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一、培养审美感受能力,视觉、听觉是审美感知的两种主要官能。朱光潜说:"美感起于形象直觉。"文学作品是作者用来表达思想感情和审美观点的,语文课的审美教育也源于作品的语言,我们可以通过对作品语言的剖析,让学生感知语言的形象美、内涵美和思想美。也可以运用朗读,使学生的审美感知的指向隐含于审美对象的美,激发起审美主体心理上的喜、怒、哀、乐的情绪反应,让学生体会到审美的音乐美、语言美、情感美。文学作品是通过形象来反映生活的,所以我们可以通过对作品中人物或景物的形象美进行剖析,让学生感知美。  相似文献   

2.
美育教育是一门感性类或叫情感类的学科,审美教育是它的重要教学手段之一,在实施审美教育的过程中,对情感的陶冶又显得尤为重要,审美情感的产生是以形象为基础的,没有艺术的形象作为学生的审美对象,作为审美主体的学生就产生不了美,所以说缺少艺术形象的教学是不完整的。  相似文献   

3.
中国是诗的国度,诗的历史源远流长,形成了独特的美学体系,优美的诗歌作品,往往蕴涵着丰富深邃的意境和情感。精炼优美的语言,生动多彩的形象,都有着特殊的审美功能。因此,上好诗歌教学课,对培养初中学生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提升学生的文化品位,提高语文综合素质有着重要的意义。诗歌教学要围绕"三美"展开,即音乐美、意境美、情感美,让学生充分感受诗歌的审美层次和审美韵味。  相似文献   

4.
培养学生的审美素质是语文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目标。在语文教学中实施美育,语文教师应从形象美、情感美、形式美等方面挖掘审美因素,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理想。从审美感知、审美情感、审美想象、审美创造四方面来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相似文献   

5.
教学的审美性,就是教师自觉运用美的方法和手段,以美的形象、美的情感、美的创造贯穿教学过程,使教学本身成为审美的对象,学生在教学过程中,不仅学得知识获得能力,而且从中欣赏美、体验美、陶冶性情,提高素养,促进身心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6.
本文从激发学生感受语言的韵律美,引导学生体验课文中的意境美,提高学生鉴赏美的能力和水平,创造和再造学生的现实美四个角度阐述在语文教学中学生审美情感的培养.  相似文献   

7.
语文教学中的审美教育要求教师以审美心理为依据,凭借审美对象有目的、有计划地指导学生进行审美活动。由于审美心理中极其重要的因素是审美情感,它具体表现为审美感知的愉快、审美想象的快乐和审美理解的欲望,成为审美活动的动力,所以审美教育必须发挥学生的情感作用:由于审美对象大都是以具体可感的形象诉诸学生感官,影响学生的思想情感,所以审美对象必然是以一定的形象为主。基于审美对象的形象性特征和审美心理的情感性特征,语文教学中的  相似文献   

8.
作为审美对象,语文教材本身就是自然美、社会美、艺术美集本的仓库,就其中包含极高审美价值的单篇而言,又往往是思想美、形象美、意境美、语言美和谐统一体。作为语文教师,就是要在语文教学实践中引导学生带着自己鲜活的感觉、情感、经验和认识等,进入语言所创造的美的世界,努力培养学生的审美知觉能力、审美情感体验能力、审美想象能力和审美领悟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审美心理素质和创造美的能力。一从当前中学语文教学的状况看,语文美育已开始引起语文界的关注,但在理论研究上和教学实践中还远未形成明晰的共识。这主要表现在以下…  相似文献   

9.
古诗以一种特殊的文学样式进入小学阅读教学课堂,是语文阅读教学的重要成分。古诗之美,美在意境,情趣,韵律。古诗重情与景,但以情为重,往往是借景抒情、以景传情,它是诗人思想情感、内心世界的真实反映。情感是诗歌的灵魂,想象力是诗歌的翅膀,通过诗歌"美境"再造,可充分激发学生对诗歌的审美意兴。  相似文献   

10.
《中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语文课程还应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是语文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试结合中学语文文本实际,从发现自然之美、寻求生活之美、感受意境之美、挖掘意蕴之美、领悟情感之美、剖析形象之美、品味语言之美、理出结构之美等八个方面对如何进行审美教育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1.
<正>中学政治课教学的审美性,是指教师自觉地运用美的尺度去指导教学活动,一切教学行为渗透着美的形象、美的情感、美的趣味和美的创造,使教学本身成为审美的对象,学生能够在教学  相似文献   

12.
思想政治课教学的审美性,是指教师自觉地运用美的尺度去指导教学活动,一切教学行为渗透着美的形象、美的情感、美的趣味、美的创造,使教学本身成为审美的对象,学生能够在教学过程中欣赏美、体验美,在学习知识获得能力的艰辛中始终伴随着教学艺术享受,而具有轻松愉快积极向上的良好心态。  相似文献   

