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恰到好处》开头一段写道:“善于描写一个人的美,莫如宋玉。他在《登徒子好色赋》里是这样地描写‘东家之子’的美的:‘东家之子,增之一分则太长,减之一分则太短。著粉则太白,施朱则太赤’。东家之子的美,真是‘恰到好处’。稍微多一点,或稍为少一点,就不美。”  相似文献   

2.
“增之一分则太长,减之一分则太短,著粉则太白,施朱则太赤。”这是战国时期宋玉在《登徒子好色赋》一文里对“东家之子”的描写。东家之子之所以美,是因为长得恰到好处。我们干任何事情都应该有个度。不及,则缺乏火候,达不到目的;太过,则过犹不及,失之偏颇。语文教材及其?..  相似文献   

3.
宋玉在形容人的美丽时写到:“东家之子,增之一分则太长,减之一分则太短。著粉则太白,施朱则太赤。”东家之子的美,可谓达到了恰如其分的至美境界。课堂教学作为一门施教艺术,要想达到至美境界,关键的问题,就是要恰如其分地科学选择知识落差。所谓知识落差,是指教...  相似文献   

4.
王若虚错了     
“增之一分则太长,减之一分则太短。著粉则太白,施朱则太赤。”这是战国时期楚国作家宋玉在《登徒子好色赋》中,描写“东家之子”天生丽质的两个佳句。文章妙手天成,历来为人传诵,都说写得好。  相似文献   

5.
拒绝中庸     
仲尼语:“君子之中庸也,君子而时中。”中庸的要求是恰到好处,如宋玉笔下的大美人东家之子:“增之一分则太长,减之一分则太短,著粉则太白,施朱则太赤。”  相似文献   

6.
王勤问:《恰到好处》的结构有何特点? 《恰到好处》按照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来行文。其结构特点是层进式。具体地说: 一、引,即引出含义。文章开头先引用了宋玉(登徒子好色赋》中对“东家之子”的描写:“增之一分则太长,减之一分则太短。著粉则太白,施朱则太赤。”然后从正反两方面加以解释。正面指出“东家之子”的美恰到好处,反面认为稍多一点或稍少一点就都不美。这样,不仅引出了恰到好处的具体含义,引起了读者阅读的兴趣,而且暗示了做事要恰到好处,为下文议论作了铺垫。  相似文献   

7.
在《登徒子好色赋》中 ,宋玉这样描写“东家之子” :“增之一分则太长 ,减之一分则太短 ,著粉则太白 ,施朱则太赤。眉如翠羽 ,肌如白雪 ,腰如束素 ,齿如含贝。嫣然一笑 ,惑阳城 ,迷下蔡。”“东家之子”的身材、肤色、五官、神情、举止(文中的“眉”、“肌”、“腰”、“齿”、“笑”)等都给人留下了美好的印象。她的美 ,在于形体相貌的一种恰到好处 ,既给人视觉上的快感 ,又能激起人们美好的遐想 ,使人获得精神上的愉悦和满足。人们心中被唤起的这种感觉 ,可借用车尔尼雪夫斯基的一句话来表达 ,即“是类似我们当着亲爱的人面时洋溢于我们心…  相似文献   

8.
也说"东家"     
人教版高中语文第三册<孔雀东南飞>中"东家有贤女,自名秦罗敷.""东家有贤女,窈窕艳城廓",课本注解说:"东家,泛指邻近人家."其实不然."东家"一词,原出自宋玉<登徒子好色赋>:"天下之佳人,莫若楚国;楚国之丽者,莫若臣里;臣里之美者,莫若臣东家之子.东家之子增之一分则太长减之一分则太短;著粉则太白,施朱则太赤."  相似文献   

9.
模拟题一:绘人之美,莫如宋玉。《登徒子好色赋》一文里有如此佳句:"东家之子,增之一分则太长,减之一分则太短。著粉则太白,施朱则太赤。"宋玉对人物之美的描写恰到好处。做任何事情都得讲究个"度",超越了它,值得赞许的也许会遭人厌弃,"真理超越一步就是谬误"说的就是这个道理。现实生活中,处处有"度"的身影,对于"度"的把握显得尤其重要。请结合生活实际,以"度"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相似文献   

