收需求、接收习惯等也随之发生变化.本文通过分析新媒介环境下广播APP用户属性及市场培育情况,进而为提升广播APP发展提供可以借鉴的路径.  相似文献   

11.
传媒大观     
《新闻爱好者》2004,(6):44-45
国家统计局调查显示:电视报纸广播 仍是传媒业主流 国家统计局近期在广东全省各地级市进行的广播收听调查结果显示:电视报纸广播仍是传媒业主流。调查显示,广东居民经常接触的媒体是电视,超过85.4% 的受众经常收看电视, 报纸以51.6% 的比例排第二位, 广播以37.5% 排在第三位。对比分析表明,20世纪80年代初, 人们获取新闻的主要渠道依次为:广播、报纸和电视;到了90年代,受众获取新闻的主渠道则依次为:电视、报纸、广播。随着电脑的普及,互联网的接触率也在不断提高,但与上个世纪90年代相比, 人们获取新闻的主渠道并没有发生变化。 第七届…  相似文献   

12.
正作为移动新媒体元年的2013年,随着3G网络的规模化发展和智能移动终端的普及,在移动互联网环境下的"智能移动终端+APP"的移动新媒体模式改变了中国传媒产业的格局。笔者将根据赛立信在70个城市进行的听众研究数据,分析近年来中国广播在新媒体冲击下的市场发展趋势。 广播听众及其收听习惯的变化趋势广播保持稳定发展态势,现实听众达6.7亿。据赛立信调查数据显示,2013年,电视媒体的受众接触率在诸媒  相似文献   

13.
网络调研是对台广播入岛调查的新手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没有调查研究,我们就不可能了解受众市场,也不可能了解媒介对受众的影响力,我们的对台湾广播也必定是盲目的。”由于台湾当局的阻挠,目前电视和平面媒体入岛十分困难,只有广播能够真正覆盖台湾全岛。在媒体竞争激烈的台湾岛内,对台湾广播要想在受众群体当中占据主流地位,就必须在岛内新闻传播主题多元化的倾向中,牢牢把握受众的舆论方向和关注热点,了解受众收听需求和收听习惯,据此不断改进节目,增强对台广播的针对性和贴近性,避免对台广播无的放矢,而这离不开科学的调查研究。  相似文献   

14.
移动媒体的受众之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曾经的弱势媒体-广播因为移动受众迎来了发展的"第二春".移动电视的出现,把电视以前成功冲击广播的声画兼备的优势和广播的移动优势结合起来,似乎要再一次形成对广播的冲击.本文试图探求车载移动电视能不能对广播受众的收听心理和行为产生影响,分析受众在移动环境中选择移动电视还是广播的主要原因,找出到底是哪些因素决定受众对移动媒体的选择.  相似文献   

15.
于潞 《新闻前哨》2013,(7):109-109
在21世纪全媒体时代,广播正遭受到来自报纸、电视等传统媒体以及网络媒体特别是移动媒体的双重挤压。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广播如何迎接时代的挑战,抓住机遇乘势而上,通过创新突破自我,发挥广播独特优势,释放广播活力显得意义重大。一、创新传播理念,发挥广播独特的传播优势在新媒介环境下,很多人的收听习惯发生了改变,创新传播理念就是要根据新的收听习惯,以受众为本开发潜在的受众群体,使节日常办常新,保持生机和活力。  相似文献   

16.
广播作为传统媒体之一,表现深度报道的优势,有以下几个方面:一、伴随优势,移动收听今天,在移动状态下收听广播获取信息的人群在城市生活中日渐升温,广播所具有的无处不在、携带方便、不受限制的移动收听优势越来越凸现出来。据此深度报道可根据不同的受众收听习惯安排在相应的时间段播出,即可避开其它媒体确保收听效果。  相似文献   

17.
广播广告自2008年以来的高速增长让市场和业界开始重新将关注的目光投向广播——这个曾一度被讨论是否会被边缘化的媒体。媒体接触方式的改变是广播重获新生的最重要原因之一。传统的广播收听人群已经从20%降为7.3%,与此同时,伴随着国内  相似文献   

18.
数字化背景下 广播受众接触行为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侯迎忠 《传媒》2008,(5):42-43
在数字技术以及媒介融合趋势的推动下,广播受众的媒介接触行为是否发生了变化,是我们关注广播媒体的焦点.  相似文献   

19.
温秋阳 《中国广播》2013,(12):38-41
接触应急广播的受众因其与突发公共事件的关联程度不同,而具有不同的心理诉求和收听行为。  相似文献   

20.
2011年广播听众总人数、总体接触率、人均收听时长等主要指标稳中有升;车上收听量、收听比重的迅速上升进一步优化听众的结构;中央和省市电台的改版、改制直接影响广播市场的竞争格局;长期以来存在的全国收听市场南北差异、区域差异依旧明显。本文通过赛立信媒介公司的调查数据对2011年广播收听市场作全景式的回顾和分析。一、广播收听市场整体状况2011年,全国听众总体规模与去年相当;人均收听时间、接触率则略有提升。数据显示,通过车载收音系统收听广播的受众人数增多。可以推测,新增的车上收听群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