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薛志德 《收藏》2008,(12):103-103
最近,我从故友处购得一套民国时期的珂罗版《宋拓淳化阁帖》六、七、八卷,前后桐木书板,裱本高35厘米,宽23厘米。  相似文献   

2.
黄诚 《收藏》2021,(2):120-123
"溧阳本"《淳化阁帖》石刻(图1)为家族私刻,不为世人所熟知,对于其记载仅限于家族记述及方志中的只言片语,因此关于"溧阳本"《淳化阁帖》石刻的具体年代及历史背景一直难以定论。"溧阳本"《淳化阁帖》石刻流传过程这套《淳化阁帖》石刻,世称"溧阳本",原藏于溧阳别桥虞氏宗祠内。  相似文献   

3.
刘继涛  李多才  李鑫 《收藏》2007,(3):112-113
甘肃庄浪县博物馆藏有一套明代肃府本《淳化阁帖》拓本,全套共10册,每册均用桐木板制作封皮。拓本高31厘米,宽20.5厘米,拓印精细,保存完好。卷首有“历代帝王法帖第一·汉章帝书”字样,第10卷后有明代肃世子朱识鋐、张鹤鸣等人的题跋。  相似文献   

4.
戴玉山 《收藏》2007,(7):124-125
中国有文字以来,从甲骨文、金文、小篆、隶书、楷捐,逐渐趋向规范化简单化。古人为了节省时间将书体由隶书演变为急就章、行书、草书,在实践中创造了简体字。甲骨文中,同一个字有笔画少的,也有笔画多的。被称为中国书法第一帖的《淳化阁帖》“王羲之书二”一页中就有“时”“东”“重”(图1)等简体字。唐颜真卿在《争座位帖》中有“师”“与”“顾”等简体字(图2)。  相似文献   

5.
徐冶敏  彭一超  王昆 《收藏》2006,(8):132-137
2006年6月10日是中国政府确定的首个“文化遗产日”。今年“文化遗产日”的主题是“保护文化遗产,守护精神家园”。6月10日至7月5日,由国家文化部、财政部,文物局主办的“文化遗产日特别展览”在国家博物馆亮相。展览内容分“中国文化遗产”和“盛世藏珍——建国以来征集文物精品”两部分。展出的100件(组)珍贵文物和资料,全面反映了新中国成立后,从政府到民间开展的一系列大规模文化遗产抢救、保护行动的重要成果。展品包括被誉为书画国宝的《中秋帖》《伯远帖》《出师颂》(《研山铭》《淳化阁帖》和子龙鼎,陈国琅藏书、龙门石窟佛头等国宝。  相似文献   

6.
刘超 《收藏》2006,(5):118-118
由上海博物馆和东京国立博物馆共同举办的“书法至宝一日本与中国”大展3月13日在沪举行,其中,堪称“中国书法中的瑰宝”的王羲之《丧乱帖》在海外漂泊了1300多年后,首度回国“省亲”,一同展出的还有王羲之的《孔伺中帖》和《妹至帖》。  相似文献   

7.
董凡 《收藏界》2014,(5):17-17
近几个月来,围绕《功甫帖》“真伪”的争议愈演愈烈。收藏家刘益谦阵营与上海博物馆专家团队屡次交手,互有攻防。随着2014年3月28日龙美术馆(西岸馆)正式开放,争议再次升温。  相似文献   

8.
郭亮 《收藏》2007,(9):96-97
2004年中秋,笔者到常熟萧氏后裔萧乾先生家同赏明月。萧先生拿出其祖父萧益友向常熟书法家翁忍华先生借抄《翁迂伯先生论书近言》《翁迂伯先生临阁帖》的真迹(图1~10)。品尝先辈遗墨,让人激动不已。  相似文献   

9.
《武备新书》十四卷,明代晚期刻本,四周单边,版心为上黑鱼尾,半叶九行。该书卷一《束伍篇》,卷二《耳目篇》,卷三《手足篇》,卷四《手足篇》,卷五《手足篇马附》,卷六《比较篇》,卷七《营阵篇》,卷八《行营篇》,卷九《野营篇》,卷十《实战篇》,卷十一《胆气篇》,卷十二《舟师篇》,卷十三《守哨篇》,卷十四《练将篇》。其内容是在戚继光十四卷本《纪效新书》的基础上增订而成,因此又名《增订武备新书》。  相似文献   

10.
《收藏》2006,(11):165-165
澳门艺术博物馆每年都与北京故宫博物院及上海博物馆合作,举办大型方物展。9月9日至11月19日,由澳门艺术博物馆、故宫博物院、上海博物馆、澳门基金会、澳门特区政府旅游局、《澳门日报》联合主办“乾坤清气——故宫、上博珍藏表藤白阳书画特展”。9月8日,展览开幕仪式在澳门艺术博物馆四楼中国书画馆。中国陶瓷馆举行,澳门特别行政区代理行政长官司欧文龙,中央人民政府驻澳门特别行政区联络办公室宣传文化部部长刘晓航、外交部驻澳门特别行政区特派员公署副特派员黄松甫、全国人大常委会常务委员贺一诚、民政部署管理委员会主席刘仕尧、故宫博物院副院长纪天斌、上海博物馆副馆长李朝远等出席仪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