10.
《恰到好处》是现行统编教材高中语文第一册中的自读课文。在这篇课文中,作者引用了宋玉《登徒子好色赋》中的话作为解释“恰到好处”的文字材料。在课文第四自然段里,文章又涉及到宋玉关于美女的言词。在“自读提示”中,选编并也提到了《恰到好处》引用宋玉描写邻女之美的文字易为人家理解和接受,这样看来,宋玉形容美女的文字对理解“恰到好处”的含义所起的作用是很大的。现在我们就来探讨一下杨述同志引用宋玉的话是否能作为“恰到好处”的最佳注脚。 “东家之子,增之一分则太长,减之一分则太短。著  相似文献   

11.
人教版高中语文第三册《孔雀东南飞》中“东家有贤女,自名秦罗敷。”“东家有贤女,窈窕艳城廓”,课本注解说:“东家,泛指邻近人家。”其实不然。“东家”一词,原出自宋玉《登徒子好色赋》:“天下之佳人,莫若楚国;楚国之丽者,莫若臣里;臣里之美者,莫若臣东家之子。东家之子增之一分则太长减之一分则太短;著粉则太白,施朱则太赤。”“东家”在这篇赋中确实是特指邻近人家,但后来随着宋玉《登徒子好色赋》的广为流传,“东家”一词也被赋予了新的内涵,泛指专出美女的地方。如吴均《对房前桃树咏佳期赠内》:“相思上北阁,徙倚望东家。”王筠《春游诗》:“物色相煎汤,微步出东家;既同翡翠翼,复如桃李花。”梁鍠《观王美人海图障子》:“宋玉东家女,常怀物外多。”徐悱的妻子刘令娴《答外诗二首》:“东家挺奇丽,南倒擅容辉。”李白《轻薄篇》:“洛阳美少年,朝日正开霞。扬鞭还却望,春色满东家。”  相似文献   

12.
杨述的《恰到好处 》一文(以下简称《恰》文),主要论述作事如何掌握好“火侯”“分寸”,做到“恰到好处”,批判以“过”为佳的错误,并且区分了“恰到好处”与“中庸之道”、“折中主义”三个概念本质的不同。在论证这些问题时,作者运用了“明确概念”的逻辑方法,而且用得十分巧妙自然,因此文章收到了深入浅出、界定分明、论证有力、令人折服的效果。 明确概念通常采取定义、划分、概括与限制四种方法。《恰》文在论证过程中就恰当地运用了这些方法。 (一)定义法: 定义法是通过揭示概念所反映的事物的本质属性来明确概念内涵的逻辑方法。在论说文中就是通过下定义来达到论说的目的。定义一般分为两种:一种是在科学论文中常用的精确、完整、严密的科学定义;一种是在一般论说文中运用解释词语意义的方法所下的一般定义。 《恰》文开头给“恰到好处”所下的定义,就是用讲故事的方法解释语义来下定义的: “善于描写一个人的美,莫如宋玉,他在《登徒子好色赋》里这样地描写‘东家之子’的美的:‘东家之子,增之一分则太长,减之一分则太短。著粉则太白,施朱则太赤。’真是‘恰到好处’。稍为多一点,或稍为少一点,就不美。” 这段文字就是巧妙地引用了一段宋玉关于“东家之子”的描写以解释“恰  相似文献   

13.
战国宋玉在<登徒子好色赋>中描写邻家之子时写道:"增之一分则太长,减之一分则太短;著粉则太白,施朱则太赤."这个邻家之子究竟有多高、肤色究竟如何、到底有多美,这一切从语言文字上无从得知.  相似文献   

