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本文介绍了中、英语言学家对各自语言礼貌准则的见解,及语用失误现象的表现,进而对英汉语用失误现象从以下几方面进行了比较:交际对象、交际话题、称呼、赞美与感谢、就餐。  相似文献   

2.
新词语作为一种社会现象大量涌现,其形成有四种社会因素:即社会交际需求,层出不穷的新事物、新现象,趋时求新的社会心理以及简捷的现代观念。就新词语的产生过程而言,还表现出产生的批量化现象,传播的时空两维度现象,以及大量的借代和交换现象等主要特征。  相似文献   

3.
借代的定义和范围及本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借代是常用修辞格。流行的定义忽视了它的本质特征,使得一些重要的借代现象长期被忽视了。从定义入手,重新认识借代的范围,全面把握借代的研究对象,有助于深入认识借代的本质。  相似文献   

4.
间接言语行为理论与英语教学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日常交际中,人们说话往往并非直截了当而是间接地向对方表达自己的真实意图,这就是语言使用的间接现象。语言使用的间接现象已受到语言学界的普遍重视,语言学家把此现象称为间接言语行为。作为一种特殊的语言现象,间接言语行为有其自身的特点,直接影响着人们的日常交际活动,并给英语学习者(尤其是初学者)带来了很大的困难。因此,在英语教学中有必要教给学生一些英语间接言语行为知识和间接交际的策略。  相似文献   

5.
修辞与经济原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许多修辞格,例如仿拟、典故、夸张、拟植物、借代等,都体现出言语交际的经济原则。从语用学和心理学的角度对于这种现象的研究,有助于我们更好地欣赏、应用和创新修辞格。  相似文献   

6.
交际法(CommunicativeLanguageTeaching),也可以叫做TheCommunicativeApproach,Notional-FunctionalAppr。ach,是英国应用语言学家坎德林(ChristopherCandli)和威多森(HenryWiddowson)等人在60年代末期创立的一种外语教学法。英国功能语言学家弗思(JohnFirth),以及美国社会语言学家海姆斯(DellHpoes)等人的著作为交际法提供了理论根据。这一教学路子普遍为世界各国外语教学界认同。交际法认为:培养交际能力(communicativecompetence)应该是语言教学的根本目的,听、说、读、写四种语言技能的训练必须为交际能力服…  相似文献   

7.
借代词语中含有“赤”、“红”、“白”、“苍”、“青”等起借代作用的颜色词,赋予借代词语鲜明的形象色彩。在借代位置、是否具有固定借代义及单用与合用方面,这类颜色词呈现出比较复杂的情况,反映出颜色词构词类型和构词能力的不同。  相似文献   

8.
名词化现象一直受到语言学家的关注,但对名词化现象已有的研究很少涉及认知层面的探讨。关联理论认为言语交际是一种心理认知过程.交际的核心是寻求最佳关联进而推出交际者的交际意图。试图根据关联理论从最佳关联和认知语境两方面分析名词化语言的使用和理解过程。  相似文献   

9.
在文言文中,有种借代现象,即构成借代的借体和本体并无直接的借代关系,而是由某一事物作媒介,才使两者发生联系,从而产生借代关系。这种现象就是二步借代。文言文里的二步借代有两种类型:一、以地名代官名,再用来代人名,也即地名(借体)以官名作媒  相似文献   

10.
礼貌不仅是一种语言现象,也是一种化现象。语言学家们从不同的角度对礼貌现象作了大量的实地研究和理论探讨。本试图利用顾全面子观和会话准则观,结合具体的体--商业书信来探讨和分析其中的礼貌用语策略,以期达到提高交际能力的目的。  相似文献   

11.
试析《红字》的女权主义倾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霍桑在世界文学史上一直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特别是<红字>更是受到大家的关注.<红字>所表现出的女权主义倾向多年来也吸引了众多目光.从<红字>女主人公海丝特·白兰的身上,我们看到了作者所刘画的一个反抗者的缩影,"一个女权主义的天使",一个期待着男女平等地位的坚强女性.  相似文献   

