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新课程的课堂出现了许多可喜的变化:学生个体得到了应有的尊重,学生的个性得到了充分的张扬,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明显提高。但同时我们也被新课堂出现的许多被动、低效的现象所困扰,许多教师在课堂管理上因此无从下手、进退两难,直接影响了新课程的顺利推进。  相似文献   

2.
新课程的课堂出现了许多可喜的变化:学生个体得到了应有的尊重,学生的个性得到了充分的张扬,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明显提高。他们思考积极、表达大胆、无拘无束、敢想敢说。我们在为这些可喜的变化欣喜时,同时也被新课堂出现的许多被动、低效的课堂现象所困扰,这些课堂现象使许多教师在课堂管理上无从下手、进退两难,直接影响了新课程的顺利推进。  相似文献   

3.
中学化学课堂教学的实效性是广大化学教师一直关注的焦点问题之一。在新课程改革过程中,许多化学教师遇到了许多困惑:课堂容量大,教学课时紧,学生成绩差,社会和家长要求高等问题,教学工作往往达不到预期的目标。有些教师虽然采取了一些新方法和新手段使课堂气氛比较活跃,但是学生的考试成绩并没有提高,甚至可能还会落后。面对这些困惑,教师应当多多  相似文献   

4.
长期以来,我们看到的大多数课堂是:课桌整齐排列,学生正襟危坐,双手背后或交叉胸前,一个个在坐椅上纹丝不动。当教师提出一个问题时,学生便齐刷刷地举手,然后由教师指名一个一个起来回答问题……课堂气氛尽管有些沉闷,但井然有序。而现在,我们在课堂上却看到了另外一幅景象:教师开始离开讲台走近学生了,课堂活跃起来了,学生再也不是俯首帖耳的小绵羊了,他们的头抬起来了,手动起来了,话多起来了,身子挺起来了……这说明新课程所倡导的新观念,已开始影响、引导教学实践的改革。在此同时,许多教师也感到:现在的课是越来越难…  相似文献   

5.
一、初中英语课堂教学现状 近几年,在新课程的实施中,许多英语教师对小组合作进行了很多有效的探讨。但由于升学、考试、学生的追求和家长的期待,最后评价学生和教师的还是一张试卷的成绩,只要学生的考试成绩好,就可以遮百丑。这巨大的压力,无法不让我们的英语课堂充满了功利性,考什么,教什么。为了提高学生的应试能力,在45分钟的课堂上让学生多学点,多做一些笔头练习,  相似文献   

6.
伴随着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实施,新课程已走进我们教师的生活。面对全新的课程标准,全新的教材,对教师来说,是一次新的挑战。教育质量是教育事业的生命,如何更加科学地利用课堂时间,提高课堂效率,有许多问题值得研究。笔者认为有下列几点需要注意: 一、教师充分备课和学生预习相结合,提高课堂效率 备课包括备教材、备学生、备板书、备教具等。  相似文献   

7.
尽管目前语文新课程标准已推行了很久,语文教学的手段也可谓丰富多彩,但不可否认的是,仍有许多教师的语文课缺少活力,缺少激情,学生学习劲头不足,课堂了无生气。究其原因,主要是教师为了追求成绩而以练代讲,或肢解课文,讲所谓的“实在”,不注重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这样的课堂扼杀了学生的想象力和思维活力,最终也达不到提高学生考试成绩的目的。  相似文献   

8.
新课程改革首当其冲的是一种观念的转变,这种转变不但在于新课程本身,更重要的是让任课教师能够真正运用全新的教育教学理念去实施教育教学活动,打造出活力课堂,让学生能够参与到课堂教学当中,做课堂的主人,老师只做引导者、组织者,这是新课程改革要实现的一个目标。传统教育模式是一个以知识传授为主、单向传输的过程,多年来,以教师为中心的教育思想禁锢着许多教师,使他们不厌其烦地讲、滔滔不绝地灌,唯恐学生听不懂,生怕自己讲不细。教学实践告诉我们,学生在课堂学习中能听懂老师的讲解,并不等于自己真正地明白,  相似文献   

9.
长期以来,我们的课堂形成了这样一种局面:教师滔滔地讲,学生静静地听,教师一串串地提问,学生一个个地应答。而我们正在进行的新课程改革的目的,就是想通过教师教学方式的转变来变革学生的学习方式,使课堂里面的情况发生变化,从而推进素质教育的进程。有专家指出:所谓自主学习,就是建立在学生自我意识发展基础上的“能学”:建立在学生具有内在学习动机上的“想学”;  相似文献   

10.
俞振国 《中学文科》2009,(18):122-123
农村思想品德新课程实施现状总体情况是:学生对实施新课程感兴趣;教师对新课改感到困惑;新课程实施中出现了很多的亮点,但目前农村课改也存在问题和困难,教材的大幅度改变又使得我们教师感到心有余而力不足,课堂上产生的诸多教学问题引发了困惑,从而激发我们思考。新一轮课程改革力求体现以学生发展为本,培养学生创新精神,面向学生的生活回归等推进素质教育的理念,凸现出尊重多元和个性差异,尊重课程的生成性和开放性,教师在教学实践中要促进学生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因此这就需要创建新型的优质课堂。  相似文献   