14.
很早就凄过宋玉的《登徒子好色赋》,且不管登徒子与宋玉之间的一段公案,但文中火于“东家之子”的描写,却令人拍案叫绝,目:“增之一分则太长,减之一分则太短;著粉则太白,施朱则太赤。”可见其身段、肤色都美丽得无可挑剔,恰到好处。也就是说适应了人们的评判标准,符合了审美的衡量尺度。世间的万事万物也不例外。尽管有时候为了纠正偏颇,不得不“矫枉过正”,但经过时间和实践的检验,最终还会使用客观的符合事物本身规律的操作方法和评判标准,即恰当的“度”。  相似文献   

15.
俗话说,爱美之心,人皆有之。高中语文第一册《邹忌讽齐王纳谏》提到的“城北徐公”之美,《恰到好处》转述的“东家之子”的美,《芙蕖》注释“效颦”涉及的西施之美,都为学生津津乐道。鉴于斯,我试图在课堂上实施审美教学,结果,行之有效,深受鼓舞。 我跟学生讲,“东家之子”的美给我们这样的启示:美是有客观标准的。“增之一分则太长,减之一分则太短。著粉则太白,施朱则太赤。”就像朱自清先生对梅雨潭的“绿”所作的审美评价  相似文献   

16.
战国宋玉在《登徒子好色赋》中描写邻家之子时写道:“增之一分则太长,减之一分则太短;著粉则太白.施朱则太赤。”这个邻家之子究竟有多高、肤色究竟如何、到底有多美.这一切从语言文字上无从得知。汉乐府《陌上桑》中写罗敷的美貌:“行者见罗敷,下担捋髭须。少年见罗敷,脱帽著峭头。耕者忘其犁。锄者忘其锄。  相似文献   

17.
杨述的《恰到好处》巧设了多种论证方法,有力地论证了“不管做什么事都要‘恰到好处’”的正确性。文章开篇巧妙地引用典故,借助形象描述,阐释“恰到好处”的概念。从宋玉描述“东家之子,增之一分则太长,减之一分则太短”,长得“恰到好处”这一具体形象出发,抓住一点,引申出“不管做什么事都需要‘恰到好处’”的论点,既把抽象的道理具体化,又能引起读者浓厚的阅读兴趣。这是  相似文献   

18.
象朱自清这样把语言运用到了出神入化的境界的人也会有语言痛苦吗?有!其实,语言痛苦何只朱自清有呢?宋玉“东家之子,增之一分则太长,减之一分则太短。著粉则太白,施朱则太赤”,这是一种难以准确把握的痛苦;陶渊明“此中有真意;欲辩已忘言”,这是一种难以表达的痛苦;杜荀鹤“一更更尽至三更,吟破离心句不成”,这是一种呕心沥血的痛苦;贾岛二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这是一种痛苦挣扎后的痛定思痛,痛何如哉!李白“眼前有景道不出”,这是一种美景逼人的痛苦的焦虑;杜甫“语不惊人死不休”,这是  相似文献   

19.
这是讲以模糊的数学手段表述模糊现象,通过模糊的逻辑方法体现精确。此思维方法并不同含糊、含蓄,就精神实质、思维逻辑说,是一种各知识领域本就潜在共通的思维形式,只是在数学明显反映出来。文学运用这种思维方法的观念和原理有特定效果。如宋玉《登徒子好色赋》并序说:“东家之子,增之一分则太长,减之一分则太短。着粉则太白,施朱则太赤。眉如翠羽,肌如白雪,腰如束素,齿如编贝。  相似文献   

20.
模糊和精确是两个相对立的概念,在语言学的范畴里,两者却又是和谐统一的,可以说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共同构造了丰富多彩的语言世界。在实际的语言运用中,人们往往忽略模糊语言的重要性,然而,模糊语言的地位也是何其重要啊。例1:“我们还考虑了我们不愿意考虑的一个问题,就是如果在十五年的过渡期内香港发生严重的波动,怎么办,怎么办?那时,中国政府将被迫不得不对收回的时间和方式另作考虑。”(邓小平:《我们对香港问题的基本立场》)例2:“东家之子,增之一分则太长,减之一分则太短。著粉则太白,施朱则太赤。”(宋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