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收藏信息     
《收藏》2006,(11):113-113
孔子故里兴建中国首座状元文化博物馆,上海拍协成立法律咨询工作委员会[编者按]  相似文献   

2.
亚夫 《收藏》2001,(8):12-13
2001年5月25日至27日,来自全国各地及海内外的收藏界人士百余人,聚集在有“中国收藏半壁河山”美誉的上海。由中国收藏家协会、上海综合开发研究院收藏文化研究所联合主办,上海图书馆、上海《解放日报》报业集团、《收藏》杂志社等16家单位协办的“中华收藏文化国际研讨会”在这里隆重举行。  相似文献   

3.
金宝山 《收藏》2001,(12):31-33
在姑苏千年古镇木渎,有一座全国第一家“江南古代建筑木雕陈列馆”。主人郭凡夫取“椽竹薪桐识者珍”之意,自写榜书“椽薪郭”三字,刻于匾上,悬于厅堂正中。  相似文献   

4.
蓓蕾 《钓鱼》2006,(22):66-67
在最近的几年,收集古董钓具已经成为了一种时尚。你经常会听到“你收集到了什么”或者“我不知道从谁那里能够购买到古董钓具”的话。其实,只要有足够的耐心和信心,就能够收集到珍贵的古董钓具。这项工作不是一天两天就能够完成  相似文献   

5.
张少华 《收藏》2006,(4):155-155
2月25日,丙戌正月之末,在料峭春寒中,《收藏》杂志社迎来了由鹤壁煤业古典艺术博物馆馆长张秦森带队的河南省鹤壁市收藏界、艺术界的一行客人,其中有鹤壁市国土资源局局长王德信,鹤壁市书法家协会主席李建东、副主席李中令,鹤壁知名作家、诗人田万里,鹤煤博物馆副馆长常春等。《收藏》杂志主编杨才玉、副社长王枚等对张馆长一行表示欢迎。客人们对这座传播中国收藏文化的重要阵地充满了向往和好奇,他们的到访为杂志社带来了温馨的早春气息。  相似文献   

6.
曾康 《收藏》2001,(5):17-17
期刊收藏,因为各人的目的和爱好不同,有的只收藏创刊号和停刊号,有的只从本身工作需要或爱好出发,讲究专题收藏,也有追求数量的,属全集型,是期刊就收集……由于笔者有收藏期刊的爱好,且已办了家庭收藏馆,故对各种期刊都有心去研究一番,追根问底。下面是笔者对期刊集藏研习的一些收获。  相似文献   

7.
《收藏》2006,(2):146-146
甘肃的民间收藏工作能迅速成长发展,得益于它一开始就根植在这块收藏的天然沃土之上。甘肃不仅被冠誉“文物大省”,而且是培育和造就收藏家、鉴藏家、文物专家和学者的风水宝地。  相似文献   

8.
彭雄 《收藏》2001,(12):67-68
本世纪初叶,有一个名叫施永格(Walter T.Swingle)的美国农林博士,正在研究各种林木、菜蔬的选种和移栽,并在全球范围广泛收集有关适合移植到美国的物种。一个偶然的机会,他接触到中国的地方志。他惊讶地发现,中国的地方志中不仅有对一地一域的历史沿革、文艺教化、风土人情、人物事件的详细记录,还有对当地动植物种、土壤气候、灾情天象的详细客观的记载。这些史料对研究中国各地的自然地理、人文景观、物种演进有着极大的帮助,这也正符合博士的研究课题。于是,他向美国国会书面报告,建议由国会图书馆出资到中国大量收集中国的历代地方志。  相似文献   

9.
《收藏》2012,(12):164-164
在开封第30届菊花文化节到来之际,2012年10月17日上午,全国首座“中国收藏文化名城”命名授牌暨揭碑仪式在开封金明广场隆重举行。  相似文献   