11.
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课堂教学正悄然发生着巨大变化,“自主、合作、探究”作为新课程课堂教学的精髓,已被广大教师所认同。于是我们的课堂教学多了许多新颖的形式和有趣的活动,学生们也欣然地参与活动中,课堂气氛活跃。教师、学生和课堂教学都发生了可喜的变化。然而,在实践过程中,我们走进课堂,却屡屡看到一些问题。那么,怎样运用新的课程理念,让学生进行有效的数学课堂活动呢?我认为要注意以下几点:  相似文献   

12.
回顾几年来新课程改革走过的历程,我们的教师和学生的确在课堂中共享过快乐和幸福.但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我们有了冷静的思考,理性客观地进行反思.如今许多数学课堂教学只注重外在的形式,不注重课堂内在的"深度",外在的秀覆盖了内在的美,出现了与新课程  相似文献   

13.
根据我们对新课程下物理课堂的观察,常态的课堂中存在着许多不和谐的音符:许多教师在教学策略中,制定的教学目标仅是一种摆设,实际的课堂教学中并未围绕目标展开,教学随意性很大,教学资源没有得到有效地利用;教师虽有“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教育观,以平等的观念设置课堂,采用了小组学习、自主探究等先进的教学方法和手段,但课堂只停留在形式上的热闹,  相似文献   

14.
王荐 《教学月刊》2010,(10):36-38
新课程实施以来,广大教师在落实新课程理念方面做了许多有益的探索。在“面向全体学生”和“倡导探究性学习”的理念倡导下,课堂中学生的活动多了,师生交流多了,小组合作学习多了,教师讲解少了,但在热闹的活动背后,学生冷静的思考、理性的思维、扎实的训练似乎被忽略了。所以我们有必要对热闹的生物学课堂进行一番冷思考,让热闹的生物学课堂“静一静”,从而促进学生冷静地思考、理性地思维,给以更扎实的训练,使教学更为有效。  相似文献   

15.
课堂教学是教师开展教学活动的主阵地,是学生获取知识的主渠道,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是每个教师孜孜不倦、不懈追求的目的。伴随着新课程的实施与推进,我们欣喜地看到,数学课堂正变得自主、开放,学生的思维正变得活跃、独创,我们的课堂正不断焕发出生命的活力。但同时,我们也发现:一些课堂虽然活跃了、开放了,但还不同程度地存在着低效的、甚至是无效的教学。数学课堂如何实施有效教学,让学习更深刻,让课堂更有效?  相似文献   

16.
教育教学改革的核心是以人为本,我们提倡"生本课堂",课堂应该是学生的课堂,学习语文的过程就应该是一种自觉自主、情感体验、探索发现的过程。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语文课堂更多地让学生自主学习、不断创新,已成为教师关注的热点,交流、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已经成为语文学习的主流。然而在现实中,我们仍然看到这样的现象:教师在台上口干舌燥地讲,学生在台下兴味索然地听,真是教得辛苦,学得无趣。  相似文献   

17.
在许多课堂里,我们教师为了追求所谓尽善尽美的教学效果.对学生回答的问题像“台词”一样进行了精心设计,让听者陶醉于学生的一路凯歌之中.然而,理想的课堂应该是真实的课堂.在实施新课程的大背景下,“自主、合作、探究”已经成为课堂教学的主旋律.而探究必然伴随大量差错的生成,如果我们把学生的差错看成难得的资源,并且成功地加以运用,正确巧妙地引导,那么我们的课堂将会产生意想不到的精彩.  相似文献   

18.
新课程下的课堂教学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课堂的主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的重要方式。教师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可是反观我们的课堂,尽管乍一看现在有些课堂中,学生似乎是“动”起来了,“说”起来了,但是学生真正亲历学习的过程了吗?我们常常看到:学生还没来得及思考,教师就迫不及待地让他们进行交流;学生还没来得及讨论,  相似文献   

19.
李艺:最近有机会到山东、海南、江苏听课,发现了一些内容十分充实的课堂。我们信息技术课程实际上有许多任务要去完成,我们应该珍视课堂的每一分钟。符合新课程理念,活泼而紧张的信息技术课堂,是我心中理想的信息技术课堂。如果一个负责任的学生,回忆他的信息技术课堂时,能够找到的印象是不知学了些什么:一个负责任的教师,回忆他的教学经历时,感觉老是领着学生玩,并没有教给学生些什么东西。这样的课堂,我们自己都找不到信心,不要也罢。  相似文献   

20.
在新课程理念下,初中数学教师应该重新认识课堂.树立新的课堂观。新课程理念下的课堂气氛是活跃的、自由的.同时又是高效率的,这就要求教师要有意识地开发学生的能动性和积极性,充分调动学生的合作意识。《新课程标准》明确表明: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数学活动是师生共同参与.交往互动的过程,有效的数学教学活动是教师教与学生学的统一.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体,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与引导者。因此实施新课程理念及新课程标准下的课堂合作学习.是最符合当前教育改革形式的数学课堂学习形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