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 毫秒
1.
……究竟什么是"好教育"?不妨借用十八大报告的提法,那就是人民满意的教育。人民满意的教育又有什么标准?……我也谈谈个人对"好教育"的解读。"好教育"的第一条标准,就是更加公平的教育。老百姓可以把孩子放在家门口去上学,城里的孩子和外来民工子女能够在同一个学校就读,让城市和乡村学校的差距更小一点,让  相似文献   

2.
育人三部曲     
"教育——这首先是教师跟孩子精神上的经常交流。伟大的俄罗斯教育家K.II.乌申斯基把校长称为学校的主要教育者。然而,在什么情况下才能发挥主要教育者的作用呢?通过教师去教育孩子,充当教师的教师,教授教育工作的科学和艺术——这是非常重要的,但这只是学校多方面领导工作的一个方面。如果主要教育者只是教别人怎样教育而不直接接触孩子,他就不再是一个教育者了。"  相似文献   

3.
<正>……究竟什么是"好教育"?不妨借用十八大报告的提法,那就是人民满意的教育。人民满意的教育又有什么标准?……我也谈谈个人对"好教育"的解读。"好教育"的第一条标准,就是更加公平的教育。老百姓可以把孩子放在家门口去上学,城里的孩子和外来民工子女能够在同一个学校就读,让城市和乡村学校的差距更小一点,让  相似文献   

4.
黎莉  李如 《中国德育》2014,(24):62-63
正好的教育要以孩子为中心,学校教育唯有亲近孩子,才能更好地成就每一个孩子。十年前,秉承"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重庆市南岸区珊瑚实验小学提出了"珊瑚最红、孩子最亲"的办学理念,并将学校教育的"重音"敲在一个"亲"字上。从此,学校走上了一条以"亲近孩子、适合孩子、发展孩子"为核心的亲亲教育之路。在新时期,围绕党的十八大提出的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根本任务,学校遵循"亲亲教育"的办学理念,  相似文献   

5.
在市场经济等方面的负面影响下,许多功利性的东西已经渗透到教育中来,许多学校为实现孩子父母望子成龙的心愿,罔顾孩子的健康发展,忽视了学校的教育功能。为此,本论文认为:学校教育应该回归教育的本来面目,"教"的同时不要忘记"育",让孩子健康快乐的成长。  相似文献   

6.
由于职业关系,许多朋友希望我能够为他们孩子的教育问题提供一些有价值的专业性咨询意见。问题不外乎是上哪个学校最好?是出国读书好还是在国内读书好?如果要出国,什么时候出去最好?等等。可以看出,每个家长都竭尽全力想为孩子设计出一条最好的教育路线。但我反问的第一个问题往往令他们难以回答:"孩子的想法是什么?"  相似文献   

7.
品读     
《江苏教育》2012,(31):2
学校教育应做而且只做这两件事:打开人的经验世界,发展人的抽象能力。———台湾学者黄武雄教授在《学校在窗外》一书中,以"孩子为了什么去学校"这个追问为引线讲述了学校教育的一系列问题。他还指出:"如果说学校  相似文献   

8.
正"小班化教育是怎么回事?""是把不同层次的孩子分成一个小班吗?""小班教学有什么好处?"2013年5月16日,在西岗区这所学校的新生家长看校日活动中,一些新生家长饶有兴致地频频发问……大同小学自2008年实施小班化教育以来,越来越多的家长因小班化教育而选择了大同小学。学校在"精致小班、优质大同"的教育理念指导下,教育质量稳步上升,办学声誉逐年提高。大同小学的发展是近年来西岗小班化教育发展的缩影。目前,西岗区小班化学校比例达到90%,100%的学校践行小班化教育理念,其中主动  相似文献   

9.
陶德红 《成才之路》2012,(36):14-14
在留守儿童家长中,溺爱型家长特别多。究其原因,首先是隔代教育更容易溺爱孩子,以及老人们相对陈旧的教育方式、教育观念及某些生活习惯等,这都对孩子性格产生一定的影响。其次是由于孩子的父母长期外出打工,把孩子丢在家里,难得回家看看孩子,于是把全身心的爱都给了孩子,尤其是孩子物质方面的要求,是要什么给什么。这样,孩子生活在一种无限制的状态中,这也无形中助长了自私与幼稚的心理,给学校教育也带来了难度。  相似文献   

10.
正"成人在家庭,成才在学校。"在儿童的成长过程中,家庭教育是起点,学校教育是基础,社会教育是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的延伸,孩子的教育是学校、家庭、社会共同的责任,忽视任何一个方面的教育都是残缺的。然而,近年来社会竞争加剧,人们的工作压力和生活压力也日益增加,家长们没有足够的精力教育孩子,甚至有很多家长表示根本不懂得如何与孩子交流。为此,我们  相似文献   