12.
研究性学习是重在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学习。我国目前已把研究性学习作为高中阶段的必修课。而在职业技术院校,研究性学习则还没有被引起足够的重视和广泛开展。职业技术院校也应大力开展研究性学习,这不仅可以培养出现多新型的人才,更是职业技术教育的一个有待开辟的新领域。沈师大职业技术学院在学前教育学这门课的教学上进行了研究性学习一些尝试,具体观点和做法供大家探讨。  相似文献   

13.
母语在外语教学中的作用在外语界一直是一个颇有争议的问题,也是外语教师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时刻面临的问题。但一直以来,研究重点一直放在母语的负迁移上,而对母语的正面影响关注不多。母语作为学习者的第一语言,应充分利用使其起拐杖的作用,充当帮助者的角色。  相似文献   

14.
本文综述了现代吸收技术的概念及其在工业中的应用,重点介绍了慕尼黑工业大学所研究的几种吸收技术装置,展望了现代吸收技术的发展.  相似文献   

15.
As family therapy of sexual abuse survivors has become more common, theoretical and technical issues have received considerable attention. Less attention has been devoted to the countertransference experience of the therapist. Unexamined therapist countertransference is a critical element in the treatment of these families, which markedly influences the nature and direction of treatment. Particular types of countertransference are presented here. In addition, the contention is made that countertransference is not only evoked by the particular presentation of the family members, but also by the therapist's unexplored political and moral beliefs.  相似文献   

16.
多元智能理论(The Theory of Multiple Intelligences)是美国哈佛大学著名学者霍华德·加德纳在其1983年出版的著作《智能的结构》一书中首次提出,在当前美国教育教学改革中产生了广泛的积极影响,已经成为许多西方国家20世纪90年代以来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指导思想。这一理论已受到我国广大中、小学校长、教师的关注和认可,但其在高职英语课堂中的运用极少,作者认为,多元智能理论同样适用于高职英语教学。  相似文献   

17.
职业教育与企业的关系一度被着重强调。其实,以企业为主导的社会伙伴关系面对种种的限制。近年来对职业教育来说,其“社会伙伴关系”有了更广义的诠释,“工学结合”也因此有了新理解,而要获取真实的市场信息,发展社会伙伴关系只是其中一个途径,进行有关“教育与工作”的实征研究等,亦是获取市场信息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8.
在教育改革背景下,初中体育教师的教学理念发生了根本性变化,不仅注重学生体育运动能力的锻炼,更加注重学生体育素养的培养。改变了传统的体育教学模式,教学目标向多元化方向发展,教学内容也逐渐丰富,更加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根据学生身体素质制订有针对性的教学计划。本文重点论述初中体育多样化教学改革的具体实践路径,提升初中体育教学有效性。  相似文献   

19.
社会的发展推动教育的发展,也促进教育的改革。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和更高的要求使素质教育成为我国教育一个基本方向。加强艺术教育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举措。戏剧有其自身的特征和作用,在艺术教育中戏剧教育在情感教育、兴趣教育、能力教育、创新教育等方面更有其独到的功能。我们应该提倡和推广通识性戏剧教育,为通才成长提供更多的舞台。  相似文献   

20.
This article is an assessment of some movements in the theorising of inequality over the last two decades, with particular attention to the Australian context and to the issue of gender as compared with class. It is argued that there has been a useful move from ‘inequality as disadvantage’ to one which focuses on difference, conflict and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groups previously seen as disadvantaged, but that these moves have been limited, partly by an over‐attention to inequality in analysing the content of schooling, and partly by an insufficient attention to inequality in relation to policy and practice initiatives. The discussion of specific examples and issues here suggests also that gender and class should not be treated as simply additive dimensions of a problem, and that analyses should be sensitive to the differing circumstances of countries which are often compare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