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收藏界》2007,(10)
说到民国瓷器,有人常以质粗釉差、青花泛蓝、彩瓷磨损、款识无力、有形无神等概括之,却很少去认真研究浅绛彩、新粉彩瓷以及"珠山八友"等绘瓷名家的精细之作,实感遗憾。民国瓷器比起前清,可圈可点的独到之处就是彩绘瓷,它在民国制瓷业沉闷黑暗的夜空中,像一颗闪耀夺目的明星。民  相似文献   

2.
《收藏》2016,(21)
正20世纪70年代,故宫博物院向耀州窑博物馆调拨了一批明清景德镇官窑瓷器,这些瓷器原属清官旧藏,是研究明清景德镇瓷器的重要资料。现择其有代表性的做一简介。颜色釉瓷颜色釉瓷器有黄釉、矾红釉、回青釉、厂官釉等。明正德黄釉盘(图1)口径17.4厘米。撇口,浅弧腹,大圈足,造型规整大方。内外均施黄色釉,足底施白釉,釉面光洁温润,尊贵典雅。胎质细腻。外底青花双圈内双行"大  相似文献   

3.
王军 《收藏界》2012,(8):61-62
五彩瓷器,釉上彩绘瓷器的一种,泛指瓷器釉面上多种颜色的彩瓷。它是在宋、元时期的釉上红绿彩瓷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到明清两代得到发展,其配方经过不断的创新,并进行了多次重大的改革之后,先后出现青花五彩和以红、黄、绿、蓝、黑、紫等为主的釉上五彩两大类。  相似文献   

4.
长沙窑瓷器2021年6月首秀"国家名片",《集邮博览》2021年第6期刊登了几篇介绍长沙窑的文章,这些文章叙述翔实,知识丰富,有助于读者对长沙窑瓷器的了解。其中《人间彩瓷今何在长沙窑口觅芳踪》一文说:"到后来元青花工艺成熟,景德镇将釉下彩瓷发展到新的高度,创造了久负盛名的青花瓷器",这个说法值得商榷,"创造"一词不属实。  相似文献   

5.
明代永乐、宣德时期景德镇瓷业兴旺,青花瓷器成为主要品种,御窑厂的产品胎质细腻洁白,釉层肥润光莹,青花色凋浓翠明艳,造型多样丰富,纹样精致秀美,在陶瓷史上久负盛名。但是人物图装饰极为稀少,未引起学术界的关注,本文试从装饰艺术方面作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6.
冯小琦 《收藏界》2013,(1):44-51
五彩瓷器自元代创烧以来,到明清时期有了长足的发展,是明清时期重要的彩瓷品种。一、彩瓷的起源与发展我国最早出现的瓷器都是单色釉,有青釉、黑釉瓷器,到三国时期出现最早的釉下彩绘瓷器,如南京出土的青釉釉下彩绘羽人图壶,釉下绘有褐彩纹饰。唐宋时期是中国彩瓷的发展时期,除南方地区的越窑、长沙窑为代表的青釉褐彩、青釉褐绿彩以外,由于北方瓷业迅速兴起,出现白釉绿彩、白釉黑  相似文献   

7.
彭明瀚 《收藏》2012,(17):69-74
王步(1898~1968年),江西丰城长湖竹溪人。字仁元,号竹溪,晚年作品常署陶青老人款,斋名"愿闻吾过之斋"。他1907年到景德镇学艺,1968年病逝,毕生从事陶瓷美术创作达62年,制作釉下、釉上、堆雕、刻花瓷器数以万计,尤精于青花。其青花作品从浓到淡一次染成,不见细碎笔迹,可谓前无古人,当时在景德镇被尊称为"青花大王"。1907年,王步到景德镇拜青花艺人许友生为师,学徒5年,1912年徒满出师时所在工场倒闭,只得靠画鸟食罐为生。1919年景德镇著名陶瓷艺术家吴霭生聘请他加入景德镇瓷业美术社从事仿古瓷制作,朝夕临摹明、清官窑名品,为日后创新作好了准备。1926年吴霭生病逝后,他受王琦、邓碧珊等人影响,学习传统中国绘画,同  相似文献   

8.
《收藏》2011,(7):152-152
珐琅彩瓷是清代宫廷御用的一种彩绘瓷器,根据清宫档案记载:在康熙皇帝授意下,宫廷造办处将铜胎画珐琅技法移植到瓷胎上而创新的瓷器新品。珐琅彩瓷所需的白胎由景德镇御窑厂特制,在宫廷造办处由如意馆设计图样.  相似文献   

9.
青花瓷和釉里红都是元代景德镇窑的杰出创造,两者在工艺制作、纹饰图案等方面极为相似,都是釉下彩器。"青花釉里红"就是由这两个瓷器种类结合而成的具有独特风格的一种瓷器,是在青花间用釉里红绘纹饰,也属于"釉下彩"的一种。"青花釉里红"在元代已经烧出,清朝乾隆以后俗称"青花加紫",以色彩绚美著称。蓝色雅致,红色绚丽,两者相互  相似文献   

10.
《收藏》2017,(4)
正明清时期瓷器品种增多,烧造技术纯熟,达到中国古代制瓷艺术的高峰,专供宫廷和官府使用的景德镇官窑瓷器更是精巧富丽,极尽奢华,河北博物院"名窑名瓷"展览展出的明清官窑瓷器既有青花、釉里红、五彩、斗彩、粉彩等彩绘瓷器、也有白、红、黄、青、篮等单色釉瓷器、充分展示了明清官窑瓷器的艺术水平。其中,展出的22件单色釉瓷器极具观赏价值,它们的缤纷瑰丽,纯净典雅,以其天然韵致深受广大观众喜爱。  相似文献   

