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周建 《考试周刊》2010,(40):65-66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传统教学中的“一支粉笔”“一本书”“一言堂”“满堂灌”已经落伍。新的教学理念,新的教学方法像和煦的春风,吹绿了教育大地,给语文教学注入了鲜活的生命力。“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像一股股清澈的山泉,滋润着每一位教师的心田。  相似文献   

2.
语文教学若忽视了审美,很容易让学生觉得枯燥乏味。吕叔湘曾说:“语文教学一半是科学,一半是艺术。”庄文中也说:“审美是语文课的一股富有活力的矿泉水。”可见审美对于语文教学多么重要。那么,如何实施语文审美教学呢?  相似文献   

3.
当下,面对小学语文课程改革的推进,不少老师越来越感慨:“我们的语文教学怎么了?搞了那么多年的改革,好像又回到原点。”面对新理念、新思想、新方法,我们的语文教学也掀起过一股股“流行风”,比如,课堂结束时,都千篇一律都要“说一说”“写一写”“画一画”“唱一唱”等。教师备课时,多数时间都在考虑如何让自己课堂出彩、让人耳目一新。  相似文献   

4.
当下,面对小学语文课程改革的推进,不少老师越来越感慨“:我们的语文教学怎么了?搞了那么多年的改革,好像又回到原点。”面对新理念、新思想、新方法,我们的语文教学也掀起过一股股“流行风”,比如,课堂结束时,都千篇一律都要“说一说“”写一写“”画一画“”唱一唱”等。教师备课时,多数时间都在考虑如何让自己课堂出彩、让人耳目一新。  相似文献   

5.
语文教育家吕叔湘曾说过:“成功的教师之所以成功,是因为他把课教活了。”从中我们不难得出这样的结论:“活”是语文教学的精髓,是打开语文教学之门的钥匙。那么,如何构建充满活力、智慧和隋趣的语文课堂呢?许多优秀教师的课堂教学中都有一股“源头活水”,  相似文献   

6.
由于对新课程改革理念理解的偏差和实践的走样,近些年在语文教学中出现一股“泛语文”现象(细分下去还有“乏语文”、“非语文”和“反语文”,我将这四者合称为“F4现象”)。这引起了有识之士的警惕,不少人对这种语文新课改中的新现象进行批判,这是十分必要的。所谓“泛语文”,  相似文献   

7.
一、为何把课讲简单 中学语文教学改革方兴未艾,几度出现了一股股热潮。从上海育才中学“八字教学法”的产生到魏书生“自学六步法”的全面推广,可谓“十八般武艺”登场亮相。一时间,许多语文教师纷纷效仿,有的因照搬照抄而失去个性,有的因被动模仿而落人窠臼,有的因眉毛胡子一把抓而得不偿失。语文教学被异彩纷呈的教改复杂化了,语文课也似乎越来越难教了。  相似文献   

8.
有人说,我们的语文教学正如“煤的形成”,语文教师和学生付出了大量的“木材”,结果得到的只是“一小块”。此话确有道理,学生经过了十多年的语文学习,到头来还是口不能言,笔不能文,这种“高成本、低效益”的现实的确成了语文教师心中难以言说的痛。新课改给我们的语文课堂带来了一股清新的风,但语文教学中这种低效现象并未得到明显改变,并且又有一些新的流弊出现。  相似文献   

9.
语文新课改高举“人文性”的大旗,犹如给语文课程注入一股源头活水。这一理念迅速渗透到语文教学的方方面面,确实让语文课堂起了很大的变化,但同时又给语文教学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以作文教学而论,伪“文化散文”泛滥,主题沉重,语言老辣,由此又带来程式化、内容苍白等弊病。本人认为,这一切很大程度上是由“人文性”而演化为“成人化”的后果。  相似文献   

10.
钟国榜 《教育艺术》2006,(10):62-62,30
一、语文教学的功能 语文教学应重视语感训练.是叶圣陶等老一辈语文教育家倡导的,至今已有半个多世纪了。以前语感教学一直不被人重视.《新课程标准》的问世,为语文教学园地吹来了一股凉爽的风,《新课程标准》指出:“在教学中尤其要重视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感能力。”这就要求我们,正确认识语感教学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11.
研究学科特点,把握学科教学过程规律,融合教师个人的教学经验,形成教学个性风格,使学生在整体优化的教学氛围中得到生动活泼和主动的发展,成为广大教学工作者的追求目标。在这种背景下,各种教学理论、教学策略、教学模式,百花齐放,竞相出台,给沉寂了多年的中国教坛,注入了一股新鲜血液,带来了一片蓬勃的生机,“语文教学最优化”是我们语文教学工作者值得研究的课题。 所谓“优化”,《现代汉语词典》注:“改良或选择优良”。顾名思义,“语文教学最优化”就是用系统的观点去改良或选择教学中的诸因素,使其发挥极能效应达到全面提高语文教学  相似文献   