10.
蓝翔 《收藏》2006,(11):59-59
促使我写此文的动因,是1995年在广东惠州举办的华夏民间收藏展上与《收藏》杂志主编杨才玉先生的会面。此前虽然拙文多次发表于《收藏》,但我无缘和主编相识,这是第一次见面。他提出聘请我担任《收藏》杂志特约撰稿人,要我多写关于海派收藏的文章。  相似文献   

11.
李雪梅 《收藏》2001,(1):6-9
与人类文明史同样久远的收藏又跨过了一个世纪而进入新千年。时间不留痕迹地流逝了,而那些流传于世的艺术品,却能让人体味到时间的价值与分量。  相似文献   

12.
亚军 《收藏》2001,(1):3-3
不管是轻盈的,还是厚重的,迈过时间的脚步总不能停歇。大开发,大演进,一切似乎都要在这个时刻写下精彩华章,而这一切必将孕育出《收藏》迎着新世纪迈进的大气魄。  相似文献   

13.
杨才玉 《收藏》2006,(11):I0002-I0002
2006年是中国首家省市区级收藏组织——上海市收藏协会(此前较长一段时间称为上海收藏欣赏联谊会)二十周年华诞,这不但是上海市广大收藏协会会员和收藏爱好者的盛大节日,也是全国民间收藏值得纪念的一件大事。本刊在年初就同上海市收藏协会共同策划举办一期海派收藏专号,主要由协会会员负责撰稿,对海派收藏的沿革、理念、特色、成就等进行一次较为系统的探讨和介绍,以纪念中国收藏界的这个重大事件。  相似文献   

14.
《收藏》2011,(12):I0006-I0007
收藏【泸州老窖·酿艺】能真切感受每一款藏酒的故事。每一款酒会讲述一座百年传奇的老作坊,每一款酒都是一位酿酒师酿造绝技的完美呈现,每一款酒也是一位设计师灵感的倾心奉献,每一款酒留下了当年岁月不可磨灭的印记。  相似文献   

15.
收藏战争     
段生馗 《收藏》2009,(6):19-19
我是生在红旗下,长在新中国的下一辈,但是,“日本鬼子”“三光政策”“抢掠”“杀人”这些父辈时常挂在口边的话题,是我从小就听到的时隐时现、似懂非懂的往事……  相似文献   

16.
陆克勤 《收藏》2001,(1):81-81
由上海国际商品拍卖有限公司主持的第八届钱币拍卖会于2000年9月17日落槌。在币市持续走低、买气难聚的情况下,由于组织有方,增加委托,精品荟萃,使得这一届钱币拍卖会开成令泉友大开眼界的盛会。全部472项拍品成交逾55%,总成交额逾260万元,其中单枚最高成交价达36.3万元。  相似文献   

17.
收藏信息     
陈浩清 《收藏》2001,(8):79-79
与大腕人家不同,平凡小户收藏的只是些普通物什,鄙人(芸芸众生)的收藏不过是工作之余之便,信手拈来。原本与人无涉,平淡无奇的身边杂件,只怕长久静卧被遗忘在角落,或被扫地出门,才特意作为“藏品”收藏,想不到奇迹般地竟有了生命。其生命力虽不像暴风骤雨富有震撼力,但那种春风化雨、潜移默化,却是持久地深刻地影响着我,感动着我。  相似文献   

18.
戴泉生 《收藏》2001,(5):62-63
近年来,扑克牌以其独特的魅力成为藏家的又一藏项,北京、上海还成立了扑克收藏协会,那些鲜为人知的扑克精品一次次倾倒无数牌迷。  相似文献   

19.
廖国柱 《收藏》2006,(1):153-153
作为一名迷于收藏的人,为感谢《收藏》13年来为广大读者带来的巨大精神享受,特作小诗一首,祝愿《收藏》百尺寸竿头,再创辉煌。  相似文献   

20.
陈根远 《收藏》2001,(5):24-26
秦汉瓦当同商周青铜器、明清瓷器一样,是我国最优秀的物质文化遗产。图案瓦当的丰富变化,图像瓦当的天真奇肆,文字瓦当的舒卷自如,都是庄子“道在瓦甓”的绝好图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