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契丹文字初中课本《中国历史》第二册1980年增订版第8页的有关契丹文宇的插图是根据读者的意见新换的。这个插图换得好。简单的一个插图既反映了我国契丹文字资料出土的新情况,又反映了我国研究契丹文字的新水平。课本上的六个契丹小字是1975年10月在辽宁省阜新县卧凤沟公社白台沟生产队的流井沟地方的一座辽墓中发现的。该墓出土的墓志,在志盖正中刻  相似文献   

2.
耶律羽之墓志是迄今为止发现的辽代汉墓志中年代最早、墓主人地位是高、保存最完整的墓志。其志-《大契丹国东京太傅相公墓志铭并序》也是辽早期墓志中内容最丰富的一篇杰作,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志中关于契丹耶律氏族源,辽代职官制度,契丹与中原王朝关系的记载,对墓主人生平评价及其字应用等方面,不仅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同时还具有学艺术价值,字学价值和政治价值。  相似文献   

3.
1983年,辽宁省博物馆文物队对北票莲花山辽耶律仁先族墓进行清理发掘,自耶律仁先墓中出土墓志一合,该恚由两篇志文组成:一篇为契丹小字书刻,另一篇是用汉字书刻。其用契丹小字书刻者,为迄今发现的小字资料中字数最多的一篇铭文。本文是对该篇铭文所作的首次试读。通过考释,发现契丹小字资料中有数量相当可观的属于效仿汉语反切注音的“汉语借词”,墓志中的某些记述尚可征史之误和补史之(?),文后附原字拟音表。  相似文献   

4.
《唐代张文俱墓发掘报告》中公布的墓主《张文俱墓志》,其文字隶定有不少阙误,文章对照拓本进行重新释读,校正了原释文的阙误,并疏通文字,以利于学界进一步研究利用。  相似文献   

5.
一九七二年冬在河北省承德附近发现了金银牌各一面。牌面完整无缺、闪闪露光。一九七五年又在黑龙江省伊春大丰遗址也发现了一面与承德式样相同的金牌。一九七六年苏联赛加古城遗址发现一面女真字银牌。改证这些出土的金银牌的年代及其相互关系;探讨牌面上的文字,研究它所牵涉的一些问题,对于研究中国的符牌制度,研究《金史》,特别是对研究契丹大小字和女真大小字等问题,都有着重大意义。本文试就这方面作初步探讨,希望得到学术界同志们的指正。  相似文献   

6.
从契丹文推测汉语“爷”的来源刘凤翥(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研究所)关键词:契丹文,大字,小字,汉语,爷,来源根据学界近年对契丹文字的最新解读成果,契丹大字和契丹小字都有“年”和“父”两个意思。这是由于在契丹语中“年”和“父”同音而契丹大字和契丹小字都是表...  相似文献   

7.
一■■■是契丹小字,译其语义,即是天子。契丹文之天子,有人解过。《道宗哀册》册盖有篆体小字。《辽陵石刻集录》卷四曾将册盖起首数语解为“大辽国天佑”。苏联学者达斯金将《集录》之“大辽国天佑”改释为“大契丹国天子”。并拟天子之音为[t'(?)ri-nk'u]。达斯金氏解为天子的契丹字是(?)。对此,我想推出两点:一、达斯金氏承袭了《集录》化篆归楷之误。《集录》楷化之(?),其实是(?)。从字形分析,册盖首字作(?),第七字作(?),两者部首相同。因此,既将首字楷化为(?),则须将第七字楷化为(?)。可见《集录》将第七字楷化为(?)是个小小的疏忽。从词例分析,(?)  相似文献   

8.
藏石于千唐志斋的唐天授三年《李文疑墓志》文字错讹、衍脱极多,与墓志严肃凝重的文体特征不合;墓志中郡县关系混乱;志主官阶品级不明;志主名讳、世系和子嗣等重要信息缺失。应为一通伪志石。  相似文献   

9.
内蒙古敖汉旗出土的契丹小字金代防御使墓志1994年初,经内蒙古文化厅、敖汉旗博物馆共同努力,将1993年9月出土于敖汉旗新地乡老虎沟村被盗古墓的契丹小字墓志拓片送请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研究所,契丹文字研究专家刘凤翥先生进行破译、解读。已基本清楚了这方契...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以《乣邻墓志》(即契丹小字《耶律仁先墓志》)碑刻的原石拓片为据,抄录、校正墓志全文;为存志文原貌,另成校勘记一篇,附原石拓片照片。  相似文献   

