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黄苗子 《收藏》2007,(6):36-38
我到西安头一次是1957年。正好30年以后,1987年,我又来了。这两次都和赵望云先生有关。我头一次来是应赵望云先生的邀请,他当时是西安美协主席,我同叶浅予先生一起来的。第二次,我却是来参加赵望云先生逝世十周年纪念会。我和西安的因缘,是和赵望云分不开的。  相似文献   

2.
张渝 《收藏》2007,(7):74-77
与其说时代的火和光辉煌了赵望云的艺术,毋宁说赵望云以自己的光和火照亮了他那个时代的艺术。或许正是因了赵望云的存在,从传统的囿限中脱颖而出的现代中国画方才得以写上浓重的一笔,并从此凿开了中国画的“代沟”。然而,这一切只是赵望云艺术探求中摧枯拉朽的“火”的一面,至于先生追求艺术精神复归的另一表征——“云”的方面则较少有人论及,  相似文献   

3.
郑闻慧 《收藏》2007,(6):54-54
让我讲“赵望云老师和黄胄“,我想一句话就可以说了赵老师是黄胄的恩师,也是黄胄的父亲。  相似文献   

4.
程征 《收藏》2007,(6):50-51
我们不要忘记每一位为我们民族的文化事业做出过杰出贡献的老前辈。20世纪,中国社会和文化开始由古典形态向现代形态转型。这个转型不是改革开放以后开始的,而是在20世纪初就已经开始了。面对这个需要数代人去接力完成的艺术使命,赵望云和他同时代的革新派艺术家出色地跑完了第一棒。我今天想从两个方面概述赵望云这第一棒对我们的启示。  相似文献   

5.
关注民生     
赵力忠 《收藏》2007,(6):55-55
赵望云的艺术精神就是“关注民生”。在他20世纪30年代,40年代的写生,包括在解放之后一直到“文革”之前,他画的大量的人物和场景都离不开民生这个主题。赵望云是长安画派的领军人物,对长安画派的形成和影响做出了巨大的贡献。赵先生以其一生的艺术创作,尤其是前期的艺术创作,奠定了他在20世纪中国画坛上的地位。作品的核心就是关注民生,为弱者呼吁。  相似文献   

6.
张渝 《收藏》2006,(11):166-166
由文化部、中国文联主办、中国美术馆、陕西省委宣传部、陕西省文联、陕西省美术家协会联合承办的“纪念赵望云百年诞辰暨捐赠作品展”于2006年9月12日在北京中国美术馆拉开帷幕。开幕仪式后,来自全国的艺术理论家在北京华侨饭店就赵望云先生的艺术思想,艺术特色以及他在美术史上的地位作了深入的研讨。  相似文献   

7.
朱浩云 《收藏》2007,(9):170-173
历史上陕西曾涌现出不少杰出画家。1961年开始,石鲁、赵望云、何海霞、康师尧等人先后在北京、广州、杭州等地举办展览,作品突出地表现西北风情,有着强烈的艺术个性和粗犷、豪放的艺术感染力,在美术界引起轰动,“长安画派”遂逐渐形成。长安画派以赵望云、石鲁、何海霞、方济众、康师尧、李梓盛为核心,其中赵望云、石鲁、何海霞被称为“长安画派三杰”。  相似文献   

8.
《收藏》2007,(6):32-33
去年是赵望云先生百年纪念,今年是其逝世30周年纪念,本刊策划推出“百年望云”专号,具有特殊的意义。通过邀请赵望云先生的亲属及本刊三位专家咨询组成员撰稿,并选编部分文化界、美术界名家之评论,从学术地位、精神风貌、收藏价值等各个方面对这位艺术大师进行回顾与反思。  相似文献   

9.
《收藏》2017,(5)
正2017年4月13日,由中国美术馆主办,陕西省美术博物馆协办的"回望云峰——中国美术馆馆藏赵望云作品巡展"在陕西省美术博物馆开幕,展出中国美术馆藏赵望云经典作品共计150余幅,较为全面、系统地呈现了赵望云先生的艺术成就、总体面貌和艺术历程。开幕式上,中国美术馆馆长  相似文献   

