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张黎晨 《收藏》2010,(3):124-125
民国8年(1919年)陇南镇守孔繁锦在天水开始用翻砂法铸造铜元,故称其为天水砂版。初时以仿铸四川篆书“汉”字五十文、一百文铜币为主,后又陆续铸双旗二十文、五十文及九星砂版。民国13年(1924年)停止仿铸川币,杜绝民间私铸,开始铸造孔造辅币五文和十文。  相似文献   

2.
马聪 《收藏》2008,(10):101-101
民国北洋政府时期,陇南镇守使孔繁锦机制的天水铜元,因铸期短、铸量少、铜质红润可爱,受到收藏爱好者的青睐。  相似文献   

3.
邵春华 《收藏》2009,(12):122-123
发行于1967年4月20日~1970年1月21日的“文”字邮票,由于在集邮界已被视作“现代文物”,文票的实寄封(图1)也早已成为最受青睐的集邮品,有些紧俏品种目前市价已逾千元,即使普通的“文革”实寄封也在百元上下。种种迹象表明,文票实寄封呈稳步上升之势。  相似文献   

4.
邴克兴 《收藏界》2012,(3):67-67
早在1992年的冬季,我去武都探亲时,由胞弟引领到县城郭家沟91号张耀峰家选购四铢半两,见小摊上有“都”字砂版铜元出售,要价12元,张即刻回应说,  相似文献   

5.
马树启 《收藏》2006,(9):88-88
2000年3月的一天,我的朋友在郑州古玩市场收集到一枚罕见的朱雀白虎纹“大泉”钱,正面上方篆书“大”字,下方篆书“泉”字,“泉”字向右横倒书写,左右两边分别是高浮雕“白虎”“朱雀”图案,背平素无廊,内穿特大。  相似文献   

6.
也谈纽约倒     
按照《集邮》1991年第3期郑介初以笔名哲夫发表的《“纽约版二元中心倒印”的来龙去脉》一文,对本刊第6期《民国五珍之末——纽约倒》作些补正。 一、郑介初购得“纽约倒”不是11月某日,而是“日本投降后不久的一天”。 二、艾元俊从郑介初手中换得“纽约倒”不是14枚,而是16枚。艾元俊用赫崇  相似文献   

7.
闻锺 《集邮博览》2012,(1):45-45
整理朋友们寄来的明信片,忽然发现一枚明信片似曾见过。 想想,对了,2012年邮政贺卡的12枚国版普卡中,有一枚“九龙旺福”,一个大大的“福”字占据了明信片背面的正中央,“福”字的背景满是篆书的“福”字,大“福”字的每一个笔画中都有一条龙,一共是九条,明信片的右侧写满了新年祝福语,印有“九龙旺福恭贺新禧HAPPYNEWYEAR2012农历壬辰年”。  相似文献   

8.
张同光 《收藏》2009,(4):118-119
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十二月清廷实行币制改革,统一颁发“大清铜币”祖模,要求各省派专员领回依式仿铸。光绪三十二年春安徽铜元局开铸中心阴文“皖”字大清铜币,上书满文“光绪年造”,两边为“丙午”纪年,下分别为币值“当制钱十文”和“当制钱二十文”,左右列“户部”二字,背为大清龙图,上书“光绪年造”,环书英文“大清帝国铜币”。  相似文献   

9.
张家川  马聪 《收藏》2009,(1):143-143
乾隆在位60年(1736~1795年)中,铸制钱币极多。史载铸局多达25个,其中新疆设局8个。由于各局铸钱数量多寡不一,且版式有别,现仅就“乾隆通宝”面文中的“隆”字写法,简介如下  相似文献   

10.
郑纪文 《收藏》2001,(6):73-73
《收藏》杂志2000年第5期刊登的陆克勤先生“珍贵的清朝、民国及新中国早期彩票》一文称,“外商在中国销售的‘洋行票’最早出现在光绪八年,即当时的‘大吕宋票’,由上海汇丰和洋行发售”。而据我收集的资料显示,最早在中国境内发售吕宋票的时间应是光绪六年(1880),农历庚辰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