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毕业设计是高职高专教育中的一项综合性实践教学环节,它对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和职业素质起到关键性的作用。根据纺织高职专业的特点及人才培养目标,加强校企深度合作,在现代纺织技术专业毕业设计实践环节进行改革与创新,如明确师生职责、加强过程管理、强化产品化设计、完善考核体系等,从而有效地提高了毕业设计的质量,全面促进了学生职业素质和职业能力的提高,保证了毕业生的就业质量。  相似文献   

2.
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改革对于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至关重要.就目前高职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研究,提出从课程设置、实训教学、实习管理、师资队伍建设、校企合作、学生思想教育等方面进行实践教学改革,以加强学生基本职业素质的培养,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  相似文献   

3.
通过分析酒店企业对高职酒店管理人才职业岗位能力需求情况,确定高职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与规格,探索校企合作背景下高职酒店管理专业职业岗位能力培养的路径与模式,深化”引企入校”办学模式,强调能力本位,突出酒店管理专业“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校企合作人才培养特色,增强学生的职业岗位适应力。  相似文献   

4.
物流学科所具有的综合性、交叉性、应用性和系统性等特点,要求该专业的人才培养要高度重视学生综合职业能力的培养。以东莞职业技术学院物流管理专业为例,总结了该专业通过校企合作建设校中厂,在培养学生综合职业能力方面的具体措施和取得的成效。  相似文献   

5.
随着职业教育的深入发展,要求现代职业教育以能力教育为本位,加强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使学生获得在合适的职业岗位上工作所需的各种能力;校企合作是实现这种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途径,因此研究在校企合作过程中对中职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从校企深度合作的角度提出"阶梯式"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构建以职业能力培养为主线、突出职业道德培养,具有职业教育特点的"阶梯式"人才培养模式。围绕基于校企合作的"阶梯式"人才培养模式,优化课程体系,提高人才培养的针对性、实用性和适应性,从而全面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完成从在校学生向高技能职业人才的转变,提升学生的职业能力和就业质量。  相似文献   

7.
湖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汽车运用技术专业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核心,坚持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职业教育理念,不断进行专业建设改革与实践,大力实施订单培养,为校企合作提供平台,开拓专业建设思路;构建"公共平台+岗位平台+企业特色平台"的柔性课程体系;改革专业教学组织结构,使之与工学结合课程体系的实施相适应;适应汽车后市场主体变化,进行汽车品牌实训室建设,进行三阶段实训教学;围绕岗位知识能力素质要求,构建专业竞赛体系;引进企业文化和管理理念,推行5S管理,提升学生职业素质等,有力促进了专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8.
针对行业、企业岗位要求,在教育部ICT产教融合创新基地开设职业素质课、创新创业课程,聘请行业、企业工程师为创新创业导师,开设"如何获取人生第一个专利"系列讲座,校企合作共建创新创业教材,大力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校企深度合作三年来,在专业建设、教研教改、人才培养方案、混编师资队伍建设、学生管理和职业素质培养、学生工程项目管理能力培养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的教学成果。  相似文献   

9.
文章从专业技能、职业素质和职业生涯管理能力三个方面对中职文秘专业学生职业能力进行分析,从教学内容、校企合作、培养素质、开展人文素养教育,职业生涯规划五个方面提出建议,提升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  相似文献   

10.
要充分地发展高职院校学生的知识和技能,促进其职业生涯的有效持久发展,就需要加强学生专业核心技能、职业核心能力和职业核心价值观(统称为"三核"素质)的培养。实践证明,通过粗糙集的方法构建学生素质"三核"素质评价模型建构,并结合三个课堂、校企合作的素质培养实践模式,能够有效开拓高职学生素质培养的新途径,提升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质量。  相似文献   

11.
在工学结合的背景下,通过市场调研及校企专家论证,明确了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的就业岗位和岗位能力要求,制定了与其相适应的高技能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培养方案以培养学生的职业素质和职业技能为主线,构建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双证融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形成了2个平台、5个模块、3条主线的"253"课程体系,并通过人才培养方案的有效实施,保证了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高技能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质量。  相似文献   