10.
郎绍君 《收藏》2007,(6):53-53
赵望云先生为我们留下了很多遗产。在我看来,特别重要的有两份。  相似文献   

11.
张渝  邵大箴 《收藏》2007,(6):50-50
赵望云先生是我国20世纪重要的绘画艺术家。他是最早身体力行到农村写生,用画笔反映农民疾苦和描写乡村自然景色的艺术家,是开艺术新风的人。他的这一创举对中国人物画、山水画的发展都起了很大的推动作用,影响波及全国,启发了当代人,直到今天仍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2.
方玖骅 《收藏》2006,(12):52-59
著名美术评论家程征说过:“艺术家在艺术史上取得地位,是由于他做出了别人无法重复和取代的贡献。至少这样两类画家的贡献是不可重复和代替的,一类是开山鼻祖,另一类是登峰造极者。前者的功绩在于从原先没有路的地方走出一条路来;后者的功绩在于把某些方面推达到极致。”(《从学徒到大师——画家赵望云》序)20世纪60年代初,轰动中国画坛的“长安画派”,就是以赵望云和石鲁为领袖人物,引领长安艺术家“一手伸向传统,一手伸向生活”的一个创作群体。石鲁先生以旗帜鲜明的口号,比较系统的理论,所向披靡的独创精神,成为“长安画派”的开山鼻祖,因此确立了他作为20世纪中国伟大艺术家之一的历史地位。  相似文献   

13.
西沐 《收藏》2007,(6):58-61
在中国画发展的历史进程中,有许许多多的人像里程碑一样立在那里,如坐标一样让我们时刻明白我们在哪里、我们要向哪里去。在当代中国绘画史上,赵望云就是这样一个人。但在今天,我们可能愿意拿出大把大把的时间,去喋喋不休地研讨、座谈那些有点名气的所谓名家,连篇累犊地去刊发他们并不丰满、厚实的艺术与经历,而一味地去遗忘像赵望云这样开宗立派的大师巨匠。  相似文献   

14.
《收藏》2014,(5):191-191
当代画坛名家袁振西被美术史家归类为新长安画派画家,之所以说他新,不仅是因为他年龄上和赵望云、石鲁的差别,更有艺术观和创作方法论的差别。袁振西虽被称作长安画派,但他在创作上不拘泥于成法,不管哪门哪派,只要于我有益均放到画面中来,这里面最重要的是他多年在自悟的条件下练就了驾御这么多语言的方法,并紧随时代创作出了大批灵动与意象美结合的好作品。  相似文献   

15.
《收藏》2009,(12):181-181
苗墨,又名苗三太,1940年生于河南滑县。师从赵望云、石鲁先生。陕西国画院专业画家、一级美术师、中国美协会员。  相似文献   

16.
邵养德 《收藏》2007,(6):57-57
赵望云先生的人格力量是和他的艺术直接联系在一起的。赵先生的人格非常崇高,所以他的艺术受到瞩目。赵先生一生的风度,是为正义而显示了自己人格的力量,他艺术的作品是自己的人格力量的体现。动乱的年代给他的人格造成很大的伤害,他一次一次地组合了自己,这种人格力量是非常顽强的。他能坚持下来,主要是因为他热爱农民,像农民一样受苦受难没有怨言,他对自身有充分的认识。  相似文献   

17.
王宁宇 《收藏》2007,(6):56-56
20世纪,中国近代史上出现了一些少有的伟大的人民艺术家。作为这样一个艺术家,赵望云先生的一生是非常丰富的、多方面的,也是相当复杂的。  相似文献   

18.
《收藏》2009,(6):179-179
苗墨,又名苗三太,1940年生于河南滑县。师从赵望云、石鲁先生。陕西国画院专业画家、一级美术师、中国美协会员。现定居北京。  相似文献   

19.
秦人 《收藏》2014,(2):158-159
黄胄出生于河北省岩县的一个农民家庭,从小喜爱绘画,8岁时迁徙西安。1940年,他随赵望云学画。1945年到敦煌写生。1949年,他24岁的时候参加了中国人民解放军。20世纪五六十年代是他第一个创作高峰期,在国际青年艺术节获金奖的《洪荒风雪》就是在这一时期创作的。  相似文献   

20.
写过长安画派创始人赵望云,就开始搜索下一个"大家"。一个名字跳到我的面前:舒同。中国第一任书法家协会会长,毛泽东钦点的"红军书法家",墨盖神州,名扬四海,我和他的小儿子舒安还是朋友。就是他了,但是舒安常住北京,不知道能否找到他,拨通了舒安的电话,真巧,刚刚回到西安。这是一次比较轻松的采访,不仅因为我们是老朋友,还因为材料都齐了,2005年是舒同诞辰100周年,中国文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