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严美莲 《福建教育》2005,(8A):45-45
德国哲学家黑格尔曾经说过:“错误本身是‘达到真理的一个必然环节’,由于错误,真理才会被发现。”错误是一种“宝藏”,它直接反映学生的学习情况,是学生思维的真实反映。教师应时刻留心挖掘课堂的宝贵财富——学习中的错误。下面结合几个教学片段浅谈如何有效开发课堂的“宝藏”——错误。  相似文献   

2.
中央电视台有一个儿童节目叫“奇思妙想”,它的口号是:“不怕做不到,就怕想不到;做到做不到,一看就知道”。低年级学生的想像力犹如尚未开发的宝藏。只要善于挖掘,就会找到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宝藏;如果没有挖掘,那么就可能把宝藏埋没于地底。如何挖掘这些宝藏,培养学生丰富的  相似文献   

3.
“每个人都是一座宝藏,需要我们认真去挖掘,每个人都是一个品牌,需要自己认真去打造。人生的道路弯弯曲曲,添路希望用‘激情、感恩、分享’感染大学生们,成为一片沃土,让每棵树苗找到自己发展的方向,直到长成参天大树!”——韩春岚  相似文献   

4.
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宝藏”,这宝藏并非来自父母亲的财产,或其他财富;而是来自个人的“学习”——这是我们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宝藏”。——作者题记  相似文献   

5.
怎样帮助后进生搞好学习?赞科夫说:“教师对后进生要象地质学家那样,一块看起来堆着碎砖乱瓦,杂草丛生的地方,似乎什么庄稼也长不出来了,但是经过‘钻探’和挖掘,找到了宝藏。”我们教师应该当开发学生智力的地质学家,去挖掘学生智力的宝藏。  相似文献   

6.
一、倡导“主动—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讲新课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的传授得到的,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社会文化背景下(一定的情境)借助其他人(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源,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获得的。据此,笔者鼓励学生走上讲台当“演员”,自己则当“幕后导演”。将全班分成8个学习小组,让他们自己选择课题,深入钻研教材、挖掘学习目的、重点、难点和疑点以及学习方法,写出上台讲课的学案,并制成课件,然后上台“表演”,教师当堂点评,评出A、B、C三个等级,评比结果,记入平时成绩,最后写出学后记。同学…  相似文献   

7.
母爱的主题,写出了无数动人的篇章。梁晓声这篇散文的独特之处。就在于写出了母爱润心无声,写出了“大羹必有淡味”。写出了母爱的另一面——儿时与母亲的心灵冲撞中,母爱给予的坚强和面对生活的勇气,这种爱使自己克服人性中的虚荣、懦弱,使自己勇敢面对生活,不断走向前进。  相似文献   

8.
鲁迅先生在他的杂文《论“费厄泼赖”应该缓行》和《“丧家的”“资本家的乏走狗”》中,勾描了种种“狗”的形态,给读者留下了深刻印象。这两篇文章不但描写了“狗”态,“狗”性,而且写出了“狗”被击中要害后的痉挛——即改良。鲁迅先生写作杂文,用他自己的话来说,是“借此来释愤抒情”(《华盖集续编·小引》)。因此,学习鲁迅杂文,把融注于他笔下的“人”、“物”上的情感因素蕴藏量挖掘得愈深愈多,就愈能领略、探寻  相似文献   

9.
请你以“行走在——”为题,写一篇文章。写出自己的行走经历、独特体验和感悟。  相似文献   

10.
今天上课时,于老师说:“我们玩一个游戏吧。”她先让我们都出去,过了一会儿,又说:“可以进来了!”我们争先恐后地挤进门。于老师故作神秘地说:“我们玩的游戏是——寻找‘宝藏’,开始!”话音刚落,我们就翻天覆地找寻起“宝藏”来了。  相似文献   

11.
一、倡导“主动-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讲新课 建构主义学习趣论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的传授得到的,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社会文化背景下(一定的情境)借助其他人(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源,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获得的。据此,笔者鼓励学生走上讲台当“演员”,自己则当“幕后导演”。将全班分成8个学习小组,让他们自己选择课题,深入钻研教材、挖掘学习目的、重点、难点和疑点以及学习方法,写出上台讲课的学案,并制成课件,然后上台“表演”,教师当堂点评,评出A、B、C三个等级,评比结果,记入平时成绩,最后写出学后记。同学们为了写好一份学案和制作精美的课件,积极动脑,  相似文献   

