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陶瓷质地的佛像其滥觞可追溯至东汉、吴晋墓葬出土的钱树陶座与青瓷魂瓶,然而其上贴塑的坐佛尚属与黄老神仙信仰杂糅并处的中土佛像雏形,历史价值远胜其艺术魅力。嗣后虽偶见如山东博兴县文物管理所收藏的北齐模印素烧彩绘菩萨瓷像为代表的少数早期陶瓷佛像,但真正意义上陶瓷造像艺术实非宋辽元明四代莫数。宋代广东潮州窑、陕西耀州窑制作的神采奕奕的瓷塑佛像,河北易县八佛洼白玉、百花二山秘藏的16尊神容逼真的辽三彩等身罗汉坐像,元代景德镇璎珞严身的影青菩萨及明代德化窑白瓷造像皆名重一时,堪称同时代佛教造像之翘楚。  相似文献   

2.
杨华  官居铁 《收藏》2008,(2):100-102
有纪年最早汉传金铜佛像仍在国内 中国古代雕塑艺术品中,佛像雕塑艺术占据极重要的地位。学术界公认佛教早在东汉时期传入我国并有佛像遗留,并认为现存美国旧金山博物馆的造于十六国后赵建武四年(338年)的一座鎏金铜佛坐像为我国现存最早有纪年的汉传金铜佛像。  相似文献   

3.
邵颖 《收藏》2012,(20):84-85
佛像因其无尽意的境界、生动的形象和精美的制作,具备了很高的艺术价值和收藏价值,近几年来,金铜佛造像在拍卖市场中受到了藏家们的大力追捧,成交价格屡创新高,成为收藏市场不可忽视的一匹"黑马"。2006年香港苏富比秋季拍卖会上,一尊明永乐鎏金释迦牟尼火焰背光坐像更是拍出了1.23亿港元的天价,令人赞叹。佛像素有高古佛像和明清佛像之分,高古佛像指明清之前的佛像,也称汉传佛像。经过三次大的灭佛运动,所以已经十分少见。常见的是明清佛像,也就是藏传佛像了,现阶段,汉藏结合的佛像成为新宠,主要原因是自汉传佛教及藏传佛教在中国的融合之后,所制  相似文献   

4.
邵颖 《收藏》2013,(9):172-173
在2006年香港苏富比秋季拍卖会上,一尊明永乐鎏金释迦牟尼火焰背光坐像破天荒地拍出了1.23亿港元的天价。2013年各大拍卖公司均推出佛像拍卖专场。场场受到热捧!相关专家指出:“佛像收藏的高温还将持续很久,现在仅仅是开端阶段,此时正是行家里手疯狂纳宝的时期。”  相似文献   

5.
邵颖 《收藏》2012,(12):184-185
佛像是中国人接触最广、最久的雕塑艺术。迦牟尼佛、无量寿佛、观音、文殊、普贤、地藏菩萨,他们庄严、亲切、宁静、慈祥。众多艺术品门类里,也唯独有收藏佛像让人毕恭毕敬地说一声“清”。  相似文献   

6.
张婷 《收藏》2008,(9):97-99
曾收藏有西周毛公鼎等众多重器的清代大收藏家陈介祺(1813~1884年)号簠斋,其号缘自他曾收藏有一件古代青铜簠(fǔ)。那么簠到底是一种什么样的宝物?又蕴藏着什么样的文化密码呢?  相似文献   

7.
高强 《收藏》2011,(11):16-17
中国古代艺术的精华——明代西域“水陆佛像画”(1368~1644年),起源于宋朝的一种水陆法会绘画,盛行于明代,反映天上的佛、神鬼和人间民俗三个题材,称之为天地合一的“水陆画”。  相似文献   

8.
王春元 《收藏》2006,(12):158-158
2006年的秋季艺术品拍卖已结束了第一轮角逐。香港和北京的拍卖成交结果显示,近现代书画市场继续冷却,成交率仍在50%以下艰维挣扎。与之相反,“皇家”一门独盛,在香港苏富比2006年秋拍中,明清御用瓷器、珐琅、雕漆顽强守住高价,万其震惊藏界的是苏富比重要明初鎏金铜佛收藏专拍中,16尊明代永乐,宜德年间宫廷御制的藏传佛像,总成交额达3亿港元。  相似文献   

9.
中国古代艺术的精华——明代西域水陆佛像画(公元1368-1644年),起源于宋朝的一种水陆法会绘画,盛行于明代,反映天上的佛、神鬼和人间民俗三个题材,称之为天地合一的水陆画。由于绘制精美,年代久远,存世量极少,故水陆画都封存在故宫和极少数的中国西部博物馆,被定为国家一级文物。据不完全统计,中国西部水陆佛像画的珍品流失民间和海外的数量不会超过二十件。所以,能收藏一幅国家级文物——西部水陆佛像画是可遇不可求的缘份。  相似文献   

10.
《收藏》2012,(6):132-135
十几年前,笔者偶然从琉璃厂海王村古董店购得一尊鎏金佛坐像,极小巧可爱。虽然仅高5.7厘米,却一丝不苟,无论面相、衣纹、台座制作均佳,有大像的气势,可谓以小见大(图1)。 值得赏玩的是,在须弥座的束腰部分刻有发愿文,字小如粟,共50字,文曰:周府欲报四恩,命工铸造佛相,一样五千四十八尊供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