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执着于实有却又陷于虚无、坚持韧性反抗黑暗现实,却又看不到未来出路和真正希望何在的先驱者们,在孤独地探寻求索真理的过程中,往往会陷入一种矛盾、犹豫、紧张、对立,彷徨、两难的精神困境和心理绝境。鲁迅以其独特的充满先驱者味的"微笑"姿态超越了这一绝境。  相似文献   

2.
执着于实有却又陷于虚无、坚持韧性反抗黑暗现实,却又看不到未来出路和真正希望何在的先驱者们,在孤独地探寻求索真理的过程中,往往会陷入一种矛盾、犹豫、紧张、对立,彷徨、两难的精神困境和心理绝境.鲁迅以其独特的充满先驱者味的"微笑"姿态超越了这一绝境.  相似文献   

3.
执着于实有却又陷于虚无、坚持韧性反抗黑暗现实却又看不到未来出路和真正希望何在的先驱们,在孤独地探寻求索真理的过程中,往往会陷入一种矛盾、犹豫,紧张、对立,彷徨、两难的精神困境和心理绝境、鲁迅以其独特的充满先驱味的“微笑”姿态超越了这一绝境。  相似文献   

4.
水在中国古代化中素来具有突出的地位。先秦已有“仁乐山,智乐水”之说,孔子曾“观于东流之水”,发出了“逝如斯乎”之叹。水在中国学艺术中的地位也同样显赫,“高山流水”的故事成为千古美淡;《庄子》“秋水”篇演绎出了名彪千古的哲学论;而《诗经》之淇水、溱洧,楚国之潇湘、沅水等等,莫不流淌着中国古人生命的泉流,莫不激发着古人情爱的浩歌。“湛湛江水兮上有枫,目千里兮伤春心”,水的意象是情的河流,是美的烟波。  相似文献   

5.
此文是对笔者以《示众》为契机摄取到的关于《呐喊》、《彷徨》一种意义结构的补充论证,笔者认为,在“沉默鲁迅”的《怀旧》以及日记(1912年至1917年)中同样可以看到在《示众》和《呐喊》、《彷徨》的其他作品中存在的一种意义结构,即《呐喊》、《彷徨》富于层次地呈现着鲁迅审视下的20世纪中国现实——一个“生民苦难—社会黑暗—生命虚无”的世界。笔者认为鲁迅的这一思想建构虽则显露在他1918年后的文本中,但却生成于鲁迅的“沉默”时期。  相似文献   

6.
《论语·雍也》有“宰我问仁”一章,历来对其注解众多。根据对“井有仁焉”的理解不同,大抵存在2种解读:一种认为井中有人(或仁人);一种认为宰我以“井中之仁”设喻,“仁”或可通过行事而取。2种解读似乎都忽视了“君子可欺”相悖于儒家忠信之道的事实。文章考察历代注家对本章之释义,联系《周易》之《井》卦剖析“井有仁焉”所含蕴的意义;并结合出土文献,以及对“欺”“罔”等诸字之研析,将“《井》卦之仁”与“君子之仁”“圣人之仁”试作勾连。该章中,孔子与宰我的对话焦点,或为君子可施“《井》卦之仁”。  相似文献   

7.
42万言的《随想录》是巴金后期的总结之作,它折射出的是在那个“浩歌狂热”的年代,对人的尊严不断地践踏、人的奴性发展到一个极致的事实,巴金呈现了一种最大的心理真实。今天,当我们不想再重温旧梦时,我们应该重新审视巴金散文文本中的这种伟大的人格价值。  相似文献   

8.
《聊斋》因为蒲松龄自道的“孤愤”,其思想意义一直被评价很高,人们认为他的“孤愤”是对整个社会黑暗现实的愤怒,并与屈原、司马迁等人的“发愤说”等而视之。其实蒲松龄的“孤愤”实在是他的“私我”之愤,其社会性并不大。蒲松龄继承了传统君臣关系中的“妾妇之道”,不可能超越时代,在《聊斋》创作过程中“妾妇情结”占了支配主导地位。  相似文献   

9.
青春与美人     
早春三月致青春 《孟子》提到人生有三乐:父母俱在,兄弟无故;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多么荣幸,身为人师,遇见学生的时候,他们正处于生命中最美的年华。笑容在他们的脸上绽放,肆无忌惮;热情在他们身上洋溢,张扬恣肆。不管我正处于而立之年还是不惑之年还是知天命之年,总可以看到青春打马而过,或喜或悲中,我把青春重走了一遍又一遍。  相似文献   

