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7 毫秒
1.
马克思社会发展理论把人的全面自由发展确立为社会发展的最高目标和价值取向。这对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具有十分重要的启迪意义,马克思的社会发展理论与科学发展观是相通的,是科学发展观的重要思想来源和哲学依据。  相似文献   

2.
科学发展观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两个紧密相联的理论,前者是后者的灵魂和指导思想,后者是前者在社会建设领域的延伸、扩展和深化。正确认识两者的关系,有利于我们把思想统一到党中央的英明决策和基本要求上,自觉地用科学发展观去统领经济社会发展的全局(包括和谐社会建设)。  相似文献   

3.
马克思社会发展阶段理论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马克思的未来社会发展阶段理论中,并没有提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概念和思想,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思想的提出,主要源于实践根据。马克思关于未来社会发展阶段理论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思想之间,有两方面的关系值得研究。第一,马克思关于未来社会发展阶段理论为我们在更大的历史跨度中认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内涵和目标,指明了前进方向。第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思想的提出,深化了对社会主义特征的认识,丰富了马克思主义关于未来社会发展阶段理论。  相似文献   

4.
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全部哲学特别是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其立论的理论依据渊源于马克思主义社会发展观,即马克思关于人的发展的理论、社会发展的理论以及马克思主义自然观。  相似文献   

5.
王真 《华章》2010,(28)
人的全面发展是马克思关于未来社会发展目标的设想.本文从阐述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理论出发,阐明了人的全面发展与社会发展之间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关系,并提出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实现人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6.
马克思的社会有机体理论认为社会是由人的实践所引起的各种因素相互制约有机联系的整体。它揭示出人是社会的主体,社会发展的标准就是使社会有机体良性运行,马克思的社会有机体理论深化了唯物史观关于社会发展标准理论,并为落实科学发展观奠定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7.
列宁的"一国胜利论"思想与马克思的"共同胜利论"思想都是关于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的理论,前者的提出是在资本主义进入帝国主义阶段,后者的提出则是资本主义处于自由资本主义时期,二者提出的背景不同,试图解决的时代课题不同,前者对后者必定有所发展。  相似文献   

8.
马克思的东方社会理论对东方落后国家的未来发展走向进行了深入研究。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中国共产党在坚持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的基础上,不断推进现代化建设进程,同时也不断完善、发展了马克思东方社会理论。  相似文献   

9.
马克思指出,“人的本质是人的真正的共同体”,对真正的共同体的哲学探讨是马克思哲学关于社会发展的内在的人性依据。马克思的“真正的共同体”思想提供的理论价值:1.人性是社会发展的基本原则;2.社会公平正义就是以科学的人性为内在旨归的对社会建设的伦理规约;3.人以全面的方式占有自己的全面的本质与主体性的真正实现。科学发展观的人本核心凸显了以人民群众为主体的人本情结,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当代中国社会发展实际的时代性结合。  相似文献   

10.
对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来说,马克思、恩格斯关于东方社会发展道路的思想,特别是其中关于超越历史发展的已有阶段的可能性的探索,具有特别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但是在我们对这个历史阶段超越的可能性问题的研究中,存在着一些理论视野上和研究方法上的误区,要走出这些误区,首先需要做的是完整而全面地研究马克思和恩格斯的思想。本文通过对马克思和恩格斯有关文献的全面考察,对上述理论和方法上的误区进行了剖析。并对如何正确地理解“超越资本主义卡夫丁峡谷”问题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11.
人的全面发展是马克思关于未来和谐社会的基本价值诉求,总结改革开放30多年的基本经验,我们党把科学发展观作为党的重大思想战略,体现了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思想的理论基础,并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和科学发展观视域下的和谐社会的核心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12.
马克思东方社会理论是马克思研究东方落后国家发展规律的学说,是研究不发达社会发展的理论基础,19世纪50年代马克思把研究重点转向东方社会,对东方社会的特殊性质有了初步认识。东方社会理论是晚年马克思思想的重要内容之一。本文从马克思考察东方社会的历史轨迹出发,分析了马克思东方社会理论的形成过程、基本内容及其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重农学派曾一度引领欧洲经济思想潮流,对重农学派的批判是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的重要组成部分。马克思对重农学派的批判集中体现在“描述”与“揭露”两个环节,前者客观地呈现了该学派的基本思想,后者在充分肯定其历史功绩的同时“揭露”了其学说体系的内在矛盾与不足。从马克思构建的政治经济学理论看,其对重农学派批判的理论效应主要有三:一是通过对重农学派“最低限度的工资”理论的改造与建构,马克思科学地阐明了劳动力商品的价值;二是重农学派关于原预付与年预付的观点为马克思分析固定资本与流动资本提供了直接的思想来源;三是通过对魁奈“经济表”相关思想的改造与建构,马克思科学地揭示了社会资本再生产的实现条件。  相似文献   

14.
江泽民同志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8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多次提出人的全面发展的思想,并阐述了人的全面发展同社会发展之间的关系。这是对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理论的创新,对我们在新世纪里开创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新局面具有深远的意义。作为高教工作者,不仅要认真学习领会这一理论,而且应努力付诸实践。人的全面发展学说在马克思理论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毛泽东、邓小平所致力于研究和揭示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目地,就是为了寻求人类的全部解放和人的全面发展。在人的全面发展同社会发展的关系上…  相似文献   

15.
国内有的学者认为,马克思晚年关于社会发展“超越”理论表明了马克思晚年理论的困惑,认为马克思关于东方落后国家有可能跨越资本主义“卡夫丁峡谷”的设想是对他以前理论的突破。其实,关于社会发展“超越”的理论是马克思早在建构唯物主义历史观时就关注的重要问题之一,这种关注最早可以追溯到《德意志意识形态》的写作时间。在马克思以后的研究中也多次涉及这一问题,他晚年《历史学研究笔记》中关于东方社会发展的理论正是对他以往研究的继续和总结。  相似文献   

16.
自由派的基本思维模式是坚持以马克思关于西欧发达资本主义国家走向社会主义道路的理论原则来规范毛泽东所开辟的中国革命和建设道路,并把后者同前者的差异视为"非正统的马克思主义",以致把毛泽东思想定性为民粹主义,这是他们理论的误区。在中国社会转变道路的发展趋势、现实基础、领导和依靠力量上,毛泽东都是坚持马克思主义而与民粹主义相对立的,这种对立和差别正是毛泽东结合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实际对马克思主义的创造性发展。  相似文献   

17.
马克思和谐社会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学说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关于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和谐的思想揭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原则;关于每个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是和谐社会最终目标的思想指明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价值目标;关于生产力的高度发展是未来和谐社会"绝对必需的实际前提"的思想揭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条件.探讨马克思和谐社会理论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8.
按照马克思的观点,个人的发展和社会的发展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两个基本尺度,个人的发展与社会的发展是互为条件、辩证统一的。文章依据马克思关于社会发展的"三种历史形态"和个人发展的三种表现形式的思想,考察了人的发展是如何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的,从而进一步阐发了马克思的个人发展程度是社会发展的重要尺度的观点极其所具有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9.
马克思主义东方社会理论不能与马克思跨越"资本主义制度的卡夫丁峡谷"思想、亚细亚生产方式理论、马克思主义东方学等同。马克思主义东方社会理论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东方社会发展的理论。  相似文献   

20.
马克思社会发展理论为当代中国的跨越式发展提供了理论依据。本文就马克思社会发展道路是常规性与变异性的统一、世界历史理论以及人是社会发展的主体思想对中国跨越式发展的指导意义做一探讨,并分析当代中国跨越式发展的可能性和现实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