11.
《收藏》2014,(9):3-3
颜色釉瓷器以其迷人的色彩、天然的神韵成为元明清时期制瓷业的主流之一,深受人们的喜爱。其中许多品种由于其色彩所具有的特殊含义而被皇家所垄断。黄色在明清时期被认为是最尊贵的颜色,因此黄釉成为被控制最严格的一种釉色。只有皇家才能使用,民窑不许生产。  相似文献   

12.
丁送来 《收藏》2009,(12):42-45
湖南制瓷历史悠久,曾出现三次制瓷高峰。早在东汉时期,湘阴窑便已烧出成熟的青瓷,窑址考察中发现有东汉中期“汉安二年”(143年)纪年青瓷残片。可以说湖南青瓷的出现,基本上与浙江越窑青瓷同步。唐长沙窑是湖南瓷业生产的第二高峰,它在承袭湘阴窑、岳州窑风格的同时,创烧了釉下彩瓷,从此打破了瓷器装饰釉彩单一的局面,产品畅销海内外。  相似文献   

13.
正康熙时期,社会经济逐渐发展,呈现全面繁荣的景象,瓷业生产也随之进入黄金时期。有清一代,景德镇始终保持着中国瓷都的地位,是专门为宫廷烧造瓷器的官窑,所造之器不惜工本,极尽奢华精巧,表现出独特的艺术风格,颜色釉瓷器在仿古基础上大量创新,达到顶峰。一般认为,清代红釉在康熙晚期才得以复兴并发展,也就是最后20年光景才烧制成功,对康熙中早期的红釉生产,因面貌不清略而不论(钟凤文《中国传统高温铜红釉的发展与分类》,《东方博物》2008年第2期,第112页)。康熙时期的高温铜红釉瓷器品种丰富、造型多样并屡有创新,本文主要结合故宫  相似文献   

14.
按说,简单的色调很容易被人忽略,但它却在各种审美风尚轮番登场后,依然延续着自己的传奇。没有青花和彩瓷的繁复,只依靠细腻艳丽的色彩,单色釉瓷器反转了所有人的视觉感受。  相似文献   

15.
《收藏界》2007,(9)
青花瓷器,是我国富有民族传统和艺术特色的优秀产品。由于青花瓷器具有色调明快、纹样生动和历久不变的特点,深受人们的喜爱。元代青花瓷器的烧造成功,在制瓷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然而,在多处窑场中,能代表制瓷水平的是景德镇窑。安徽省出土的"青花花卉执壶"和"青花菱花口盘",都是元代景德镇生产的青花瓷。  相似文献   

16.
刘金成 《收藏》2010,(4):23-26
元青花是一种用钴料在瓷胎上绘画,再施以透明釉,在高温下一次烧成的釉下彩瓷,它开创了中国陶瓷史上青花瓷器的先河。蓝色的花纹与洁白的胎体交相映衬,浑然一体,宛若一幅雄奇瑰丽的水墨画。它上承宋瓷,下启明清,是中国陶瓷史上一个重要的里程碑。  相似文献   

17.
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清政府官员熊希龄先生上书湖广总督端方,由政府拨银12万两在湖南创办湖南官立瓷业学校;1906年创办湖南瓷业公司,专程从国外引进了新式设备,设置陶瓷样品陈列室,供学生学习制造。经多年努力,成功烧制出闻名世界的釉下五彩瓷器,突破了中国陶瓷史上单色釉下彩瓷的局  相似文献   

18.
高雪 《收藏》2015,(1):48-56
明代,青花瓷成为景德镇瓷器的主要产品,工艺已非常成熟,可以说明代是青花的明代。明代青花瓷器在元代基础上不断创新,成为当时瓷业生产的主流。明代青花瓷器的一大特点是青花料有很大变化,一般分为三个时期,早期以永乐、宣德为代表,使用进口苏泥勃青(又称苏麻离青)料,色浓重、绚丽、鲜艳;中期以成化为代表,使用国产平等青料,色泽淡雅幽静;晚期以嘉靖、万历为代表,使用的是回青料,色彩蓝中泛紫。  相似文献   

19.
王志军 《收藏》2013,(8):94-98
绞胎瓷器让我心仪已久,更多的原因是朋友在1992年时花了100元钱在北京后海小花园花鸟鱼虫市场买了一件青花缠枝莲纹盘和一个陶罐。洗干净让我欣赏时,我发现以60元买的青花缠枝莲纹盘是当年景德镇烧制的仿宣德青花瓷器;花40元买的陶罐身上的纹饰似瘿子木般行云流水,通体施透明釉,积釉处闪黄绿色。找出《中国陶瓷史》逐章比对器型,发现是唐代晚期烧制的绞胎瓷罐。如此的收藏机遇令人神往,  相似文献   

20.
汤辉 《收藏界》2012,(5):55-57
景德自五代以来瓷业兴起,随着北宋创烧出精美的青白釉瓷器,景德镇一跃成为宋代八大窑系之一,其产品种类丰富、精美如玉、远销海内外,景德镇之名天下咸知。自北宋中期开始,景德镇所烧造的青白瓷品种中就包含着一类十分精美却鲜为人知的雕塑艺术品,达就是“青白瓷摩睺罗”(图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