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收藏》2008,(1):190-190
为永恒纪念中华盛世2008年奥运,由中国白艺术宫主席、辛默楼艺术总监、世界华人杰出艺术家陈仁海大师设计创作的第一套收藏版中国白生肖纪念瓷,一经推出立即引发收藏界的强烈反响。陈仁海是第一位也是至今唯一一位所创作现代瓷雕被北京故宫博物院、台北故宫博物院、  相似文献   

2.
《收藏》2008,(6):170-173
3月17日,中央电视台2套《财富故事会》播出了陈仁海“血炼白瓷”专题,系统介绍了当代中国瓷雕艺术大师陈仁海在艺术上的追求和杰出成就,在广大观众中引起巨大反响。继本刊连续发表《破解“中国白”至尊至贵之谜》《陈仁海:思想力推动“中国白”传承创新》等文章之后,今全文发表《血炼白瓷》解说词,以满足广大读者的要求。  相似文献   

3.
冯乃华 《收藏》2008,(3):196-199
本栏目上期刊发了“传世收藏——陈仁海中国白艺术展”在京首次公开展览,引发各界轰动的信息,而长篇通讯《陈仁海:用中国白奏响时代和谐主旋律》又引起读者的广泛关注。不少读者来电或来信询问,陈仁海的“中国白”为何至尊至贵?他的成功之谜是什么?为此,本刊特邀对陈仁海有多年研究的《神州》杂志副社长兼副总编冯乃华先生撰写了《陈仁海:思想力推动“中国白”传承创新》一文。文分为“思想力推动‘中国白’技艺创新”“思想力推动‘中国白’创意创新”“思想力推动‘中国白’价值创新”三大部分。本栏目将分3期按上、中、下3篇连续发表,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4.
李维群 《收藏》2008,(8):181-181
近日,记者到福建德化采访,看到了这样一组数据与资料:截至2007年底,陈仁海大师创作的316件中国白、中国红瓷雕作品获得国家授权专利版权。福建省德化县中国白陶瓷有限责任公司的辛默楼陶瓷研究所被福建省专利局确定为专利试点企业,被福建省版权局确定为版权保护重点企业。  相似文献   

5.
史兵 《收藏》2010,(2):159-159
曾经以一尊郑成功《挥师收台》为主题的中国白瓷雕作品轰动海峡两岸的中国陶瓷工艺大师陈仁海,近年来接连有惊世巨作问世:2008年北京奥运会上,他以中国白瓷雕《梦回大唐》系列9件作品获得北京奥运会美术大会唯一最佳创意作品奖;2009年国庆六十周年大典,他特制的中国白《和谐世界》元首杯,被中国政府作为国礼赠送给与中国建交的国家元首,赢得一片赞誉。福建德化的中国白瓷器,无愧为饮誉世界的海西品牌。  相似文献   

6.
维群 《收藏》2007,(2):182-182
近日,陈仁海“中国红”《福禄寿囍》“金猪”系列在全国正式发行,引起了收藏界和社会各界的极大关注。刚发行不到一个月,即出现五六次脱销断货的现象!陈仁海“中国红”《福禄寿囍》“金猪”系列凭什么如此“魅力四射”,不断征服全国的收藏爱好者?  相似文献   

7.
冯乃华 《收藏》2008,(5):178-181
下篇:思想力推动“中国白”价值创新 陈仁海大师的“中国白”至尊至贵,这已是包括启功、赵朴初、史树青等国宝级鉴赏大师和北京故宫博物院、台北故宫博物院、南京博物院及徐展堂在内的顶级收藏机构和收藏家认可的不争事实。探求其中的奥妙,除了他致力干中国白技艺创新和创意创新之外。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他以“为他人创造财富”为理念,致力于“中国白”价值的创新。  相似文献   

8.
徐永生  冯思宇 《收藏》2010,(3):169-169
“时隔50年,中国白瓷再次被人民大会堂选为党和国家政务活动用瓷,这不仅是陈仁海大师的光荣,也是中国瓷都德化的荣耀。”这是德化县县长李辉跃2010年1月29日在人民大会堂北京厅举办的“中国瓷都德化建国60周年纪念杯、《和谐世界》元首杯”交接仪式上的由衷感慨。  相似文献   

9.
冯乃华  刘日春 《收藏》2008,(11):164-165
“陈仁海以‘天、地、人’为创作元素的中国改革开放珍藏纪念瓷《人和寿长》《黑猫白猫》瓷雕艺术作品,艺术性、观赏性独特,图有意,意惊人,艺术风格质朴,文化含量深厚,有大家风范,看着舒心,收藏放心,是难得的艺术珍品。”这是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教授、著名陶瓷艺术家张守智对陈仁海两款中国改革开放三十周年珍藏纪念瓷发出的由衷的赞美。  相似文献   

10.
《收藏》2010,(6):170-171
萨翁盖碗展堂壶,世博灵感声声呼。和鼎瓷雕中国魂,知音往事堪重省。这首小诗,是陈仁海得知与中国白交道不浅的两位知己,国际奥委会终身名誉主席萨马兰奇先生,全国政协常委、商界翘楚、杰出的文物收藏鉴赏家徐展堂先生逝世后的情感和创作的真实写照。  相似文献   

