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我和一群年轻学人关注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美学研究这一课题,开始于几年前。我们以研究生课堂、小型研讨会、QQ群交流等多种方式,持续讨论该领域的问题。其收获之一,便是完成了一部百万言的《中国美学三十年———1978至2008年中国美学研究概观》,出版后受到学界的肯定,在读者中产生了一些反响。但是我认为,对于30年中国美学的整体梳理、回顾、总结与反思,不但我们做得还很不够,而且在学界也才刚刚开始。深入开展这方面的探讨,对中国美学学术的健康发展,无疑具有重要的意义。于是我提议参加过《中国美学三十年》写作的原班人马,继续从不同方面对30年中国美学进行研究。或抒写研究心得,或概括某一具体领域的总貌,或描述某一研究热点的发展趋势,或就某些基本问题进一步深入探索。这一提议获得大家的积极响应,于是就有了这一组九篇笔谈文章。我从全局上概括了30年中国美学的学术史意义,刘兆彬讨论了30年美学的两个重要问题,于永森着重强调了30年中国古代美学应有的价值取向,徐庆博、耿鹏、仲崇宾和翟乃海、阴妮娜、吴云松等分别讨论了30年间美学研究对象、审美心理、文艺美学、审美教育、审美文化等较集中的热点问题,任瑞金则尝试探讨了30年台、港、澳地区美学研究给我们的启示。各篇笔谈文章论题虽各自独立,但均以30年中国美学总体探讨为核心,旨在抛砖引玉,引起人们更深刻的思考和更热烈的争鸣。  相似文献   

2.
中国古典美学源远流长、博大深厚,然而,20世纪以来的“百年美学”却是西方美学体系直接影响下的产物。作为一种知识背景、学术资源,西方美学对建构20世纪中国美学确实有着很重要的意义。但是,中国和西方有着不同的社会文化背景和审美体验方式。一味地用西方美学的逻辑与体系来套用中国美学,而忽视中国古典美学自身的特点,必然会丧失其独特魁力。因此。我们必须立足于中国自身的学术传统。必须以中国文化精神和审美理想为学术基点,有选择地利用西方的学术理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中国美学”。  相似文献   

3.
借写作《中国美学三十年———1978至2008年中国美学研究概观》之机,笔者对30年来当代中国美学界的一些问题———如当代中国美学思潮的产生缘由、理论得失、未来发展趋势,还有与当代美学进一步发展有重大关系的其他问题———如"积淀说"与"突破说"、"实践美学"与"后实践美学"论争的问题作了一些思考。下面针对30年美学研究中争议甚大的两个问题发表一下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4.
<正>借写作《中国美学三十年———1978至2008年中国美学研究概观》之机,笔者对30年来当代中国美学界的一些问题———如当代中国美学思潮的产生缘由、理论得失、未来发展趋势,还有与当代美学进一步发展有重大关系的其他问题———如"积淀说"与"突破说"、"实践美学"与"后实践美学"论争的问题作了一些思考。下面针对30年美学研究中争议甚大的两个问题发表一下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5.
<正>审美心理学作为美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越来越受到美学研究工作者的重视并且成了中国美学建设不可或缺的一环。审美心理学是美学和心理学的交叉学科,因为处在两个学科的交叉地带,关于这一学科的性质一直没有形成一致的意见。随着当代中国美学建设的进程,出现了采用心理学方法、理论和技术来研究、阐释审美现象的心理学分支,这一具有社会科学倾向的心理学分支主要研究  相似文献   

6.
过去30年美学在中国的发展,大致可分为几个阶段:从1978—1985年的“美学热“;1986—1989年的学院化倾向和对中国古代美学的研究;1990—1995年美学被冷落以及这时出现的西方后学与新保守主义的合流;1996—2000年美学的复苏,以及对先锋派艺术和通俗艺术的关注,艺术走出自律思想的兴起;2001年以后的新世纪,主要是探讨在新的国际语境中发展中国美学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美学家的“美学情结”有个体和集体之分。强调美学的人生性和追求心灵的审美性,成为20世纪中国美学的集体情结,并由此形成了美学的两大特点:审美主义和功利主义的内在统一,艺境求索和艺术心培育的互为呼应。20世纪中国美学的集体情结实质上又是美学本土性问题的体现。  相似文献   

8.
审美心理学作为美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越来越受到美学研究工作者的重视并且成了中国美学建设不可或缺的一环。审美心理学是美学和心理学的交叉学科,因为处在两个学科的交叉地带,关于这一学科的性质一直没有形成一致的意见。随着当代中国美学建设的进程,出现了采用心理学方法、理论和技术来研究、阐释审美现象的心理学分支,  相似文献   

9.
论文对中国美学形成及研究的方法论问题进行了探讨.首先区分了美学在中国与中国美学的概念;"中国美学"的概念是吸收外国美学理论,由中国人所创立的不同于中国古典美学的一种新的知识类型."中国美学"问题可以转化为中国美学的方法问题,因为中国美学是在现代研究方法基础上形成的,中国美学的变革就是中国美学研究方法的变革.中国美学方法最主要的有引进法、注经法、科学法、哲学法、流派法等.不同的方法,反映了不同时期对美学研究的不同要求.中国美学应该放弃所谓的十几种引进的方法论,而走向"美的现象"还原本身,从而探索出一条通向"美学"的独特道路,促进21世纪中国美学的发展.  相似文献   

