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如果现在还有人说,记者是"无冕之王",肯定会遭到嘲笑。要是你在网上搜索一下"记者采访被拒",就会发现,"吃闭门羹"者不在少数。甚至时常会有记者被扣留、被殴打的事件发生,曾经居于强势地位的媒体,如今恐怕只能承认自己是"弱者"了。前些日子,一场大火,让河南兰考一家民办收养所的7名孤儿和弃婴殒命。社会救助以及孤儿收养过程中的一系列问题,成为公众关注的热点。人民日报记者就此致电民政部,  相似文献   

2.
一个原本聚焦于孤儿收养的新闻事件,却成为众多记者抱怨采访难的导火索。1月4日,河南省兰考县民间收养弃婴孤儿的袁厉害家发生火灾,造成7名孩童死亡。众多媒体在第一时间将目光投向了这一事件,试图还原孤儿救助体系的漏洞,推动政府部门对此加以完善。不过,对这一新闻事件报道的转向,恰恰就出现在这个节点。  相似文献   

3.
收养的铁律     
大部分受访者认为,收养孤儿必须是一个冷静的过程,因为涉及到被收养孩子的一生,务必使孩子的利益最大化  相似文献   

4.
"如果你为慈善捐了100块钱,其中有10块钱被拿去交税了,你心里会不会不爽?"网民阿俊问记者。他在北京市太阳村儿童教育咨询中心做义工,该机构自筹资金,替罪犯代养代教未成年子女。遗憾的是,这些孩子虽形同孤儿,但因为不是真正的孤儿,最终没有找到慈善机构挂靠,只能够作为企业在顺义区工商局注册,这就意味着连捐款都必须按照营业收入纳税。阿俊告诉记者,这令本来就艰难的助养事业举步维艰。  相似文献   

5.
兰考的考验     
一场大火让这座光环耀眼的县城再次成为焦点,在反思收养制度的背后,我们试图展现,这座在政治上有特别意义的县城,似乎在享受它特有的政治名气外,从未真正迈开前进的步伐一场民宅大火让100多名记者"包围"了豫东小城兰考。1月4日8点30分,河南兰考县收养孤儿和弃婴的"爱心妈妈"袁厉害家的7名孤儿在火灾中丧生,最大的20岁,其余7个月至5岁不等,一名  相似文献   

6.
记者被打,被通缉或者被投监,越来越不是什么新鲜事.但由于记者职业的"公共性",他们的类似遭遇仍会引起社会各方对"舆论监督权"及"保护记者权益"问题的强烈关注. 原本深受社会尊敬"见官加一级"的记者为什么现在会麻烦不断?  相似文献   

7.
自1992年中国正式开放跨国收养至今,已有超过10万名中国孤儿被美国家庭收养。其中,90%是女孩。如今,至少有3万名在21世纪之前被收养的孩子,已相继成年,他们中越来越多的人试图回到中国,寻找与他们血脉相连的人,和生命里看不见的密码。十几二十年前,当国外的家庭接住了这个被命运抛出的生命时,也同时剪断了他们在文化上的基因。而这个血液里的基因密码,对于他们来说意味着什么?在他们身上,“我是谁?”“来自哪里?“该到哪去?”从来没有如此迫切地需要被认知。  相似文献   

8.
1985年8月30日,有个同志告诉我,他一个邻居叫寇贞娟,年轻时收养了两个孤儿,如今都已长大成才了,一个是研究生,一个是工程师,事迹很感人,就是没人去写。我一听就坐不住了,问明地址,就去找寇贞娟。门开了,接待我的是一位表情冷淡的妇女。这就是寇贞娟。她给我的第一印象是“这个人没点人情味”。她得知我来意后,说什么也不让采访,并告诉我,前年河南日报一位记者来采访都被她给打发走了。听后,我心里很矛盾,又想走,又不愿失去这次采访的机会。就在我为难之时,她收养的两个儿子和  相似文献   

9.
《新闻记者》2013,(3):55
2013年1月4日,河南兰考县袁厉害的私人儿童收养场所突发大火,6名孤儿和袁厉害的一个儿子在火灾中丧生。这场悲剧让在当地有"爱心妈妈"之称的袁厉害成为媒体报道的焦点。2013年2月号《人物》杂志刊登报道《厉害女士》,描述了一个与之前很多报道大相径庭的袁厉害的形象。报道说,袁厉害将收养的孩子划分等级区别对待,  相似文献   

10.
位于鲁西南的鄄城县生活着一位在抗日战争期间被杨得志收养,曾参与掩护邓小平、万里的爱人顺利渡过黄河,多次建立奇功的抗日女英雄,九死一生的事迹却鲜为人知.解放后,本应享受的待遇未曾享受,却孤守清贫四十年,拖着赢弱的身躯,靠自己微薄的收入,先后收养了二十余名孤寡老人、孤儿,她就是李凤英.……  相似文献   

11.
1997年2月,大兴安岭人民广播电台的“多彩时光”节目播出了“爱在人间”特别节目,报道了一对年轻夫妇在“多彩时光”节目组积极帮助下,收养一位孤儿的爱心行动。在两个小时的直播过程中,社会反响强烈,导播间电话铃声不断,许多听众在热线电话里倾诉他们的感想和看法,纷纷表示参与奉献爱心活动,人们又一次深深地感受到人间美好的真情。 1996年末,大兴安岭人民广播电台“多彩时光”节目组的几位记者到呼中林业局采访,孤儿于洪军不幸的身世引起了记者的关注,于是进行了深入采访。 14岁的于洪军,是呼中林业局碧水镇碧水中学一年级学生。当他还不满周岁,还没有学会喊爸爸、妈妈时,狠心的父  相似文献   