12.
标题中“咱”字管住了全文有关“和谐”细节的描述。因“咱”字及其“师变生,生变师”的描述,凸显了“把对方当成自己,从而构建和谐局面”的主旨。标题和结句中的“酸”字宜删除——文中未写出反入正出的细节。  相似文献   

13.
啊,真美!     
此文以“宋词”为话题作文,文采飞扬!第二自然段首句在文中得到了印证——写出了作者对两派宋词的独特体验。首段和末段都有“雨”字,作者要求自己透过“雨”帘去欣赏宋词的美,这是一件难度很高的“活”——在正文字里行间凸显得还不够,还需锦上添花。  相似文献   

14.
有许多作家,当他们寻找创作灵感而不得的时候.就把目光锁定于那块曾经哺育过自己的土地。乡土气息从他们的鼻腔吸入.滤过他们的心田,然后又从他们的笔尖流淌而出,往往在那一瞬间,他们获得了足以令自己欣喜的创作灵感。“乡土文化”赋予许多作家创作灵感并成为他们挖掘不尽的宝藏。[第一段]  相似文献   

15.
闪光的心灵     
“一枚一元的硬币在那里闪着光芒”,写出了一点“亮”;“我看见那枚硬币是收款小姐趁机偷偷地放在上面的”,写出了一线“亮”。亮点是用“恨不得将面前的食物能盯到肚子里去”铺垫出来的。“老板背对着收银台”一笔,使亮点出现合理。此文还需要升格:补充新的情节——老板心知肚明收银员做了“手脚”,但他既放过了收银员也放过了小孩——进而写出一片“亮”。标题宜改为“闪光的硬币”——标题宜实,结语可虚。  相似文献   

16.
做一个阅读着的语文教师——生命因“读”而充盈 乐于读书,才乐于教书;善于读书,才善于教书。作为语文教师,应当孜孜不倦地去读书。我常常拷问自己:我怎样才能拥有这份精神宝藏呢?  相似文献   

17.
苏教版小学课本中有很多精美的儿童文学作品,这些作品蕴含着厚重的人文底蕴和人生哲理,是一笔文化与精神高度结合的巨大“宝藏”。如何解读好文本,挖掘“宝藏”,引领儿童高效地学习?笔者针对这一问题展开实践,认为教学儿童文学作品,教师必须有一颗“堂心”,才能更好地驾驭教学。“应创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积极开发课程资源,灵活运用多种教学策略,  相似文献   

18.
奶奶的微笑     
此文多次用“弯”“曲”二字,写奶奶外貌“美”,也用这两个字写奶奶外表“丑”——心灵美。“弯”“曲”二字,既写出了题中“微笑”的形,也写出了“微笑”的神。此文还需要升格:补写一件奶奶的超常举动——情节中有“弯曲”二字。  相似文献   

19.
以往的班会课靠单纯的说教,学生不乐意听,也没有什么感染和教育意义。最近,我校开展“感恩教育”系列活动,我尝试着有些改变。这天进班后,学生知道是班会课,就坐好净等着听我说单口:“同学们,你们知道自己的名字——”我故意拉长声音,学生都面面相觑,用疑惑的眼神看着我,随后叽叽喳喳起来,“谁能不知道自己的名字呀?”我赶紧摆摆手,一字一顿地说:“你们知道自己的名字的——含——义——吗?”这下学生们明白了!我要求大家:“知道你名字含义的就写到纸上;不知道的你就猜想一下,你自己给自己的名字赋予一定的含义,都不要写出自己的名字。”学…  相似文献   

20.
小学作文教学长期以来陷入了“假”“大”“空”的深渊,甚至出现“体操”式的作文教学方法。本文从“端正教育观念、重视生活指导、挖掘课文潜力、鼓励个性化习作”4个方面入手,提出在作文教学中培养学生写出真实的生活,写出独特的感受,是小学作文教学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