10.
20世纪中国社会的现代化作为中国美学现代转型的总体性背景,造成了美学学科品格与中国美学实际间的长期错位,具体表现为提倡无功利化、艺术自律性的美学在中国发挥了关键性的社会启蒙作用,这不能不说是中国美学的一种悲哀。然而,仍需指出的是,虽然中国美学在面对外在社会实际时暂时隐匿了批判性锋芒,但却始终未曾放弃学科自身内在的理论反思,四次比较明显的现代转型便是一种明证。  相似文献   

11.
本文回顾了中国百年现代美学理论发展历史,回答了我国二次美学转型期和跨文化美学发展的几点原则问题,归纳了应用美学理论各家的主要观点,揭示了当今中国美学是日常生活审美化和美学研究中国化的特点。对21世纪的我国美学理论发展作了前瞻。  相似文献   

12.
作为同生同长于中国文化土壤上的思想之树,中国美学与中国古代人学是枝叶相关、根脉相连、不可分离的。中国美学极为注重人与人生。以人为中心,通过对“人”的透视,妙解人生的奥秘,也揭示宇宙生命的奥秘,是中国美学确立思想体系的要旨。在中国古代美学家看来,挥动万有,驱役众美的审美观照与审美体验能够陶冶人的情操,纯洁人的情感,感化人的性灵,净化人的灵魂;通过审美活动,可以帮助人们从更高的层次上认识人生主体,树立人格理想,培养人生道德,提高人生境界,实现人生价值。中国美学对美的探寻和讨论总  相似文献   

13.
由中华美学学会主办、徐州师范大学承办的“美学在中国与中国美学”学术研讨会,于2005年10月16日至19日在徐州师范大学召开。来自全国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及报刊杂志社的专家、学者共40余人出席会议,收到论文48篇。这是一次富有成效的研讨会,在“美学在中国与中国美学”这一总题目下,会议设立了三个分议题:1、西方美学在中国的传播。2、中国古典美学与西方美学话语比较。3、全球化时代的中国美学建设。与会的专家学者们围绕着会议议题进行了广泛深入的探讨。美学“在中国”和“中国的美学”是这两年提出的一个话题。它一经提出,便引起…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皮朝纲先生提出并大力倡导建立中国美学文献学,这使人们对中国美学文献学具有了一种学科意识,其中国美学文献学包含着一种美学研究的方法论自觉,对中国文化的自觉和以美育人的美育自觉,因而是先生对中国美学所做的又一件功德无量的学术贡献。  相似文献   

15.
为了使中国传统美学能够在现代重放光彩,皮朝纲教授三十余年来致力于研究中国传统美学、禅宗美学、禅宗书画美学。近年来,他总结自己多年的研究经验,提出中国传统美学新的发展思路,那就是建立中国美学文献学学科。通过学科建设,推动和加速系统的挖掘、整理、利用中国古典美学文献的工作。皮朝纲教授的这一提议使得美学学科的建设更加完整,有利于中国传统美学的发展,得到学界的重视与支持。  相似文献   

16.
方法问题与20世纪中国美学有着密切的联系,尤其是在20世纪中期以后,方法论问题成为了美学研究中的某种根本性主题,并深刻地影响了中国当代美学理论的建构。以人文科学的理论视域,历史性地探讨了美学研究方法论与20世纪中国美学的逻辑关系,论述了这些方法对20世纪中国美学所产生的深刻影响及其所存在的局限性,并提出和论述了美学作为人文科学的学科定位和方法论问题。  相似文献   

17.
1978-2008年,我国美学界对现象学、存在论美学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其中,相关研究深刻地影响了1990年代的中国美学建设:它们一方面充当了"后实践美学"解构"实践美学观"的理论武器,另一方面又充当了"后实践美学"理论建构的思想资源。可以说,现象学、存在论美学研究已经深刻地影响了中国美学研究的基本格局,而且这种影响目前仍有加强趋势。  相似文献   

18.
分析中国美学的发展阶段和三位代表人物两个方面,可见20世纪的中国美学是一种“翻译中国美学”,希望能够建立中国自己的美学,而不是依赖外国专著翻译而成。  相似文献   

19.
对于21世纪的美学建设来说,可能有诸多不同的来源和走向,而中国的传统美学却仍然也必须扮演一个更为重要的角色。这在20世纪的美学成就中已经显露了端倪,现在我们可以有根据地展示我们的自信:中国美学在和西方美学的对话中得到更多的激活,得到当代的阐释,同时可以产生许多新的美学增长点。  相似文献   

20.
中国美学文献建设一直处在有工作无学科的状态,建立和发展中国美学文献学学科已经成为当务之急。放眼国际学术视野,解构主义掀起的文献解读策略已经成为一种潮流,它的经验、教训应该成为我们建设该学科的外部动因。反观国内美学建设视域,美学建构的西方基础正处在动摇之中,推动我国美学建设的文、史、哲诸科都建立了专科性文献学,这就为我们建设中国美学文献学,夯实中国美学建设的本土基础提供了内在动力。站在学术发展视角,充分利用自在文献的价值,推动学术的自为,成为我们对学术自由的憧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