11.
什么样的学校是好学校?什么样的老师堪称好老师?今天,这样的追问尤显迫切。用什么丈量好学校、好老师?考分还是孩子的快乐好老师,好教育,拥有穿越时空、滋润人心的力量,以至几十年前的学习生活凝注笔端时依然如此生动形象、历历在目。随着时代的变迁,现实却和深情的散文有了大不同,很多孩子对学校、老师的感观甚至显得有些漠然。在四年级小学生欣欣的眼里,学校就是一个让她"压力很大"的地方:"我不喜欢上学,老  相似文献   

12.
伍泽民 《教育》2012,(13):5
有的家长对于子女的教育,唯恐漏掉点什么,衣食住行,吃喝拉撒睡,上哪所学校?读什么书?上哪个补习班?家长无不周到入微。这种心态有人总结为"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  相似文献   

13.
正一、学校德育的尴尬1.部分家长对学校教育的不支持。一次,笔者在吃早饭的过程中听到了一对父子的对话,孩子焦急地催促父亲快点吃早饭,吃完后送他去学校,而孩子的父亲慢腾腾地对孩子说:"急什么,迟到一会怎么啦!"这个事例中的孩子很有可能以后在守时和承担责任等方面会存在一些问题。当然,这样的家长可能是少数,但从一个侧面可以看到部分家长和孩子再也不像以前把学校看成  相似文献   

14.
教育实践中,发现普通学校会有一些特殊儿童。这些特殊儿童的家长普遍认为,特殊儿童在普通学校接受教育,未来可以更好地融入社会。给普通学校教师带来一些思考。这些孩子最需要什么?日常工作中要如何教育这些孩子?文章对这些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5.
正作为一个教育工作者,尤其是校长,常常会思考:什么是最好的教育?教育的最终目的是什么?我认为,当代儿童文学作家秦文君给出了正确的答案。她曾说:"教育应是一扇门,推开它,满是阳光和鲜花,它能给孩子带来自信和快乐。"这应是中小学教育的本义和功能。国家督学李希贵曾说:"所谓的新学校,则更多的是依据学生和教师的感受:学生感觉在这所学校里学习快乐,教师感觉在这所学校里工作幸福,他们在学校里能健康成长。"基于此,我校确立了"让教师幸福工作,学生快乐成长"的办学理念,架构了"以人为本"的办学思想,从八个层面的实施幸福教育体系。  相似文献   

16.
施进军 《教育》2013,(15):34-35
学校办得好不好,关键在校长。一个校长,他对教育的认识、他的治校方略、他独特的管理方式等等,直接影响到一所学校的教学质量和校风、文化建设,也直接影响到孩子的健康成长。早就知道浙江余杭的沈智明校长在探索"幸福教育",办学中注重回归教育本源,倡导给学生们一个"幸福"成长的空间。那么,他所提出的"幸福教育"具体涵义是什么,又是如何落实"幸福"的,  相似文献   

17.
在城镇化背景下,县域教育普遍面临"城挤乡空"难题,制约着教育均衡发展。弋阳县采用疏堵结合的系列办法,通过制定《弋阳县城镇学校招生(含插班生)工作方案》,规范城区学校招生,保障城乡学生有序流动。办好农村孩子家门口的学校,让弋阳的孩子在家门口享受良好的教育,最终实现了城区学校全面"瘦身",农村学生大量"回流"。为化解县域教育"城挤乡空"提供了一种可供借鉴的弋阳经验。  相似文献   

18.
我的孩子经医院诊断有智力残疾,在语言、行为上明显落后于同龄的孩子,曾经因此被幼儿园拒绝入园接受学龄前教育。今年就要上小学了.我担心学校会拒绝接受我的孩子上学。我孩子能上什么学校?找什么部门才能解决我孩子的上学问题?希望得到你们的帮助![第一段]  相似文献   

19.
教育是一项重要的民生工程,它的价值从来没有被质疑过。但是,由于复杂的原因,尤其是人的过高期待带来了教育实践与教育理想的偏离。"我把天真活泼的孩子送到学校,若干年后你还我一个什么样的孩子?"一位美国妈妈对当代学校教育提出了这样的质疑,这不禁引发了我们的疑惑,被标榜为崇尚自由化与个性化的美国教育为何会被质疑?与之相比较,中国教育带给孩子们的又是什么呢?问题似乎有过之而无不及。学校教育都有这样的通病:教给孩子们的只是如何生存,而不知教其何为人  相似文献   

20.
颜兰芳 《考试周刊》2013,(79):131-132
<正>在一篇报道中曾有过这样一段文字:有记者问:"什么是德育?"一位教师说:"德育重在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一位班主任说:"德育就是善待孩子、欣赏孩子。"校长说:"德育是‘人育’,是对一个鲜活的生命个体善的引导。"由此可见,加强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在信息技术课中加强德育渗透,引导学生学会做人成为一个全新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