13.
创设教学情境 培养审美情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 :“教育 ,如果没有美 ,没有艺术 ,那是不可思议的。”在教学中我深深体会到 :语文教学应当把审美教育寓于语言文字训练之中 ,通过创设情境 ,利用教材中丰富的美育因素去诱发学生的情感 ,帮助学生形成真、善、美的心理素质 ,使学生在对语言文字的理解和表达得到发展的同时 ,受到美的熏陶 ,提高审美能力。一、创设情境 ,感知美的形象要使儿童感受到美 ,就必须让儿童面对一个个具体的审美对象 ,凭借这些审美对象 ,激发他们愉悦的心情来感知美的形象。比如 ,我在教看图学文《秋天》一课时 ,采用了图画再现美、音乐渲…  相似文献   

14.
在当代语文教学中,审美教育,是指以课文中文本作品的美为内容的教育,是形成学生正确的审美观点、审美态度,培养学生感受美、鉴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的教育。古代诗歌的审美教育是艺术审美教育中的一个重要内容,中学语文古代诗歌中包含着音韵美、意境美、形象美、情感美等多种多样审美因素,是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的极好材料。  相似文献   

15.
怎样在中学语文教学中实施审美教育呢?笔者认为,激发学生情感,引导学生感受美的形象是实施审美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在语文课文中,有令人惊叹的自然山水,有赋予人的优秀品质的梅、竹、兰、松、菊,有可歌可泣的英雄模范人物,这些美的形象,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能敲开读者的心扉,唤起人的情感的共鸣,并在审美愉悦中得到感情的净化、心灵的塑造、精神的升华。感受美的形象,是审美活动的开始,没有对美的形象的感受,也谈不上对美的形象的欣赏,实施美育也就成为一句空话。因此,只有善于引导学生感受美的形象,才能使学生发现美、欣赏美、创造美。  相似文献   

16.
语文美育是素质教育的一环。语文美育可以利用情感美、形象美启发学生的心智,净化心美,陶治情操,可以通过分析作品的语言美、结构美、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相似文献   

17.
黄靖 《成才之路》2014,(23):3-3
正初中语文教学大纲中明确提出:要培养学生健康高尚的审美观,教学过程要针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审美教育就是培养学生感受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激发学生热爱美,追求美的兴趣。引导学生形成健康高尚的审美观念和审美情趣。苏霍姆林斯基说:"教育,如果没有美,没有艺术,那是不可思议的。"语文教学就渗透着审美教育,语文学习更是追求美的过程。初中教材所选的课文蕴含着美的形象,美的情感,美的信息。潜移默化地感染、熏陶着学生。可以净化青少年的心灵,陶冶青少年的性情。尤其是课本中所选的现代散文。散文  相似文献   

18.
<正>所谓语文审美化教学,就是以美育的观点审视和处理语文教学全过程,使语文教学达到至真、至善、至美的最佳状态,从而实现以美促教,以美育人。而情感熏陶是语文审美化教学的核心,教师一定要很好利用教材中的情感因素,通过生动的情感分析,使学生既能通晓文中的形象所蕴含之"情",又能明白文章所表达之"理"。进而从"以形感人"到"以情动人",最后达到"由情入理",使学生的情感得以升华、净化。因此教师要从实际出发,从服务于审美教学目标出发,恰当运用各种教学方法和手段充分调动学生眼、耳、口等各感官的参与,使他们自然地产生审美情感,进而激发审美体验。  相似文献   

19.
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审美欣赏是指审美主体(学生)对审美客体(教材)的一种情绪性心理反映。它是在学生感知美的基础上进行的,同时,它也为儿童创造美奠定基础。因此,从这个意义上说,审美欣赏是审美教育中的中心环节。小学语文教材中,由于课文题材和体裁的多样化,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审美对象。如小说和童话描写了众多的美的人和事,诗歌和做文展现了优美而深远的意境……这些美的因素或表现为形象,或存在于情感,或蕴藏于理念。这就为学生进行审美欣赏创造了条件。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充分调动各种教学手段,引导学生欣赏美的语言、美的形象、美的意境、美的结构  相似文献   

20.
诗歌的审美空间由语言世界、形象世界和精神世界三个层面建构。在诗歌鉴赏中进行审美教育,必须分析鉴赏诗歌的语言,引导学生体会语言美,诗歌语言有画面美、色彩美、动态美、音乐美;把握诗歌的形象,引导学生体味意境形象美,对意境的把握,分再现画面、补充画面、领会意蕴三个层次;神游由形象世界孕育蒸腾出的精神世界,体会情感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