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单海兰 《收藏》2009,(6):164-166
夏日的阳光格外灿烂,而秦宝斋2009夏季书画拍品也异常精彩。此次拍品仍以长安画派及西安本地画家的作品为主,既包括赵望云、石鲁、何海霞、方济众、康师尧等老一辈的书画名家作品,亦有如刘文西、崔振宽、王西京等近些年西安画坛代表画家的作品,同时也不乏后起之秀的杰出画作(如图)。  相似文献   

2.
邵大箴 《收藏》2009,(3):184-184
长安自古多人杰。 苗墨是在有深厚文化传统的长安艺术氛围中成长起来的杰出艺术家。他自幼爱好绘画,在接受了较为系统的美术教育之后,于1962年进入陕西美术家协会国画研究室学员班进修3年.受到他的老师——长安画派奠基人之一的赵望云先生的亲切教导,并得到石鲁、何海霞、方济众诸位先生的指点.  相似文献   

3.
单海兰 《收藏》2008,(11):162-163
陕西秦宝斋拍卖有限公司2008年秋季书画拍卖盛会定于11月15日在西安长安城堡大酒店举行。此次拍卖的拍品仍一如既往以丰富多彩的长安画派的作品为突出亮点,从赵望云、何海霞、石鲁、方济众等为代表的早期画家,到刘文西、陈忠志、崔振宽、王有政、李世南、罗平安等为代表的第二代画家,都有作品参加这次秋拍,且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和收藏价值,可谓是长安画派代表画家的精品荟萃。除此之外,拍卖中于右任的书法作品也较为丰富,几乎囊括了其艺术生涯的各个时期。  相似文献   

4.
张少华 《收藏》2010,(7):104-111
群星闪耀大西北天空 新中国成立之初,以定居或寓居西安的赵望云、石鲁、何海霞、方济众等画家为核心的创作群体一反清末、民国时期中国画坛的泥古之风,大胆走向西部生活,写生、创作,使当时沉寂的中国画艺术展现出新的面貌。1961年秋,这些画家以中国美协西安分会国画研究室的名义在刚刚落成的中国美术馆首次举办画展,展出赵望云、石鲁、何海霞、方济众、李梓盛、康师尧六位画家的山水和人物作品,这些画作表现出黄土高原雄浑博大的气势和大西北农民勤劳淳朴的形象,极富地域特色和生活气息,令人耳目一新,引起不小的轰动。  相似文献   

5.
单海兰 《收藏》2008,(6):176-178
秦宝斋2008年春季艺术品拍卖会定于6月20、21、22日在西安凯悦酒店二楼阿房厅预展并拍卖。这次拍卖会汇集了众多名家佳作,以广为藏家喜爱的长安画派为重头戏,如赵望云、何海霞,石鲁、方济众等人的名作,也不乏其他画派,如于右任、唐云、丰子恺等名家的作品。既有多次参展广为人知的代表作,也何珍藏多年初次露面的典藏作品,可谓异彩纷呈,繁花锦簇。  相似文献   

6.
关注民生     
赵力忠 《收藏》2007,(6):55-55
赵望云的艺术精神就是“关注民生”。在他20世纪30年代,40年代的写生,包括在解放之后一直到“文革”之前,他画的大量的人物和场景都离不开民生这个主题。赵望云是长安画派的领军人物,对长安画派的形成和影响做出了巨大的贡献。赵先生以其一生的艺术创作,尤其是前期的艺术创作,奠定了他在20世纪中国画坛上的地位。作品的核心就是关注民生,为弱者呼吁。  相似文献   

7.
方玖骅 《收藏》2006,(12):52-59
著名美术评论家程征说过:“艺术家在艺术史上取得地位,是由于他做出了别人无法重复和取代的贡献。至少这样两类画家的贡献是不可重复和代替的,一类是开山鼻祖,另一类是登峰造极者。前者的功绩在于从原先没有路的地方走出一条路来;后者的功绩在于把某些方面推达到极致。”(《从学徒到大师——画家赵望云》序)20世纪60年代初,轰动中国画坛的“长安画派”,就是以赵望云和石鲁为领袖人物,引领长安艺术家“一手伸向传统,一手伸向生活”的一个创作群体。石鲁先生以旗帜鲜明的口号,比较系统的理论,所向披靡的独创精神,成为“长安画派”的开山鼻祖,因此确立了他作为20世纪中国伟大艺术家之一的历史地位。  相似文献   

8.
吴振锋  吴夷 《收藏》2011,(10):30-35
钱松喦是20世纪新金陵画派的代表人物之一。20世纪60年代初,由钱松喦、傅抱石为代表的江苏山水画派或称新金陵画派曾与以石鲁、赵望云为代表的长安画派和以黎雄才为代表的第二代岭南画派形成三足鼎立之势,共同构筑了这一时期中国山水画的一道亮丽风景线。  相似文献   

9.
在中国近现代绘画史上,有一支艺术上独树一帜、具有浓郁民族特色和地方气息的流派——长安画派。他们着力表现中国西部特有的地貌环境和风土人情,在艺术表现上追求生动、新鲜、活泼,形成了中国画独特的艺术风格。长安画派的创始人和奠基人就是赵望云。  相似文献   