11.
《收藏》2011,(8)
各地藏友收到双为杯后,纷纷致电中国白公司,除对双为杯表示赞赏外,还建议公司应该请元首杯的首创者、上海世博会福建馆镇馆之宝的创作者——陈仁海大师再创作一对双为壶,把建党90周年、辛亥革命100周年两件特殊的事件表达到壶上,成为史上首例双为壶。特别是很多国家驻华使馆大使来电:陈大师,能不能专门创作一款‘双为壶',要具备既能通体全釉、抗菌、智洁,又能炮制营养品、茶和饮酒功能的长寿养生壶?陈仁海回电:有难度,但能挑战。  相似文献   

12.
冯乃华  王建国  思宇  饶婷 《收藏》2008,(10):152-155
2008奥林匹克美术大会规格之高,规模之大,评审之严格,奥运遗产之丰厚,影响之深远,在国际奥林匹克史上独领风骚。陈仁海能够登上奥美艺术殿堂,并荣获大会唯一的最佳创意奖,既是中国陶瓷界的荣耀,也是世界对他的艺术成就的褒奖,更是广大陶瓷收藏家的历史性幸遇。 本刊一直关注陈仁海的艺术发展,对陈仁海荣获2008奥林匹克美术大会唯一的最佳创意奖表示衷心的祝贺!此外,特约长期致力于中国白、中国红收藏投资的专家冯乃华先生对陈仁海获奖作品的文化价值进行点评,对陈仁海获此殊荣的成因进行分析,以与读者共同分享陈仁海先生的艺术成果。  相似文献   

13.
《收藏》2011,(9):159
2010年,应湖北诸多藏友之邀,陈仁海赴汨罗参加端午节庆活动。一藏友说:"现在焦虑已是一种普遍的心态,你看屈原的众多雕塑都是颜色憔悴,形容枯槁,悲天悯人,你能不能创作一款气势舒展,让人一看就豁然的新作。""你们的要求我尽量让你们满足。"陈仁海大师当场允诺。回到德化后,陈仁海数易其稿,"楚天长歌"现已新鲜出炉。首批的16件作品,湖北藏家们赞赏有加,就被争先预订。  相似文献   

14.
李毅民  陈仁海 《收藏》2011,(3):140-143
天机不被 出奇无穷 说起来惭愧,福建德化县中国白陶瓷有限责任公司从十余年前就是《收藏》杂志的重要广告客户,但对其品牌“辛默楼”“中国白”“中国红”,我关注有限,耳熟却不能详。艺术大师陈仁海我是久闻大名,却从未谋面,对其创新业绩,知之甚少。幸亏2010年组织首届“当代名窑”评选活动为我们提供了相识、相知、相敬的机缘。  相似文献   

15.
《收藏界》2011,(12):130-130
《龙腾虎跃》中国红景泰蓝熏.集张同禄大师从艺50年功力.为2012年龙年创作的精品力作.预示着龙年吉祥如意(龙腾虎跃).创造了景泰蓝工艺史上的非凡成就。  相似文献   

16.
冯乃华 《收藏》2008,(8):178-180
“题材纪念”瓷是陈仁海主打收藏品市场的一个拳头产品。每次重大的国内和国际事件都值得世人纪念,而陈仁海每次都能适时抓住这些重大事件,把它们一一切入瓷中,并严格限量制作,这是辛默楼“中国白”瓷雕走红的首要原因。  相似文献   

17.
冉劲松 《收藏界》2013,(2):108-109
为揭晓“2012影响中国收藏界十大经典人物”,直《收藏界》杂志社社长高玉涛先生之约为赵朴初先生创作一幅肖像作品。我欣然直约之后,内心隐隐有丝不安,因为赵老不仅是一位宗教界的领袖,而且是享誉海内外的著名作家、诗人和书法大师。除此之外对他的了解并不是很深入,要想创作这幅肖像,需要更深人地了解。  相似文献   

18.
《收藏界》2007,(8)
2002年冬天,对于李凤强及研究所设计小组来说十分特殊。在这一年的10月和11月,他们精心创作的大型檀香木雕《瑶池集庆》分别获得了第三届中国工艺美术大师作品暨国际艺术精品博览会金奖和第四届中国工艺美术大师精品博览会金奖,这是对他们两年多来辛苦工作的肯定,也为我国的木雕艺术宝库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相似文献   

19.
《收藏界》2009,(5)
本刊讯:《收藏界》杂志刊中刊《工艺美术大师》创刊首发式暨中国陶艺大师书画笔会,2009年3月21日上午在江苏省宜兴市鲍志强紫砂艺术馆隆重举行。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分党组书记罗杨,中国工艺美术学会画理事长朱玉成,《收藏界》杂志社社长、文化部中外首工美  相似文献   

20.
《收藏》2009,(10):195-195
瓷部景德镇的千年沉淀,给当代陶瓷大师们留下了无比丰厚的创作源泉,而开宗立派的两位陶瓷大师周国桢与黄卖九,更是众多大师中尤为突出者。两位陶瓷大师首次联手,为新中国成立60周年特别创作的献礼之作——《锦绣中华》瓷,以其独具魅力的原创艺术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收藏者,成为当代艺术陶瓷收藏当之无愧的领航先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