12.
语文教学要适应现代社会对学生语文素质的需要,担当培养学生语文素质的重任,就必须把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课堂教学从“应试教育”中解放出来。在传统教育思想的影响下,语文课堂要走出一条属于自己的路来,那就必须有一股“清风”,一股向45分钟要素质的“清风”。怎样给语文课堂吹“清风”呢?一、因文定法。得法为佳教材有自己的个性,不同的文体,都  相似文献   

13.
在语文教学中进行语感培养是我国语文教学界的一个历久而弥新的话题。随着我国语文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人们更加关注起“语感教学”这一话题,并把它与现代社会语言学、心理语言学以及教育学、哲学等联姻,从理论与实践上进行深入系统的探讨,掀起了一股语感研讨热。  相似文献   

14.
小学语文教改的天地里又迎来一股新风“简单教语文”,还沉醉在“多途径结合教学”中的教者们又一次陷入“整改”的境地。我们不知道语文究竟该怎么教,但我们明白“语文究竟是什么”。语文是人的精神生命的承载体,正因为有了它,人才会触景生情、才会睹物思人、才会享受内在的精神旅途,缺少了它,人的生命只属于物质,没有灵魂的空间。但是从我们目前的教学状态来看,许多人都把语文看作是人的生活的附属物:认为语文纯粹是因为生活需要才存在,使得语文失去了理想,失去了生命状态,是一种“惟利是图”的机械操作。但走进特级教师王菘舟的语文课堂,…  相似文献   

15.
新课改以其科学合理、顺应时代需要的目标和意识及架构给高中语文教育带来了一股清风,给教师的观念和教学带来了深远的影响。比如“工具性与人文性统一”的课程性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等。但是,在语文教学的实际操作中,“穿新鞋走老路”的现象仍大量存在,许多教师的语文教学换汤不换药,长此以往,前景堪忧。下面笔者就其中的“自主学习”这一问题来做些探究。  相似文献   

16.
杨学智 《现代语文》2011,(10):57-58
吕叔湘先生曾说,“语感培养是语文教学的支点和中心任务,是语文教学的首要任务,是语文教学的关键,是语文教学的突破口,是进行语文教学的前提和基础,又是语文教学的目的之所在”。可以看出,语文教学中语感的培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它似一股暖流,流淌在我们语文教学中,然而在语感教学的具体操作过程中教师都感到困惑、迷茫。作为一线的语文教师,笔者认为,如果在“听、说、读、写”的教学中去实践,那么,我们的困惑和迷茫就会碰到另一番天地。  相似文献   

17.
“学案导学模式”是一种以学案为载体,以导学为方法,教师的指导为主导,学生的自主学习为主体,师生共同合作完成教学任务的教学模式。“学案导学法”克服了传统语文教学“低效费时”的弊端,有效地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对教师专业化的发展也起着促进作用。“学案导学法”改变了语文课堂,改变了教学方式,给语文教学带来一股清新之风。  相似文献   

18.
轰轰烈烈的课程改革给语文教学带来一股股清新活泼的气息。老师们告别了“填鸭式、灌输式和被动接受式”,迎来了“启发提问、合作探究、讨论感悟”等异彩纷呈的教学方法。这在语文教学上是一件值得欣喜的事!本人有幸观摩了一些语文课改背景下的示范课,我敬佩老师们在课堂上灵活多样的教学手段,也叹服于学生们在课堂上热烈兴奋的表现。抛开这些花样迭出的教学手段是不是流于一种形式,不少课听下来似乎总觉得还有个缺憾,那就是没有给学生留下充分的读书时间。是不是因为“读书”这种教学方法已经太古老了,不时髦了,所以在课堂上有了较多的读书…  相似文献   

19.
新课改以更高的目标、更新的意识和架构,给语文教育带来了一股清风,令我们耳目一新。但就目前中学语文课堂教学的实际状况来看,仍存在着不尽如人意的地方。如课堂上学生讨论的泛滥,造成语文课堂教学的肤浅化;重问轻读现象比较严重。事实上,“读”不仅是中国语文教学的传统,也是行之有效的教学途径。为此,我们呼唤语文教学“读”的回归。  相似文献   

20.
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师应高度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创造性地开展各类活动,增强学生在各种场合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多方面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因此,充分利用具有鲜明特色的社区教育资源,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是我们语文教学可以假借的一股“东风”。我镇是全国著名的花木之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