10.
《收藏》2014,(5):191-191
当代画坛名家袁振西被美术史家归类为新长安画派画家,之所以说他新,不仅是因为他年龄上和赵望云、石鲁的差别,更有艺术观和创作方法论的差别。袁振西虽被称作长安画派,但他在创作上不拘泥于成法,不管哪门哪派,只要于我有益均放到画面中来,这里面最重要的是他多年在自悟的条件下练就了驾御这么多语言的方法,并紧随时代创作出了大批灵动与意象美结合的好作品。  相似文献   

11.
张渝 《收藏》2007,(7):74-77
与其说时代的火和光辉煌了赵望云的艺术,毋宁说赵望云以自己的光和火照亮了他那个时代的艺术。或许正是因了赵望云的存在,从传统的囿限中脱颖而出的现代中国画方才得以写上浓重的一笔,并从此凿开了中国画的“代沟”。然而,这一切只是赵望云艺术探求中摧枯拉朽的“火”的一面,至于先生追求艺术精神复归的另一表征——“云”的方面则较少有人论及,  相似文献   

12.
张渝 《收藏》2006,(11):166-166
由文化部、中国文联主办、中国美术馆、陕西省委宣传部、陕西省文联、陕西省美术家协会联合承办的“纪念赵望云百年诞辰暨捐赠作品展”于2006年9月12日在北京中国美术馆拉开帷幕。开幕仪式后,来自全国的艺术理论家在北京华侨饭店就赵望云先生的艺术思想,艺术特色以及他在美术史上的地位作了深入的研讨。  相似文献   

13.
张渝 《收藏》2010,(7):98-102
就文化空间与文化类型而言,身为“长安画派”六大家之一的康师尧先生是本该“执铁棹板,唱大江东去”的,然而,他没有。即便是其雄浑拙朴的艺术风格已然成为长安画派的招牌菜时,他也依旧不避小气地固守着自己的典雅与清新。或许,正是因了这份固守,大气磅礴的长安画派才有了似水柔情的一面。而最能展示这一柔情的便是康师尧笔下的水仙——一个生活在古希腊神话中的美少年。据说,这位名叫那喀索斯的美少年因为感动于自己的美,而深深地爱上了自己,并且只爱自己。于是,他将自己化作池畔的一株水仙,终日顾影自怜。终致于精神分析学家们挥笔写下了那喀索斯情结——一种自恋的情结。  相似文献   

14.
《收藏》2012,(21):143
2012年9月27日至10月21日,中国近现代书画名家作品展在西安曲江新落成的华商美术馆举行,展出作品70余幅。该展囊括了齐白石、吴昌硕、张大干、谢稚柳、傅抱石、李可染、于右任、石鲁、何海霞、赵望云、何家英、刘文西、王西京等38位著名画家的作品,这些名家杰作与时代对话,在传承与创新的道路上不断攀登高峰,呈现了中国笔墨的非凡魅力。  相似文献   

15.
《收藏》2009,(5):177-177
苗墨,又名苗三太,1940年生于河南滑县。师从赵望云、石鲁先生。陕西国画院专业画家、一级美术师、中国美协会员。现定居北京。  相似文献   

16.
张莹 《收藏界》2014,(6):94-102
石鲁(1919-1982年),原名冯亚珩,字永康,因崇拜石涛与鲁迅而改名石鲁,生于四川省仁寿县。中国现代山水、人物、花鸟画家,“长安画派”主要创始人。对于二十世纪后半叶的中国美术史来说,石鲁以其鲜明的个性张力与强烈的艺术风骨,倍受人们关注。在其短暂的艺术人生中,他以满腔热情与生命为代价,实现了对革命理想的执着追求和对艺术创新的艰苦探索。  相似文献   

17.
一札见真情     
杨续本 《收藏》2008,(8):112-112
石鲁(1919~1982年)是长安画派的杰出代表人物,他将中国书画艺术推向一个全新的境界,被誉为“中国的凡·高”。“文革”时期,石鲁经历了他生命中最为悲惨的一幕。他被揪斗、游街、批判,被关“牛棚”,甚至两次被拟判死刑。残酷的人身迫害与政治压力使许多人不敢接近石鲁,真正同情他,并且敢于尽力帮助他的不过数人而已。  相似文献   

18.
何海霞先生是当代山水画大师,是"长安画派"创始人之一,是"长安画派"的主将,又是何派山水画的创始人。他在当今山水画坛的影响很大,自成一家,后学者很多。在艺术市场上和收藏拍卖行列中,他的作品稳  相似文献   

19.
《收藏》2009,(4):175-175
苗墨,又名苗三太,1940年生于河南滑县。师从赵望云、石鲁先生。现为陕西国画院专业画家、一级美术师、中国美协会员。现定居北京。  相似文献   

20.
刘寰 《收藏》2007,(7):79-79
1972年5月21日,我乘车北上探亲,车过西安,猛然感到应该去看看这座古城,便下了车。在一家电影院,我与一名美工谈起了石鲁和赵望云先生,并顺便问他美协在哪里,他说就在钟楼旁边,赵望云、石鲁都在那儿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