11.
墓志属于碑文的一种,它的主要功能是用来记叙墓主的生平的。如:《文章辨体序说·墓志》说:"墓志,则直述世系、岁月、名字、爵里,用防陵谷迁改。"墓碑分为立于地表的"墓表文"和埋于地下的"墓志铭"。即所谓的"志以志诸阴,表以表诸阳"(《江西出土墓志选编》)。一般来说,墓志通常是由两部分组成的,即墓志和墓铭。墓志通常用散文体书写,主要记叙墓主的身世;墓铭通常是韵文,主要是为了称赞墓主。  相似文献   

12.
关于张皓在澶渊之盟中的事迹,沈括在张皓子张牧墓志和《补梦溪笔谈》中的记载与其他史籍有一定差别。墓志资料中,张皓是曹利用滞留大名后重新选派的使者,在曹利用到达契丹行营之前,他曾三次与契丹国主、国母会面并商谈宋、辽和谈事宜,居功甚伟。然在《宋大诏令集》等其他资料中,张皓是沟通石普和宋真宗之间的信使,因被契丹截获而成为沟通宋、辽统治者的中介,从未成为宋朝出使契丹的使者,他在澶渊之盟中的作用仅限于信息之间的传递。墓志材料溢美墓志的写作方式,使得张皓个人形象存在明显的"塑造"痕迹。  相似文献   

13.
契丹小字《聊律仁先墓志》是迄今发现的契丹小字献中字数最多的一件。由于原石蚀损,且行密字小,在其摹写和解读上,学界意见分歧较大,对比研究这些不同的意见,对墓志中的一些契丹小字,进行了补充考释。  相似文献   

14.
《南瞻部洲大辽国故迪烈王墓志》出土于内蒙古通辽市扎鲁特旗嗄亥图镇附近的山林丛中,对于现存的“墓志”因被破损而模糊不清的一些契丹小字以及有些误读的契丹小学进行了纠正或补充考释。  相似文献   

15.
初鲁得族系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u lud,在《辽史》中记作"楮特"或"锄得",在辽代汉文墓志中记作"初鲁得",是辽朝南宰相府属下的一个部族。u lud氏族最初所居地即内蒙古自治区翁牛特旗一带。u lud又作为氏族名出现,见于契丹小字《故耶律氏铭石》。根据汉文《萧孝恭墓志》、《萧孝资墓志》及契丹小字《故耶律氏铭石》三方墓志的对比,可将u lud氏门第最为显赫的一支家族的七代世系基本厘清。u lud氏族曾与辽太祖之弟迭剌一族四度联姻,迭剌家族的墓地在内蒙古自治区喀喇沁旗一带,根据我们的研究结果证实,契丹小字《永宁郎君墓志铭》和汉文《耶律琮神道碑》所记载的都是迭剌的子孙。与u lud氏联姻的,就是迭剌的六世孙中的四人。  相似文献   

16.
《麴举墓志》录自《考古》一九七八年第三期曾忆丹《洛阳发现郑开明二年墓》,录文收于《唐代墓志汇编》,本文对该志文进行校读。  相似文献   

17.
已经出土并为学界所知的契丹小字哀册墓志之中屡见数词。而基数词部份,国内各家早已识解其义,然读音则只拟有两字①。国外虽有拟读,又感难以赞同②。故提出笔者之管见以就正于读者。一、基数词契丹小字通常以原字表记基数词。这些原字应该怎么读呢?读为音素还是音节?或者读作复音节?这关系到对小字整体的认识问题。这认识,如果并非来自一定的研究,它将引人走向歧误。国外的拟读,似与这认识有关。这是拟读过程中必然面临的第一个问题。第二个问题是根据什么拟读?回答自应是根据契丹语词。但文献留给我们的记载太少。就基数词说,《辽史》只记载谓五曰“讨”。余者则不见收录。在这种情况下,如果不甘止步不前,就只能研求字源并参照北方诸族语言试作拟读。契丹文字乃依据汉字而制。某一契丹字,源  相似文献   

18.
《唐张世师墓志》为文物市场上所见的唐代墓志。志主张世师生活于唐高宗和武则天当政时期,本身事迹虽无奇特之处,但志文内容反映了中唐时期邯郸地区的一些习俗和文字俗写习惯,志文言张世师墓在"故邺南城东三里石桥村"、"漳渠却背",又可与邺南城位置互证,有一定文本价值。  相似文献   

19.
北魏《宇文善墓志》拓片存于郑州市华夏艺术博物馆,墓志内容不见于各种出版物。现誊录公布墓志全文,并从墓主人的世系和生平两个方面对墓志进行解读,为深化北魏史研究提供方便。  相似文献   

20.
跋《龙山公墓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隋开府仪同三司龙山公墓志》是三峡地区仅见的墓志铭文,记载了奉节一位北周隋朝官员的生平事迹,涉及三峡地区社会历史诸多问题。本文对墓主的姓氏、父祖任官、民复巴州地理沿革、所任官爵和身世等重新作了论证,并对墓主的历史面目和考察此人物的意义发表了看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