12.
12月1日是世界艾滋病日。某电视台特地于当晚黄金时段举办了一场主题为《共享阳光》的节目。在艾滋病猖獗的严峻形势下,应该说,这个节目有着积极意义。然而,在讲述艾滋孤儿、今年刚15岁的高一女学生纪云香的遭遇时,编导者却又一次故伎重演,复制了又一个令人遗憾的悲情故事: 小云香是一个父母早已双双死于艾滋病的可怜孤儿。但两年前,她幸运地被一对北京夫妇收养。背景大屏幕上,今日的  相似文献   

13.
作为一名电视民生新闻的记者,在日常的新闻采访中,经常会接到很多零碎平庸的报料,采写的稿件往往都是涉及家长里短的"鸡毛蒜皮",因此经常会被认为是浅尝辄止,没有深度。但实际上,在这些平常的事件当中,蕴藏着丰富的新闻线索和许多有价值的好新闻。关键是看记者如何能够"以小见大",抓住并把握好这些新闻线索的主题,做深做厚。  相似文献   

14.
抚养28名上海孤儿 在辽阔的乌兰察布杜尔伯特草原上,有一位善良质朴的蒙古族老阿妈——都贵玛,她的感人事迹被人们广泛传颂着:从小父母双亡的都贵玛是当地有名的妇产科大夫,她收养过28名上海孤儿,拉扯过无依无靠的牧民子女,她虽然终身未育,而如今却是儿孙满堂。2006年12月22日,她当之无愧地荣获第二届“中国十大杰出母亲”称号,她以“草原母亲”的无疆大爱深深地感动了亿万国人……  相似文献   

15.
儿童福利院,主要收养无人抚养的孤儿,弃婴和残疾儿童的社会福利事业单位.是由国家民政部门举办,国家给予经费,儿童的公民权利、生存、生活和受教育的权利受到法律的保护的儿童福利机构. 据1991年统计,全国共有儿童福利院62所,收养孤儿、弃婴和残疾儿童6000多名,其中自费入院的残疾儿童800多名,占收养儿童总数的13%.民政部门制定的对收养的儿童的方针是采取统一抚养、分类分班管理的方针.对健全儿童实行养与教相结合,使他们在德智体美劳各方面得到全面发展,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的、守纪律的合格人才.对肢体残缺但智力发育健全者,实行养、治、教相结合.  相似文献   

16.
十年前,当网络媒体刚刚兴起的时候,一位英国的传播学教授对我说:未来的网络媒体有可能把各类新闻资讯一网打尽,100年之后的报纸形态必将发生根本性改变,记者这个职业也必然因此发生根本性改变.到那时,报纸将不再是提供信息资讯的新闻纸了,因为提供资讯的功能已经被网络媒体基本取代,报纸必须在新闻解读和深度分析上下功丸记者也不再是具有采访垄断权的职业了,因为网络时代人人都会成为"公民记者",那时候我们需要的"记者",将是一些能够帮助人们释疑解惑的"社会学家".  相似文献   

17.
事实上,袁厉害最先是被媒体捧起来的,被称为"最美妈妈"。从一定程度上,也成了当地的一张名片。由此,用兰考民政局原局长杨佩民的话,一切的一切都已经成为习惯。袁厉害成为名片也是习惯,袁厉害自己收养弃婴、民政局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也都成为习惯,要说袁厉害的收养,其实可以称作习惯式收养。不过在火灾发生之前,谁也没有对这种习惯式收养坚决地说过NO。这也是袁厉害及其家人在日后受到质疑,感情上不能接受的原因  相似文献   

18.
校对趣事     
当校对久了,便会遇到很多有意思的事。那时我刚做校对,没有经验,而且对记者编辑十分信任,觉得他们不会"整"我们校对。不料做校对没多久就被"整"了一下:本来应该是"子在川上曰",记者大人引用时却写成"子在川上日",编辑大人也不改,或者说也没看出来。而我这个校对,哪里会想到会发生这种错误呢,何况"日"和"曰"长得太像了,校对的时候便大意了……结果当然是经济处罚,被扣10元钱——幸亏不是标题,不然就不是10元,而是100元。从那以后便格外留心字形相近的字,凡是碰到这样的字,都要用放大镜看了又看。  相似文献   

19.
相信很多读者会对"茶水发炎"事件记忆犹新:两名记者暗访了10家公私医院,声称自己尿频尿急尿痛。而在被医院要求尿检时,记者用一只崭新的玻璃杯泡了绿茶,并将茶水当做尿液的样本送检。结果"令人震惊",有6家医院的尿检结果显示,茶水"发炎"了。"茶水发炎"事件引发了社会广泛关注,事件的始作俑者也公开承认,这是她们精心打造的一  相似文献   

20.
速读     
《中国新闻周刊》2008,(18):12-15
5月19日-21日:全国哀悼日;中国发起抢救生命大总攻;地震孤儿收养潮来临;地震损失尚难以准确估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