12.
大学生职业素质高低将直接关系到能否成功就业。本研究考察校企合作的实践教学培养方式对大学生职业素质的影响。通过对比研究发现,参加校企合作教学培养方式实验的学生比对照组学生职业理想更为明确,专业兴趣更强、职业能力和职业素质更高,有更完整的职业生涯规划、更高的专业前景认同度;在专业技能、综合能力、社会适应能力等方面提高程度更大。因此,校企合作的实践教学方式有助于学生提高总体职业素质,增强就业竞争力。  相似文献   

13.
酒店业与其他产业的融合发展使其信息化、智能化、综合化、人性化的特征愈加明显。高职酒店管理人才培养克服教育价值的错位取向,坚持人文引领,培养复合型酒店管理人才,构建与产业融合相对应的专业群人才培养模式,围绕专业群重组课程体系,改革教学方法,加强校企文化的对接,促进学生职业综合素质和能力的养成,以适应现代酒店业发展需要。  相似文献   

14.
学校和企业开展校企深度合作,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对于培养应用型高技能人才非常重要。但学生期望过高、政府服务意识不强、企业合作的积极性不高等问题使校企深度合作困难重重,以驻马店职业技术学院物流管理专业为研究对象,从政府宏观调控、学校主导、技术创新、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双文化"育人等几个方面入手,深入研究校企深度合作的模式及实施效果,对于全国其它高职院校具有很好的借鉴意义。首次提出"2122"人才培养模式,该模式在物流管理专业应用之后,大大提高了物流管理专业毕业生的综合素质,毕业生初次就业率稳步提高。  相似文献   

15.
实践教学是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过程中实现职业素质教育和创新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环节,是培养和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创业能力的关键所在。创新高职院校实践教学及管理模式,能充分体现工学结合的校企合作办学理念,对于学生实践能力和专业素质的培养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6.
高职院校校企合作与人才培养相融的探索已在部分高校开启,高职院校校企合作与人才培养相融也有利于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的对接。当前以广东省部分高职院校为例,在分析高职院校校企合作与人才培养相融的内涵基础上,即以应用技术能力培养为主线、以人文素质和职业素质培养为基础、培养目标与企业需求相结合的理解,分析高职院校校企合作与人才培养相融的现状,并提出高职院校校企合作与人才培养相融的有益探索,即加强高职院校自身建设、以提升学生职业发展力为核心、促进校企双方深度融合与提升。  相似文献   

17.
在中原经济区的建设大背景下,酒店业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但是酒店管理专业人才的职业素养现状与人才需求之间仍有较大差距。为培养酒店高素质服务型人才,助推中原经济区建设,针对目前酒店业人才需求现状和高职人才培养现状,从人才培养定位、课程与教学体系改革、校企合作等方面提出了高职酒店管理专业学生职业素质培养的途径。  相似文献   

18.
随着国家经济新常态下的宏观调控和结构调整,服务产业支柱之一的旅游行业,驶入了经济发展的快车道。高职院校以专业实践能力和职业综合素质人才培养的校企合作办学,是适应新常态产业经济发展的最有效方法。通过对高职旅游管理专业校企合作办学中,合作模式、问题和变化的梳理和探讨,从而探索出新常态下,高职旅游管理专业校企合作新的模式、策略和措施。  相似文献   

19.
介绍了安徽科技学院管理学院校企合作联合培养高级应用型管理人才的一些做法,即企业全面参与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工作、校企合作冠名班实现专业全覆盖、引入企业资源,强化学生综合能力培养及打造就业实习双选会平台,提前谋划专业实习和毕业实习。得出了校企合作联合培养高级应用型管理人才的四点认识,即构建以应用型管理人才培养为导向的人才培养模式是关键,改革课程体系、整合课程内容、突出实践能力培养是基础,健全培养制度是保障,坚持开放式办学是出路。  相似文献   

20.
张潇 《教育教学论坛》2020,(16):244-245
近年来,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快速发展,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不断推行和深化,高职教育已经从只重视学生职业、专业能力的培养,到开始关注并重视学生职业身心素质的提升,心理健康课程在这个过程中起到重要的作用。文章以西安欧亚学院2016年重点课程改革建设项目心理健康与品格塑造课程为例,阐述高职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下对于心理健康课程改革的探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