10.
《满井游记》是一篇清丽的山水小品。第一段并没有直接入题写出游,而是紧扣一个“寒”字,从四方面渲染城中“余寒”景象。“燕地寒,花朝节后,余寒犹厉”,开篇即点出“寒”的特点,而后从时节的角度写寒。“冻风时作,作则飞沙走砾”,这是写寒的情状。“局促一室之内,欲出不得”,这是写烦闷的心情,因“寒”才“局促”,“欲出不得”。“每冒风驰行,未百步辄返”,每每按撩不住顶风出门,却都不到百步就折返,这是“寒”造成的结果。文章用这一自然段的篇幅,从这四方面极力渲染“燕地”之“寒”,正是为了将自己迫切出游的心情暗示给读者,为第二段写出游作铺  相似文献   

11.
这篇文章对《沉沦》与《青春》进行比较研究,分析两者在故事结构、主题、人物形象、手法和风格等方面所存在的相似和差异,并揭示出造成这些相似和差异的原因,使得这两部作品得到更好地理解,对探索文学创作和鉴赏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2.
传闻证据排除规则作为英美法系证据法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其区别于大陆法系证据法的显著特征之一。传闻证据在英美法庭上是不能作为认定案件事实的证据材料,但是其中传闻证据排除规则的例外情形之一“违反利益的陈述”却可以作为例外而具有可采性。本文以《加拿大证据法典》中的两个案例为切入点,探讨“违反利益的陈述”的传闻证据为什么可以被采用的原因,进而说明其适用的理论基础及意义。  相似文献   

13.
晚清上海五彩石印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晚清时期,五彩石印技术开始传入上海,其制版方法主要有"毛石"与"光石"两种,用于印制钱票、月份牌、仿单、舆图及书画等物,当时较为著名的五彩石印书局,有富文阁、肇记、中西、藻文等十数家.民国初年,上海五彩石印业成立了自己的同业组织,对彩印价格、公平竞争等事项进行了规范.从印刷史的角度而言,五彩石印术,充当了传统木版套色印刷与现代彩色胶印之间的过渡桥梁.  相似文献   

14.
形式正义和实质正义相辅相成。要想实现法的正义价值,首先必须保证法的形式正义的实现。程序公正和实体公正构成审判公正的基础,在一定程度上,程序公正才是审判公正最重要的方面,对我国法治建设也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5.
论经济法的本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经济法的本质是经济法学研究的重要理论问题。当前经济学界关于经济法的本质主要有两种观点:干预主义和协调主义。本文在对其分析的基础之上,认为我国的经济法的本质不仅是“协调经济之法”、“适当干预经济之法”,而且更重要的是“适当干预政府之法”。  相似文献   

16.
目前,凯瑟琳·曼斯菲尔德的短篇小说备受文学批评家的关注,但对其作品的对比分析实例还不多。因此,选取《园会》和《苍蝇》为分析对象,利用相似性对比分析的方法,研究这两部短篇小说在情节结构安排、人物身份地位以及小说象征手法运用三方面的相似性,从而更好地认识、理解曼斯菲尔德短篇小说的创作。  相似文献   

17.
依据Pegg D.TandBarnett S.M等人提出的表征量子光场的量子相位分布密度的方法,研究了领头相干态的量子相位分布,并与相干态和Fock态的量子相位密度分布特征相比较,分析了领头项相干态量子光场的量子相位密度分布特征.  相似文献   

18.
本文涉及了变分不等式以及各项应用,给出了其一些性质的讨论,还有用变分法解决一些最小值问题的思想,比如火箭最优控制问题。  相似文献   

19.
《尚书》与《周易》同为儒家重要经典,历史变动观念都很丰富,同对中国文化产生了巨大影响,因而它们具有很大的可比性,极具比较价值。从具体内容看,二者的历史变动思想既有很多相同或相通之处,又有区别。二者都染上了古代中国方能有的思想特色和文化内涵,亦即实用理性主义色彩。  相似文献   

20.
思想政治素质是素质教育中具有方向性和灵魂意义的重要组成部分。充分认识思想政治教育在素质教育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是我们面对的一个新问题。本主要探讨作为高校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主渠道、主阵地“两课”教学与素质教育之间内在的联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